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要改变命运先完善性格
20880800000006

第6章 完善谦逊性格——骄傲自满终被踩,谦虚好学众人抬(2)

这时候,孔子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世界上哪会有太满而不倾覆翻倒的事物啊?欹器装满水就如同骄傲自满的人那样容易倾倒。因此为人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满。”

几千年前的孔子从一个容器里就能有“做人不可以骄傲自满,为人要谦虚谨慎”的认识,我们怎能不懂得“恃才傲物寸步难行,谦虚好学可成器。”的道理呢?

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伟大学者,一次,有人问这位伟大的数学家:“你学问那样广博,竟然感叹自己的无知,是不是太过谦虚了?”

笛卡儿说:“哲学家芝诺不是解释过吗?他曾画了一个圆圈,圆圈内是已掌握的知识,圆圈外是浩瀚无边的未知世界。知识越多,圆圈越大,圆周自然也就越长,这样它的边沿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越大,因此未知部分当然就显得更多了。”

懂得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有些人会觉得这很矛盾,其实一点儿不!笛卡儿的比喻十分形象。知识多的人,在于他知道世界还有很多奥妙,也就是知道自己的无知。而无知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世界是怎么回事,因此他也不会知道自己的浅薄。

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以为自己知道了一切,一旦你觉得自己无所不知,那么正是你无知的表现。只有愚蠢的人才会妄自尊大、自鸣得意。聪明的生意人总会经常向别人请教,不管人们把他评价得多么高,他都会清醒地对自己说:我知道的还远远不够,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

有人说:“虽然我谦虚地向别人拜师,但别人好像并不愿意教我。”如果真是这样,不妨反省一下自己。要知道,“拜”只是虚心求教的第一步,如果在以后的语言和行为中不知不觉流露出自大情绪,即使不断地拜师也难以得到真传。因为没有人愿意和目中无人、趾高气昂的人交往,更没有人愿意把自己所学的东西传授给这种人。惟有时时谦虚、处处谦虚,事情才会出现转机。

完善性格小帖士

人类有着几千年浩瀚的文明史,个人所掌握的知识相比之下就如同沙漠里的一粒沙,大海中的一滴水,几乎是微不足道的,就算是再怎么努力的人,也无法掌握其中之万一,更别提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人了。只有不断学习,时刻保持谦虚上进的心,才能尽可能把自己知识的圈子放大,取得更大的成就。

4.屈身向人请教,低头聆听教诲

如果成功有捷径的话,那就是以谦虚的态度向人请教。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此话虽然正确,但并不全面,因为吃苦只是成为人上人的一个必须条件。其实,要想成为人上人,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勤奋刻苦地学习、积累,谦虚同样重要。

成功虽然没有捷径,但却可以借助外力,而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向人请教。在请教他人的过程中,只有把自己放在低处,以恭敬的态度谦虚地对待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真心的指点和教诲。

为了学到上等的丹青技巧,一个年轻人到处拜师学艺。然而,令他失望的是,尽管自己不辞辛劳,但却毫无所获。不过,年轻人并不放弃,继续跋涉寻求名师。

一天,年轻人来到了一座名寺,向该寺擅长丹青的大师请教。见到大师后,他就开始抱怨:“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丹青水平,我已经走遍千山万水。虽然拜见了无数个有名的丹青高手,但却没有遇到一个能够让我佩服的老师。”

待年轻人停止说话后,大师笑着问他:“真是这种情况吗?”

年轻人满脸无奈地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经历了这么多年后,我才发现世上不乏徒有虚名的人。每次拜师,我都是慕名前往,结果总是带着失望离去。虽然这些所谓的高手没有在我面前提笔,但我已经从他们的画帧中看出了他们的拙劣。”

大师仍然笑容可掬:“虽然与施主刚刚见面,但老僧已经感到施主并非常人,对丹青应该有很深的造诣。老僧虽然对丹青一窍不通,但对名画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希望施主不吝墨宝,为老僧作幅画。”

待小和尚端来笔墨纸砚后,大师又说:“老僧酷爱品茶,烦请施主画一幅倒茶图,一杯、一壶、一水即可。”年轻人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一幅栩栩如生的倒茶图呈现在大师的眼前:一股冒着热气的茶水从倾斜的精致水壶中泄向同样精致的茶杯。

年轻人见大师沉默不语,于是问大师是不是有不满意之处。大师说:“画是不错,但茶壶和茶杯的位置有所不妥,茶杯应该高出茶壶才是。”

年轻人不解地问道:“大师是不是在装糊涂。水往低处流,如果按照大师所说,那么如何倒茶呢?”

