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你真棒!
20898700000019

第19章 父母和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反思舞台(1)

1.孩子说谎该怪谁

应该提醒的是,天真与说谎是有区别的。而不少说谎的故事是父母的不良行为引起的。

我们先看几个例子:

一位姓张的妈妈说:

有时父母需要外出,把孩子留家里由爷爷奶奶看着,孩子总是不乐意。

我就说:“我们去给你买漂亮衣服,还给你买好吃的。马上就会回来的。”

我为了能够轻易脱身,看着孩子的眼睛对天真无暇的孩子说着谎话。

小孩子撒着娇说:“不,我也要去!”

我就继续说:“唉,街上人很多,商场要排队,你还是在家里等,我们马上就会回来的,顶多五分钟。”

孩子相信了我的话。我认为,只要哄住孩子不哭就行,只想轻轻松松地离家出去办事,那管孩子在家里无所事事。

孩子在家惦记着漂亮衣服和好吃的,爷爷奶奶跟她玩耍也没兴趣,爸爸妈妈为什么还不回来?到晚上,我们还是没有回来。迷迷糊糊地睡着,一有细小的声响就会使她从睡梦中惊醒。第二天,孩子还记得昨天的委曲。

我们拿出一点好吃的或礼物,来掩盖自己的慌话:“为了给你买好吃的,昨天我们在商店里排了好长好长的队。”

下一次,我们又要外出,又是故伎重演。

当孩子还小时,她是容易被骗住的,但她在不知不觉中长大,慢慢地这套老办法失灵了,她吵得越来越凶,并且伴着眼泪。我们自我安慰:她还小,不懂事,我们有我们的事,大了,会懂得的。但可惜的是,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她从谎言中懂得了“欺骗”、“我知道他们不是去买东西,是骗我。”

后来,孩子就号准了我们的“脉”,每次我们有活动她都要大吵大闹,不是说肚子疼就是说脚疼,弄得妈妈也很头疼。

另一位姓张的母亲说:

有一次我在桌上发现打碎了的盘子,就问孩子,“是谁把盘子打破了?”

孩子很快地说:“不是我。”

我紧逼一句:“不是你会是谁呢?”

孩子畏惧我的威严,只好说:“是我。”

我追问:“怎么打碎的?”

孩子边回忆边说:“我去喝水,不小心碰到盘子,盘子掉到地上就碎了。”

孩子只好低头承认了。

晚上,他爸爸回家了,孩子立刻跳起来,“盘子是你打破的,不是我!”

他爸爸抱歉地说:“是这样,早上收拾桌子的时候,把盘子打破了,正好邻居老董叫我有事,就忘了把碎盘子扔了。”

妈妈问孩子:“那为什么承认是你打碎的?”

孩子说:“不承认你会打我的!”

孩子说谎不是天性,而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不能忽视的是,父母在不知不觉的“哄”和“逼”会把孩子变成爱撒谎的孩子。

爱护孩子的天真,防止孩子说谎,这就是孩子信心来源之所在。

2.超级神童为何被送进精神医院

不能很好地赏识自己的孩子,按照孩子的愿望办事,往往会导致不该发生的悲剧发生!

美国超级神童塞达斯曾经是被全美新闻媒介大捧特捧的神童:他6个月会认英文字母,2岁能看懂中学课本,4岁时已发表了3篇500字的文章,6岁生日晚会上写成一篇解剖学论文,12岁破格进入哈佛大学,14岁时因患精神病人院,21岁时,他却成了一名极普通的商店店员。

制造这出悲剧的人就是他的父亲——原哈佛大学荣誉教授。这位“望子成龙”的教授认为,人脑和肌肉一样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所以还在塞达斯出生以前,他已准备好要在儿子身上进行一系列“试验”。

塞达斯刚一出世,父亲就在小床周围挂满了英文字母,并不断在他身旁发出字母的读音,随后,父亲用各种教科书取代了儿童玩具。于是,塞达斯从小就被各种几何图形、地球仪和多种外国语言包围着,整个婴儿时期成了他独自“苦读”的时期,这样的试验使得孩子过早成熟。尽管小塞达斯天资聪颖,但过分的压力却使他神经系统开始失常,他经常在不该笑的时候咯咯发笑。然而,由于父亲成功心切,竟然不顾一切地继续着人造“神童”的“试验”。

终于,当塞达斯14岁时,他不得不被作为精神病患者送进了医院。病愈出院后,他虽然仍以优异的成绩在哈佛大学毕业,但却热切渴望过正常人的普通生活。不久,他就离家出走,更名换姓,到一家商店当了名普通店员。

赏识孩子,就是推动孩子正常发展,而不是急于求成。很多事实证明,父母能够耐心等待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们为什么不去发现孩子的长处,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呢?我们为什么不去认可和欣赏孩子呢?

