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打造完美—现代企业员工素质培训
20835500000035

第35章 维护形象(2)

在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有一个或几个直接影响我们事业、健康和情绪的老板或者说上司。他们虽然与我们不一样,我们也许永远不可能与他们平起平坐,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与他们和睦相处的。

一般来讲,老板的时间都比较紧,他只希望对一件事的整体情况有了解,而不是事无巨细。所以,简洁是你汇报情况时的最好选择。所谓简洁,就是有所选择、直截了当、十分清晰,不要拖泥带水,哕哕嗦嗦。

在向上级汇报时,准备记录是个好办法。但你必须使上司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白你报告的全部内容,如果必须提交一份详细报告,那最好在文章前面搞一个内容提要。

当上司讲话的时候,要排除一切使你不能全神贯注的意念,专心聆听。最好眼睛注视着他,不要死呆呆地埋着头,必要时作一点记录。当然,也不要死死盯着他,这会使他显得不自在,从而对你产生不太好的印象。

他讲完以后,你可以思考片刻,也可问一两个问题,真正弄懂其意图。然后概括一下上司的谈话内容,表示你已明白了他的意见。切记,上司不喜欢那种思维迟钝、需要反复叮嘱的人。

当你和上司的意见不同时,不要直接否定上司提出的建议。他可能从某种角度看问题,看到某些可取之处,也可能没征求你的意见。如果你认为不合适,最好用提问的方式表示你的异议。如果你的观点是基于某些他不知道的数据或情况得出来的,效果将会更佳。别怕向上司提供坏消息,当然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方法。

如果你承诺的一项工作没兑现,上司就会怀疑你是否能守信用。如果工作中你确实难以胜任时,要尽快向他说明。虽然他会有暂时的不快,但是要比到最后失望时产生的不满好得多。

应常向上司介绍新的信息,使他掌握你工作领域的动态和现状。不过,这一切应在开会之前向他汇报,让他在会上谈出来,而不是由你在开会时大声炫耀。

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而且这些困难与公司的某项不当决策有关,你不要在公开场合当众指责上司失误,而最好单独找上司沟通。有经验的下属很少使用“困难”“危机”、“挫折”等术语,他把困难的境况称为“挑战”,并制订出计划以切实的行动迎接挑战。

你与上司在单位中的地位是不同的,这一点心中要有数。与上司保持良好关系很重要,但不要使关系过度亲密,以致卷入他的私人生活之中。关于这一点,我们要介绍得多些。

上下级之间的确可能建立友谊,但是友谊过头,过多地参与老板的秘密,就不能得到认同了。亲密的关系有一种平等化的效应,这可能扭曲老板与你之间正常的上下级的纯工作关系。

老板告诉你一个秘密,如果被泄露,他将受到伤害,起先也许会因为你是老板密友,你们可以无话不说而洋洋得意,可是老板已经给了你能用这反对他的利器,他迟早会后悔的。接着你们的密友关系便会尴尬。

即便老板对你吐露的秘密仅仅局限于公司内部事情,这仍会带来麻烦。介入越深,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行动越不自由。

频繁地与老板接触也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而你本来可以利用它来做更多有益的事情。值得人们为其工作的老板都想看到你多做工作而不是常常出现你的面孔。当你正忙于接触老板的时候,别人也许在完成他的计划和解决他的问题。

过多地与老板周旋可能得到老板密友或宠儿的名声,这样一个名声会使同事讨厌或不信任,甚至有些人会想尽一切办法拆你的台。谁知道你与老板神秘兮兮的样子是不是意味着一些阴谋或小算盘呢?——人们总会本能地反感。

总之,在你和老板的关系中要有一块禁区,你千万不可乱闯。

要心怀感激

许多成功人士在谈到自己成功经历时,往往过分强调个人努力因素。事实上,每个登峰造极的人,都获得过别人的许多帮助。一旦你订出成功目标并且付诸行动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获得许多意料之外的支持。你应该时刻感谢这些帮助你的人,感谢上天的眷顾。

生而为人,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国家爱护,没有大众助益,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

有些年轻人,自从来到尘世间,都是受父母的呵护,受师长的指导。他们对世界未有一丝贡献,却牢骚满怀,抱怨不已,看这不对,看那不好,视恩义如草芥,只知仰承天地的甘露之恩,不知道回馈,足见其内心的贫乏。

有些中年人,虽有国家的栽培,老板的提携,自己尚未能发挥所长,贡献于社会,却也不满现实,有诸多委屈,好像别人都对他不起,愤愤不平。因此,在家庭里,难以成为善良的家长;在社会上,难以成为称职的员工。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说明动物尚且感恩,何况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呢?我们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重要的是要有感恩之心。我们教导子弟,从小就要他知道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应知物力维艰”,目的就是要他懂得感恩。

感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道德。然而,人们可以为一个陌路人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却无视朝夕相处的老板的种种恩惠。将一切视之为理所当然,视之为纯粹的商业交换关系,这是许多公司老板和员工之间矛盾紧张的原因之一。的确,雇用和被雇用是一种契约关系,但是在这种契约关系背后,难道就没有一点同情和感恩的成分吗?老板和员工之间并非是对立的,从商业的角度,也许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从情感的角度,也许有一份亲情和友谊。

