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靠人不如靠己心动不如行动
20921200000001

第1章 人心难测,防范不可少(1)

1.利益熏心之人不可靠

当今社会,为己利不惜手段的人大量存在着。他们对你好,是因为你有可利用的价值,而在获取完你的利益后,就会把你当作陌路人,翻脸无情。

有个商人来找他的邻居说:“村外有个小农场要出售,卖主是你的朋友,如果你买,我相信他一定会出最低价的。你拿我的这些钱去把它买下来,我保证,如果成功的话,我一定会给你一笔报酬的。”

邻人拿着钱去找他的朋友,由于他的缘故,朋友心甘情愿地只卖底价的一半。

真正的买主听到了这个消息大喜过望。再三地感谢邻人,并拿走了剩下的钱,一字不提报酬的事就要告辞了。

邻人早就料到这个巧言令色的家伙会来这么一手的。于是,他笑眯眯地对那商人说:“别忙走,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我可以告诉你一件事……”

那个奸商以为还有什么好处呢,急忙回身洗耳恭听。邻人说:“那合同可是用我的名字签的!”

商人目瞪口呆。

一个“利”字当头的人,他的心目中没有“义”字可言:他的人际关系里,没有情感,只有利益。自私的人几乎没有感情,他的感情付出只是为了利用别人给自己更多的利益。他们只是为了利字,不会真心帮助你,更不是可以依靠的人。

2.嘲笑是他的天性

有的人天生喜欢嘲笑他人,尤其是做为别人上司的时候,总是喜欢拿员工开玩笑,而在玩笑中又夹杂着强烈的嘲讽意味。

奚落下属的上司总认为自己很高明:“这些下属实在是不可救药,但这个部门又离不开他们。我懂得领导的艺术,既批评他们,又不使他们感到太受委屈。我想,幽默的嘲讽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张斌和刘刚曾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在同一个单位工作,而且刘刚是张斌的顶头上司,他总爱在人前人后以张斌的“老朋友”自居。但无论在学业或才能上,张斌都比他稍胜一筹,刘刚觉得很不是滋味,而他平衡自己心理的方法便是伺机对张斌进行奚落。

工作中,张斌经常获得各式各样的先进奖状,刘刚最喜欢对他说:“脑袋那么好使,叫咱这样的老脸往哪儿搁呀?”在背后,刘刚好像开玩笑似的对其他员工说:“张斌的拍马屁功夫肯定是家传的,否则怎么会弄得领导们那样服服帖帖,双手将奖状奉上给他?哈哈!”此话传到张斌耳中,他曾经想过反击,但又担心这样做会被刘刚骂小气、开不得玩笑,只好作罢。

刘刚除了到处宣扬张斌是“拍马屁世家”的嫡传弟子外,还不失时机地挫伤张斌的锐气。例如,张斌在开业务会议提出新的推销方案时,刘刚便会打哈欠,装作被闷坏了的样子,或者在张斌的听觉范围之内说:“看看我们的天才这次又有什么发人深省的创意了!”

刘刚一面以张斌的“老朋友”自居,一面不断地诽谤中伤张斌,还故意当着面揶揄他,打击他的信心。

由于刘刚时常强调自己与张斌是老朋友,加上他是顶头上司,旁观的人便以为这不过是同事善意的捉弄,因此刘刚的奚落愈来愈起劲。

张斌把刘刚看做是老朋友,因此,他一直容忍刘刚对他造成的伤害,但他的容忍被视为懦弱怕事,使刘刚变本加厉,更加嚣张,对张斌的自尊心倍加打击。

通常情况下,喜欢奚落他人的上司,都有自己的某种动机。要么是针对你的短处进行贬低,要么是对你的长处进行嘲讽。他自己的表现就像是舞台上的喜剧演员,除非你指出这样做不合适。否则,他一直会认为贬低和嘲讽是一种不错的发泄不满的办法。

