书城历史武威通志-大事卷
20817100000037

第37章 1968年

3月12日兰州军区批准成立武威驻军“支左”委员会(以下简称支委会),下设办公室和秘书、总务、组织、宣传、群工、县社、企业、学校、政法8组。14日晚,武威驻军支委会召集武威两大派群众组织头头(负责人)传达兰州军区和省革命委员会指示,要求停止武斗,复工、复课,实行革命大联合。28日,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景泰县革命委员会。

4月5日至8月18日武威县、古浪县、民勤县、天祝县分别召开了庆祝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各县革命委员会均发表第一号公告宣布:从即日起,全县党、政、财、文一切权力归县革命委员会。庆祝大会分别列为古浪县第六届和民勤县、天祝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4月8日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召开揭批“反革命政变二套班子”誓师大会。会后,天祝县革命委员会经过大小会议反复发动,于7月下旬,人为制造了“天祝县反革命政变二套班子”冤案,108名县、科级干部被列入“二套班子”黑名单,发动群众批斗。副县长马才思仁增在批斗中被打死,原********耿尚俊,在巡回批斗时因车祸身亡。此冤案直到1972年1月20日才得以平反。

7月15日至23日连续发生三起群众组织围攻殴打支左解放军事件。

8月4日武威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月初在兰州军区、省革命委员会和武威驻军支左委员会的主持下,武威专区群众组织相继达成停止武斗协议。15日,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武威专区革命委员会。按照三结合(领导干部、军队代表、群众代表)的原则,专区革命委员会60名委员中,群众代表31名,军队代表10名,领导干部代表19名。专区革命委员会主任为鲁治安(军队代表),副主任为薛国胜(军队代表)、贺应祯(军队代表)、杨灵栓(军队代表)、高思恭(领导干部代表)、廖呈祥(群众代表)、钱国善(群众代表)、郭美华(群众代表)、张桂芳(群众代表),专区革命委员会以军队“支左”干部为主组建办公室、政治部、保卫部和生产指挥部,取代原地委、专署各职能部门工作。18日,举行武威专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专区革命委员会宣布:自即日起,武威专区的一切权力归专区革命委员会,专区革命委员会是全区最高权力机构。

9月4日至6日专区革命委员会保卫部召开清理阶级队伍动员会议,专、县各级革命委员会、革命领导小组、大联合委员会正副主任300多人参加。会议安排部署了清理阶级队伍工作。至次年8月,清理阶级队伍工作告一段落,“**********”中全区共揪斗19298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12%。“群众****”9820人。对被揪斗的18728人进行区分后,认定属敌我矛盾者7580人,占40.4%;属人民内部矛盾者11148人,占59.6%。运动中自杀172人,逃跑未归9人。敌我矛盾中,已定性处理4945人,占65.23%,原有1751名县、科级干部中,被揪斗1003人,占57.28%;已“解放”1465名,占83.66%,“解放”后结合到各级革命委员会的682人,占已“解放”数的46.55%;已使用548人,占37.4%;未被使用者235人,占16.04%,未“解放”的263人,占干部总数的15%,其中“打倒”34人。待“解放”和问题暂未澄清者229人。7日,专区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地委党校归专区******思想学习班领导管理。23日,全区工人代表大会在武威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00名,列席代表100名。会议选举产生了全区工人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25日,全区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在武威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22名,列席代表150名,大会选举产生了全区贫下中农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

10月4日全区红卫兵代表大会在武威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382名,列席代表49名,大会选举产生了全区红卫兵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25日,成立专区革命委员会报道组。29日,专区革命委员会决定,撤销原专署财政局、税务局、粮食局、外贸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财贸办公室、合作办事处、物价委员会、食品分公司、人行武威专区中心支行、建设银行武威专区中心支行和专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财贸组,在专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内设财粮组和商业组。

11月中旬全区整党建党工作陆续开始。

12月6日专区工人代表大会常设机构创办《工人造反报》,次年8月1日,改由“三代会”(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工人代表大会、红卫兵代表大会)联办,更名为《红色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