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20902300000040

第40章 君子之交,清淡如水(3)

有些人把朋友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切毫无防备之心,说什么他都不会计较,就对他当面诉说你对他本人的不满。也许你的朋友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大度,则很有可能记恨在心,而伺机暗中布设圈套陷害你。因此,你在坦言之前,最好是认真思考一下这样做的后果,看对方是否能够接受,是否会产生逆反心理,是否感到你的行为过于轻率,是否会影响到你们之间的友谊。当你发现对方心胸比较狭窄的时候,你就要小心谨慎了。

常言道:“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在结交朋友的时候,不要一味相信对方的友谊。如果对方是一个别有用心、居心不良的人,友情随时可能被玷污。因此,你必须谨慎从事,多设几道防线,预防“朋友”布下的陷阱,以免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9.朋友交往掌握好分寸

【原文】甚矣,夫好知之乱天下也。

【译文】太过了,喜欢追求智巧而扰乱了天下啊!

庄子认为任何事情都不可超过它原有的范围,否则,太过了,只会召来不必要的麻烦。

俄国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写过一篇著名寓言《杰米扬的汤》。寓言说的是有位善做鲜鱼汤的杰米扬,为了款待老友福卡,作了一锅香美可口的鱼汤,一盆接着一盆地敬劝老友多喝,直喝得老福卡大汗如注,叫苦不迭。可是杰米扬还是一个劲儿地劝:“喝得痛快!好,再来一盆吧!”结果是尽管福卡很爱喝汤,也不得不赶紧拿起帽子、腰带和手杖,用足全力跑回家去,从此再也不敢登杰米扬的家门了。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事情要适可而止,否则好事也会变成坏事。《杰米扬的汤》以生动的形象揭示了这条辩证法。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应当时刻记住这个真理。比如坦诚、热情、谦逊、活泼、谨慎等等,无疑都是待人之道的必不可缺的品格。然而,这里同样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即要注意掌握分寸;尽量做到恰到好处,否则便极易失度,从而影响人际交往。对于“度”的把握,以下有几点议建,可供参考:

1.坦诚但要适度

所谓坦诚,必须要注意适度原则,要讲效果。如,朋友之间,“胸无芥蒂,无话不说”固然没什么大错,但是,坦诚也应留有余地。说话办事痛快当然也无可非议;不过,太过全盘托出就不好,注意留有余地,必要的避讳、求雅还是需要的。有时为避免意外的发生,向当事者暂时保密,不吐露真情,也是人之常情,不宜把它同坦诚对立起来。

2.热情但不要失控

人际交往,由于场合、年龄、性别、辈分以及交往深浅程度等等方面的不同,热情也应该有档次、分寸上的区别。在公共场合,即使熟人、恋人相见,也不宜旁若无人,高声纵情谈笑,至于失度的亲呢举动则更不相宜。有人认为,只有事事应允对方,才能显出自己的热情来。其实大不尽然。中国有句古语“轻诺必寡信”。失信的热情好比一张空头支票,只能取悦于一时,终归毫无价值。所以,有人相托自应尽力而为,不过也应权衡是非利弊。对于那些明显不合情理,或者自己力不从心的委托,都应婉言明白谢绝。同理,自己对与其交往的对方,也不宜提出不合情理的要求。总之,热情应是友谊的升温剂,但是倘若失控,超过了限度,也足以酿成焚毁友谊的悲剧。

3.谦虚但不要做假

谦虚的品德对人际交往非常重要。一个背着自负自傲沉重包袱的人,他的友谊财富必然少得可怜。这里,谦逊须以坦诚为基础,否则就难免陷入虚伪的泥潭。比如讨论问题时,明明自己有不同意见,为表谦逊而不明白说出,或者吞吞吐吐;对方批评自己时,当面唯唯称是,背后却又发牢骚。再者,还应划清两个界限。一个是谦逊与虚荣的界限。如果一个人故作谦逊姿态,以求得“谦逊”的美誉,就是虚荣的一种常见的表现。这种虚荣心一旦被对方察觉,就容易失掉友谊。二是谦逊与谄媚的界限。有些人在交际时爱对对方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认为这样才显得自己彬彬有礼,谦恭而有教养。相反,过分溢美,几近谄媚,有时会起到反作用。

4.谨慎但不拘谨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谨慎从事总是获取成功的必要条件,处理人际关系,自然不能例外。在人们面前手足无措、忸怩拘谨,这是既有碍于观瞻,也不利于交际的。应该说的话不说,能够办的事不办,已经成熟了的果子,也不去摘取,这就不是谨慎而是怯懦了。拘谨与忸怩貌似谨慎,实则是怯懦。在交际过程中,不应把仪态的落落大方同言行的谨慎持重对立起来。否则,一身的“小家子气”,谁还喜欢同你打交道呢?

