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打造完美—现代企业员工素质培训
20835500000003

第3章 培养优秀的心理品质

——员工的性格素质

性格即命运,这句话对员工同样适用。人的性格分许多种,但只有那些成熟、果断、机敏的人才有出人头地的可能,因此,一个员工应随时随地修炼自己的性格特质,让性格为你创造一个不同凡响的命运。别让自卑伤害你

许多人的自卑心理来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即“我不行”,也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因为怀疑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常常以己之短与人之长相比,看人家一朵花看自己豆腐渣,相形见绌,自惭形秽。于是,遇事便畏畏缩缩,裹足不前。也有的人则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为了掩饰自己极度的自卑心理,以求得消极的心理补偿,反而表现出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暴躁无理的行为特征。

人为什么会产生自卑心理呢?一是由于生理上的原因,例如个子的高矮、胖瘦不在正常人的范围之内,或长得丑,或身体有残疾缺陷等等;二是由于智力上的原因,例如记忆力差,思维迟钝,没有丰富的想像力,缺少形象思维的能力,学习成绩不好等等;三是由于心理气质类型上的原因,例如抑郁质和黏液质类型的人,遇事过分优柔寡断处心积虑,较之胆汁质和多血质类型的人,更易形成自卑心理;四是由于社会原因,家庭出身微贱等方面都能让人心灰意冷失去工作的热情。

自卑的人常常处于烦闷之中。没有人能够计算清楚,烦闷给人类造成的灾祸与损失究竟有多少。然而烦闷确实能使天才流于平庸,能造成人的失败,能破灭人的希望。

工作不能置人于死地,但烦闷却能杀死大批人。做任何工作,做任何事,都不会使我们有所损害。能够真的损害我们的,就是我们自己做事、做工作时的心理作用——在未做事、未做工作之前,已因脑海中的顾虑畏惧而预感到的种种不快意。

有人问一个左手被齐腕砍断的少年,他少了那只手会不会觉得难过,他说:“噢,不会,我根本就不会想到它。只有在要穿针的时候,才会偶尔想起这件事。”可见,只要你敢于适应不可避免的事实,你就可以超越自卑。

在漫长的生命岁月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一些令人不快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加以接受,并且适应它。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要乐于承认事情就是这样的情况。能够接受已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个性影响职业的前途

很多职场中人在办公室见到过许许多多搞推销的人,总结他们的成功与失败,感到搞推销这一行很不简单,许多内向的、外向性格的人都不适于从事这个行当,搞推销要有百折不挠的韧性,即软磨硬泡的功夫。

先从性格上看,韧性是重要的一种工作方式,第二种方式是缠,第三种方式是磨,但无论哪一种,都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基础,即具备不怕丢脸不怕失败的性格。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使当时还名不见经传、遭人歧视的索尼彩电挤进美国市场,索尼公司的经营者们曾经煞费苦心。索尼公司海外部部长卯木肇先生经过深思熟虑,最后决定选择美国芝加哥最大的电器经销商——马希利尔公司作为主攻对象。第二天上班时,他兴冲冲地赶到该公司求见其经理。可回答是“经理不在”。

卯木肇不甘就此罢休!他一而再、再而三地造访马希利尔公司,请求与经理会见。到第四次,马希尔公司经理终于同意接见。

“我们不卖SONY(索尼)的产品!”马希利尔公司的经理劈面就是这样一句。“你们的产品降价拍卖,像瘪了气的足球,踢来踢去无人要。”

卯木肇先生决定采取“韧”的方法,继续“缠”住这位经理,并在当地报刊上重新刊登广告,再造产品形象。

哪知马希利尔公司经理又提出:“SONY的售后服务太差。”卯木肇没有争辩,回驻地后立即设立特约服务部,负责售后服务,并在报上公布特约服务部的地址和电话号码,保证随叫随到。

但在又见面时,马希利尔公司经理再度提出:“SONY在本地形象不佳,知名度不够,不受消费者欢迎”而拒绝经销。虽然屡遭拒绝,但卯木肇认为这位经理挑剔的理由越来越少,是成交的先兆,值得继续努力。

卯木肇立即集合30多位职工,规定每人每天拨5次电话,向马希利尔公司求购索尼彩电。接连不断的求购电话,搞得马希利尔公司的职员晕头转向,误将索尼彩电列入“待交货名单”……马希利尔公司的经理为此大为恼火。

卯木肇则不慌不忙,等经理火气消了一点时,大谈索尼彩电的优点,并指出:“我三番五次求见您,一方面是为本公司的利益,但同时也考虑了贵公司的利益……索尼彩电一定会成为马希利尔公司的摇钱树!”