你是否曾经想过,写一张字条给上司,告诉他你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工作,多么感谢工作中获得的机会?这种深具创意的感谢方式,一定会让他注意到你——甚至可能提拔你。感恩是会传染的,老板也同样会以具体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谢意,感谢你所提供的服务。

不要忘了感谢你周边的人——你的老板和同事。因为他们了解你、支持你。大声说出你的感谢,让他们知道你感激他们的信任和帮助。请注意,一定要说出来,并且要经常说!这样可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

永远都需要感谢。推销员遭到拒绝时,应该感谢顾客耐心听完自己的解说。这样才有下一次惠顾的机会!老板批评你时,应该感谢他给予的种种教诲。感恩不花一分钱,却是一项重大的投资,对于未来极有助益!

真正的感恩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感激,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迎合他人而表现出的虚情假意。与溜须拍马不同,感恩是自然的情感流霹,是不求回报的。一些人从内心深处感激自己的老板,但是由于惧怕流言蜚语,而将感激之情隐藏在心中,甚至刻意地疏离老板,以表自己的清白。这种想法是何等幼稚啊!如果我们能从内心深处意识到,正是因为老板费尽心机地工作,公司才有今天的发展;正是因为老板的谆谆教诲,我们才有所进步,才会心中坦荡,又何必去担心他人的流言蜚语呢?

感恩并不仅仅有利于公司和老板。对于个人来说,感恩是富裕的人生。它是一种深刻的感受,能够增强个人的魅力,开启神奇的力量之门,发掘出无穷的智能。感恩也像其他受人欢迎的特质一样,是一种习惯和态度。

感恩和慈悲是近亲。时常怀有感恩的心情,你会变得更谦和、可敬且高尚。每天都用几分钟时间,为自己能有幸成为公司的一员而感恩,为自己能遇到这样一位老板而感恩。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对的,不论你遭遇多么恶劣的情况。

“谢谢你”“我很感激你”,这些话应该经常挂在嘴边。以特别的方式表达你的感谢之意,付出你的时间和心力,为公司为老板更加勤奋地工作,比物质的礼物更可贵。

当你的努力和感恩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当你准备辞职调换一份工作时,同样也要心怀感激之情。每一份工作、每一个老板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在辞职前仔细想一想,自己曾经从事过的每一份工作,多少都存在着许多宝贵的经验与资源。失败的沮丧、自我成长的喜悦、严厉的老板、温馨的工作伙伴、值得感谢的客户……这些都是人生中值得学习的经验。如果你每天能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相信工作时的心情自然是愉快而积极的。

接受任务时不问理由

跻身一个企业,员工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而确定适合自己的位置。为了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营,每个人都必须从各自的位置要求出发来规范自身的行为。或者说,这个位置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出发点。环顾一下自己的周围,凡是成长、发展较为顺利的人,大都是那些角色意识明确、能够较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认真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的人。我们尊重和遵从的不是哪一个人,而是他们所处的职位,换句话说,是上司的那把椅子,无论谁坐在上边,都应让我们遵从。

从自己的角色位置出发,正确地认识自己,选定前进的方向、奋斗的目标,精心设计自己的形象,恰当地选择自己的言论、行为,不错位,不走样,不偏激,不过分,可以说是一种身心的调整、人格的修炼,它影响决定着自己的成熟、成长。许多把握不好这一分寸的人,往往会受到现实无情的惩罚。然而一经得道,你就会大受上司的赏识。

无论你处于何种职位,都不可能没有上司(除非你是最高管理者)。与上司打交道,我们一般会经历如下程序:接受指示、命令;执行任务;工作完成后的汇报。

一切工作都是从接受上级指示和命令开始的。当上司委派工作时,我们应立即停下自己手中的工作,准备记录。我们不应打断上司的话,要边听边总结要点,要充分理解指示的内容,明确完成工作的期限和主次顺序。当然,为了更好地理解上司的意图,我们可以要求上司解释一番,但若是你心不在焉,上司讲话的时候要“再说一次”,上司马上会觉得这个人对自己不恭,从而影响他对你的信任。

要学会尊重你的上司,对上司做出的正确决策,应及时、切实地执行。

如果上司做出的决策确实与你的思路相差甚远,那也不妨首先执行这个决策,然后私下里找上司交流一下,提出你的看法,通过交流弄清上司作出此等决策的意图。这样,你才能知道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何种途径,在什么程度上贯彻上司决策。

无条件执行并不表示没有个人看法,但是出于对全局的考虑,也不要干出彻底否定上司决策的事儿。因此,对上司的决策应在实行的过程中揣摩其意图,把握好参入个人意见的分寸,从而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

准确了解上司的意图是你与上司搞好关系的前提条件。每位上司由于各自背景的不同,其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与不同的上司相处时,应根据其性格、思维方式,因人而异地选择工作方法和处理方式。

了解上司的性格、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不仅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去揣摩,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单位聚会、与上司一同出差等机会与其交流,增进彼此了解,以便在工作中更好地配合上司的意图,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