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西部大开发系列丛书:西部生态环境
20817200000006

第6章 西部的河流、湖泊(1)

【第一节】西北地区的主要河流、湖泊

一、陕西一带的主要河流

1.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它发源于青海省的茫茫草原,穿过青海、甘肃的崇山峻岭,横跨河套平原,奔腾于山、陕峡谷,跃出龙门,流过汾渭地堑、豫西山地、华北平原,几经迂回,于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1公里。

黄河流经陕西的东北,从府谷县的墙头到潼关县的港口,长717.3公里,由北向南穿行在山、陕峡谷中。“咆哮万里触龙门”,是诗人李白对这段黄河气势的生动描述。龙门位于汾河口之北的龙门山,相传大禹治水时开凿了龙门,以疏导黄河水流,因此也叫禹门口。这里两岸峭壁夹河对峙,犹如石门,河宽仅100多米,河水如从大门中涌出。由于这段峡谷比降大,还有全国著名的壶口瀑布,河水由17米的高度突然跌入壶形峡谷,势若奔马,声如巨雷,水珠飞溅,非常壮观。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时,无数支流携带着从高原上冲刷下的大量泥沙汇入,河水中的含沙量高出世界上其他含泥沙最多的河流的几倍到几十倍。俗话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就是形容黄河泥沙太多,河水浑浊。据统计,仅陕西每年就要向黄河输送8.85亿吨泥沙,占三门峡年输沙量(16亿吨)的一半还要多。这么多泥沙若用载重四吨的卡车搬运,每天装55万车次,也需要一年才能运完。

2.渭河。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西南的乌鼠山,东流至宝鸡县西进入陕西,经咸阳、西安、渭南等地,南北汇集千河、黑河、灞河、泾河、洛河等支流于潼关入黄河。渭河出宝鸡峡后进入平原,河床宽阔,两岸“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如今,是陕西省粮棉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棉麦产区之一。

3.延河。

延河发源于白于山南麓,经安塞、延安进入黄河,全长286.9公里,流域面积7724平方公里。

4.汉江。

汉江又称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陕西省的第二大河流,在全国也很有名。古人常常以江淮河汉(长江、淮河、黄河、汉水)并提,可见它的地位。汉江发源于宁强县五丁关,穿行于秦岭巴山之间,在白河县进入湖北省。就整个汉江来说,年流量比黄河还大,真可谓水丰流急。陕西境内是汉江的上游,全长652公里,穿过无数盆地和峡谷。汉江上游河床比降大,水利资源丰富。汉江平时水缓浪细,两岸山青水秀,沙白鸟飞,宛如一幅幽静的山水画。但是一到汛期,洪水咆哮于秦岭巴山之间。惊涛拍岸,骇浪腾空,千山万谷,水雾弥漫。汉江和它的一些水量丰盈的支流都有航运价值。

5.泉水分布及特点。

从陕北到陕南,几乎每个县都有泉水。每小时的流量在3立方米以上的泉眼就达100多个,如珠如拳的小泉眼就数不胜数了。这些夜以继日、年复一年不停流淌的泉水,根据人体的温度,可分为冷水泉(20℃以下)、低温泉(20℃~37℃)、温泉(37℃)和高温泉(40℃以上)四种。

冷水泉分布很广,榆林城里的普惠泉最有名,也称“桃花水”。它出露于砂岩裂缝之中,水量大,水质好。现已安装管道,成为自来水水源,除供全城生活和工业用水外,还灌溉部分农田。位于黄河岸边合阳县境内的泉群,水质也很好,每小时总流量可达1800吨。渭河两岸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大荔都有泉水,至于陕南山区的山泉就更为普遍了。

温泉主要分布在秦岭北麓和北山南麓。隆冬季节,温泉周围的自然景色非常壮观:周围白雪皑皑,温泉却热气腾腾,缕缕白色热汽袅袅升起。那么温泉的热水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居住的地球像一台大锅炉,根据测算,从地球表面向下每深入100米,温度可升高3度,在地壳底部和地幔上部的温度达1100℃~1300℃,地核的温度竟达2000℃~5000℃。有人估计:地球内部传到地球表面的热量,相当于1000亿桶石油燃烧所放出的热量。雨水或地下水渗到地下深处,温度就升高,成为地下热水,地下热水沿着地质构造裂隙向上运动而出地表,便是温泉。闻名国内外的临潼华清池,还有蓝田县的汤峪和眉县的凤凰泉(两汤峪)都是高温和中温泉,再加上宝鸡和勉县的温泉,陕西总计大约有30多处高、中温泉。渭河以北的北山山麓的温泉呈线状分布,如泾惠渠引水口的温泉群,泾阳县口镇附近的冶峪温泉,蒲城温汤村温泉群等,这些温泉都是低温泉。

