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中要养成的100个小习惯
20870900000033

第33章 让一步,海阔天空——宽容忍让(1)

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善待了自己。多一些宽容就少一些心灵的隔膜;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

1.忍耐有助于人生的进步

忍耐的性格有助于人生的进步,有助于战胜一切挫折。在此应当人人皆知。

下面我们可以看看这样一个例子。

加藤信三是日本狮王牙刷公司的小职员。作为一个小职员,尽管他前一天夜里加班加点,很晚回家休息;尽管他头晕目眩,还想美美地睡上一觉,但是他必须马上起床,赶到公司去上早班,起床后,他匆匆忙忙地洗脸、刷牙,不料,急忙中出了一些小乱子,牙龈被刷出血来!加藤信三不由火冒三丈,因为刷牙时牙龈出血的情况已不止一次地发生过了。情绪不好的他怀着一肚子的牢骚和不满冲出了家门。

作为一个牙刷公司的职员,数次刷牙牙龈出了血,加藤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大了。他怒气冲冲地朝公司走去,准备向有关技术部门发一通牢骚。

走进公司大门时,走着走着,他的脚步渐渐地放慢了。加藤信三曾参加过公司组织的管理科学学习班。管理科学中有一条名言使他改变了自己的态度。这条训诫说:“当你遇有不满情绪时,要认识到正有无穷无尽新的天地等待你去开发,这就需要你的忍耐!”

当他冷静下来以后,和同事们想出了不少解决牙龈出血的好办法。他们提出了改变刷毛的质地、改造牙刷的造型、重新设计毛的排列等各种改进方案,经过论证后,逐一进行试验。试验中加藤发现了一个为常人所忽略的细节:他在放大镜下看到,牙刷毛的顶端由于机器切割,都呈锐利的直角。“如果通过一道工序,把这些锐角都锉成圆角,那么问题就完全解决了!”同事们都一致同意他的见解。经过多次实验后,加藤和他的同事们把成功的结果正式地向公司提出。公司很乐意改进自己的产品,迅速投入资金,把全部牙刷毛的顶端改成了圆角。

改进后的狮王牌牙刷很快受到了广大顾客的欢迎,对公司做出巨大贡献的加藤从普通职员晋升为科长,十几年后成为公司董事长。

加藤的创意表现在改造牙刷结构,即把锐利的直角牙刷毛变成钝角,从而解决了防止牙龈出血的难题。这是我们前面所讲的“创造力”的具体运用,表明加藤试图在不满的压力中用独特的思维超越过去,发现“金点子”的创意精神。成功者永不满足,他们不满现状,时刻准备改造生活,改造自我。在他们眼里,新的创意无穷无尽。

加藤的“幸运”来自于在不满中起步,在忍耐中创造。所以,从某种程度上,不满和忍耐是创新的源泉,是进步的动力。一个欲成大事的人,根本就不能自暴自弃,需要的是忍耐勤劳的。

2.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成大事者善让,即遇事不与人无谓地争高论低,而是通过退让的办法,去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很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大事,其中要害之一就是无谓地好争而不好让。

君子坦荡荡,这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一种品德。做人要胸襟宽广,要有宽容平和之心,这不仅是一种魅力,更是事业有成之中的必备习惯。

青年人要培养主动让道的精神从而为将来成大事奠定良好的基础。

宽容是人格魅力中的要点。一个人以敌视的眼光看人,对周围的人戒备森严,心胸窄小,处处提防,就不会有真正的伙伴和朋友,只会陷入孤独和无助中;而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宽容待人,能主动为他人着想,肯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则讨人喜欢,被人接纳,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主动让“道”是一种宽容,即是在人际交往中有较强的相容度。相容就是宽厚、容忍,心胸宽广,忍耐性强。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大海是广阔的,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弹簧,具有能伸能曲的韧性。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就是说,相容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平常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反之,相容度低,则会使人疏远,减少合作力量,人为地增加阻力。

主动让道,要求青年人首先要学会宽以待人。宽以待人,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孔子早就告诫人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做,不能接受的事情一定不能推给他人,而要将心比心。在人际交往中,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避免提出人们难以接受的要求,避免由此而来的难堪局面,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推己及人,是以自己为标尺,衡量举止能否为人所接受,其依据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将心比心,还可以用角色互换的方法,假设自己站在对方的位置上:就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到对方的感受,从而谅解别人。

