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放广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20834500000033

第33章 肃清广州外围(3)

“……今天的前卫是屡建奇功第三连,我便到他们连去,同尖刀班一起行动。这个班共有12个人,副班长带一个战斗小组走在最前面,冲锋枪打开保险机,轻机枪顶上迎门子儿,步枪插上刺刀,战士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眼睛里闪着机敏的光芒。在尖刀班的行列里,没有说也没有笑,只听到胶鞋踩得石子‘咯咯’作响。

“尖刀班长是个东北翻身农民,说话带着浓重的乡音。小休息的时候,坐在柔软的草地上,他告诉我,他们班的同志最乐意当尖兵。

“‘为啥?’我问道。

“‘嘻嘻,亏你是个记者,这件事还猜不着。’他很诡秘地告诉我说:‘你想想,毛主席在北京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了,咱们拿啥做献礼呢?还不是想多打胜仗,多捉俘虏,多缴枪。可是敌人不多了,说不定走在后尾就打不上仗了。在这种情况下,你想,谁不想当尖兵,遇到敌人好打第一枪啊。’“他把心底的秘密告诉我了,这是一个普通战士的朴素想法,也是最美丽最纯真的想法……”这时,战场形势对东路军也极为有利。自9月中旬我中路12兵团、西路13兵团发起衡宝战役后,白崇禧为集结主力于湘南和我军进行决战,连忙将原置于湘、粤边的桂系主力第46军及第97军北调,于是整个华中南的敌军分裂成湘南和广东的两个孤立集团,所谓的“湘粤联合防线”就此瓦解,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东路军进军广东的压力,也给我军各个歼灭敌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李宗仁得知我军神速跨越五岭,突入粤北的消息,大惊失色。

10月4日,他召集余汉谋、薛岳等开会,研究如何加强广州前哨英德的防守力量。会议决定把主力第39军由曲江调至英德以南地区,留第63军守曲江。

曲江,又称韶关,地居北江上流,南制广州,北控衡阳,为粤北的门户。这样一个军事重镇,余汉谋为什么只留下一个军孤零零地守在这里?其直接原因是国民党军统帅部这时给他一道指令:“以第二十一兵团(辖第三十九及第五十军)、第四兵团(辖第二十三及七十军)、第六十三军、第一○九军,先竭力掩护广州政府人员物资之撤离,尔后向西江地区转移。”还有一个原因是他本人已经无心再战。原广州绥靖公署参谋长梁世骥后来曾这样分析:”余汉谋从粤北撤退,花县撤退,到广州撤退,直缩过海南,始终一枪不发,既不起义,不投降,也全不抵抗,一味逃走。这里面大约有几种主要原因:第一、兵少,根本谈不上打;第二、受各地人民武装牵制,要分些兵力去‘镇压’;第三,部队内部不稳,大家为了自己出路,纷纷酝酿起义;第四、各方面矛盾重重,互相牵制(特别是余蒋之间,李蒋之间,余薛之间的矛盾等等)。

经过梁世骥屡次劝他‘你在抗日时期丢了大广州,广东人民都骂你,现在,你不应在此临去时候再得罪广东人民了。广东是我们家乡,那是不能让它糜烂的,我们干干脆脆地走,或许可以留一些余步为老百姓所谅解。’同时令白反陈以后,投靠‘中央’,个人也相当一帆风顺地做了许多年大官,发了大财,个人腰包重了,做个海外寓公也可以过得一世。所以有人叫他起义,他叹息着说:‘做到这步(指不抵抗),自己走就算了。’他是想自己把担子一滑,一走了之。”按照叶剑英、陈赓的部署,右路军第4兵团原定于10月8日夜间完成对曲江的包围,想不到各军的进军速度却异乎寻常的快。

10月6日,李成芳军长、雷荣天政委指挥的第14军袭占乐昌,周希汉军长、刘有光政委指挥的第13军占领仁化,秦基伟军长、谷景生政委指挥的第15军占领周田。面对我军的三面钳击之势,防守曲江的第63军惧怕被歼,当夜就弃城南逃。