大师微微一笑,开导年轻人说:“你说得很对。其实,拜师也是如此。丹青大师如同茶壶,你如同茶杯。”

正所谓“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对于大海来讲,只有保持较低的位置,才能容纳百川的水流;对于一个想成为人上人的人来讲,只有把自己放低点,时时保持谦虚,才能在生活中得到各位大师智慧的浇灌,从而博采众长、步步登高。

着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就是这样一个懂得谦虚、不断学习的人。

1994年,杨澜从一个学生成为《正大综艺》的节目主持人,她把一个有着良好家教和较高文化素养的青春少女形象和富有女性细腻情感的职业妇女形象统一在一起,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既高雅又清纯,既轻松又令人回味的主持风格。

在完成了《正大综艺》200期制作之后,杨澜没有因为自己的成绩而骄傲自满,她知道人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较低的位置,应该不断攀登新的台阶,于是,她跨越太平洋去了美国,攻读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传媒硕士学位。

当时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因为杨澜已经取得了成功,已经成为世界级的着名节目主持人,她完全可以在她的地位上享受已经获得的荣誉。

但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如果不断学习就会落后于她人,更无法做到人上之人。当杨澜再一次出现在媒体上时,她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境界提升了,她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又上了一个台阶。

有些人浅尝辄止,满足于一时的成功。他们虽然值得庆贺,但不值得人敬佩。只有那些谦虚上进、不断进取的人,才能够成为耀眼的“明星”。

成就的获取固然离不开吃苦,但如果能够借助外力使自己少吃点苦,自然是件好事。比如,如果有了足够的资本,就不用像众多白手起家的商人那样需要为积累资本而付出大量的努力,而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思考如何投资上面;如果能够从他人那里学到一些经验、窍门等,就不用白白花费体力和脑力去钻研、探究这些既成的东西了,正如人们会放心大胆地用他人总结出来的真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一样。

完善性格小帖士

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不要因自己有几分才能就目空一切,否则只会错过成功的最好机会。时时保持谦虚的态度,就会在有意无意间得到他人的指点和教诲,从而不断超越自己、超越他人。

5.胜败无期,骄傲必败

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有傲气。傲气不仅会引起他人的不满,而且会被竞争对手利用。一些高明的竞争对手常常会在你自满的时候,更加放纵你,使你变得更加妄自尊大。一旦你疏于防范,对手便会轻而易举地战胜你。

前秦王苻坚在贤臣王猛的竭力辅佐下,把前秦治理的国库充盈、民安物阜。因此,苻坚对王猛的话言听计从。好景不长,王猛得了重病,临终前,王猛仍不忘国事,向世祖进言:“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

然而,前秦王苻坚虽然在王猛生前处处听其建议,但却没有将王猛关心社稷的遗言记住。见长江以北的所有地区都在前秦版图之内,苻坚渐渐妄自尊大,遂有一统山河之志,并把东晋作为了第一个攻打目标。

尚书左仆射权翼进谏说:“往日商纣王昏聩无道,周武王考虑到其朝中有“三仁”,遂未立即发兵。如今东晋虽然微弱,但东晋国主并没有大恶,再加上谢安、桓冲等文臣武将都是江表人杰,此时的东晋君臣和睦、内外同心,不可以图取。”由于群臣持有异议,苻坚难以决断,遂与其弟阳平公苻融单独商讨。苻融认为前秦讨伐东晋有“三难”,一是“天道不顺”,二是“晋国无衅”,三是前秦“数战兵疲,民有畏敌之心”。苻坚急于灭掉东晋,不听其劝。他说:“前秦攻打东晋,如同疾风扫秋叶,然而朝廷内外都说不可,真不知是何原因。”太子苻宏又劝道:“如今前秦不得天时,东晋国主又没有罪过。如果大举进攻而无功而返,将会使威名外挫、财力内竭,这就是群臣认为不可的原因。”苻坚反驳道:“当年我灭前燕时,同样不得天时,最终还是凯旋而归。秦灭六国时,难道六国君主都是暴虐之主吗?”

永坚二十七年(383年),苻坚下诏征兵备战,除了从百姓中征兵外,还赐封愿意参军的良家少年为官。朝臣都持反对意见,唯有朝中的鲜卑领袖慕容垂、羌人领袖姚苌赞成。苻融不忍苻坚糊涂下去,说鲜卑、羌虏是前秦的仇敌,“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劝他不要接受他们的策略;而良家少年都是富饶子弟,对军旅毫不知晓,只会察言观色、附会迎合。此时的苻坚已经失去了理性思维,根本不愿意去思索敌我双方的实力,结果草率宣战。

淝水一战,前秦联军溃败,苻坚负伤只身而逃。随后,慕容垂、姚苌先后反叛。在内外交困的处境下,前秦开始分崩离析,曾经叱咤风云的苻坚只能扼腕叹息。

永坚二十九年(385年)八月,气数已尽的苻坚被姚苌杀害。

一个人一旦骄傲起来,就会高估自己的实力,同时低估对手的实力。此时,即使有人在身边劝助,他也会认为这是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非但不会听取他人的意见,反而会责怪他人。苻坚之所以会一败涂地,使得前秦帝国毁于一旦,就是因为他的骄傲自大。