许多家长在为孩子说谎而苦恼,但是家长想没想过孩子说谎的责任究竟归谁?

3.孩子的眼睛为何失却了智慧的光芒

婴儿的眼睛总是充满了灵性,闪闪发亮,透着智慧的光芒。家长逢人便夸自己的孩子可能是天才、神童,这时家长眼里的孩子是天使。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孩子经常询问家长,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一口气能问很多个为什么,问得许多家长都吃不消了。

有位母亲说得好:

“孩子,你问得太好了,太妙了,问得妈妈都不知道了。但是你不要难过,这个世界有一个叫学校的地方,那里可是知识的海洋,你所有的问题都能在学校找到答案。”

从此,儿子整天在求妈妈:

“妈妈,我什么时候上学?妈妈,我什么时候上学?”

可怜儿子日日盼,月月盼,年年盼。终于长大到能上学了,便欢天喜地,在全家人的祝福中背着书包跨进小学大门。哪知不到两个月就回家求妈妈:

“妈妈,我再也不想上学了,原来学习是这么痛苦的事,我提出的问题得不到解答,整天让我对着书抄字。抄啊抄,抄不好就罚啊罚,不是50遍,就是100遍,我的手指都磨出老茧了。抄了100遍后,原来认识的字都不认识了。”

家长们感到纳闷,学校应是知识的海洋,孩子在学校读书,眼睛应越来越充满智慧的光芒,而现实情况是上学后一些孩子亮晶晶的眼睛反而变得暗淡无光了,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连一个为什么也提不出来,上学前个个认为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上学后却往往被坏孩子的感觉所替代了。灿烂的夏之花没有在静美的秋天结果。问题出在哪里?

4.拔苗焉能助长

下面是教育家周弘去一个三口之家经历的故事:

孩子愁眉苦脸地坐在桌前,作文本上只有几行字。爸爸、妈妈斜倚在沙发上,眉头紧锁,脸上阴云密布。

孩子一会挠挠耳朵,一会抓抓头发。手里的笔握住又放下。

“写了几句?”爸爸终于打破沉默。

“七八句了,妈妈,下一句该写什么?”孩子忐忑不安地问。

“一个下午,就写了七八句,还有脸问下一句。”爸爸忍无可忍,提高了嗓门,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我连忙把做父母的拉到另一房间。

“孩子的作文怎么样?”我关切地问他们。

“头发都烦白了,哪是他写作文,简直是我们在写作文。”做父亲的正在气头上,直摇头。

“你们平时怎么辅导?”

“买《优秀作文选》给他看。”我注意到桌上《优秀作文选》参考书堆得老高。

“请问,看的效果怎么样?”

“一本也没看完,每次看都怒火中烧,气不打一处来。”

“为什么?”

“每次给儿子读《优秀作文选》时,刚开始心情蛮好,读着读着,一股无名之火就往上冒。最后总是忍不住对儿子说:‘人家是人,你也是人;人家一个脑袋,你也一个脑袋;人家能写那么好,你为什么写这么糟!’”

家长的心态似乎失衡了,眼睛都盯在孩子身上,为什么不能想想自己?我为孩子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忿忿不平。

“你自己能写这么好?”我不禁问道。

“我也写不出来。”男主人的进攻停止了,说话音调降下来了。

我继续乘胜追击。

“你也写不出来,硬要让孩子跳三尺高,你不是硬要破坏孩子的感觉吗?”

男主人一怔,心想难道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他不愿把火引到自己身上,但又觉得我讲的话有道理,不禁问道:

“那你说怎么教孩子写作文?”