7日晨,我15军先头部队进抵曲江城东河坝时,正赶上敌人的最后撤逃部队纵火燃烧韶关公路大桥,排长靳可明立即带领三个班的战士扑上前去,一面警戒,一面救火。他们不顾已经夜行军120里的疲劳,使用水桶、菜盆、茶缸和双手掬水,七手八脚奋力扑火,终于把大桥抢救下来,使后续部队得以顺利通过,解放了曲江城。

曲江解放,粤北门户洞开。各路军冒着大雨,沿着通往广州的道路,奋勇追击。10月9日,第14军占领乳源后,向英德攻击前进。第15军第45师在沙口击溃敌39军一部,逼近英德。与此同时,左路军第15兵团第43军进占官渡、青塘后,向佛冈推进。第44军进占新丰。中路军两广纵队占领龙川,向南挺进。

我军兵分三路,水陆并进,其场面十分壮观,前线记者在报道第14军南进的情景时写道:“该部沿着北江及其两岸之铁路、公路及山区陡径,水陆并进,昼夜向南急驰。在北江江面上千百只大小木船与两岸数百里长的陆路部队并列,飞扬着鲜红的军旗,雄伟的歌声此唱彼和。

入夜,船上的灯火与红绿色的联络电光闪烁如同繁星,无数桨橹激荡着江水奋勇前进。十月四日夜,狂风大起,船只飘摇不定,有些船只且已浸入江水,勇士们就把五十三只船紧紧拢在一起,继续在风浪中前进。船上的战士不停地轮换着船工,王启明副军长也亲自划橹。他们提出:‘不使桨橹停一分钟。’沿北江以西山区行进的部队更克服了极大困难,常常排除一公尺高的蓬草荆棘觅路前进。有时衣服扯破了,手足也被刺得流血,但是为了胜利,人民战土忍受一切艰苦。

十月七日行经乳源以南上下二十五里的牛美岭时,战士们扛负着枪炮辎重,仍沿着宽不及尺的山路行进。夜间行军就用手巾拴住背包互相拉着,并用绳拴住马腰以便及时抢救。他们曾两夜露宿在荒山蒿草中,以洗脸盆和茶缸做饭。查玉升师长和战士们在一起撑起雨伞相互谈论着:‘只要我们能歼灭更多敌人,作为对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献礼,这一些困难又算什么!’”

余汉谋虽然早就打定了南撤的主意,但弃守广州,事关重大,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敢也不甘于轻易撤出广州的。于是,他将其南撤的第39军置于英德和佛冈地区,将第63军置于清远,与防守从化、花县的第50、第32军及驻增城的第109军,组成一道。确保广州”的所谓“最后防线”。为了给已成惊弓之鸟的部下们打气壮胆,余汉谋和薛岳还在广州市召开了一次各界“反共”大会,煞有介事地声言什么“誓死保卫广州”、“决与广州共存亡”。其实,他们心里想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陈赓获悉上述情况后,决定不给余汉谋喘息之机,下令各路军趁热打铁,展开全线攻击。各部队不顾疲劳饥饿,昼夜兼程,长途奔袭。第4兵团第15军第45师于9日22时占领英德县城。

11日又攻占连江口车站。歼灭守敌870余人。12日,第14军第40师奔袭清远,守敌闻风而逃,第40师兵不血刃,于13日进占清远县城。

在我军势如破竹的追击作战中,敌人纷纷弃城南逃,只有佛冈之敌算是进行了一次比较像样的抵抗。佛冈,地处广东中部的南北要道,距广州一百多公里,周围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是广州最重要的外围屏障之一。守敌为第39军103师307团,该团于1948年在山东烟台成立,兵员多为收罗地主武装败逃的亡命之徒,全部配以美械装备,号称“钢铁团”。这股敌人自恃战斗力颇强,加上团长王家桢年轻气盛,遂决心在佛冈死守到底。

敌团部设在龙溪村以北的大山上。主要兵力部署在石角河畔、龙溪村以北、张田坡以南、莲花岗以西、柯木迳西北一带之佛冈河以北两侧诸高地;其2营驻扎在佛冈县城西之小坑以北的168高地上,距佛冈县城5公里左右,为主力败退时作增援准备。敌据守各高地都修筑了地堡、外壕、交通壕及鹿砦等野战工事。