经理动了心,勉强同意代销两台彩电试试。

卯木肇立即选派两名年轻能干的推销员送两台彩电去。并要求他们:要留在柜台里,与店员并肩推销;休息时轮流请店员去咖啡馆喝咖啡;如果一周之内卖不出去,他们就不要再返回公司了……

当天下午4点钟,两台彩电已销出,马希利尔公司又订了两台。其后的一个月内竟卖出了700多台。

有了“带头牛”开路,芝加哥地区的100多家电器商店纷纷要求经销索尼彩电。不到3年,索尼彩电在芝加哥地区的市场占有率达30%。有了芝加哥这“带头牛”,在美国其他城市的销售局面也打开了。

到此,卯木肇先生凭着其坚韧不拔的性格,终于使得索尼彩电成为占领美国市场的“日本名牌”,为索尼公司赢得源源不断的丰厚的利润,也为其出色的推销生涯写下了浓重而多彩的一章。

但人的个性并非都是十全十美的。从性格上来看,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或不足,但是只要了解了这些,并注意有意识地克服,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然而,也有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比如说,“专家型”的,认定他对事情有权威的说法;“权术型”的,拍马钻营,追逐权势;还有“野马型”的,我行我素、为所欲为。

这些类型的人虽然使人厌恶,但其中却不乏成功的人物,原因是他们很了解自己,而且这些鲜明的个性对他的事业并非阻碍,反而是一种助力。

但也有那些个性较为温和的,他们性格上的缺点看来似无大碍,但事实上却严重阻碍了事业的发展。

谦虚谨慎的处世心态

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这样的人,其人虽然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一说话就令人感到狂妄,因此别人很难接受他的任何观点和建议。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太爱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时时幻想能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殊不知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从而失掉了在别人心目中的威信。

谁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性评价,都在不知不觉地强烈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在交谈中对手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无形之中是对对方自尊和自信的一种挑战与轻视,对方的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不知不觉地产生了。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这句话可以说是经验的总结。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有了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还优越,他们就会产生自卑感,形成羡慕嫉妒的情绪。

在心理交往的世界里,谦让而豁达的人总能赢得更多的朋友。反之,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的人必然会引起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境地。

谦虚不仅是人们应该具备的美德,从某种意义上说,谦虚也是交际获胜的力量。尤其在对峙双方地域不同、文化背景各异的情况下,偶然一句“我不太明白”“我没有理解你的意思”“请再说一遍”之类谦恭的言语,都会使对方觉得你有涵养和人情味,真诚可亲。

善于表现自己的语气

“谈吐往往给人留下第一个印象。”美国语言治疗师霍尔说“你讲话的方式,反映你的智慧和性格。”

作为一名员工,如果你言语闪烁不定,夹着很多“嗯、呵”之类或者“我想可能或许大概应该是如此”,你的形象定会被打折扣,那会令你显得优柔寡断、紧张、笨拙。

尽量不要在句子的末尾提高音量。譬如当你的老板问你,账目是否能在下周赶出来,你用高音回答“好啊”,会显得你紧张不安;若改用低沉的声音回答“好的!”语气就比较肯定。

此外,如果你说话时断断续续,呼吸急促,这会令人感觉你惊慌失措。所以,在紧张时最好放慢语速,而且事先想好要讲些什么、上司会提出什么问题、你要如何反应等,才能临危不乱。

脸红心跳,在情人面前当然很可爱,但是在大客户或大老板面前,那就大事不妙。它令你看起来“天真无邪”,不堪一击。试问你办事谁能放心呢?

