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分析及防治
20849900000001

第1章 前言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如今计算机和网络已演绎成为时代的主角,并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向前拓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同时,网络也因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构架了新世纪的一道亮丽的科技、文化、教育景观,成为人们一种无法逃避的社会生活。

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绚丽多姿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魔盒,在给人类带来种种便利和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阴暗丑恶的一面。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网络犯罪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令人头痛的问题。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也在不断上升。据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5645起,比2004年上升75.03%,从作案人员年龄看,18至25岁的青少年占很大比例,达作案人员总数的57.44%。目前,青少年网络犯罪愈演愈烈,给国家、社会都带来巨大的损失,从而加剧了社会环境的不稳定性。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的研究,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防治对策,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上网群体,在心理特征、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他们精力旺盛、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但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由于网络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不成熟之处,加上网络管理、网络社会道德的有待规范,网络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和负面作用日益突现,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危险期”和“关键期”,网络对青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直接、激烈和深刻。网络导致学生沉迷虚拟世界、荒废学业,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网络对青少年的心理情商的危害还表现在角色错位、人性异化、自我迷失、技术崇拜等方面。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网络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容忽视。作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关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书以青少年网络犯罪为对象,阐述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征、手段及危害,深入分析了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以及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进行心理结构分析,找出预防和打击青少年网络犯罪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防范和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关系到高新技术的法律保护,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是预防网络犯罪的关键。只有建立结构化预防体系、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建设、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才能从根本上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发生和蔓延。我们更应该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和氛围,让青少年通过互联网使自己成长得更快、更好。

总之,青少年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只有通过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范和治理这一犯罪形象,促进和谐社会健康与稳定地发展。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承蒙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的厚爱及经费资助。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

编者

2008年3月写于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