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率领大军攻齐,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连克齐城70余处,并快速向齐仅剩下的莒城和即墨城推进。当时,燕军分为前、后、左、右四军,将莒城和即墨城团团围住。此时,齐发生内乱,齐闵王在内乱中被杀,其子法章即位,是为齐襄王。齐襄王下令军士固守两城,顽强抵御燕军。当时,齐襄王在莒城,齐名将田单在即墨城。在他们的引导下,齐军民团结一心,誓死不降。乐毅见屡次围攻皆没有进展,于是有了打持久战的想法。不料,两军竟然对峙了整整三年。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其子即位,是为燕惠王。乐毅虽然受到燕昭王的信任,但却与燕惠王早已产生矛盾。于是,了解这一情况的田单立即采取了反间计,派人入燕散布谣言,说乐毅既然能够一鼓作气,攻下齐城70余处,肯定有能力攻克已经苦苦支撑了三年的莒城和即墨城,但他却迟迟不肯行动。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知道燕惠王与他有旧隙,但心胜战归国后被诛杀,于是通过延长攻城的时间来控制兵权,进而伺机自立。燕惠王果然中计,下令乐毅迅速归国,由将军骑劫前去接替军务。身经百战的乐毅自然有自知之明,逃往赵国保身。

骑劫有勇无谋,接收兵权后立即下令发动总攻,但仍然没有战果。田单见耐心十足、谋略不俗的乐毅被眼前这个才能平庸的骑劫取代后,心中大喜,决定利用这个大好时机进行返攻。他先是扬言说:“我唯一害怕的是燕军割掉我军降卒的鼻子后让这些降卒在前面开路,一旦如此,即墨必败。”骑劫早就想采用威慑手段来恐吓城内的齐军,以便使齐军放弃反抗,听到田单的话后非常高兴,立即下令割掉燕军中齐军降卒的鼻子,并让他们走在军队前面向即墨城内的齐军示威。不料,骑劫的做法不仅没有震慑住即墨城中的军民,反而加深了他们对燕军的敌视和痛恨,坚定了宁死不屈的决心。接着,田单又扬言说:“我害怕燕军挖掘我们祖先在城外的冢墓,以此辱没我们的祖先。这样的话,即墨将亡。”骑劫得知后又信以为真,令人掘墓毁尸。见到燕军接二连三的兽行,即墨城内军民忍无可忍,将领纷纷主动请缨,要求杀敌雪耻。

田单并不急于反攻,而是继续麻痹燕军,一方面以老弱残兵、城中妇女守成,造成齐军主力锐减、一击即溃的假象;一方面暗中贿赂燕军将领,希望他们在齐军投降后不要滥杀无辜。见胜利在望,齐军更加懈怠,斗志无存。

在燕军翘盼入城纳降的同时,齐军正在积极备战。一天夜晚,田单精心设计的火牛阵拉开了帷幕。只见一头头尖角上绑有锋利尖刀、尾巴上扎有燃烧芦苇的千余头公牛突然从即墨城的四周破墙而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毫无准备的燕军。顿时,燕军慌乱不已,有被公牛踩死者,有被尖刀刺死者,相互践踏致死者也多不胜数。在燕军溃败之际,齐军精锐出城猛杀。燕军节节败退,齐军乘胜追击,将以前被燕军占领的城池统统收回。

乐毅离开之际,正是齐军极度困顿之时。然而就在敌寡我众、胜利在握的最后时刻,骑劫却得以洋洋、忘乎所以,用可悲而绝对错误的行动印证了已被古人印证过多次的道理:骄兵必败。

历史上多少有才之人原本可以建功立业,但却因胜利而失去理智,从而骄傲自大、麻痹大意,最终抱憾终身,李自成便是明证。他犯了骄兵必败、不能谨慎行事的大错,结果将到手的江山拱手让于他人。与此相反的是,曾国藩凭着小心谨慎、从不骄傲最终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不世之功。

每次取得成绩后,曾国藩不会得意忘形,而是把这些成绩踩在脚下,坚固自己的根基,以谋求更大的成绩,建立更大的功业。他不会因为敌人的一次失败而产生轻视的心理,而是深刻分析双方的利弊,毕竟战争仍在继续,胜利并未彻底。

曾国藩的谨慎亦体现在作战过程中。他说:“凡与贼相持日久,最戒浪战。兵勇以浪战而玩,顽则疲;贼匪以浪战而猾,猾则巧。以我之疲敌贼之巧,终不免有受害之一日。故余昔在营中诫诸将曰:宁可数月不开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曾国藩用兵谨慎,不愿意冒险。进攻的时候,他反对孤军作战,因为他认为孤军作战便是轻敌,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打胜仗,即使侥幸获胜,也会损失甚多。防守的时候,他的策略与上述情况相反,要求将兵力集中起来,加强力量,防守最为重要之处,这样能够避免全盘皆输的结局。

曾国藩不可能亲自指挥每场战斗,所以时时告诫各路湘军将领谨慎作战、不要骄躁是必要的。也正是由于他不知疲倦地悉心劝导有自满情绪的湘军将领,他创建的湘军才能够在全国各地连连打胜仗,呈现遍地开花之盛况。

完善性格小帖士

性格骄傲的人之所以会失败,不是败在对手手中,而是败在自己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要因一时的胜利而沾沾自喜或洋洋得意,随时提醒自己危险就在身边。

6.才华可以张扬,个性定要低敛

张狂的人是众人的敌人,而与众人为敌的人早晚都会被众人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