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中要养成的100个小习惯
20870900000021

第21章 不要做耍皮子的人——行动(3)

亚历山大在打了一个胜仗之后,有人问他:“假使有机会,你想不想把第二个城邑攻下?”“什么?”他怒吼起来,“机会?我要制造机会!”

是的,世界上最需要的,正是那些能够制造机遇的人。时机虽是超乎人类能力的大自然的力量,但人在机遇面前,不都是被动的、消极的。许多能成大事的人不愁不烦总是静待机会的到来。可是,更多的时候,是积极地、主动地争取机会,“创造”机会。

培根指出:“智者所创造的机会,要比他所能找到的多。”其实,在主动进取的人面前,机会完全是可以“创造”的。只是消极等待机会,这是一种图侥幸的心理。正如樱树那样,虽在静静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而它却无时无刻不在蓄精养锐。人在待机之时,不但要不失时机地积累力量,还要时时窥测方位,审时度势,见缝插针,以寻求有利自身发展的机缘。

人不仅要把握机遇,更需千方百计,伸长触角,张大触须,创造机遇。走向成功的人,绝不是一个逍遥自在、没有任何压力的观光客,而是一个积极投入、持之以恒的参与者。善于制造机遇,并张开双臂迎来机会的人,最有希望与成功为伍。积极创造机遇,也正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人生态度。

机遇相当重情谊,你对它倾心,它也会对你钟情,给你报答。机遇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它的到来,条件往往十分苛刻。要获得它,需要极大的“投入”,这就要准备相当充足的实力。它绝不轻易光顾你的门庭,不愿意投入的人,也绝然得不到它的偏爱与回复。

机遇是创造主体主动争来的,主动创造出来的,它绝非上苍的恩赐。机遇是珍贵而稀缺的,又是极易消逝的。你对它怠慢、冷落、漫不经心,它也不会向你伸出热情的手臂。主动出击的人,易俘获机遇;守株待兔的人,常与机遇无缘,这是普遍的法则。你若比一般人更显出主动、热情的话,机遇就会向你靠拢。

机遇最喜爱善于进攻、有挑战性格的人,并乐意为其“效劳”。

6.今日事,今日华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说:“Nevel’leavethatuntiltomorTOW,whichyoucandotoday”意思是说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

桂永学,太平洋保险南昌分公司的负责人,在谈到企业管理时也说到了“今日事,今日毕”,从现代企业管理角度看,这是个合理安排经营时间的话题,它要求按照既定的计划,在有效时间内取得企业的期望价值。

美国前总统华盛顿。有一天,他的秘书以“手表慢了”为由再次迟到,华盛顿便说:“或者你换块新手表,或者我换个新秘书,我的表从来不问客人有没有到,它只问时间有没有到。”

拖拉可以说是人类的一大天性。每个人都会有拖拉的毛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付它的永久性有效措施。

要克服拖拉首先要弄清做什么会使你收益最大,你要专心致志地把精力投入在你认为重要的事情上面,不要让那些“不应该做的事”占用你的时间。

每个人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要选择重要的事情去做。同时花时间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注意不要把精力放在那些已经做过的事情上,也别做浪费时间的事。抱着对自己认真负责的态度,每天排除一件这样的事。

不要在拖拉的时候依然奖励自己。请你严格自律,对自己的拖拉行为应当毫不留情地制止,不妨在自己心中扮演一个严厉的角色,自己督促自己。

克服拖拉的最佳办法就是让它逐渐消失在你的生活中。要实现到这一点,有些事要多做,有些事要少做,有些事要采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做,你的任务是把许多方法结合起来,不断发掘对你适用的技巧。

许多拖拉者不去执行计划,是因为他们觉得要完成整件事,必须要有充裕时间才行,而不认为事情的完成是一步步积少成多。为了突破僵局,她们建议采取“瑞士芝士”(上面有很多孔的干酪)的方式行动。这种行动方法是管理顾问拉坎在他的《驾驭时间、驾驭生活》一书中所提出的。也就是不一次全部执行整个计划,而是利用时间“刺洞”,每次完成整个工作的一小部分。这样就比较容易着手行动,每次完成半个小时的工作,累积起来,最后就可以做完全部工作。

卡努斯博士也有类似的“5分钟行动”建议。意思就是说,每次花个5分钟进行该做的事,做完5分钟后,你再考虑一下,是不是要再做个5分钟,这样一直持续下去(因为只做5分钟,我们不会东担心、西担心,反而容易全力以赴,于是有了信心,也许会加长时间,做半小时或一小时)。这个方式可让踌躇的你迈出行动的第一步,只要一开始进行,我们就可能依照惯性一直做下去,而且似乎觉得不难。

另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让你动起来:

①拖拉者总是想一口气把事做完,没有想到千里之行必先始于足下。因此,你所设定的目标要明确、具体,把所需的行动细分为做起来不困难的几个小步骤。

②可能的话,请养成立刻动手的习惯,不要再三考虑,然后犹豫不决。

③一旦你动了起来,开始做事,最好也能留点精力进行别的计划,譬如写信给久未联络的亲友。这样总比每件事都要从头开始计划简单多了。

④完成一件无聊或不愉快的工作时,做些自己喜欢的事犒赏自己。

⑤采用袁恩博士的同事所发明的“自由行动”。首先确定每天例行性工作要花多少时间,于是,剩下来的就是自由时间。然后把这些时间视为可以全部利用,完成其他的工作。当你抽空进行其他工作时,做完半个小时,你就记录或回顾一下成果,以此来奖励自己的努力。由于是在自由时间内采取行动,故称之为“自由行动”。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让自己“立刻行动”,你就会战胜拖拉,一辈子都会积极行动。“每一次的挫折都不会让你退却,每一次你都毫不犹豫立刻行动,每一次你都把久拖未决的事解决一小部分,那么,你已经正在转变态度。”卡努斯说。

