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西部开发中的『三农』问题研究
20835400000019

第19章 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国际化问题(2)

在世界各国的农业经济中,农业劳动生产率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竞争力,最终影响到一个国家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的劳动成本就高,市场价格相对就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差。

与各国相比,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如以粮食为例,目前一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粮食1400多公斤,为世界农业劳动力人均产量的一半,仅为美国、加拿大的1%。如果将15类主要农牧产品的生产量折合,1990年日本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数量是13吨,法国为50吨,美国为155吨,而中国仅有1吨多。

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导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国内市场价格等于或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近十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以平均每年约10%的速度递增,粮食价格也随之快速上升,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食糖等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均已高出国际市场价格的20%~40%,已失去市场竞争优势。2000年初,玉米和小麦的国内市场价格分别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60%和45%。

4.农产品附加值太低

在世界农业领域,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变化最快,竞争也最为激烈。这主要是由于农产品加工业容易产生较高的附加值,可以获取较高的市场利润。也可以说,国际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主要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竞争。

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十分发达。据统计,农业品的加工产值一般要占国民工业总产值的30%左右,农产品加工值约为农业产值的3—4倍,农产品加工程度高达90%。美国食品加工产值是5000亿美元,农业产值不到1000亿美元,两者的比例为5:1。由于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较低,以及对国际食品市场的了解甚少,因而无法生产出适销对路产品,导致我国的食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仅为0.5:1。另外,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只占国民工业总产值的18%,农产品加工程度也只有3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5.农民生产成本较高,利润较低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成本最突出的是农民负担的税、费所占比重过高。据专家们测算:我国的农业税为3.73%;土地承包费、管理费和销售费用是4.1%;成本外的村提留、乡统筹、义务工支出和其他成本外支出是11.27%;人工成本高达32.89%;生产消耗资料成本41.69%;各种支出后剩下的只有6.36%。成本太高,使价格浮动空间缩小,最终会失去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而欧美国家的农民负担的农业税与国家对农民的补贴数额基本相抵,最后农民可以剩余20%~30%。如美国的农业生产消耗成本是59.83%,人工费用6.93%,税金3.22%,地租5.74%,政府补贴3.25%,农民剩余24.28%。在日本,农业生产消耗成本是51.42%,税金是4.32%,地租2.14%,农民剩余为42.14%(含雇员报酬),另外政府还给1.13%的补贴。欧盟的农业生产消耗成本是56.83%,农业税2.2%,农民剩余约41%,政府还给6.89%的补贴。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农民生产经营成本是比较小的,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能力是发展中国家所无法相抗衡的。

6.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低

农业经营组织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已经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农业经济的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合理地组织生产经营,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权益,由此推动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农业经营组织化也体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社会化要求。

在发达国家,农业组织化成为农业产业化运作的重要内容。目前,美国有各种农业合作社25000个,参加合作社的农民有440万,约占农业人口的90%;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占总销售量的三分之一,为农场提供的各种投入物资占近三分之一。当今的日本,共有综合农协2472个,专业农协3513个,正式会员546万人,准会员350万人,两类会员占农民总人数的90%以上。90年代初,在日本有95%的大米和小麦、92%的生乳、82%的水果、56%的蔬菜、51%的畜产品、70%的农药、66%的薄膜、53%的农业机械、40%的饲料是经过农协系统销售或供应的。日本农协向农民提供了从生产到生活的各种服务。

而我国农业经济的专业合作化程度是相当低的,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据农业部经营管理司统计,截止1998年底,我国农村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48万多个,其中种植业占63.1%,养殖业占14.4%,加工业占6.1%。另外,全国有跨县的专业合作组织5240个,跨乡的专业合作组织8140个。据中国科协1998年底统计,全国农村有专业技术协会11.56万个,会员620万,占全国农户的3.5%。一般来讲,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程度与农业经济水平的高低有直接关系。目前,山东省潍坊市的农业经济产业化程度最高,因而农业经济的专业合作组织程度也最高,但是也只有46%的农民加入了各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7.土地资源的生产率较高

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生产率却很高,如粮食亩产量现已高于世界中等水平。1996—1998年,按每公顷收获面积计算谷物产量,我国已经达到4821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1倍,在有数据资料的145个国家中排到第19位。

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土地生产率的逆向运动,虽然与特定的土地资源紧张状况密切相关,但也说明,由于农村人口太多,对土地资源的消耗有些过度。因此,在中国农业国际化进程中,产业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在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同时还要考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西部地区和我国农业经济国际化的特点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就是自立更生,自给自足,结果导致农业经济发展缺少对外交流、对外合作,尤其是缺少大量引进和利用国际农业的先进资源,提高中国农业发展水平的意识,因而造成目前农业经济国际化程度低,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弱。

农业国际化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为西部农业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将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农业的国际化。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西部各地农业经济的国际化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历史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国际化水平仍然是非常低的,与世界农业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农产品出口能力较弱,并且呈下降趋势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入,我国国民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是,相比之下,农业经济的国际化程度比较低,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农业出口能力更差,这就要求我们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必须加快农业经济的国际化步伐。

