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威通志-大事卷
20817100000006

第6章 东晋(1)

建武元年前凉永安四年(317)正月黄门郎史淑、侍御史王冲自长安奔凉州,称愍帝出降前一日,着淑等持诏赐张,拜大都督、凉州牧、侍中、司空。淑等至姑臧,向张宣诏,推辞不受(《资治通鉴》卷九十·晋纪十二)。

大兴元年前凉永安五年(318)三月东晋改元大兴。前凉张不用东晋年号,仍用西晋年号。

大兴三年前凉永安七年(320)正月张春谋护送晋王司马保投奔凉州,张遣其将阴监帅兵迎接,声言翼卫,其实拒之。六月,京兆人刘弘客居凉州天梯山,以妖术惑众,受骗者千余人。张手下的将领阎涉、赵,都是刘弘的同乡。刘弘对他们说:“天与我神玺,应王凉州。”涉、信以为真,于是与张左右的十余人密谋杀害张,以奉刘弘为主。弟茂得知了这个阴谋,请张诛刘弘。令牙门将史初逮捕刘弘,还没有到刘弘处,阎涉等怀刃而入,杀于外寝。弘见史初至,谓曰:“使君已死,杀我何为!”史初大怒,将刘弘舌头割去,于姑臧车裂并诛其党羽数百人。张死后,其弟张茂继位,改号永元,对外仍用西晋建兴年号(《资治通鉴》卷九十一·晋纪十三)。

大兴四年前凉永元二年(321)二月张茂大兴土木,修筑灵钧台(此台现存武威市海藏寺内)。武陵阎曾夜叩府门大喊:武公(张轨的谥号)派我来问你,为何劳民伤财筑台。茂身边的官吏以为妖,请杀阎曾。茂说,我承认这是劳民,曾借先君之命来规劝我,怎么能说是妖!乃暂停筑台(《资治通鉴》卷九十一·晋纪十三)。

太宁元年前凉永元四年(323)前赵主刘曜自陇上西击凉州,直抵姑臧,凉州大震。张茂遣使向刘曜称臣,献马、牛、羊、珍宝不可胜数。刘曜拜张茂为侍中,都督凉、南北秦、梁、益、巴、汉、陇右、西域杂夷、匈奴诸军事,太师、凉州牧,封凉王,加九锡。同月,张茂再筑灵钧台,并扩建姑臧城(今武威城)(《资治通鉴》卷九十二·晋纪十四)。

太宁二年前凉太元元年(324)五月张茂卒,其侄张骏嗣位,改元太元。晋愍帝遣使拜骏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前赵主刘曜赠张茂太宰,谥曰成烈王,拜骏上大将军、凉州牧、凉王(《资治通鉴》卷九十三·晋纪十五)。

咸和元年前凉太元三年(326)张骏畏前赵之逼,徙陇西、南安民2000户于姑臧。

咸和二年前凉太元四年(327)张骏闻前赵兵为后赵所败,乃去前赵官爵,复称晋大将军、凉州牧,遣武威太守窦涛、金城太守张阆、武兴太守辛岩、扬烈将军宋辑等帅众数万,会韩璞攻前赵秦州诸郡。前赵南阳王胤将兵击之。张阆等帅众数万降前赵,骏遂失河南之地(《资治通鉴》卷九十三·晋纪十五)。

咸和五年前凉太元七年(330)前赵亡后,张骏复收河南地,与后赵分境。六月,后赵遣鸿胪孟毅赴张骏处,拜张骏为征西大将军、凉州牧,加九锡。张骏不受,将孟毅扣留。后,休屠王羌叛赵,赵河东王先击破之,羌奔凉州。西平公骏惧怕后赵,遣孟毅还,使其长史马诜称臣入贡于后赵(《资治通鉴》卷九十四·晋纪十六)。

咸和七年前凉太元九年(332)凉州僚属劝张骏称凉王,领秦、凉二州牧,并置公卿为官,张骏不同意。可是境内皆称张骏为王。后,骏立次子重华为世子(《资治通鉴》卷九十五·晋纪十七)。

咸和八年前凉太元十年(333)东晋使者至凉州,授张骏以镇西大将军,张骏遣使致谢。

咸康元年前凉太元十二年(335)张骏在凉州尽力做好各种政务,统一管理文武官员,使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民富兵强,远近称赞其为贤君。十二月,张骏遣将杨宣伐龟兹(即龟兹国,都城在今新疆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鄯善(鄯善国,本名楼兰,都城在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西岸),于是西域诸国,都到姑臧朝贡。骏于姑臧南作五殿,官属皆称臣(《资治通鉴》卷九十五·晋纪十七)。

建元元年前凉太元二十年(343)十二月后赵石虎入掠凉州,与张骏战于河西,兵败。

永和元年前凉太元二十二年(345)十二月张骏伐焉耆(指焉耆国,都城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焉耆降。是岁,骏分武威等十一郡为凉州,以世子重华为刺史;分兴晋等八郡为河州,以宁戎校尉张为刺史;分敦煌等三郡及西域都护等三营为沙州,以西胡校尉杨宣为刺史。骏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假凉王,督摄凉、河、沙三州;始置祭酒、郎中、大夫、舍人、谒者等官,官号皆仿天朝而微变其名,车服旌旗类似于王者(《资治通鉴》卷九十七·晋纪十九)。

永和二年前凉永乐元年(346)五月张骏卒,其世子重华继位,改元永乐。以重华为使持节、大都督、太尉、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假凉王。骏在世时有谋略,勤政事,通西域,省赋敛,为前凉兴盛期。六月,后赵王石虎派将军王擢击张重华,袭武街(即武街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东),将护军曹权、胡宣捉拿,徙7000余户于雍州。后赵凉州刺史麻秋、将军孙伏都攻金城,太守张冲请降,凉州震动。重华出动境内所有兵力,使征南将军裴恒将之以御赵。裴恒筑营垒于广武,久而不战。重华拜主簿谢艾为中坚将军,给步骑五千,着艾击麻秋,大破之。重华封艾为福禄伯(《资治通鉴》卷九十七·晋纪十九)。

