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打造完美—现代企业员工素质培训
20835500000005

第5章 规范高尚的职场礼仪(1)

——员工的礼节素质

官场有规则,商场有规则,社会有规则,职场更有自己的规则。没有规则、难成方圆。如果一个员工不懂得这些规则,就会处处碰壁,寸步难行,而一旦掌握了这些规则,就通行无阻了。对人微笑

人们在交往中为了表示相互敬重、友好,总是微笑地看着对方。微笑是通过不出声的笑传递信息的最基本的表情语言之一。在社会交往中,微笑能强化谈话内容、增强交际效果、改善自我形象等多方面的作用。微笑可以分:

招呼型营业员的微笑,表示欢迎光顾,能起到温暖客心、刺激顾客消费的作用。这种微笑轻松自然。

友好型朋友相见往往边握手、边微笑。这种微笑眉毛平,嘴角平,表示双方友好的关系。这是交际应酬的常用表情之一。

赔礼型在公共汽车上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便立即向别人说声“对不起”,同时报以微笑。如此对方自能谅解,接受你的歉意。

拒绝型在社交中,如果板起脸孔来拒绝别人的请求,往往会使对方产生反感,使关系紧张。如果微笑着摇头表示谢绝,那对方就很乐意地接受了。

松下幸之助讲过人与人之间微笑沟通的重要。松下认为,微笑、招呼能融化人的孤独,而且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一个善于通过目光和笑容表达美好感情的人,可以使自己富于魅力,也会给他人以更多的好感。人际交往中多一些敬重、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的表情,会让自己显得更美和更有风度。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是促进你社交成功的必要手段。

有微笑面孔的人,就会有希望。没有人愿意同整天皱着眉头、愁容满面的人打交道。而对于那些来自上司、同事、客户或家庭压力的人,一个笑容却能帮助他们知道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世界是有欢乐的、美好的。

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脸人。总是把美丽的笑容挂在脸上,就算是再冷漠的人肯定都会被你融化!

怎样走路

在街上行走有交通规则的制约,在公司走路也有它自身的一套规矩。不遵守这套规矩,就会显得失礼,轻则使人认为你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重则会使人认为你不懂礼貌、缺乏修养。所以说走路看似简单,却能够从小见大,从细微而见一个人的全部。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在公司里遇到上司或来访的客人时,如果是相对而行,应靠到一侧行走。如果是同方向而行,当对方走在前面时,不可从后面超越过去,要想超越时,应先打招呼,然后迅速通过。如果是与长辈或女性相遇,要马上站住让路。行走时如果有女士同行,必须迁就女性的步伐,让女士走在前面,男士走在后面。上楼时男士走在前面,下楼时女士走在前面。

引领来访或办事的客人时,走路的规矩就更为重要。二人并行,以右为上,所以应请客人走在自己的右侧,为了指引道路,在拐弯时,应前行一步,并伸手指引。三人同行,中间为上,右侧次之,左侧为下,随行人员应走在左边。如果是接待众多的客人,应走在客人的前面,并保持在客人右前方2~3步的距离,一面交谈一面配合客人的脚步,避免独自在前,臀部朝着客人。引导客人时应不时地根据路线的变化,招呼客人注意行走的方向,如:“请向这边走”“请注意前面有积水”“请慢慢地通过,前面路较窄”等。在引导客人的路上避免中途停下来与他人交谈,除非有必要。在向客人介绍建筑物等场所或指示方向时,避免使用食指,正确的做法是掌心稍微倾斜向上,四个手指自然地并拢并伸直,大拇指微微地弯曲,这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我们每天都要几次几十次地开门关门。有人会说,谁还不会开门,这很简单。孰不知,开门也是有学问的。特别是公司的员工,从开门中也能体现出个人修养。

当需要进入别人的办公室或会议室时,要轻声敲门,得到允许后,轻轻推开门,门柄在右则用右手去开,门柄在左则用左手去开,不可扭着身子开门,进门后要注意不可反手关门,正确的关门方法应是面向门轻轻地关上,不可使劲关门,更不能使门发出大的声响。

当我们的任务是陪伴客人同行时,应将来客领到房间的前面,打开门先让客人进去;如果门是向外开的,应把门向自己的方向拉开,请客人先走,如果门是向里开的,应把门推开,自己先进,并扶住拉手,不让门动,再请客人进去。如果是大厅的旋转门,应该自己先进去,不要再推让客人。