“和教孩子学说话的原理一样。孩子开口说话时,你们都是天才的赏识教育家,本能地把要求降到最低、最低。当孩子第一次能够说出喝水的意愿时,哪怕只讲一个字‘水’,甚至‘水’都讲不清楚,讲成‘堆’时,你都会激动得忘乎所以。唉呀,不得了!儿子会说水了,赶紧打电话告诉爷爷奶奶、公公婆婆、七大姑八大姨听。”

“一个‘堆’,传遍了整个家族;一个‘堆’,儿子成了凯旋归来的英雄,尝到了学说话的无限喜悦。所有的孩子不都是在这种状态下学会了人世间最难学的口语吗?”

父亲听得入神了,身子向前倾了倾,面部表情放松了些,拍着脑袋说:“对了,有道理,可是口语毕竟与书面语言不一样啊!”

男主人的疑惑还未完全消除,他想知道具体的方法。

“其实本质是相同的,假如你孩子学说话,第一次表示要喝水时,开口便说:‘爸爸,请给我喝一杯水,好吗?’你保证吓一跳,认为这孩子有毛病。为什么?因为那时孩子说一句完整的话是异常的,说一个字反而是正常的。”

男主人听得津津有味,眉开眼笑了。我继续剥茧抽丝。

“你的心态要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的状态,孩子的作文刚开始写不好是正常的,写得好反而不太正常,再不好的作文里面总有几个通顺的句子吧。作文里头的好句子,难道不就是学说话的‘堆’字吗?”

我轻车熟路地讲述了婷婷的故事。

“女儿刚写作文时,我们都在作文的好句子下画出红色的波浪线,再好一点,双道波浪线。吃晚饭时,就让女儿读好句子给全家人听。她读得摇头晃脑,我们听得如痴如醉,然后热烈鼓掌。她读完后,我再发挥我朗读的优势,念得抑扬顿挫,富有美感,然后对女儿说:‘婷婷,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年龄能想出这么好的句子,爸爸小的时候怎么就想不出来,能不能给爸爸介绍介绍经验?’”

“她每次介绍经验,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有好句子。最后,做梦都梦到好句子。好句子越来越多,作文就越来越好了。十岁时女儿就与我合写一本书《从哑女到神童》。婷婷六万字的科幻小说写得十分精彩,好多孩子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也要看。”

男主人完全被折服了,脸上已是晴空万里。他找到了通往彼岸的船,而以往他连码头在哪里都不知道。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材心切,心切可以理解,但是请不忘记拔苗不仅不能助长,还很有可能让你一无所获!

5.孩子不打不成材吗

下面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周弘写的一段文字:

有一次,河南的一对夫妻,带着孩子到南京找我咨询。那孩子因学习不好,经常挨打,已经厌学了。

我见到那孩子吓了一跳,十岁的年龄,倒八字眉,目光飘忽,神情漠然,跟人讲话眼睛都不抬。

我讲了一段话打开了他心头的锁,融化了他脸上的冰。孩子发出了抽泣声,并用手擦眼睛,可抹了半天竟没有眼泪。我感到奇怪。

“孩子,怎么眼泪都流不出?”

“小时候我一挨打就哭,咱爹妈总是严厉地讲‘我们从不相信鳄鱼的眼泪’,哪想到现在想哭都哭不出来了。”孩子露出委屈和痛苦的眼神。

我又转过身来问父亲:“你怎么忍心下手打孩子呢?”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

孩子的父亲说:“小时候父亲经常打我,尝尽了苦头,我发誓以后不打我的孩子,和儿子做朋友。没想到当兵后,我当了营长,回头想想,也许是父亲不打不成材的结果。如果小时候我爸打我再重一点,现在说不定还是团长、师长呢!”孩子爸爸长叹了一口气,内疚地说:“于是,就开始打,有的时候每天打三顿,现在,孩子哭都哭不出来。”

孩子心里没源泉,眼里哪有泪水呢?

