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打造完美—现代企业员工素质培训
20835500000021

第21章 开拓进取(2)

要维持一个人心灵的健康,一定要避免时间的荒芜。生命的真理就是勤奋工作,让自己振作起来。

奋进和努力是生命存在的真理,是心理健康之路。有的人退休后,又开始从事第二职业,他们不仅会获得成就感,其身心也会同样健康。还有许多退休的教师,他们积极投入助人的义务工作,非常令人敬佩。

时间就是你的生命,也是心灵本身,请不要虚掷光阴,不要让它荒芜。

有效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主要在于不断地创新。科技的进步是日新月异的,商场的竞争是瞬息万变的,停留现状就是落伍。一切事物的推动必以人为主体,人的创新观念才是致胜之道。一个合格的员工只有接受新观念和新思潮,才能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整个社会学习意识的增强,现在,人们见面打招呼时问候的话语已经从“你吃过了吗?”变成“你充电了吗?”

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你若不充充电,那么很快你就会落伍,会被这个时代抛弃。所以,无论在何时何地,每一个企业员工都不要忘记给自己充充电。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时期,需要随时充实自己,奠定雄厚的实力,否则难以生存下去,一个有干劲的人,时不时地充充电,就不会被社会淘汰。

许多员工进入企业后,就失去学习知识的决心,这种人以后都不会再有什么进步。反过来,学生时代就算不显眼,但到社会后仍然勤勉踏实地进修,自动学习应学的事,一般都会有长远的进步。

经过一年就积攒成一年的实力,经过二年就积攒成二年的实力。以至10年、20年、30年,及积攒成与其时间相称的实力。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大器晚成”的人。你的工作每天都会有新的情况,新的挑战,你每天都要面对新事物,学习与工作相伴,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即便是自己选择的工作,很多人干一段时间就觉得没意思了,想换一份工作。现代社会的机会很多,你只要天天在学习,就会有进步,你的生活就会富有生机。

如果你坚定了信心,想把现在的工作当作终身的工作,那以何种态度应付呢?假如由于目前的工作进行得顺利就感到很放心,每天快快乐乐地过安逸日子,那么你的情形就不一定能维持很久。

反之,若能将这份工作当作一生的工作而埋头苦干,不断进修,不停地创造新的东西,始终能“活到老学到老”,进步一定是无穷的。这种人就能日日以清新愉快的心,有效率地做

自己的工作。

有进取心的员工需要对工作有一种拿生命作赌注的热忱,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使命,为了达成使命,甚至愿意舍命去完成。当然我们所说的舍命,不是要真正把生命丢弃,而是说他会更加卖命的工作。在工作中获得乐趣

什么是工作?人们在使用这个词时就好像每个人都明确其所指、每人都指同一事情似的。但是要注意以下用法;

“我有许多工作要做。”

“我得工作去了。”

“我的工作很有趣。”

“许多工作要做”指的是活动的数量以及所等待的效果。“去工作”暗含着地点,而不论是否有许多要等着做的工作以及所意想的效果如何。而“有趣的工作”是与一个人所做的内容相联系,而不论是否要做,还是工作位置怎样。

“工作”是一个需小心对待的词。它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事情。我使用工作这个词时,意思是发挥着有效益的生产的作用。在这里我强调两点。第一,工作是一种活动,是动词形式,工作意味着要做些什么,但这并不意味着出大力、流大汗乃至腰酸背痛。一些人会认为如果人不使用其全身体力或者是坐在办公桌后面等,称不上工作。这是错误的看法。工作意味着发挥效用,它可能是体力劳动,但也可能是脑力劳动。

人们做着许多关于效用的活动,但那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工作。一个婴儿可能会伸伸胳膊,踢踢腿,但他只是在玩耍而非工作。工作意味着发挥生产的作用。另一些人为最终产品付费。工作意味着被获利性地雇佣。这是第二点。