如果需要使用电梯时,同行的无论是客人还是上司,如果有服务人员,应请客人先进,如果没有服务人员,自己则应先行一步,走进电梯按住电钮,待上司或客人进入后,再启动电梯。下电梯时,应该让上司或客人先行离开电梯,自己再出来。如果自己有急事需要赶时间,可向上司或客人打招呼后,再早走一步。

怎样坐车

坐车也应讲究礼节。了解车怎么坐很有必要,只有在车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工作中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各种场合中游刃有余。当与上司或客人一起乘车时,如果乘坐的是前后两排4个座位的轿车,一般司机侧后靠门的坐位是上座,是主宾的位置。司机正后面的次之,是主要陪同人员的座位。司机旁边的位置是最低级的座位,一般是由秘书、向导或警卫人员来坐。有些人习惯把上司让到司机旁边的座位,这是不对的,更多的上司都不会接受这个位置。上车时,应请上司或客人从右侧门上车。陪同者要从左侧门上车,避免从客人座前穿过。如果上司或客人先上车,坐到了陪同人员的位置上,也没有必要请上司或客人挪动位置。车门应有下属员工主动关上。下车时由下属员工先下车,打开车门等候其他人下车。

与女性一起乘车时,不论她的职务高低,一律先让女性上车,男性坐在她的左边。如果是由主人亲自驾车,客人要坐在司机旁边的位置上,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上下车的正确姿势是要侧着身体向前移动,下车时靠近车门后,再从容下车。

乘坐飞机或火车时,靠窗的位置是上座,向着前进的方向则更好。如果火车是4人对座,向着前进方向靠窗的是第一位,对面的是第二位,第一位的旁边是第三位,对面的是第四位。如果是6人对座的位置,前进方向的中间为第五位,对面的为第六位。

员工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记忆与他人相处时的礼节,才能处理好路怎么走,车怎么做这些看似微小,但影响很大的事体。

怎样培养好的饮食习惯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何等重要的地位。我们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饮誉世界,其中自然也少不了一套饮食礼仪。一个知书达理的人,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同样,吃也要有吃相。在某种意义上说,“吃相”更能反映出人的教养程度,那么,“吃相”怎样才能算雅呢?

吃饭时,在入座之后,可以一面做好就餐的准备,一面和同席人随意交谈。不要旁若无人,兀然独坐;也不要迫不及待,一副馋相。当开始用餐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当主人示意开始时,客人才能开始,不能抢在主人面前。

夹菜要文明,应等菜肴转到自己面前时,自己再动筷,不要抢在邻座前面。一次夹菜也不宜太多。

要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礼仪要求。

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欢的菜吃,或者急忙把喜欢的菜堆在自己的盘子里。

用餐的动作要文雅,夹菜时不要碰到邻座,不要把盘里的菜拨到桌上,不要把汤泼翻。

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如喝汤时“咕噜咕噜”,吃菜时嘴里“叭叭”作响,这都是粗俗的表现。

餐毕,可用餐巾、餐巾纸或服务员送来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头颈和胸脯;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饱嗝;在主人还没有示意结束时,客人不能先离席。

怎样饮茶喝咖啡

饮茶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比如,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在边谈边饮时,要及时给客人添水,但又不能添满。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而不是作牛饮。

在我国,喜欢喝咖啡的人日渐增多。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喝咖啡的礼仪要求。

餐后饮用的咖啡,一般都是用袖珍型的杯子盛出。咖啡杯的正确拿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拈住杯把而把杯子端起。

给咖啡加糖时,如果是砂糖,可用汤匙舀取,直接加入杯内;如是方糖,则应先用糖夹子把方糖夹在咖啡碟的近身一侧,再用汤匙把方糖加在杯子里。

在用汤匙把咖啡搅匀以后,应把汤匙放在碟子外边或左边,以不妨碍喝咖啡为原则。不可使用汤匙来喝咖啡,因为汤匙只是用来加糖和起搅拌作用的。

一般说来,喝咖啡时只需端起杯子,而不要将碟子一起端起来,或用手托住杯底来喝咖啡。但参加鸡尾酒会,或在宾馆、饭店的大厅里,如果没有餐桌可以依托,则可以用左手端碟子,右手持咖啡杯慢慢品尝。如果人坐在沙发上,也可照此办理。

怎样打电话

在当今社会,电话已日益普及。特别是在城市里,电话已逐渐进入千家万户。打电话已成为最直接、最方便、最省时、最经济,使用最多的通讯手段和交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