“老爸这样打你,你恨他吗?”我相信孩子能对我说心里话。

“恨。”孩子瞅了老爸一眼,低声说。

我的心猛地抽了一下,他的心灵已没有欢乐,只长出扭曲、稀疏的草。

“挨打的时候,不怕疼吗?”每天挨打三顿,需要何等的意志力。

“没办法!求他们也没用,为抵抗疼痛,我想到了革命烈士,江姐、许云峰、陈然……”

孩子后来念的名字已听不清了……我仿佛看见孩子擦干了眼泪,挺起胸,昂起头,眼里放出仇恨的光芒。他把父母当做法西斯了。

时代需要心灵和谐、舒展的接班人,而不是这种“反法西斯战士”或唯唯诺诺的奴才。

这样打下去,作为家长,你究竟想把孩子推到人生的哪条路上呢?

上学前,每个孩子都想做让父母感到自豪的孩子,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可是,当考试考砸了,成绩名落孙山时,面对老师抱怨、同学嘲笑,惟一的希望是得到父母的宽容,从而找到自尊和自信。可万万没想到,等待他们的是父母的羞辱、训斥和暴打,孩子在凄惨的哭声中醒悟到美好世界破灭了。

6.难道孩子真的一无是处吗

请看一段家访:

站在我面前的孩子叫伟伟,表情木然,眉头紧锁,眼神里闪烁着仇恨的光芒。一天挨三顿打,长成这样也不奇怪。他极度自卑,看到我,头都不敢抬。

我家访的秘诀很简单,首先让孩子把压抑多年的苦水倒出来,心灵舒展地找“好孩子”的感觉,同时让家长把忧虑也讲出来。

而这个孩子太特殊了,寻常的钥匙怕是打不开这把不寻常的锁。

我问母亲孩子有什么优点。

妈妈讲的第一句话就让我愣住了。

“他还有优点?我看全是缺点!”

这样的情景我还是第一次碰到。我过去办家长培训班时,刚开始,所有的家长也是怨声载道。我说你们不要讲孩子的缺点,要讲孩子的优点。我要求每个家长写出孩子的十条优点,结果许多家长根本写不出优点,只得作弊,什么热爱劳动,大公无私,助人为乐。但不管怎样,还能编出来。

在妈妈身上找不到突破口,我又转身问伟伟。

“妈妈找不到你的优点,你能不能说说你的优点呢?”

“优点?周伯伯,我还有优点啊?六年了,就没听到过‘优点’这个词。”

可怜啊,戴了六年“四类分子”的帽子。

孩子自己也找不到优点,我怎么帮他找感觉呢?

母亲还在一边添油加醋:

“优点他肯定没有,但你一讲他的缺点,揭他的短处,他还不服气,总跟我顶嘴,有时甚至暴跳如雷。”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优点,也可以分为两类,想到这,我的心一亮,对伟伟说:

“孩子啊,放心吧!你身上全是优点,没有缺点。在赏识教育的词典里根本没有‘缺点’这个词!”

母亲的眼睛充满了疑惑。

“我说的是不同的优点,今天的优点和明天的优点,过去的优点和将来的优点。”

母亲听得如坠云雾,更糊涂了,眼睛好像在说:这分明是讲歪理。

“你想一想,过去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是怎么对待孩子的?孩子刚生下来,在你身上拉屎撒尿,搅得你整夜睡不着觉,你想到的是一个孝敬你的孩子在成长;孩子刚说话时含混不清,你想到的是未来清晰的口语;孩子学走路歪歪倒倒,你想到的是未来矫健的步伐。”

“你心里充满光明,把孩子现在的缺点都看成了未来的优点,孩子正是在这种状态下茁壮成长。而现在你却搞反了,把孩子的缺点小题大作、无限夸张,看得一片漆黑,‘你废了,你整歇了’,都是这类话。”

母亲听得津津有味,儿子眼睛放光了,露出了兴奋的神情。

“周伯伯,我现在的优点没有,未来的优点可多了。不过我要先对妈妈提两个要求。”

“你讲。”

“妈妈,你是天下最好的妈妈,你怎么打我,我也不会离家出走。即使把我打死,我第一个要求,就是死也要死在妈妈的怀抱里。”

儿子的宽容令母亲热泪盈眶。

“还有一个要求,希望妈妈给我平反。有一次你打我打错了,到现在我还咽不下这口气。”

“怎么回事?”

“你丢了20块钱,非要赖是我偷的,我说没偷,就一顿毒打,还被游街示众,以示羞辱。”

“最后招了没有?”

“屈打成招。到现在想想还难过,没有拿就是没有拿,打得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