华清池温泉出露在骊山北麓,2000多年前或更早就已被人们发现和利用。秦时称“神女汤泉”,唐代改为华清池,是皇帝和妃子们的沐浴场所。人们一般往往只注意到温泉的医疗作用,其实在唐代时,就已有人利用温泉水灌溉来提高地温,使瓜早熟两个多月。唐王建的《华清宫》诗中说:“酒幔高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前花。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这是我国利用地热促进农作物生长的较早的范例之一。华清池温泉水温43℃,含有多种矿物成分,属碳酸盐类矿泉,对医疗关节炎和皮肤病很有效。蓝田汤峪水温高达64℃,水中含有20多种矿物成分,对多种疾病都有疗效。凤凰泉的水温比汤峪温泉的水温还高,泉源露头很多,大者如拳,小者如珠。

在陕西,还有一种奇特的上升泉叫“瀵井”。这种“瀵井”在我国只有陕西合阳附近的黄河之滨才有,是陕西名胜古迹之一。1000多年前的古书《水经注》就有记载。它的形状在《合阳县志》上说“有水口如车轮许,瀵沸涌出,其深无限,名之日瀵”。它的形成是因为断层和黄河切割的影响,使深部奥陶纪石灰岩中的岩溶水顺着断层线上升,流出地表面而成。在今合阳县东王乡黄河边不远的距离内有王村瀵、渤池瀵、西鲤瀵、熨斗瀵和小瀵五个瀵井。总流量每小时近3000立方米。王村瀵最大,面积约20亩。在黄河河床上还有夏阳瀵和东里瀵。枯水位时瀵水清而河水浑,非常分明。瀵井的特点:①水量较大,流量稳定,冬夏变化不大。②水温较高,达29℃~31℃,冬季早晨可以见到水面以上的低空有白茫茫的蒸汽雾,这是因为气温低而水温高使井周围空气中水汽凝结的结果。正如当地县志所说:“冬天水气浮空,游动里许。”③泉水中含有一定的氮、磷、钾等肥料原素,灌溉农作物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这也是瀵井得名的原因。从很古的时候起,当地的劳动人民就利用瀵井的肥水灌溉农田。有“走马绕朝邑”之说,即言其灌溉面积远达今大荔县一带。如今这些“瀵井”池内水色碧绿,水草冬夏常青,瀵井池周围堤上绿柳环绕,营草茂密,春夏之交水光树荫,景色殊秀。

二、甘肃一带的河流

甘肃大部分处我国半干旱及干旱气候区,由于降水较少,地表径流也少,因此地面水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及相适应的生物资源,哪里就有绿州农业和城镇聚落的发育。

甘肃的地面水系及其变化较为复杂多样。一般分为两大流区、三大流域、八个水系。省境东南部的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包括乌鞘岭以南的全部地区。主要河流有黄河流域的黄河干流、渭河、泾河三个水系及长江流域的嘉陵江水系。黄河流域主要分布在甘南高原及陇中黄土岭谷区,在省境流入黄河干流的支流,南岸有大夏河、洮河、宛川河、祖历河等;北岸有湟水及其支流大通河、庄浪河等;泾、渭二河在陕西关中会流后汇入黄河。上述诸河流的共同特点是:水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各河流量的年变化量也大,冬季普遍结冰(黄河自60年代以来再未结冰,反映陇中气候冬季转暖),含沙量大,陇中黄土区黄河流域的含沙量达5.86亿吨,占全省河流输沙总量的90%,其中泾河水系输沙量占黄河流域的44%,渭河水系占28%。

长江流域的嘉陵江水系,主要分布在陇南山地区,有白龙江和西汉水两大支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冬季不结冰,含沙量小。

甘肃西北部属于干旱气候的内流区,也称内陆流域。主要河流均发源于祁连山地,分为石羊、黑河、疏勒河、哈尔腾河四个水系。各河出山后,大部渗入戈壁滩,形成潜流,或被绿洲农田利用灌溉,仅较大河流下游汇为内陆终端湖。现因绿洲农田灌溉用水量大,原有终端湖均已干涸。内流区各河的特点是由冰雪融水补给,流程短,冬季普遍结冰,年径流量稳定,水能蕴藏量大。据调查,主要河流可开发利用的蕴藏水力,在16万千瓦以上。

甘肃地面水年径流总量(包括境外来水)617.1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占全省径流总量的20.3%;黄河流域占62.4%;河西内陆流域占17.3%。年径流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河流有30多条,是甘肃省主要的水资源。

长江水系的白龙江和西汉水流域,大部分位于东南季风暖温带及亚热带的山地迎风面,因此雨量一般多于500毫米,冬不结冰,径流系数(年径流深度与年降水量之比)平均在40%,最大可达50%以上(最南部),多年平均径流深度都在150毫米以上,以文县南部最大,可达500毫米以上。所以,陇南及南部是甘肃径流深度最大区。

黄河水系的渭河和泾河上游区都在本省中部黄土区,平均年径流总量分别达6.96亿与4亿立方米,由于年降水量集中于7、8、9三个月,三个月的径流量占到年径流量的60%左右。

进入黄河干流的几条大支流都有较丰富的水源,据统计,洮河多年平均径流量是45.89亿立方米;大通河是36.61亿立方米;湟水是32.64亿立方米;大夏河是6.76亿立方米;总计121.9亿立方米。