5.活泼但不要随便

举止活泼,谈吐风趣幽默,往往是人际交往的良好触媒,也是交往深化的催化剂。不过切莫做过了头,否则就难免有上面所说的不检点、轻慢之嫌。我们的身边可能都有这样的人,他不分场合,不择对象,谈话中一味插科打诨,俏皮话连篇,有时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呼叫别人的绰号,开一些不适当的玩笑(例如以对方的生理缺欠为目标),不仅引起当事者的反感,连在场的其他人也觉得难堪,不知如何收场。这样怎能收到活跃气氛、融洽关系的预期效果呢?因而,我们绝对不能把庸俗(甚至是恶俗)当成洒脱幽默,否则,这种所谓的“活泼”就将变成人际交往失败的陷阱。

6.认真但不挑剔

一个人要赢得友谊,就要多看到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其实,每一个人都有长处,问题是在于发现。比如某人事业上很有才气,但生活处世能力却很差,那么,如果择其长处学习,你就会和对方建立友谊,相处和睦。相反,你睁开两眼看对方,要求对方什么都好,那么,最终使你失去友谊和失去朋友。闭一只眼看朋友,才是一种宽容的处世之道。要善于回避对方的伤疤,忘记他的过去,尊重他的今天,寄希望于他的明天,那么,你交朋友的视野就更为宽广,绝不会因斤斤计较某个朋友的过去而与对方不能相处。或者,你的朋友从前曾冒犯过你,或做了对不起你的某件事,如他已认错了,你也不妨闭上一只眼,让昨日的误会与冲突流逝,这自然不是无缘无故的宽恕,面是一种风度,同时能让对方认识你有不凡的胸襟与风度。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如果你睁大双眼看对方,总可以发现对方有许多弱点,如以这种尺度去寻找朋友,你就会对生活充满了失望。你的过分挑剔以及过分苛求,最终可能使你连一个朋友也找不到,或者说,你的朋友因你过分睁大双眼面对你敬面远之,远而避之,直至退避三舍。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挫折,从挫折中经受失败的考验,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认识弱点走向克服弱点,因此,不必把对方的过去洞察得完全透明化,你只要认为对方是一个真诚的人.即使他有某些与你格格不入的嗜好或其他经历上所没有的东西,你也不必大加追究。友谊需要容忍度,一种宽容之心,则己之长,只要是自己觉得他的长处可以与之交朋友,短处可放松宽度,惟有如此,你才能永远保持好你身边的友谊。

10.朋友之间不要以利益来计算

【原文】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

【译文】应该经常保持着对待万物宽容为怀的态度,对待别人具有不加侵削的品格,这可说是达到最高境界了。

庄子认为为人要有宽容之心,不侵害他人利益,朋友之间更应具有这种境界,才能保持彼此间的友谊。

朋友之间是不求回报的,不要让世故的利益观念插入友谊之间,对于君子来说,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但一定不要对每一件事都要求回报。佛教中讲因果报应,哲学中讲有因必有果,但不一定有你所希望的果。所以,只要抱定“治生不为求富、读书不为做官、修德不为求极、为父不为传世”的想法,就一定能自得其乐,即使事情中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欲辩解又已经忘记想说什么的境界。

苏东坡有“守骏莫如跛”五个字,意思是一味地认为骏马快,而放纵奔驰,使它得不到休息,那就一定会有倾倒跌筋斗的时候,反而倒不如一头跛马走得快了。

做人也是这样,一味地贪图美名,就一定会召来玷污的事情。只有经常发现自己的缺陷与不足,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古代一位智者曾说,“送人银钱,随人用情之厚薄,一言之轻重,父不能以代子谋,兄不能以代弟谋,譬如饮水,冷暖自如而已。”此话是说:送给人家银钱,就随便人家用情多少,不要去费心思细琢磨。这就像说话分量的轻重一样,做父亲的不能代替儿子去思考,做哥哥的也不能代替弟弟去掂量。它又如同饮水的时候,水的冷热就只有自己去探试一样。

做人方面也是如此,只要投入感情,就一定会有回报,但如果一味地去计较别人回报的多少,那反而使本来很有意义的事情,变成以追求名分为目的的功利主义了。

但是,不要说你求回报终失所望,在经济运作时无论多大的投资你都不要考虑回报问题。因为这与做人是两种概念。做人有做人的原则,经济有经济的规律,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做人不求经济利益的回报是君子,搞经济不讲做人原则的是小人,用经济方程来套做人模式,是伪君子,朋友之间因为看重的是“朋友”二字,交朋友是为了以后的路好走,是为了心灵上的交流,如果将朋友与利益相连,就会使其变质,自己也不会快乐。