不过他警告说,与拖拉的心态战斗时,不要期望立刻获得战果。因为,这种不良习惯不是单一的因素,它是整个心理结构所造成的行为,因此不可能很快就有改变。就拖拉的本性而言,它反而排斥改变,因为拖拉者本来就会把有益自身的事情一延再延。所以必须一步一步慢慢解决,奖励自己的进步,因为你距离长远的目标愈来愈近。

当你克服拖拉的习惯、养成“现在就动手做”的习惯时,你就掌握了个人进取的精义。

7.习惯拖延比习惯等待更可怕

在英国亨利八世统治时代,还没有邮政事业,信件都是由政府派出的信差发送的,而没有准时送到信的信差都要被处以绞刑,对于那时的信差而言,时间就是生命。

在古老的生活节奏缓慢的马车时代,用一个月的时问历经路途遥远而危险的跋涉才能走完的路程,我们现在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穿越。但即使在那样的年代,不必要的耽搁也是犯罪。文明社会的一大进步是对时间的准确测量和利用。我们现在一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任务是100年前的人们20个小时的工作量。

“拖延带来致命的危险后果”,由于凯撒没有来得及早点看到一条消息,使他在到达议院时丢了自己的性命。驻扎在特伦顿的雇佣军总指挥拉尔总督正在打牌时收到一份情报,情报的内容是说华盛顿的军队正在穿越德勒华,要向这里进攻。但他没有看就随手把信塞到口袋里,直到牌打完了才拿出来看。结果,等他仓促地把队伍集合起来,则为时已晚,部队全军覆没。仅仅几分钟的耽搁使他丧失了尊严、自由和生命!

成功有一对相貌平平的双亲——守时与精确。每个人的成功故事都取决于某个关键时刻,这个时刻一旦犹豫不决或退缩不前,机遇就会失之交臂,再也不会重新出现。

马萨诸塞州的州长安德鲁在1861年3月3日给林肯的信中写道:“我们接到你们的宣言后,就马上开战,尽我们所能,全力以赴。我们相信这样做是美国和美国人民的意愿,我们完全废弃了所有的繁文褥节。”1861年4月15日那天是星期一,他在上午从华盛顿的军队那边收到电报,而第二个星期天上午九点钟他就作了这样的记录:“所有要求从马萨诸塞出动的兵力已经驻扎在华盛顿与门罗要塞附近,或者正在去往保卫首都的路上。”

安德鲁州长说:“我的第一个问题是采取什么行动,如果这个问题得到回答,第二个问题就是下一步该干什么。”

英国社会改革家乔治·罗斯金说:“从根本上说,人生的整个青年阶段,是一个人个性成型、沉思默想和希望受到指引的阶段。青年阶段无时无刻不受到命运的摆布—一某个时刻一旦过去,指定的工作就永远无法完成,或者说如果没有趁热打铁,某种任务也许永远都无法完工。”

拿破仑非常重视“黄金时间”,他知道,每场战役都有关键时刻,把握住这一时刻意味着战争的胜利,稍有犹豫就会导致灾难性的结局。拿破仑说,之所以能打败奥地利军队,是因为奥地利人不懂得五分钟的价值。据说,在滑铁卢战役中,那个性命攸关的上午,拿破仑和格鲁希就因为晚了五分钟而惨遭失败。布吕歇尔按时到达,而格鲁希晚了一点儿。就因为这一小段时间,拿破仑被送到了圣赫勒拿岛上,从而使成千上万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有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几乎可以成为很多人的格言警句,那就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做的事情往往永远都不会有时间去做。

伦敦的非洲协会想派旅行家利亚德到非洲去,人们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出发。他回答说:“明天早上。”当有人问约翰·杰维斯(即后来著名的温莎公爵),他的船什么时候可以加入战斗,他回答说:“现在。”科林·坎贝尔被任命为驻印军队的总指挥,在被问及什么时候可以派部队出发时,他毫不迟疑地说:“明天。”

与其费尽心思地把今天可以完成的任务千方百计地拖到明天,还不如用这些精力把工作做完。而任务拖得越后就越难以完成,做事的态度就越是勉强。在心情愉快或热情高涨时可以完成的工作,被推迟几天或几个星期后,就会变成苦不堪言的负担。在收到信件时没有马上回复,以后再拣起来回信就不那么容易了。许多大公司都有这样的制度:所有信件都必须当天回复。

拖延是一种可怕的逃避,我们或许还可以听到寒号鸟临死之前凄惨的号叫,“今天冻死我,明天就垒窝。”然而,拖延带来的后果是我们再也看不到可怜的寒号鸟了。“没有任何一个时刻像现在这样重要,”爱尔兰女作家玛丽·埃奇沃斯说,“不仅如此,没有现在这一刻,任何时间都不会存在。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或能量不是在现在这一刻发挥着作用。如果一个人没有趁着热情高昂的时候采取果断的行动,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实现这些愿望的可能了。

所有的希望都会消磨,都会淹没在日常生活的琐碎忙碌中,或者会在懒散消沉中流逝。”

科贝特说,他的成功可以归结为“随时做好准备’’的积极的实干态度。如果不是这一点,即使把他所有的天赋加起来,也不会有太大的作为。

“正是因为这种个性,我才会在军队里得到提升。”科贝特说,“如果我要在十点钟上岗,九点钟我就做好了准备;从来没有一个人或一件事因为我而耽搁一分钟。”

有人间******。雷利:“你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如果我需要做什么事情,我就马上去做。”这就是全部的答案。习惯于采取果断行动的人,即使偶尔犯错误,也比一个头脑聪明却总是磨蹭拖延的人更可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