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要读心理学:让你快乐、健康又长寿的心灵处方
20922700000030

第30章 健康与养生的心理处方(3)

与别人关系良好有利健康。良好的友谊有助倾诉内心的痛苦。没有知心朋友是很糟糕的。芬兰的一项调查显示,丧偶者在第一个星期内的死亡率倍增。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提高快乐的层次,孤独的人肯定会觉得人生毫无意义。

结婚

成家的人比单身者更快乐。美满的婚姻可以建立起持久密切的关系,而这种关系能产生一种快乐感。

(第9节)带给你心灵安慰的十个小故事

有很多人去听一位哲学家讲授人生成功的秘诀,结果那位哲学家给每位听众一本小册子,上面有十个寓言故事。人们看了以后,都觉得受益匪浅。

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主人把它带回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磨练召唤成功的力量。

五枚金币

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爸爸从兜里掏出五枚硬币,把一枚硬币埋在草地里,把其余四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五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五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点点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将来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在父亲的鼓励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长大后,阿巴格离开了家乡,成了一名优秀的船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泽地。

扫阳光

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把封闭的心门敞开,成功的阳光就能驱散失败的阴暗。

一只蜘蛛和三个人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成功心态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

自己救自己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这人问:“你是观音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者自救。

让失去变得可爱

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一不小心他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出去,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另一只鞋也从窗口扔了出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者善于放弃,善于从损失中看到价值。

请不要开错窗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打开失败旁边的窗户,也许你就看到了希望。

人生的秘诀

三十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之旅。他动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位后辈开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写了三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六个字,今天先告诉你三个字,供你半生受用。”三十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到了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了。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三十年前他在这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诀。他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三个大字:“不要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

司机考试

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两公尺。”第一位司机说。“半公尺。”第二位司机很有把握地说。“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司机说。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司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和诱惑较劲,而应离得越远越好。

狮子和羚羊的家教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地饿死。”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记住你跑得快,别人跑得更快。

(第10节)面对生活中的应激

应激并非总是坏事

从积极的一面看,应激能提高人们的活力。没有它,人们会感到没有一点动力。如果没有必须支付房租、消费而带来的应激,很多人可能宁愿选择睡大觉而不是去工作。适度的焦虑是考试前的复习和保证安全驾车所必要的。如果我们能够控制应激,任何应激性情况都可视为一种能产生有益结果的挑战。

过度应激的结果

常常有这样的说法:“应激能致命。”在工作、家庭以及自身问题上,应激会使人精疲力竭,走头无路,应激可能造成恶性循环。人处于应激状态,不思饮食,会引起营养不良,从而抗感染力下降,不愿向他人诉说,进而不与他人交往从而引起抑郁状态;应激长期积累会导致怒火爆发,从而造成工作、家庭关系的紧张。这种感情上的紧张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痛苦,痛苦又会导致酒精和药物的滥用,最终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影响应激后果的因素

对于同样的应激源,相同的生活事件,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取决于:

1.认知评价不同。对于同样生活事件的不同认识、理解、评价,从而引起不同的心理、生理变化。

2.社会支持不同。当人受到压力、处于困境之中时,如果家庭、朋友、同学、同事、组织会热心帮助他,给予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那么,他便能很快摆脱困境。

3.个性素质差异。人格发展不健全,对付应激的能力也差,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弱的生理器官更易发生应激反应性疾病。

如何对付应激

1.做现实性的选择。世界上的有些事虽可认识却无法改变,客观地面对现实,相机处理。

2.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承认自己的力量有限,不必一个人去“包打天下”,懂得何时去求助他人。

3.向亲友倾述内心的忧伤。跟亲友诉说你的怒气,通过体力活动来消散你的怒气,或者干脆独自关在屋里大喊大叫,都是可选用的变通办法。

4.学会调息。保持放松、减轻应激最简单的办法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闭上双眼,做个深呼吸,从头部到脚尖依次循序,全身肌肉放松伴有徐徐呼吸,总程为10~20分钟。

(第11节)活得快乐

当安东尼·罗宾把快乐这一项加在最重要的追求价值表内时,大家都说:“你跟我们不太一样,你似乎很快乐。”事实上,罗宾是很快乐,可是却从未表现在脸上。你知道吗,内心的快乐跟脸上的快乐有很大的差别,内心的快乐能使你充满自信、对人生心怀希望、并能带给周围之人同样的快乐。

德国哲学家康德则认为:“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该如何才能获得它呢?