我43军首长得悉敌情后,立即命令第127师奔袭佛冈之敌。

10月8日,该师在王东保师长亲自率领下,踏着崎岖、泥泞的山略,以昼夜兼程160公里的急行军速度,向佛冈挺进。10日下午,第379、第380、第381团各部进至佛冈境内石龙一带,并在当地游击队的配合下立即投入战斗,迅速完成了对敌人的分割包围。

127师的前身即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第16师,部队多为红军时代的老底子,在解放东北的历次重大战役中,战功赫赫,一向以战斗积极性高、能死打硬拼、突击精神旺盛、战斗力强而闻名全军,这回遇上了解放广州第一仗,指战员们无不摩拳擦掌,奋勇争先。

10月11日早上7时,第380团7连攻下莲花岗东南之小高地,歼敌1个排。第379团2营也攻下柯木迳西北158高地,歼敌1个连。但是,敌其他主要阵地因作好了防御准备,决心死守,不但拒绝我军的劝降,反将我军带书信前往劝降的战士和地下党干部两人抓起来杀害了。我军数次发起攻击,都被敌军以密集火力压了下来。

广州之敌于当日出动飞机数架前来助战,给被围之敌投放弹药物资和宣传品,以鼓其士气,并对我军阵地进行扫射。我军因经长途奔袭,战士过度疲劳,而且炮兵尚未赶到,所以只好一面将敌人严密包围,一面进行最后歼敌的准备。

11日午后,师炮兵营赶到,立即部署好炮阵。16时,王东保师长下令发起总攻。我军以猛烈炮火向敌人阵地轰击,炮声、枪声、冲锋号声和喊杀声震撼山谷。在炮火的掩护下,我军指战员不顾荆棘刺破皮肉,奋不顾身地冲上山顶,抢占山头阵地。第379团攻下柯木迳117高地,歼敌70余人,其余残敌向龙溪方向逃窜;第380团2营以迅猛动作,一举攻下龙溪以北敌人主要阵地,俘敌一部。担任突击任务的连队,在炮火掩护下,8分钟攻下敌主要阵地;敌其余阵地仍在顽抗,但在我军炮火猛烈轰击和部队的勇猛冲击下,敌人惊慌失措,乱成一团。

当我军夺下佛冈县城以北的

154高地时,顽抗之敌终于绝望了,我军乘势追杀,激战30分钟,连克4座山头,迫使敌人全线崩溃。这时,第380团1营以勇猛行动,插至龙溪将企图逃跑之敌80余人全部俘获。至傍晚19时,佛冈县城宣告解放。

歼灭敌307团主力之后,我379团1营、3营于当日18时向盘踞在小坑一带之敌发起攻击,经1小时激战,全歼守敌1个营。至10月12日上午,第127师取得解放佛冈战斗的全面胜利。共计毙敌200余名,俘敌团长王家桢以下官兵2000余名,缴获其全部美械装备。在这次战斗中,127师的56位战士献出了宝贵生命,200多指战员光荣负伤。战后,127师参加解放佛冈战斗的各单位,分别获得了兵团授予的“胜利南下”、“胜利进军”和“兵强马壮进军广州”的奖旗。

国民党军队在败退广州前夕,炸毁了沟通广州珠江两岸的海珠桥粤北作战的胜利结束,意味着整个东路军向广州进军从此将是一路坦途。但恰在此时,衡宝战役也到了最紧张、最关键的时刻。为了集中兵力消灭白崇禧集团,四野总部对广东战场的下一步行动有了新的考虑。

10月10日7时,林邓谭萧赵致电中央军委,报告衡宝、广东两个战场的敌我态势:“由衡、宝线南退之敌军七军、四十八军主力共四个师,已被我包围于祁阳以北地区。敌战力甚强。敌其他各军亦正回头北援。我十三兵团正由芷江东进,但一时赶不到。而我在祁阳以北兵力没有迅速消灭敌之绝对把握。因此祁阳以北战役必须相当时日才能解决。”“韶关至广州线之敌正向铁路以西撤退,广州必将放弃。”

