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现状·问题·对策:庆阳市“三农”问题研究
20913600000013

第13章 农业结构调整(3)

(2)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同时也是农业科技应用的过程,科技进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业科技进步、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一,为了确保产品符合市场需求,龙头企业一般统一为农户提供良种,推广栽培、病虫害防治、储藏等技术措施,促进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其二,农产品基地是龙头企业成长壮大的基础条件,农产品基地的直接生产者是农民,龙头企业普遍重视农产品基地的科技进步,通常聘请科技专家向农民提供培训,传授科技知识,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农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资金方面,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资源要素的重新组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农民还不富裕,国家财力也有限,所以,资金投入不足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制约因素。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支持。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农民可以分配到一部分流通领域的利润,增加了收入,从而增强了结构调整的投入能力。二是龙头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获取高产优质的农产品,也会直接扩大农产品基地投资,推广农业技术,修建仓库、道路、水利设施等,甚至拿出一部分资金解决贫困农户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等资金不足的困难。起到了反哺农业的作用。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造了农业弱质性,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使农业产业创造出了更高的利润率,最终增强了农业产业发展的经济实力。

(3)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的层次和水平。适应农业的发展和国内外市场需要的变化,农业结构调整必须不断地提高层次和水平。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更重要的是把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到了新的层次和水平。一是促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龙头企业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经营规模一般比较大,成批量收购农产品,且往往收购的农产品品种单一、有统一的质量标准要求。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适应龙头企业的需要,只能实行单一规模化种养,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方向发展。二是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龙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确定收购、加工、营销的农产品,而市场需求是多种的,所以依据经营农产品对象的不同龙头企业有多种类型,不同的龙头企业加工或营销不同的农产品,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种类不同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必将带动农村加工业、运输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共同发展,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状况,从而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使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实现了由量的变化向质的提高飞跃。

2.农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是以其自身的健康发展为前提条件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确定主导产业既要立足于当地资源,又要适应市场需求。确定主导产业并以此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的第一环节: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否良性运转、能否实现农产品增值增效,从而决定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否符合市场的要求。确定主导产业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市场需求。农业产业化离不开整个市场环境,市场需求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生命线,主导产业的培育、成长需要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促进这一过程实现的最大动力是市场需求。二是资源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有大量的农产品的商品供给,没有以充裕的资源优势为保障的农产品基地,农业产业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组建龙头企业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坚持效益原则。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作用的大小,决定于龙头企业实力的强弱。资金实力雄厚、管理水平先进、技术力量强大的现代化加工企业具有开拓市场、深化加工、引导生产、配套服务的功能,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很大。但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试图以有限的资金通过组建大型加工企业在短时间内发展起高水平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不现实的。其一,龙头企业要符合"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要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其二,究竟是选择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是流通企业还是加工企业,是新办企业还是旧企业改造,要符合当地客观实际,由市场根据比较效益原则来确定。

(3)合理确定农业产业化中各经营主体的利益分配,调动农户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农业产业化的经济主体是农户和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各地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中,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组织形式,其核心反映的是农户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最典型的是"企业+农户"式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践证明,"经济利益共同体"很难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农民利益依然时常受到损害。使农业产业化得以健康运行的有效、合理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必须同时调动农户和企业双方面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农户和企业在各自生产经营的领域获得由市场决定的平均利润。目前,应通过合同契约等法律形式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相对稳定的协作关系,并尽可能创造一个体现公平效率的市场环境,使农户和企业都能获得各自应得利益。要实现农户对农业产业化链条中加工与流通环节创造利润的分配,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农户采用人股等方式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红利分配;其二,提高农民素质和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创建龙头企业,这才是真正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并将成为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4)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订单农业又叫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是指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与农产品收购企业签订的合同(契约)组织安排农业生产的一种产销模式。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将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规模等具体要求,稳定了农民的收入预期,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导向。农民按照订单的约定,安排农产品生产,使农业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结构,从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订单农业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违约行为频繁发生。因此,发展订单农业,要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合同管理,杜绝无效订单;要实施农产品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完善农产品收购验收制度;要增加诸如良种厂、农产品加工厂、购销网点、技术服务站等专用性资产的投资,强化企业与农民契约双方的依赖性。

三、农业结构调整要与推进农村城镇化,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结合起来

农村城镇化滞后阻碍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制约了农业规模经济,从而必然影响到农业结构的调整。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份额逐渐下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农业生产单位经营的规模随着科技进步和先进工具的采用越来越大,只有实现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才能使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也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农业剩余劳动转移,从而有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农村城镇化,要以非农产业的不断增长为基础,所以,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要发挥乡镇企业"农"字优势,鼓励乡镇企业充当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企业,要优化乡镇企业布局,改造乡镇企业"先天不足"的缺陷,鼓励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和工业园区聚集。建立灵活的投融资机制,实行优惠政策,调动农民和社会各界发展乡镇企业的积极性,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拳头产品和主导产业,调整、优化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

四、农业结构调整要与提高农民素质和组织化程度结合起来

农业结构调整涉及农业种、养方式的改变、农业产业生产经营链条的延伸,甚至涉及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的掌握,客观上要求农民要具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而庆阳市农民总体素质比较低,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因此,调整农业结构必须首先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要重点抓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成人扫盲提高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要从思想上破除"先经济后教育"的思维定势,树立起"知识的贫乏是一切贫困的根源,治穷先治愚,富民先育人"的思想认识,使农民教育由被动灌输转变为农民自身的要求而主动参与。通过提高农民素质为农业结构的调整奠定最基础的条件。

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条件下,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很低,小规模、分散化的农户家庭经营更加突显了农业产业的弱质特性,农民利益缺乏有效组织的保护,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面对形形色色的不正当竞争者,农民个体往往处在一个被动受损的地位,农户家庭经营规模小、分散化,相互独立地作出各自的生产经营决策,使得农业结构调整面对的经营主体经济实力弱小但数量庞大,结构调整的成本增加,步伐减慢,效益降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问题在第一章有关内容中已作了详述)。

五、农业结构调整要与实施项目战略结合起来

实施项目战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项目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市场需求,所以项目战略的实施必然引导农业结构合理调整。目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成为西部大开发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中心工作,退耕还林、还草将对西部地区种植业结构、林业结构及畜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重大影响,要正确认识退耕还林、还草对本地现有农业结构的冲击,要从中发现和充分利用退耕还林、还草为本市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确立和培育地区主导产业。种植业结构方面要依托当地自然条件重点发展特色农业。林业结构方面,要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在坚持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加快发展生态林、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同时扩大经济林比例;要做好林灌草结合;并大力发展中药材,积极培育药业经济。畜牧业结构方面,要坚持"林草结合,以草养畜"的办法;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草业建设,大力发展牛、羊,稳步发展生猪,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走畜禽良种化、防疫制度化、布局区域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业之路。

3.4庆阳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