奚落下属的上司,通过奚落已经明确地传达了某种信息。这时,你的反应应该是请上司坦率、直接地告诉你他的要求和条件。

我们可以选择工作,但不能选择上司,因此,当你遇到这样一个爱嘲笑的上司时,应积极应对,选择敬而不亲,并要对他的嘲笑给予恰当的回击。

3.看穿骗子

当一个人受过一次骗之后,他可能会倍加小心,不会轻易相信他人,但骗子也往往抓住了这一心理,只做一次买卖。

有一位老板说:“中国有十二亿人口,每一个人骗一次就足够了。”这句话,让人听起来有些心寒。然而事实上,老板说的这句话倒是大实话。

但是,这个老板在人前所标榜的却是另一番话语:“我是一个特别注重信誉的人,人在江湖,靠的就是一个信用。做生意嘛,不能只做一次,要长期合作,大家一起挣大钱。”

这个老板惯用的伎俩是用极真诚的话语骗取合作者的信任,并且总是许下一些“空中楼阁”式的诺言,或者进行郑重承诺,信奉双赢原则。并且,恰到好处地施以小恩小惠,让你产生“知遇之恩”的错觉。当你要拿取自己所得利益时就会被他利用各种手段来加以阻拦,即使有协议,也无济于事。

当然,那个老板的最终后果是赔了,因为合作者都有了经验,知道了他的底细,也就不再与他合作。

这是吹牛的人的必然下场,但是在他的真面目暴露之前,一定骗了不少人。你一定要睁大眼睛看看周围的人,谁会是“大话王”,千万别让这些人把你蒙了。这些毫无信誉可言的人,往往要处处表现他们的信誉。

有一个无赖,路上遇到了一帮狐朋狗友,想请客可兜里又没有钱。他把一帮朋友邀进一家酒馆,酒过三巡之后,向店主先要了一碗面,对众客人们说:“你们先喝着,我回家把这碗面送给老母马上就来。”到家后,他换了自家的碗,端着面来到一家小铺子里。铺里有个老太婆脚踏着一只大铜炉,坐在柜台内。他走上去对老太婆说:“我家摆寿宴,要我送一碗面给你老人家吃。”老媪高兴地起身致谢。他又说:“我家来客多,烦您把面倒到您自家的碗里,我还要把这只碗带回去用呢。”老妇人起身到厨房里去换碗,无赖拎走大铜炉贱价把它给卖了,揣着钱又到家里拿了酒馆的碗,回到酒馆里与客人们接着大吃起来。

诚然无赖的骗术有点高明,但即使这样,被他欺骗过的人还会再相信他吗?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的无赖,可一定要当心了,说不准你也会成为他的目标。

世上骗子很多,稍不留神就容易被其伤害,因此,平时要多长几个心眼,认清哪些人最可能骗你。例如,某人可以从你这里得到不少好处;某人觊觎你的什么东西;某人一定要你接受他的建议等等,这些人都有可能骗你。

不迷信一个人的过去。一个人过去从来没骗过你,并不能肯定他现在不骗你。

不受外表的蒙蔽。罪恶的心也许就隐藏在善良的外表。

要积极揭露骗子。如果你发现了一个骗子,就要把他指出来,让人们认清他,免得以后别人再受骗。

你要表明你只信事实。让人们都知道,你只尊重说实话的人。

听到不愉快的事,不要紧张、生气,否则,下次别人就好骗你了。

要识别骗子骗人的伎俩其实很简单,告诉你一个特别直观的判断方法,你可以观察他的嘴巴,人在说谎时,大多会觉得嘴唇和喉咙发干,因此常用舌头舔自己的嘴唇并使劲地吞咽。也可以观察他的手脚,人在说谎而感到不安时,会用手指轻敲桌面或椅子扶手。脚轻敲地面也是一样的道理。还可观察眼睛,你的朋友在说谎时,眼神往往不敢与你对视,这是最强烈的暗示。