基于上述情况,林、邓等人向军委提出:“建议陈赓兵团即由现地(英德、韶关线)沿公路直向桂林、柳州之线前进,借以增大消灭桂敌的打算。目前似应以集中兵力歼灭白兵力为主。否则,今后兵力分散各省,而敌兵力反形成集中,则使战局甚为拖延。如何,盼即复。”

在尽快消灭白崇禧主力这一点上,******与****是完全一致的。当日23时,******以军委名义电复林邓谭萧赵并告叶剑英,陈赓:“十日七时电悉。

(一)你们已抓住桂军四个师于祁阳以北,其余敌军亦正回援,我军有在湘桂边区歼白主力之可能。闻之甚慰。

(二)完全同意你们的提议,陈赓兵团即由韶关、英德之线直插桂林、柳州,断敌后路,协同主力聚歼白匪。此计划如能实现可以大大缩短作战时间,请即径令施行。

(三)邓华兵团及曾生林平等部独立相机夺取广州。如何部署,由叶、方、邓、赖筹商电告。

(四)现至湘潭之二野部队,必要时可令参加祁阳地区之歼白作战。”11日上午,衡宝战役进入白热化状态,战局仍不明朗。10时,林、邓等人再次致电中央军委,详细陈述陈赓兵团西进、暂不进攻广州的理由:

(一)从多次行动中可以看出:白匪的作战方针是集结其最精锐的主力,采流窜不定的方式,寻求我之弱点攻击。其部队是很有战斗力的,行动甚快。我如不歼灭此敌,则兵力不能分散发动群众和维持交通。如分散则可能被其各个击破。如集中,但兵力不足以歼灭敌主力时,则可能被其围困,并切断我之交通。如广东敌人与该敌会合,或靠近配合时,则我更难对付该敌。

(二)根据上述情况,欲歼灭白匪,我方兵力须绝对优势,采取至少两个方面或三个方面向敌进攻,造成围剿的形势。

同时,须设法使广东之敌不能与白匪靠拢,以便分割敌人,各个歼灭。

(三)我们意见:为了广东之敌不退回广西,则我应暂不继续进攻广东,而以广东的大城市与重要地区作为吸引广东敌人的工具。同时能使我集中更优势的兵力与广西之敌作战,能从多方面的和多层的(敌突围能力很强,此数日作战中,我层层反复堵击,敌仍能突围一部)迂回包围、堵击、攻击广西之敌。首先达到歼灭广西之敌,然后在军政配合下,以四野部队解决广东之敌。

(四)如目前我们拿下广东,由于粤汉路沿线桥梁,遭受严重破坏。山地桥梁工程浩大,绝非短期内可以恢复交通,则将使广州煤粮发生严重困难。财政上开始时期也要亏本,在军事上也要分散我军力量,而促成敌力量之集中,仅仅只有在政治影响上能有较大的收获,但实际的得失相比并不合算。因此,我们建议陈、邓两兵团皆勿继续南进,而以邓之两个军临视广东敌人,并集中兵力经常歼敌之分散部队。陈赓部则西进,参加广西作战。只要广两敌被歼,很多敌人皆可争取和平解决(如不愿和平解决,亦易于武力解决)。故歼灭广西之敌,已成为全战局的中心环节。但如我实力不多,不能从多方面的和多层的包围、迂回、堵击、攻击敌人,则该敌将来可能流窜至贵州以至四川,结合当地的敌人和湖南、贵州、广东退去的敌人,那时单独由二野对付或由四野以一部参加共同对付,都没有目前即以较大力量进攻该敌为有利。

(五)祁阳以北之敌主力四个师,大部尚未突围,现正激战中,但敌甚顽强。敌其他各军,据密息:原拟向北增援,但现已停止于东安、冷水滩,零陵之线,并未北进。我们意见,无论祁阳以北之敌能否被歼,目前我军仍不宜攻占广东,以免促成敌之集中,与我之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