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问就问吧全集
20913100000069

第69章 器物工艺(2)

根据以上两种人工磁化的方法,人们制成了四种不同装置的针式指南针,即水浮式、缕悬式、指甲式和碗唇式。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水浮式和缕悬式。

水浮式是指人们把经过磁化的钢针,穿上几根灯草,放在一只盛满水的碗里,它就能浮在水上为航海船只指示方向。

缕悬式是指把一根磁针用草丝粘住悬在木架上。针下则安放一个标有方位的圆盘,静止时钢针就指示南北。缕悬法指针转动灵活,在指导方位上准确性较高,但使用时不能有风,物体不能晃动,有诸多不方便。

因为水浮式指南针漂浮在水面,能相对保持磁针的水平和稳定,比较实用,所以这种指南针首先应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期,指南针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开始把磁针与表方位的装置组成一个整体。这种仪器在近代叫罗盘。

元朝时期,人们还制造了立针式的指南工具——指南鱼和指南龟。

使用指南鱼和指南龟比较方便,只要有一碗水就可以了。盛水的碗即使放得不平也不会影响指南的效果,因为碗里的水面是平的;而且由于液体的摩擦力比固体的摩擦力小,转动起来比较灵活,所以它更灵敏、更准确。

当时的指南鱼和指南龟不但有用钢片做的,还有用木头做的。

用木头做指南鱼的方法是用一块木头刻成像手指那样大的鱼的样子,在鱼嘴处往里挖一个洞,把一条磁铁放在里面,使它的S极朝外,再用蜡封好口。另外用一根针从鱼口插进去,指南鱼就做好了。把指南鱼放到水面上,鱼嘴处的针就指向南方。

用木头做指南龟时,放磁铁的办法和用木头做指南鱼时的一样,磁铁被插在尾部。指南龟不放在水里,人们只在它的肚子下面挖一个洞,把它装在光滑的竹钉上面,使它便于自由转动,它尾部的那根针就会自动指向南方。

虽然指南鱼和指南龟的形状有点特别,但它们在本质上仍然属于广义上的指南针。

指南针一经发明,便因其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而很快被应用于航海。据成书年代略晚于《梦溪笔谈》的朱彧所著的《萍州可谈》记载,当时广州的航船“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这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最早的文字记录。

指南针的应用使人们获得了全天候航行的能力,人类第一次得到了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自由。

今天,船舶在烟波浩淼的海洋里航行、飞机在一望无际的天空中飞翔、林业工人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作业、勘探队员在漫无边际的大沙漠中探险……都得益于指南针的“指点迷津”。

我国人民发明的指南针,在12世纪以后传到了欧洲和阿拉伯国家。它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中西文化的交流。它对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以及15世纪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大发现都有重要的影响。马克思曾经说过,包括指南针在内的我国三大发明“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的先决条件”。

趣味链接:指南针的真正指向是北,可是为什么不叫“指北针”呢?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战国时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利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的指南针,当时称为“司南”。其实,指南针真正的指向是北而不是南,那人们为什么不称其为“司北”或“指北针”,而称“司南”或“指南针”呢?

这与我国文化中“以南为尊”的传统有关。

我国传统文化一直以“南”为南北方位之主,面向南方为尊位。比如,帝王就座议事都是面向南方的。一般认为,面朝南方的称帝王,面朝北方的则是朝拜君王的臣子,即所谓的“南面而王,北面而朝”。

因此,指南针虽指北,但人们仍叫它“司南”、“指南针”。

007 ■ 指南针对我国乃至世界的航海事业有什么贡献?

我国不但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指南针的国家,而且还是最早把指南针用在航海事业上的国家。

两千二百多年前,秦始皇为了寻找仙药,就曾派人乘着大规模的船队航海了。

秦汉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航海事业逐渐发达起来。

晋代有可乘坐二百人的海船。

唐代,最大的海船长达二十丈,可以搭载六七百人。当时海船的活动范围很大,东起广州,西至波斯湾,是南洋各国之间海上运输的重要力量。

但在北宋之前,虽然人们发明了司南,但是它在和地盘接触的时候转动摩擦阻力比较大,效果不是很好,因此这种司南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人们在大海里航行仍然是非常困难的。

到了北宋,能够精准地指示方向的指南针被发明以后,人们在大海里航行就方便多了。他们辨认方向的方法就是:白天看太阳,晚上看星辰,阴天下雨就看指南针。

到了南宋,航海的人已经用新式指南针——“针盘”指示航行了,这种“针盘”就是人们所说的“罗盘针”。它有木做的,也有铜做的,盘的周围刻上东南西北方位。人们只要把指针所指的方向和盘上所刻的正南方位对准就可以很方便地辨别方向了。

明朝初年,我国把现在的南洋群岛和印度洋一带称为“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明政府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他领导着由二万七千多人组成的船队,乘坐六十多艘被称为“宝船”的大船浩浩荡荡地下了“西洋”。其中,最大的“宝船”长四十丈、宽十八丈,是当时海上最大的船只。

郑和的船上就有指南针。船队到过印度支那半岛、南洋群岛、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等许多地方,途经三十多个国家,最后抵达非洲东岸。在这样多次大规模的远航中,指南针功不可没。

有了指南针,人们在航行中还慢慢地探索出一条条航路来。元明时候,我国就有到海外各国去的航路。这些航路就是依靠指南针得来的,所以又被称为“针路”。

指南针不仅为我国人民航海立下了汗马功劳,它还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而流传到世界各地,从而造福于世界人民的航海事业。

早在北宋的时候,阿拉伯人就从我国学会了制造指南针的方法。

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阿拉伯人把制造指南针的方法传到了欧洲。欧洲的一些国家也开始用指南针来协助航海,欧洲的航海事业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各国航海家开辟了新航路,发现了美洲大陆,完成了环绕地球的航行,这些大事件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欧洲各国航海家成就伟业的过程中,指南针功不可没。

趣味链接:地磁偏角是沈括首次发现的吗?