要成大事的青年人还要明白,宽以待人,要有主动“让道”精神。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会因为对信息的意义理解不一,个性、脾气、爱好、要求不同,价值观念的差异产生矛盾或冲突,此时我们应记住乔西·布鲁泽恩的话;“航行中有一条规律可循:操纵灵敏的船应该给不太灵敏的船让道。”所以我们在遇到分歧或是争执时,一定要注意他人的建议是否有合理性,绝不能一棍子打死。主动“让道”,而不应争先“抢道”。“礼让三分”能确保“安全”,于己于人都有利。

人往往能够将别人的缺点看得一清二楚,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因此严厉地指责别人。在与人相处时,要懂得体谅他人,在不伤害人的前提下,适当地帮助别人。如果以严厉的态度对待别人,容易遭致他人的怨恨,反而无法达到目的。避免遭受的困扰的关键就在于你能否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

主动让道的宽容,还包括对爱情观点的处理。我们不应用苛刻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要尊重人家的自由权利,爱情之所以可以成为催人上进的力量,不是由于严厉,而是由于宽容。爱情使人原谅了爱人的种种缺点、毛病,能使爱人“旧貌换新颜”。因此,做一个肯理解、容纳他人的优点和缺点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欢迎。而对人吹毛求疵,又批评又说教没完没了的人,不会有亲密的朋友,人家对他只有敬而远之。

有这样一件事:一个年轻人抱怨妻子近来变得忧郁、沮丧,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对他嚷嚷,甚至会对孩子无缘无故地发脾气。这都是以前不曾发生的。他无可奈何,开始找借口躲在办公室,不愿回家。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问他最近是否争吵过,青年回答说,为了装饰房间发生过争吵。他说:“我爱好艺术,远比妻子更懂得色彩,我们为了各个房间的颜色大吵了一场,特别是卧室的颜色。我想漆这种颜色,她却想漆另一种颜色,我不肯让步,因为我对颜色的判断能力比她要强得多。”长者问:“如果她把你办公室重新布置一遍,并且说原来的布置不好,你会怎么想呢?”“我绝不能容忍这样的事。”青年答道。于是长者解释:“你的办公室是你的权力范围,而家庭及家里的东西则是你妻子的权力范围。如果按照你的想法去布置‘她的’厨房,那她就会有你刚才的感觉,好像受到侵犯似的。当然,在住房布置问题上,最好双方能意见一致,但是要记住在做出决定时也要尊重你妻子的意见。”青年人恍然大悟,回家对妻子说:“你喜欢怎么布置房间就怎么布置吧,这是你的权力,随你的便吧!”妻子大为吃惊,几乎不相信。

青年人解释说是一个长者开导了他,他百分之百地错了。妻子非常感动,后来两人言归于好。夫妻生活和其他许多人际关系一样,会有这样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针锋相对永远也不是解决的好方法,主动让道,使双方更多感受到宽容的力量,只有以宽容态度面对问题,才可能很好地解决。

古人云:“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一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人不能太清高了,因为世界本来就很复杂。什么样的人物都有,什么样的思想都有,如果你事事与人斤斤计较,只会自己堵住自己的路。一个人必须具有容纳污秽与耻辱的能力,再加上包容一切善恶贤愚的态度,才能有成功的人际关系。因此,古往今来成大事的人,无不具有宽容的品质。如果我们能爱心永存,真诚待人,宽以待人,就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依赖和尊敬,就能较好地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就能在人生旅途中顺利地前行。

在旅途中,能够主动让道,宽容一些,那么将会省却很多的麻烦,也会减少我们的烦恼。宽容忍让的习惯与作风,不仅给你增加了魅力,也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此好习惯,青年人为什么不养成它呢?

3.宽容豁达者得天下

宽容是一种博大而深远的胸怀,是人类的最高美德之一。宽容主要是指对于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言论,不同的宗教信仰等的理解和尊重,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不把自己认为“是”或“非”的东西强加给别人。我们可以不同意别人的所想所为,但我们应当尊重别人的选择,给别人以自由思考和生活的权利。

一个人如果心胸狭小,总是从自私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怎么能容忍别人呢?成大事者力戒为人偏狭,主张宽容他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心。毫无疑问,宽容不仅是习惯,也是一种品德。是青年人应该养成有助于成功的习惯之一,是青年人成大事所必备的德行之一。

中国人注重“德”,一个人有“德”才会服人,有才无德,这样的人也许可逞一时之势,却不能把握历史的方向,最终还是会被时间所摒弃。正是本着中华民族的这种“德”而行,多少中华名士,用他们身上的美德征服了世人,用他们宽容征服了世界。