我国国民经济的国际化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2000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3%,其中出口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4.5%。1999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值为217.5亿美元,大约相当于农业产值的12.7%。1999年农业产值约占国内总产值的17%,而农产品进出口总值仅为全国进出口总值的6.03%。近几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农产品出口能力不稳定,并呈下降的趋势。1998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大幅度滑坡,农产品对外贸易总值为221.7亿美元,比1997年下降10.9%。其中,出口为138.4亿美元,下降7.3%。1999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值为217.5亿美元,比1998年又下降1.9%。其中,出口值为135.4亿美元,下降2.2%。

与全国相比,近几年,西部地区的农产品出口下降幅度更大。以甘肃省为例,1995年至1998年,商品出口总额由38903万美元增加为41549万美元,三年内增长了6.8%。而农产品出口却呈总体下降趋势,1995年甘肃省的农产品出口额为7853万美元,到了1998年降为3734万美元,农产品出口值下降了52%。新疆的农产品出口额与商品出口总额增长相比也出现了巨大的反差态势。1995年至1998年新疆商品出口额由76880万美元增加为80789万美元,而农产品出口额却大幅度下降,由1995年的17929万美元下降至1998年的11544美元。

西部地区农产品进出口比重偏低,出口总值不稳定甚至下降,不仅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国际化进程,而且会阻碍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不利于西部地区充分利用国际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因此,推动农业国际化已成为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步骤。

2.农产品出口区域不平衡

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区域不平衡也表现得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世界各大洲的农产品出口不平衡。比如,1998年我国农产品对亚洲区域的出口额为101.5亿美元,占当年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3%。1998年我国农产品的前10位出口国家和地区依次是日本、香港、美国、韩国、德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俄罗斯和荷兰,其中的6个国家和地区是亚洲的;另外,对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的农产品出口额就高达67亿美元,占我国1998年农产品出口的48.41%。这说明,我国农产品对欧美等地的出口还有很大的国际市场空间可以开拓。

二是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的农产品出口能力不平衡,相比之下,西部地区的农产品出口能力较弱。在1998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中,东部沿海地区农产品出口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75.3%;而西部地区农产品出口只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7.7%,比东部沿海地区低达67.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农产品出口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17.0%,也比东部沿海地区低58.3个百分点。就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农产品出口也不平衡,目前,山东一地的农产品出口就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0%左右。以上数据表明,我国的东西部地区之间在农业国际化程度上和农产品国际竞争能力上存在着巨大差距。

3.吸引外资能力较差,利用外资的效率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一直是推动我国经济国际化的重要力量。同样,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借助国外的资金、技术、经验、市场。在农业领域,只有大量引进外资,通过先进的国际农业资源改造西部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结构,才能缩小与世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从东部地区的经验来看,吸引外资和利用外资是农业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导致西部地区农业利用外资的能力较差,从而影响农业国际化的进程。

就全国来看,外商在农业领域的投资就非常少,从而导致我国农业国际化发展进程缓慢,整个农业发展不理想。从公布的统计数据看,1998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是585.57亿美元,相当于当年GDP的6.11%,而同年农业实际利用外资为6.24亿美元,仅相当于当年农业增加值的0.35%,农业实际利用外资仅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的1.07%。

由于西部地区外商投资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与我国东南地区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这就造成西部地区在农业领域吸引和利用外资的能力较差,也很困难。

1998年在甘肃省农业领域的外商投资企业是19家,1999年为20家;在甘肃省农业领域的外商投资总额1998年是1830万美元,1999年上升为4593万美元。1998年在甘肃省农业领域新登记的外商企业是6家,新增投资额为1200万美元;1999年在甘肃省农业领域新登记的外商企业为4家,新增投资额3012万美元。1998年新疆自治区与外商签订的合同是46个,其中在农业领域与外商签订的合同只有3个;1998年外商在新疆的合同投资额为13827万美元,其中在农业的合同投资额仅有318万美元;1998年外商在新疆的实际投资额是2167万美元,其中在农业的实际投资额为9万美元;1998年新疆共有外商企业597个,其中在农业领域的外商企业是22个。到1997年,云南省农业直接利用外商投资额累计仅有0.61亿美元,只占全省实际利用外商投资的7.2%,云南省农业外商投资企业数量仅占全省“三资”企业数的4.4%。

西部地区农业领域利用外资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投资环境较差,制约了外资的流入。与东南沿海省市相比,西部农业利用外资的数量、规模等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因为西部地区的经济改革起步较晚,市场经济的机制尚不健全,涉外经济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外资的利用。

第二,缺少农业国际化的战略发展规划。西部地区的农业项目储备库不健全,项目申报成功率低。由于缺少全球大农业发展的基本观念,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投资方向,以及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及时,影响了项目库的建立,加之对项目库中已有项目未进行认真的可行性论证,因而申报项目的成功率较低。

第三,已引进项目技术含量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项目多。西部地区农业引进的外资项目多数是扶贫项目、粮援项目,技术含量低。比如,云南省截止2000年6月累计引进和利用外资的金额为21683万美元,其中农村扶贫项目资金6559万美元,占30.3%;外商农业企业开发投资项目资金4.326万美元,仅占20%。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仅是合作研究项目,而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优质品种等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引进较少,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农产品项目太少,很难提高农业付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