我国北宋科学家沈括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产生磁性时,多次发现磁针并不是指示正南,而是微偏东南,从而发现了地磁偏角——地球南北极交叉构成的夹角。这在他于11世纪末著的《梦溪笔谈》中有载:“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记载。

由此可知,沈括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地磁偏角的人。磁偏角、磁倾角、地磁场的水平分量,称为地磁三要素。欧洲人对磁偏角的发现,是在哥伦布海上探险的途中,即1492年,比沈括晚了400多年。

008 ■ “如意算盘”的“算盘”是什么样子的?

算盘亦称珠算,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素有中国计算机之称。算盘的出现,历史悠久,究竟是何人何时发明了它,现在无法考查。

东汉数学家著《数术记遗》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注云:“刻板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各当一。”可见汉代即有算盘,只是形制与今天的有些不同而已。

“算盘”这一名称出现在元代时期,在这之前叫做“筹算”。《元曲选·庞居士误放来生债》里有这样一句话:“闲着手,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

到了元末明初,算盘已经走入了一般人的生活。关于算盘制造规格,明万历年间柯尚迁的《数学通轨》载有13档算盘图:上2珠,下5珠,呈长方形,四周为木框,内有轴心,俗称档。档中间用一根横梁隔开,运算时定位后拨珠运算。后来出现的各种规格的算盘,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趣味链接:算盘的国际化

算盘从明代开始传入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清代,算盘随着经济文化的交往被传入东南亚诸国。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也从日本引进了算盘。算盘对世界科学文化的贡献丝毫不亚于四大发明,著名的科学史家李约瑟就毫不犹豫地将其称之为第五大发明。

009 ■ 我国的四大名绣是什么?

我国的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秦汉时期就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代表着我国传统手工业的突出成就。它曾经是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上所运输交易的重要商品之一。

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和四川的蜀绣以出众的技艺和悠久的历史被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名绣”。下面就对它们进行逐一介绍。

一、苏绣。

在四大名绣中,苏绣的历史最为悠久、最有名气,自古便以精细素雅著称于世。其构图简练、主题突出、技艺精湛,无论什么刺绣都用细线,对所用的最细的线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一般人的肉眼能看清楚”的线。换言之,即“越细越不算细”,由此可见苏绣技艺的精细之极。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苏绣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文雅、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风格,具有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大特点。

苏绣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特点。花卉、虫鱼、飞鸟、乖巧可爱的小动物、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姑苏城特有的幽雅园林等,都是创作的素材。

苏绣的传统品种众多,有色调高雅、绣工精密的门布、桌布、枕套、手绢等日用品;也有花纹大多为吉祥图案的香囊、荷包、扇袋等佩饰小件物品;还有以图画为绣稿的壁柱等室内装饰品。

二、湘绣。

湘绣使用不同颜色的线相互掺和,逐渐变化,色彩丰富饱满,色调和谐,在图案上有自己的特点。它借鉴了中国画的长处,题材多为山水、人物、走兽等,以狮、虎为题材的湘绣更是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湘绣构图严谨、色彩光亮。无论平绣、织绣、网绣、结绣,还是打子绣、剪绒绣、立体绣、双面绣和乱针绣等都非常讲究,一丝不苟。

湘绣制品分实用品和装饰品两种。实用品多以绸缎料做底,选花卉、虫鱼、飞禽、走兽等图样做画稿,采用染色牢度很高的丝线绣成,如被面、靠垫等;装饰品多以上等绸缎料做底,用细如头发的高级色线绣成,如各种大小挂屏、插屏、门镜、对联等。

湘绣的传统品种是花鸟、山水条屏。它风格写实、针法多变,颜色多素雅如水墨画。

三、粤绣。

粤绣在长期发展中受到各民族民间艺术的影响,融会贯通,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色彩浓郁艳丽、对比强烈、图案饱满均匀、对称整齐、装饰性强。

粤绣具有传统特色的题材有百鸟朝凤、龙凤、三羊开泰等。其花纹繁缛而不乱,色彩浓艳,对比强烈。这种风格热烈明快,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四、蜀绣。

蜀绣针法多达一百多种,充分发挥了手绣的特长,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它用线工整厚重、设色艳丽,有别于苏绣传统的轻薄柔软之特点。

蜀绣的图案色泽光亮,富有立体感。织工在刺绣时,可根据图案设计的要求,结合实际经验,运用各种针法,绣出山川、人物、花鸟、鱼虫等各种样式,并能表现出明暗、粗细、软硬、松紧、深浅、冷暖的不同层次。

蜀绣的题材大多为花鸟、走兽、虫鱼和人物等,品种有绣屏、被面、枕套、靠垫、桌布、头巾,另外还有帐帘、嫁衣和画屏、卷轴等,其中以龙凤软缎被面最为著名。传统欣赏品有“芙蓉鲤鱼”、“鸡冠花”、“长河落雁”和“黄莺翠柳”等。

趣味链接:苏绣为什么那么有名?

现在的苏绣工艺仍然具有极高的水平。

2006年5月20日,苏绣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苏州市的李娥瑛和顾文霞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苏绣不仅受到国内的肯定,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