周作人先生,正是这样一个以宽容而征服他人成就事业的人。周作人平时行事,总是一团和气,以德待人,他是以态度温和著名的。相貌上,周作人中等身材,穿着长袍,脸稍微圆,一副慈眉善眼的样子。他对于来访者也是一律不拒,客气接待,与来客对坐在椅子上,不忙不迫,细声微笑地说话,几乎没有人见过他横眉竖目,高声呵斥,尽管有些事情足可把普通人的鼻子都气歪。据说有个时期,他家有个下人,负责里外采购什么的。此人手脚不太干净,常常揩油。当时用钱,要把银元换成铜币,时价是1银元换460铜币。一次周作人与同事聊天谈及,坚持认为是时价200多,并说是他的家人一向就这样与他兑换的。众人于是笑说他受了骗。他回家一调查,不仅如此,还有把整包大米也偷走的。他没有办法,一再鼓起勇气,把下人请来,委婉和气地说:“因为家道不济,没有许多事做,希望你高就吧。”不知下人怎么个想法,忽然跪倒,求饶的还话没出口,周作人大惊,赶紧上前扶起,说:“刚才的话算没说,不要在意。”

任大官时期,他的一个旧学生穷得没办法,找他帮忙谋个职业。一次去问时,恰逢他屋有客,门房便挡了驾。学生疑惑周在回避推托,气不打一处来,便站在门口耍起泼来,张口大骂,声音高得足以让里屋也听得清清楚楚。谁也没想到,过了三五天,那位学生得以上任了。有人问周作人,他这样大骂你,你反用他是何道理。周说,到别人门口骂人,这是多么难的事,可见他境况确实不好,太值得同情了。

正是这种胸怀,正是这样的品德,为他赢得了无尽的声誉,也为中华民族造就了无数名士,为青年人养成这样的做事习惯树立了榜样。

人生在世,总会有许多风雨坎坷,怎样活得痛快,活得潇洒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其实,只要你豁达些、宽容些,有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宽容韶达,是人生的奥秘。

宽容豁达是一种超脱,是自我精神的解放。人要是整天被名利缠得牢牢的,得得失失算得精精的,那还何谈宽容豁达。宽容豁达就要有点豪气,乍暖还寒寻常事,淡妆浓抹总相宜。凡事到了淡,就到了最高境界,天高云淡,一片光明。人肯定要有追求,追求是一回事,结果是一回事。你就记住一句话:事物的发生发展都必须符合时空条件,如果条件不符,那你就得认了。人活得累,是心累,常唠叨这几句话就会轻松得多,“功名利禄四道墙,人人翻滚跑得忙;若是你能看得穿。一生快活不嫌长”。与其悲悲戚戚、郁郁寡欢般地过一辈子,不如痛痛快快、潇潇洒洒地活一生,难道这不好吗?

宽容豁达代表的是一种自信。人要是没有精神支撑,剩下的就只是一具皮囊。人的这个精神就是自信,自信就是力量,自信给人智勇,自信可以使人消除烦恼,自信可以使人摆脱困境,有了自信,就充满了光明。宽容豁达的人,必是一条敢作也敢为的汉子,而决不是那种佝偻着腰杆,委曲求全的“君子”。

宽容豁达不是盲目的自我表露,它是一种修养,一种理念、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说到底是对待人世的一种态度。沈从文也好,马寅初也好,一些伟人的跌宕起伏也好,对于人生的种种不平、不幸,都以其博大胸襟和知识学问所涵盖,以及由善良忠直道义所孕育的不屈不挠的生命力所战胜!“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如此的生命,还会有什么样的火焰山过不去呢!

宽容豁达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超然洒脱的态度,也是人类个性最高的境界之一,也是一种“德”。一般说来,豁达开朗之人比较宽容,能够对别人不同的看法、思想、言论、行为以至他们的宗教信仰、种族观念等都给予理解和尊重。不轻易把自己认为“正确”或者“错误”的东西强加于别人。他们也有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或做法的时候,但他们会尊重别人的选择,给予别人自由思考和生存的权利,他们会以德服人。有时候,往往是豁达产生宽容,宽容导致自由。记得胡适先生说过,如果大家希望享有自由的话,每个人均应采取两种态度:在道德方面,大家都应有谦虚的美德,每人都必须持有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是对的态度;在心理方面,每人都应有开阔的胸襟与兼容并蓄的雅量来宽容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换句话说,采取了这两种态度以后,你会容忍我的意见,我也会容忍你的意见,这样大家便都享有自由了。这不仅是自由,更是开阔了我们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