一名24岁的大百货公司采购员张女士说:“一次,我为公司争取到一个品牌代理权,在市场部开会时,副总裁竟然亲自主持。”

原本是一个表现才干的大好机会,张女士却紧张得涨红了脸,结结巴巴。“当时,我应该将精神集中在公事上,而不是对自己的脸红耿耿于怀,那一切就会很顺利,怎料我却慌慌张张,令人失去信心。”

过后,张女士的上司就减少了她与高层接触的机会,令她空有才干而不获高层赏识。

美国一位形象顾问法兰克说:“如果你觉得自己即将脸红,不要将它放在心上,不要去想它,集中精神去完成手边的工作。不然你的前途就会完蛋。”

尊重工作就是尊重自己

这里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说的是3位砌砖工人的工作态度。

有人问:“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位工人回答:“砌砖。”

第二位工人回答:“我在做每天赚10美元的工作。”

第三位工人则回答:“你问我?我在建造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

这个故事虽然没有告诉我们这3位工人的结局。但我们能猜出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很可能,头两位工人仍然是砌砖工,他们缺乏远见和想像力,缺乏对工作的尊重。没有什么能推动他们去获得更大的成功。

你可以跟任何人打赌,那位认为自己是在建造一座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的工人,不会仍然是一名砌砖工,或许他会成为一个工头或承包人,或是一位建筑师。他会不断地前进和得到迁升。

第三位砌砖工的话,说明他对工作的看重与热爱,显示出他发展的巨大潜力。就像你的形象一样,工作态度也会对你的思想产生极大影响。

高尔基曾说过:“工作如果是快乐的,那么人生就是乐园;工作如果是强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狱。”

重视你的工作,在建立自信心,和给别人一个良好的印象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影响。

自尊、自信是成就大事业的必备条件,对工作不能尽心尽力,只想敷衍塞责的人,是不会具备这种自信、自尊的。一个人若不能在工作上尽心竭力地努力,那他就不能很好地造就自己。工作,是一个训练品格的大学校。

若你认为你的工作是乏味的,那你厌恶的心理、厌倦的念头,就会导致你的失败。乐观的、积极的、热忱的心理,才是吸引成功与幸福的磁石。

无论什么工作,只要是为社会所尊崇的,都具有无上的神圣性。只要是有利于人类的工作,都不是卑贱的,可耻的。

在任何情形下,你都不可以对工作产生厌恶感。这是最坏的事。若你为环境所迫,只能做些无趣的工作,你也要努力设法从这乏味的工作中找出乐趣、意义来。要知道只要是应当做而又必须做的工作,不可能是完全无意义的。这由你对待工作的精神状态好坏而定。良好的精神,会使一切工作都成为有意义、有兴趣的工作。

只要聚精会神,工作上的厌恶、痛苦的感觉,就会消失。不明白这个秘诀,就不会懂得获得成功与幸福的方法。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左右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或失败。

独立自主的积极心态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如果你得到别人的肯定,那就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但是你如果完全将自我价值置于别人的控制之下,这就不值得提倡,因为这是缺乏独立自主意识的表现。别人说你不行,你就灰心丧气;别人说你还可以,你就十分满意。这种心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呢?

其实在社交中,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我们要以清醒的头脑认识到,别人不是圣人,有得有失,有好有坏,自己也会有缺点错误。所以不必期望人人都对自己首肯。这样的心理才会使我们不致于自寻烦恼、情绪消沉,也就不会因为别人对自己的否定而忧愁,对自己的肯定而高兴了。

社会是复杂的,许多人为了获取利益或其他目的总是揣摩别人的心思而投其所好,八面玲珑地待人接物而左右逢源。

还有一种人,他们每次处理一件事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我怎么做,才能赢得别人的喜爱呢?

于是他就时时刻刻揣测别人的心思,吃自己的饭,为别人而活。结果,他竟茫茫然不知道自己怎么去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陷于一种无所适从、进退维谷的境地,失望并且找不到自我。

谁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

有人以为坚持自我的特点,很难处好人际关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别人乐意与你交往或许正是你的特点在吸引着他。

如果一个人,别人要求他怎么样,他就怎么样,这将是一个没有自我、可怜可悲的形象。失去了自我,也就失去了平等自由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实际上,最受欢迎的人恰恰是那些有独特个性的人;是那些能以积极的心理态度充分表现自我的人;是那些不被别人所左右,独立自主而又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