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恭维的艺术
2099800000001

第1章 找准对方的弱点下手

“我一个朋友,有一天突然夸我,说我是第二眼美女,然后我就很开心,因为我长到这么大,从来没人拿我的长相夸过我……”

恭维人最常见的莫过于夸别人的长处。通常,夸别人的优点,是一张安全牌,但架不住对方听得多。好话听三遍,听多了鬼也烦。一个人的优点,很容易被大家发现,因此,恭维优点的人也最多,时间长了,被恭维的人听腻味了,这方面的恭维也就成了陈词滥调,不再起作用了。因为被恭维的人听多了类似的话,产生了“抗药性”。

相反,从对方的弱点出发,加以妥当的美化言辞,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恭维,往往更能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

挠准对方心底的痒痒肉

心理学家指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渴望的“评价”,希望别人能了解,并给予赞美。尽管这个需要评价的点,在别人眼里很可能是弱点,或者说,一点也不突出。

作为恭维者,如果能够洞识对方内心深处这个潜伏许久而一直被众人忽视的“评价点”,大胆出位地进行一番令其耳目一新的恭维,就相当于挠到了对方心底的痒痒肉。

Y是一位知名的画家,人们都在关注他的画技,每每对他的画风、创意等大加恭维,可是对于这些恭维,Y并不欢喜。

一次画展,一名记者见到Y,随口说了一句:“您今天的衣服真有品位!”听完这句话,Y两眼放光,原来Y有一个时尚梦,每次去画展等社交场合时都会对自己的服饰精心修饰一番,在别人眼里,这位画家的穿着总是很另类。“艺术家都这样”,大多数抱持这种心态的人,很少会把眼光停留在他穿着的大胆创新上。

这名记者的一句话顿时让Y萌生出一种知音感。后来,这位画家干脆专门指定了这位记者负责他的全部采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弱点,我们也都希望自己的优点能够非常突出。但是有些呈现出来的优点,未必就是我们本人所引以为豪的。按照通俗的解释就是:兴趣和专长未必统一。就如案例中的画家那样,他的长项是绘画,但兴趣是时尚。尽管在外人看来,他的穿衣搭配可能不那么专业,但他心在此,这时候你恭维他的非专长,自然深入其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靠优势生活,但同时也可能为优势所累。毕竟人都是复合体,需要长远发展才活得扎实。如果一位画家在别人眼里就只是一个会画画的人,站在这位画家的角度来看,不也是很可悲吗?越是优势突出的人越希望别人把目光从自己的优势上转移开。

在恭维的时候,找准对方真正在乎、真正引以为荣的东西,尽管事实上它属于对方的相对弱项,恭维它,也比恭维明显的优势强。

心理学家指出:“多数人只在几种特殊事物上喜欢让人恭维,这几种特殊事物未必就是他最杰出的地方、他的魅力之处。”

如果你当着优秀人士的面去赞誉他们的才华和能力,他们是不会理你的。在他们看来,这种话没有意义。相反一些看似无关痛痒的话题,反而能激发他们的强烈兴趣。

总之,一个人在意的往往与他表现出来的东西不一致。在恭维不给力的时候,要意识到这一点。

从话题中找到对方的软肋

在古希腊神话中,阿喀琉斯是海神之子,《荷马史诗》中提到的大英雄之一。据说,阿喀琉斯的母亲为了帮他练就金刚不坏、刀枪不入之身,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曾把他浸在冥河之中。但因冥河水流湍急,母亲只好捏着他的脚后跟不敢松手,于是脚后跟成为阿喀琉斯全身最脆弱的地方,从此埋下了祸根。长大后,阿喀琉斯作战英勇无比,不曾打过败仗,这令敌人很头痛,大家纷纷研究起他的弱点,终于有人发现了他的致命处。在著名的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杀死了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这惹怒了赫克托耳的保护神阿波罗,于是太阳神阿波罗用毒箭射中了阿喀琉斯的脚后跟,一代勇士就这样命终而逝。

这个神话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哪怕是强者,都会有自己的致命弱点。通常,我们说要置人于死地,就要攻击他的弱点。事实上,当我们要去恭维一个人的时候,要想说得对方心花怒放,也要去恭维他的弱点,当然,这个弱点,并不一定就是缺点,而是他心中最敏感、最柔软的地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为了不让别人看到,我们用了最坚实也是最脆弱的锁想把它紧紧锁住。

这个最敏感、最柔软的地方,如何去寻找呢?日本顶尖业务员齐藤竹之助告诉我们:“想轻易地发现每个人身上最普遍的弱点,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只要你观察他们最爱谈的话题便可以知道。因为言为心声,全心全意,心中最希望的,也就是他们嘴里谈得最多的。你就在这些地方挠他,一定能挠到他的痒处。”

交谈过程中,如果你频频赞美对方,但是他顾左右而言他,这时候,你就要收口了,多留意他转移的话题,很多时候,他转移的话题正是他在意的地方。当他谈到自己的得意之事,那就是渴望与你分享他的喜悦,这也可以看成他准备接受你恭维的信号。此时,你要停下所有的事情,接过话题顺势赞美一番,以满足对方的心愿。

例如,你和一位生意伙伴谈判时,他对你的提案和对他本人的恭维不是很感兴趣,却突然看似不经意地对你说:“我女儿今年考上北大了。”

你不要丧气,觉得生意黄了,这个人太没谱儿,而是要立刻停下所有的事情,耐心夸北大五分钟:“啊,北大啊,真了不起,那可是中国最高等的学府。记得当年我们高中,全年级几百人,也不见得能考一两个北大的。看来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顺着这个话题展开恭维,比你恭维他眼光好、能力强要有用得多。

话题如镜,一个人谈得越多的东西,越能反映出他真实的内心世界。比如,有人根本忽视别人的谈话,而喜欢扯出与主题毫不相干的话题,这种人怀有极强的支配欲与自我显示欲;有些人的话题太偏重自己、家族或职业的事情,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倾向,也是自我中心主义者;有些人对于别人的消息传闻特别感兴趣,这种人很难获得真正的友谊。喜欢在年轻人或部属面前自吹自擂的人,不能适应职位,或者赶不上时代潮流;有人不愿抛出自己的话题,反而努力讨论对方的话题,表示他可能是在掩盖和回避一些东西……

当我们洞晓了说话者在意、回避、躲闪的东西之后,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恭维。概括起来,从话题中由两点可以捕捉到对方的软肋:第一,他转移的话题,代表他真正感兴趣的;第二,他说得越多的地方,重复率高的,代表着他最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