这个关于工作是发挥获利性的作用的定义,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混淆和无谓的争论。比如说,家庭主妇发挥着效用,而且是非常有效率、生产性的劳动。但是,她们没有被付酬劳,它不是获利性的。同样,还可以考虑工作和消遣性活动或玩耍的区别。游戏、玩耍是纯粹的自娱自乐活动,它是以带给人的满足感为价值评价取向,而不是别人品评和有意愿购买这种行为的生产性活动。

对一个人的玩耍、游戏可能对另一个人来说就是工作。当你的孩子回到家身上青一块紫一块,运动服被人扯得兜都半开着时,他可能解释说在和好友们玩球时弄的。但是当职业明星,拿着球出现在体育馆时,他是在工作。一个纯粹是个人消遣,另一个是获取报酬。工作便意味着获利性地发挥效用。

当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很少感到疲倦,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比如在一个假日里你到湖边去钓鱼,整整在湖边坐了10个小时,可你一点都不觉得累,为什么?因为钓鱼是你的兴趣所在,从钓鱼中你享受到了快乐。产生疲倦的主要原因,是对生活厌倦,是对某项工作特别厌烦。这种心理上的疲倦感往往比肉体上的体力消耗更让人难以支撑。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18名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组9人,让一组学生从事他们感兴趣的工作,另一组学生从事他们不感兴趣的工作,没有多长时间,从事自己所不感兴趣的那组学生就开始出现小动作,再一会就抱怨头痛、背酸,而另一组学生正干得起劲呢!以上经验告诉我们:疲倦往往不是工作本身造成的,而是因为工作的乏味、焦虑和挫折所引起的,它消磨了人对工作的活力与干劲。

“我怎么样才能在工作中获得乐趣呢?”一位企业家说,“我在一笔生意中刚刚亏损了15万元,我已经完蛋了,再没脸见人了。”

很多人就常常这样把自己的想法加入既成的事实。实际上,亏损了15万元是事实,但说自己完蛋了、没脸见人了,那只是自己的想法:一位英国人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人之所以不安,不是因为发生的事情,而是因为他们对发生的事情产生的想法。”也就是说,兴趣的获得也就是个人的心理体验,而不是发生的事情本身。

事实上,生活中的很多时候,我们都能寻找到乐趣,正如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只要心里想快乐,绝大部分人都能如愿以偿,”但现实中的许多人不是从生活中,工作中去寻找乐趣,而是去等待乐趣,等待未来发生能给他带来快乐的事情。他们自己结婚以后,找到好工作以后,买下房子以后,孩子大学毕业以后,完成某项任务或取得某种胜利以后,就会快乐起来。这种人往往是痛苦多于快乐。他们不理解快乐是一种心理习惯,一种心理态度。这种态度是可以加以培养发展起来的。假如你是一个电话接线生或是一个小公司的会计,你因每天都做着相同的工作,处理客户打来的电话、统计报表……单调无味到了极点。假如你想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有趣一点,你就可以把自己每天的工作量都记录下来,鞭策自己一天要比一天进步,第二天的工作要胜于前一天。一段时间后,你也许会发现你的工作不再是单调、枯燥,而是很有趣。因为你的心理上有了竞争,每天都怀有新的希望。难怪心理学家加贝尔博士说:“快乐纯粹是内在的。它不是由于客体,而是由于观念、思想和态度而产生的。不论环境如何,个人的活动能够发展和指导这些观念、思想和态度。”

这些观点尽管有一些偏激,但它可以支配人们排除外界条件的影响,还可以帮助人们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工作带来新鲜的、朴实的感觉,不管这项工作对其他人来说也许早已变得很乏味。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从一定的意义上说都是珍奇独特的,只要愿意,这一切都是无穷无尽的快乐的源泉。只要你用快乐的心情去感受,你就能感到身边工作的快乐。这里介绍几种从工作中获得乐趣的方法:

把工作看成是创造力的表现

现实中的每一项工作都可以成为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活动。一位教师上一节好的课,不逊色于编排一出精彩的戏剧;一个运动员完美无缺的动作,从创造的角度来看,可以与十四行诗那样的作品相媲美,并且可以获得同样的精神享受。也许你会说自己是一名家庭主妇,并没有从事任何创造性的事业。这你就错了。你是否想过,你的一日一餐就如设宴一样;你对桌布、餐具的鉴赏力都有独到之处,能别出心裁,怎么说没有创造性呢!年轻的画家也许能从你那里得到启示:第一流的汤可以比第二流的画更富有创造性。