永和三年前凉永乐二年(347)十月东晋遣侍御史俞归至凉州,授重华侍中、大都督,督陇右关中诸军事、大将军、凉州刺史、西平公。重华欲称凉王,未肯受诏,派亲信沈猛私下对俞归说明重华欲称王的意思,俞归陈述了重华不宜称王的道理。重华听后打消了称王的想法(《资治通鉴》卷九十七·晋纪十九)。

永和五年前凉永乐四年(349)九月凉州官属共上张重华为丞相,凉王,雍、秦(治所在天水郡冀县,即今甘肃甘谷县东)、凉三州牧(《资治通鉴》卷九十八·晋纪二十)。

永和九年前凉永乐八年(353)二月张重华遣将军张弘、宋修与王擢帅步骑一万五千伐前秦,秦丞相苻雄、卫将军苻菁拒之,大败凉兵于龙黎,斩首一万二千级,虏张弘、宋修,王擢弃秦州,奔姑臧。五月,张重华复使王擢帅众二万伐上(今天水西南),秦州郡县多应之,苻愿战败,奔长安。重华上疏东晋,请伐前秦,东晋授重华为凉州牧。十一月,张重华病重,其子曜灵十岁,立为世子。不久,重华卒。曜灵嗣位,由重华庶兄张祚辅政。十二月,废张曜灵为凉宁侯,立张祚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凉公(《资治通鉴》卷九十九·晋纪二十一)。

永和十年前凉和平元年(354)正月张祚自称凉王,改建兴四十二年为和平元年(《资治通鉴》卷九十九·晋纪二十一)。

永和十一年前凉太始元年(355)凉王张祚****无道,上下怨愤。七月,河州刺史张讨前凉王张祚,并传檄州郡,欲废张祚,复立张曜灵。张祚得知后,派人将张曜灵杀死。闰九月,张祚被部下所杀,立曜灵弟玄靓(时年七岁),改元太始,对外复称建兴四十三年。

后,张至姑臧,推玄靓为凉王,自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尚书令、凉州牧、张掖郡公(《资治通鉴》卷一00·晋纪二十二)。

永和十二年前凉太始二年(356)前秦征东大将军晋王柳派参军阎负、梁殊去凉州,以书说凉王玄靓。负、殊到姑臧,对张恩威并用,陈以利弊。张怕秦,乃以玄靓之命遣使称藩于秦(《资治通鉴》卷一00·晋纪二十二)。

升平三年前凉太始五年(359)凉州牧张,猜忌残暴,专以爱憎为赏罚。前凉辅国将军宋混起兵讨之,兵败自杀。玄靓以宋混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骠骑大将军、酒泉郡侯,代辅政。混乃请玄靓去凉王之号,复称凉州牧(《资治通鉴》卷一00·晋纪二十二)。

升平五年(361)四月前凉骠骑大将军宋混病危,玄靓及其祖母马氏前去看望,表示混万一不幸,则由混子林宗继之。混认为不妥,建议由其弟宋澄继之。混卒,玄靓以宋澄为领军将军,辅政。九月,前凉右司马张邕讨厌宋澄****,起兵攻澄,杀之,并灭其族。玄靓以邕为中护军,叔父张天锡为中领军,同辅政。十一月,张邕骄矜淫纵,树党专权,多所刑杀,国人患之。张天锡发兵除之,邕自刎死。玄靓以天锡为使持节、冠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辅政。十二月,前凉废西晋建兴四十九年年号,改用东晋升平年号。(前凉于西晋建兴二年(314)建立后,一直沿用西晋年号。建兴四年(316)西晋亡,前凉仍用建兴年号。

公元354年,张祚自称凉王,改建兴四十二年为和平元年。公元355年,张祚被杀,张玄靓为凉王,复称建兴四十三年。)东晋诏张玄靓为大都督,督陇右诸军事、凉州刺史、护羌校尉、西平公(《资治通鉴》卷一0一·晋纪二十三)。

兴宁元年前凉太清元年(363)八月张天锡杀玄靓自立,改元太清。

太和元年前凉太清四年(366)十月张天锡遣使至前秦境上,与之绝交(《资治通鉴》卷一0一·晋纪二十三)。

太和二年前凉太清五年(367)前凉张天锡遣兵攻陇西李俨大夏(郡治在今甘肃广河县阿力麻土乡古城)、武始(郡治在今甘肃临洮县,辖境相当今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岷县、临洮、临潭等县地)二郡,下之。俨俱,求救于前秦。前秦遣前将军杨安、建威将军王抚帅骑二万,会合王猛以救俨,与前凉军相持于罕城下。王猛书告张天锡:吾受诏救俨,不令与凉州战,若相持日久,恐二家俱弊,非良算也。若将军退舍,吾执俨而东,将军徙民西旋,不亦可乎!天锡以为然,遂引兵归(《资治通鉴》卷一0一·晋纪二十三)。

咸安元年前凉太清九年(371)前凉张天锡向前秦称藩。前秦王苻坚拜天锡使持节、都督河右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州刺史、西平公。十二月,张天锡闻前秦有吞并凉州之意,大惧,立坛于姑臧南,刑三牲,帅其官属,遥与晋三公盟。遣从事中郎韩博奉表送盟文,并献书于大司马桓温,约定来年夏会于上,以击前秦(《资治通鉴》卷一0三·晋纪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