黄河干流在兰州以西的流域面积不到全流域面积的30%,但由于地势高,蒸发量小,地面渗水较弱,所以径流深度均大于兰州以东各段。黄河在省境年平均径流量为1 35亿立方米,占全省年均径流量的45%,加之本省的黄河多峡谷与盆地,比降在1/2000~1/4000间,水能蕴藏量大,多处已有水电站建成。

内流区河流全在河西。据不完全统计,年径流在1亿立方米的较大河流有16条。石羊河水系各年径流总量为22.44亿立方米,黑河水系各河年径流总量仍为34.7亿(49.9亿)立方米;疏勒河各河年径流总量为12.13亿立方米;三个水系年径流量总和为69.39亿立方米。各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不大,径流深度在武威以南山区,为50毫米~300毫米。张掖以南的高山区为25毫米~150毫米,更西则降至10毫米~25毫米之间,愈向西,由于雨量更少,降水强度小,因而径流系数减到10%~20%。远离山麓的沙漠戈壁区,概属虽有降雨而不产生地面径流的无流区。无流区的界限,由走廊东段至西段,位于年降水100毫米等于线以北。

甘肃河流的年输沙总量为6.51亿吨,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的陇中黄土区。该地区由于黄土广布,植被稀疏,多暴雨山洪,水土流失严重。

陇东黄土高原的主要含水层是砂砾层,概在较大河谷内,呈狭长带状,多与新老河道平行分布。一般厚3米~10米,局部可达20米~30米。每眼井昼夜可出水20立方米~2000立方米。由于有河水不断地补充,可以发展井灌。陇东黄土原区的地下水主要来自雨雪水的渗露,蓄量较少。一般在黄土层中的钙质结核(砂姜)层,有埋藏于20米~100米间淡质地下水,可用于局部灌溉。陇东黄土层下白垩系地层中的深层水,多在厚层砂岩中,含淡水和微碱水,水量较大,每眼井一昼夜可出水200立方米~1000立方米以上,可用于灌溉。

陇西黄土区的深层水,含水层多在新第三纪的疏松砂岩和砾岩中,距地面100米~400米,水质较好,每眼井昼夜出水500立方米~1000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张家川、庄浪、靖远、永登、康乐与和政等县。陇中半干旱区的定西、会宁及榆中县北部潜层地下水,以苦咸为主,矿化在5克/升~10克/升之间,是甘肃省有名的苦水区,近年在这些地区,已相继发现了可供人畜饮用的淡水点。

河西各地无论祁连山区或走廊平地,在地质构造上不乏凹陷盆地,多有很厚的含水层,因而地下水丰富。在走廊南部祁连山北麓的戈壁滩砾石层中,有厚30米~200米的含水层,每眼井昼夜出水在2000立方米~10000立方米。走廊以北的金塔、民勤等县,有厚30米~100米的多层砂砾含水层,每井昼夜出水在500立方米~1000立方米间。

三、宁夏、青海及新疆的主要河流

宁夏的主要河流有黄河、清水河、山水河、泾河、茹水河、葫芦河等。较大的湖泊有吉兰泰盐池。

青海的河流大致以可可西里山、布尔汗布达山和日月山为界,分为内流区和外流区两部分。东南为外流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西北为内流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外流区河流分属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三大流域,共有大小河流180多条,其中包括黄河、通天河、扎曲、湟水、大通河等。内流区共有大小河流80多条,均发源于昆仑山脉和祁连山脉。主要有柴达木河、格尔木河、黑河、党河、疏勒河等。

青海的主要湖泊有鄂陵湖、札陵湖、青海湖等。其中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4427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0米,最深处38米。湖中有五个小岛,以海心山最著名。

新疆地区的河流绝大部分为内流河,水源多靠山地降水和高山雪水供给。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第一大内流河,全长2179公里。湖泊以罗布泊为最大,是我国内流区最大咸水迁移湖。

【第二节】西南地区的主要河流、湖泊

一、西南地区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1.长江(指宜宾到宜昌的长江上游)。

其部分流经四川境内,故又名川江、蜀江。在奉节到宜昌段,因峡谷栉比,又称“峡”江;在江津附近,河道呈“几”字形,还称几江。川江全长1020公里。其中,四川境内892公里,流域面积30万平方公里,长江有大小支流80多条,北边多而长,南边少而短,河道宽窄相间,且又多峡谷和险滩,如铜锣峡、明月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等。长江天然落差198米,水电资源达2255万千瓦,占四川全省的15.03%。产鱼127种,其中,中华鲟鱼为我国著名特产。长江江宽、水深、流长,是四川盆地骨干航运线。

2.嘉陵江。

古称间水、渝水。嘉陵江其名,出自于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上源有白龙江和西汉水。前者发源于若尔盖的郎木寺;后者发源于秦岭西南。略阳两河口以下称嘉陵江,在昭化和白龙江相会合,全长1120公里,支流众多,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水力资源499万千瓦。昭化以上为上游,昭化至合川为中游,有航运价值。河川以下,嘉陵江切穿华莹山南延三支脉,形成风光绮丽的沥鼻、温塘、观音三个谷,于重庆注入长江。

3.涪江和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