主动寻觅、用心追求才能得到

追求快乐之道,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要了解快乐不是唾手可得的。它既非一份礼物,也不是一项权利。你得主动寻觅、努力追求,才能得到。当你领悟出自己不能呆坐在那儿等候快乐降临的时候,你就已经在追求快乐的路途上跨出了一大步了。怎么样?感觉不坏吧?先别乐,等你走完以下其他九步之后,你就必能到达快乐的真正境界。

扩大生活领域、尝试新的事物

当你肯尝试新的活动,接受新的挑战的时候,你会因为发现多了一个新的生活层面而惊喜不已。

学习新的技术、开拓新的途径,可以使人获得新的满足。可惜许多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平白丧失了使自己发挥潜能、获取快乐的良机。许多人以为自己应该等待一个适当的时机,以稳当的方法去开拓前程。这种想法未免过于保守,因为那个适当的时机可能永远不会到来。任何人的生命都不是精心设计、毫无差错的电脑程序,所以应该有准备迎接挑战的勇气。

天下所有的事情并非只有一个答案

追求快乐的途径很多,不光是只有你死心眼认定的那一个。一般人往往认为自己这一生只能成功地担任一种工作,扮演一个角色,甚至以为如果不能得到或办到这一点,自己就永远不会快乐。这种想法未免太狭隘了。不能达成目标固然痛苦,可是这并不表示你从此就与快乐绝缘了,除非你自己要这样想。

对事物应采取弹性的态度,不要冥顽不灵,记住任何最好的事都不一定只有一个。当然这并不是要你放弃实际、可行、梦寐以求的目标,而是鼓励你全力以赴,使梦想实现。

敢于追求梦想与希望

萧伯纳有一句名言:“一般人只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说为什么如此呢?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并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呢?”年轻人尤其应该有梦想、有希望,因为奋斗的过程和达成目标一样,都能使人产生无比的快乐。你要有勇气梦想自己能成为一位名医、明星、杰出的科学家或作家……等等,而且要全力以赴,奔向理想。

当然你的梦想要合理和具体可行,不要好高骛远,空做摘星美梦。比如你天生一副乌鸦嗓子,就别梦想变成画眉鸟!还有,你要记住,就算你无法达到这个目标也并非世界末日。布朗宁曾说:“啊!如果凡人所梦想的都唾手可得,那还要有天堂干嘛?”

只跟自己比,不和别人攀

年轻人处处想表现优异,以为自己非得十全十美,别人才会接纳自己、喜欢自己。一旦发觉自己处处不如人时,就开始伤心、自卑,结果当然毫无快乐可言。你应该用自己当衡量的标准,只跟自己比,不和别人攀,相信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更好。

关心周围的人、事、物

假如你对某些人、事、物很关心的话,你对生命的看法一定会大大的改观。如果你只为自己活,相信你的生命就会变得很狭隘,处处受到局限。自我中心的人也许会不断地进步,但是却永远不易感到满足。

那么应该关心什么?关心谁呢?睁开眼睛想一想,我们虽然平凡,至少可以帮助学童上下学,为病人念念书,到老人院打打杂,甚至把四周环境打扫干净……只要付出一点点,你就会快乐些。心理学家艾力逊曾经说过:“只顾自己的人结果会变成自己的奴隶!”关怀别人的人,不但能对社会有所贡献,更可以避免只顾自己,而过着枯燥乏味、毫无情趣的生活。

不要太自信,也不能无信心

过分乐观的人总以为自己一定能达成所有的目标,因而忽略了沿途的险恶;极端悲观的人老是认为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不敢迈步向前。这两种人都因此失去了许多机会。

选定目标时,态度要客观,判断要实际,不要太有把握、掉以轻心,也不可缺少信心、畏首畏尾。

步调太急时要放慢一点

你可能从早到晚忙这忙那,像个时钟似的团团转。当你停下来思索时,会不会觉得不太舒服,不够满意呢?许多人因为害怕面对空虚,就用很多琐事把时间填满,结果使生活的步调绷得太紧,反而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把你所做的事全列出来,看看哪些是可以删除的,如此你才能挪出一点空闲的时间,好好轻松一下。闲暇也像一件奢侈品,可以使你感到满足。

脸皮可以厚一点

根据专家调查,使人觉得满足的办法之一就是不要太在乎别人的批评,换句话说就是脸皮要厚一点,不要因外来的逆流而屈服,不要因为别人的冷言冷语就伤心气愤,以为自我受了莫大的伤害。不过倒是应该心平气和地反省一下,如果别人的批评是正确的,就该改进向上。如果批评是不公正的,何不一笑置之呢?也许刚开始,你不太能掌握住应付批评的对策,因为你也许会很敏感,难免会有情绪上的反应,可是你要练习控制自己,这种技巧是终生受用不尽的。

快乐的滋味如人饮水,因人而异。能使别人快乐的事物不一定能使你快乐。惟有你自己才知道该如何去追求快乐。记住:千万可别守株待兔噢!快乐是只狡猾的兔子,你可得努力用心去追寻才能得到啊!

快乐不是没有烦恼

每个人都有烦恼,但并非人人都不快乐。快乐不依赖财宝。有些人只有很少的钱,但一样快乐;有些人身家丰厚,也不见得终日笑口常开。

(第12节)冲出自己的思维定势

想一想——换个角度来讲,挫折和失败,是对人意志、决心和勇气的锻炼。

人一旦形成了思维定势,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这是很多人的一种愚顽的“难治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