11.不可透支朋友资源

【原文】不苟于人,不忮于众。

【译文】对他人不苛求,对众情不违逆。

庄子认为对他人不可有太多的要求,人与人之间总有一定的交往限度,无论什么关系,都不可对对方要求太多,否则,会引起彼此的不快。

作为朋友,与朋友交往就要像消防队员一样,救急不救穷,要求朋友“救穷”,是在透支朋友的资源。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没有马高凳短的时候”,人活在世上,总有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但是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不要透支任何资源。

一则是要明白,需要别人帮忙是难免的,但谁又能帮别人一辈子,谁又能一辈子都靠别人帮忙过活呢?所以,懂生活的人不会事事都求朋友帮忙,养成依赖的习惯。

要知道事物的发展在于内因,外界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只能影响事物发展的过程,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事物本身。

打个比方,朋友就像是消防队员,在你遇到紧急情况时才求助他们,自己能办到的还是靠自己。朋友不是你的影子,随时随地跟着你;朋友不是你的老师,发现你有错误就能及时指出,有问必答;朋友不是你的父母,可以无私地包容你的一切;朋友能做的,是在你有困难,而他们能帮得上忙时,伸手拉你一把。

请记住,朋友是一种资源,应该在最需要的时候用。朋友是消防队员,救急不救穷,这有两重意思,一是指如何利用朋友资源,指的是何时应该请求朋友的帮助;二是指应如何帮助朋友,有求必应说的是天神,而非朋友。

朋友是一笔资源,可以使用却不宜透支。朋友之间交往最现实最常见的就是金钱问题。这里有一则真实的故事:

赵强是一个私营印刷厂的老板,有钱,人也特别好。李文和赵强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同学,是好朋友。但过了十三年后,两人的情况却相差悬殊,李文在一个县城中学当教师。当然这并未妨碍赵、李二人继续是朋友。

一个两袖清风的教师和一个腰缠万贯的老板如何相处呢?

李文的妻子是个下岗女工,儿子力力今年八岁,正上小学,花费颇大,只靠李文一个月500多元的工资维持生活,日子有些艰难。李文不因此而向赵强开口借钱,一是因为这是一笔小钱,在赵强的眼里算不得钱,不值得向赵强开口;二是这不是一次能解决的问题,这月借了,下个月怎么办,以后又怎么办?难道不断地借下去吗?而且,李文的经济情况也不是一时就会转好的,如果借了钱何时才能还呢?可不幸的是,力力出了车祸,手术的费用得4万元左右。这时候,李文没有选择,只好向赵强借钱了,一个人能有几个一下拿得出4万块钱而又不对他自己的生活不产生影响的朋友呢?

这是从李文的角度来讲的。

从赵强的角度来看,假如李文零零星星地从赵强那里借了些钱,当做生活费用掉了。当然,这笔钱对赵强来说算不了什么,他不会在乎,可朋友关系却从此不再平衡。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李文难以用平等的心态对待赵强,难免会产生不服、嫉妒、自卑的心理,想当年你我差不多,甚至你还不如我,凭什么你现在就可以大把大把地捞钱,我却只能靠跟你借钱来维持生活。本来应该有的感激之情也荡然无存,反而心怀恶意。

零星借来的钱被李文一家用掉了。本来没有这笔钱也可以过得去,少吃几次肉几次鱼也就罢了。赵强的钱对他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影响,但一旦借了些钱,李文近期又难以偿还,这对李文是一个心理上的负担,主要是对李文的自尊心有影响,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李文在赵强面前慢慢就会失掉自尊,开始自卑,一个没有自尊的人是什么事都会干得出来的,赵强借钱是好心帮助他,却不一定有好的结果。

如果李文因儿子的意外而向赵强借钱,这笔钱对李文的意义非常重大,自然会因此对赵强心存感激,救急不救穷,不只限于金钱方面,而是指帮朋友时,应该是给朋友一根拐杖,让他自己站立起来,而不是一直扶着他。小时候,小孩学走路,父母不是一直用手牵着他们,而是在他们要摔倒时,赶紧上来扶一把,做朋友也应如此。

即使你们是很好的朋友,你也不可事事都向朋友求助,把朋友资源都零零星星琐琐碎碎地透支了。做人做到这个份上应是很失败的,它会损伤或粉碎你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