另外,说谎的人往往会不经意地扯衣服上并不存在的皱折,或弹并不存在的灰尘。这样可以避免与对方目光接触。说谎的人会不断地整理领带或项链。这一动作只能表示对方心里不安。

此外,观察腿部也很重要,人在说谎时,腿不断翘起又分开,分开又翘起,借此舒解心中的不安。

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骗子至于社会中的大骗子就更要留神了。古人指出,对于欺世盗名者要提防上当受骗,他们常表现为:无智略权谋,强勇轻战,侥幸于外;有名无实,掩善扬恶,进退为巧;语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利;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屋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不图大事,贪利而动,以高谈虚论,悦于人主;为雕文刻镂,技巧华饰。而有此几种表现的人历朝历代都不在少数。

五代十国时,南唐元宗有克复中原、再复大唐基业的大志。他攻下福建后得意忘形,认为消除天下纷乱、诸国割据的局面不费吹灰之力。但南唐与诸国相比,势单力薄,这是不可能的事。大臣魏岑趁侍奉唐元宗酒宴时说道:“微臣少年时曾游魏州元城,喜欢当地的美丽风物,待陛下平定中原时,微臣只求到魏州做官。”元宗听后大喜,就答应了,魏岑连忙跪下拜谢。大家觉得魏岑说大话讨好皇上是个奸佞小人,于是就纷纷远离他。

骗子有很多种,他们的目标也不一样,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并注意他们的行为,就不难发现。骗子是不可相信的,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他们。

4.闲言碎语麻烦多

生活中,有的人专门爱好打听别人的“隐私”,并作为新闻来传播,有的是为了显示自己了解的多,有的则是为了增加点谈资,痛快下嘴皮子,但有意无意地问,却会让别人感到厌烦,也对别人产生了巨大影响。

有位朋友跟我说了这么一件事:她曾经就遇到过那么一位女士,大概40来岁,外号就是让人觉得可怕的“小广播”。她的本职工作是在办公室里整理档案资料。守着一大堆的资料不看,她整天张家长李家短,我都觉得新鲜,也不知道她从哪里来的那么多消息,反正她总能得到公司里最新的八卦消息。朋友觉得她具备做间谍的本领,有捕风捉影的洞察力和锲而不舍、不怕白眼的决心:还兼备做主播的天分,能把看来的、听来的甚至编来的故事讲得头头是道,惟妙惟肖。

“小广播”之所以敢在公司口无遮拦,因为她的老公是我们这个部门的经理。

有一天朋友在资料室碰了一个钉子,在那里工作的梅小姐居然一边照镜子涂口红一边说她忙着呢,等一下才能找资料。朋友气呼呼地从资料室里出来,没想到“小广播”也跟了出来,附耳过来说:“你不知道啊,梅大小姐是公司副总的表妹,一个高中文凭的黄毛丫头就来管理资料室,工资还加了一千块。”

朋友目瞪口呆地看着“小广播”:“你又知道?”

“小广播”一脸得意地笑:“我就是知道啊,也不是我喜欢问,都是人家告诉我的。”

“小广播”天生就是做间谍的材料。她知道公司里几乎所有的信息,人事部的秘书是哪个经理介绍来的,知道为什么某某没有升职,还知道某部的经理怎么一步步成为某副总的人。她可以明明白白地讲述整个过程甚至细节,犹如亲见。

但是,有她在也不是没有好处。她告诉我们头儿今天早晨被老总骂了,心情不好,大家就会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她通知今天下午2:30所有部门经理去饭店开会,大家就可以在办公室大肆狂欢。

有一天“小广播”神秘兮兮地告诉朋友:“知道吗?财务部那个秘书小白,就是头发长长的那个,怀孕了!”

“你说哪个小女孩?就是看上去挺漂亮的那个?”