把工作看成是自我满足

为了自我满足而从事体育运动是一种乐趣。如果这是强制的运动,就未必是愉快的。一位产科大夫似乎心情特别愉快,因他刚刚接生了第100名婴儿;一名足球运动员也因他刚踢进10个球而欣喜若狂。现在,他又为自己能踢进11个球而兴高采烈地开始了新的训练。

把工作看成艺术创作

有一次,一位教授指着一位在附近挖排水沟的工人赞赏地说:“那是一个真正的艺人。看着那些污泥竟能以铁锹上的形状飞过空中,恰好落到他想让它落下的地方。”假如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当成艺术创作,把自己单调、枯燥的打字看成是在钢琴前创作新的圆舞曲;把人在厨房炒菜,看做是油画创作,油、盐、酱、醋就是你的颜料,炒出的新花样就是你创作的新作品。

把人的工作变为娱乐活动

把工作看做娱乐,就能以工作为消遣。在实际中很多人正是这样做的,请记住劳动和娱乐的不同就在于思想准备不同。娱乐是乐趣,而劳动则是“必做”的。假如你是职业足球运动员,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娱乐上,你就可以和业余足球运动员一样,更加地投入比赛。这里不是说比赛本身不重要,而是不要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比赛这个“赌注”上,而忘记了踢球本身就是娱乐。常常是忘记“比赛”,获胜的机会更大。

现实生活中,人类社会纷繁复杂,所以人们往往不可能凭兴趣去找工作,以至兴趣和职业常常不能匹配。因此,人们就要面对从职后培养职业兴趣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说,有的职业,你不喜欢,可以培养兴趣。比如,一个对咨询人员有兴趣的人却当上了公关人员,或者从前一个职业岗位转移到后一个职业岗位,这个人的兴趣就是可以培养的,因为咨询人员和公关人员都属于社会型这个人格类型,只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在实践中刻苦磨炼,是会成功的。再比如,一个想于摄影师的人,却被推上了图书馆馆员的岗位,或者由前一个职业岗位转移到后一个职业岗位,这也是不必气恼的,因为实际型的人格类型和传统型的人格类型有许多相似之处,从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到从事有系统有条理的工作,是容易习惯和适应的,兴趣也是可以培养起来的。但是有的职业就不同了,你不喜欢,是不能硬着头皮去干的。例如一个艺术型人才,具有美术天赋,却让他去从事科学研究,一头扎进研究型的人格类型之中,这就属于南辕北辙了,他将一事无成的。所以,他不能硬着头皮去干,必须重新调整职业。还有一些人,由于能力、气质、性格的原因,从事一个无法培养起兴趣的职业,迟迟不能进入职业角色,也需要调整职业。例如让一个对科学研究很有造诣且兴趣很浓的人去当中学教师,按说应该问题不大,但是这个人不善言词,表达能力很差,抑郁的气质和胆怯、懦弱的性格又使他无法面对活泼、顽皮的学生,于是无法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当年的陈景润就属于这种情况,如果当时不是厦门大学的校长,翻译《资本论》的王亚南把他从学校里救出,安排他在厦门大学图书馆顶一个图书管理员的虚名专心数学的研究,他就不可能对哥德巴赫猜想做出辉煌的贡献。

随着自由经济的发展,互联时代的到来,轻松快乐的职业越来越成为一种方兴未艾的工作方式,也许它还是回归工作本身含义的真正的未来的职业。这种职业研究人的本性,符合人的快乐追求,追求诗意的天性。这种职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充满诱惑的远景,因为它能够给我们许多人,也许某一天会给所有的人提供工作的美好的可能——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快乐至死”的幸运儿,终生从事自己喜欢的、符合自己的兴趣工作。

这样的工作将会把我们生存的物质福利保障、工作的成就感、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我们自己的热爱自由的个性、天赋结合起来,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