“小广播”重重地点点头。朋友认识那女孩,二十多岁年纪,头发溜光水滑,皮肤细腻白皙,好像是杭州人,是公认的美女,朋友部门就有几个光棍追她。

“不会吧,她结婚了?看上去年纪挺小的。”朋友问。

“嘿嘿,就是没结婚,资料上是未婚。”“小广播”的神秘笑容里还有些幸灾乐祸。

“你看过她的资料?每个人的资料在人事部都是保密的。”朋友瞪大了眼睛看着“小广播”,一向以为她就是在小道消息上有一套,想不到她的触角可以延伸到保密资料上去。

自从那天以后,每次看见小白,朋友都忍不住瞄一眼她的肚子,好像没什么征兆。不过,“小广播”的消息一向不是空穴来风,她说已经有三个月,也还不至于显出来。小白面色憔悴,少了许多光泽,低眉顺眼的样子,透着可怜。忽然朋友觉得大家知道她这样的隐私是一种罪孽,似乎已经伤害到了她。

没多久,“小广播”又来通知大家,小白辞职了,刚向人事部提交了辞职信。这边的讨论还没有开始,小白就无声无息地走了进来。她愤愤地看着“小广播”:“这下你满意了?”

“小广播”尴尬地站着,没有回答。小白狠狠地咬着牙:“你喜欢宣传不是吗?你有后台就可以为所欲为不是吗?我告诉你,我也有后台,我的后台和你一样——是你的老公!”

那一刻“小广播”的脸色变得惨白。办公室里鸦雀无声。

朋友已经从那家单位里辞职了,可是那一幕始终让她记忆犹新。

如果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小广播”,一定不要和这种人谈论私生活,甚至你的年龄、学历、经历、爱情婚姻状况等。不要随便对她说出自己的过去和隐秘思想,以免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对于“小广播”那样的无聊传播者,我们应予以揭穿坚决打击,不可姑息养奸,助长了他们的气焰,而且,与这样的人亲密,你也会成为他的谈论对象。

5.红颜祸水

在中国历史上,因为红颜导致倾国的例子太多了。贪图美色,就会迷失自我,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让自己堕落。“美人计”是一种很好的计策,能做到杀人于无形之中,许多英雄好汉都葬身于此,他们不畏权势,不怕威逼引诱,却倒在了美人的怀里。

洪承畴便是很好的见证。明崇祯七年,蓟辽总督洪承畴在松山战败被俘,为了笼络人心,清帝皇太极派人劝降,但洪自视为大明忠臣,宁死不降,数日不食,使皇太极大伤脑筋。

一天,皇太极因无计可施,无精打采地回宫休息,庄妃博尔济吉特氏问:“国主大败明军,震惊天下,为什么长吁短叹起来?”

皇太极将劝降洪承畴的策略说了一遍,然后叹道;“我想征服中原,还想招降明朝将领,无奈这洪蛮子软硬不吃。”

“他爱吃哪口给哪口,还会有不降的傻瓜。”庄妃说。

皇太极频频摇头道:“难、难、难!什么都用过了,他越来越硬。”

“死也不怕?”庄妃似乎不信了。

“这倒不见得。”皇太极说,“我派范先生去劝他,说尽厉害,他都不为所动。不过范先生说,从他与洪承畴谈话时,洪几次拂去落在衣袖上的灰尘来看,他并非不贪生,只是一时我们找不出更好的办法来。”

听了皇太极一席话,庄妃开始建议怎样降洪之策,并开始询问洪的身世、脾气和爱好,当听说洪最爱美色后,微微一笑,说自己要去试一试,皇太极答应了。

皇太极对洪承畴是很礼遇的,虽是俘虏,却待为上宾,因为他要收服洪承畴,而洪承畴则表示誓死不肯降清。连日来轮番劝降,已让洪承畴感到异常疲惫和恼火,他压抑住内心的不快,盘坐在床上,设想自己的结局。而这个时候,庄妃来到了他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