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恭维的艺术
2099800000007

第7章 最基本的原则是真诚(1)

人有一种通病,即多疑,自古不是有“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的说法吗?人之所以会对你的恭维产生怀疑,归根结底是因为你的恭维让他觉得不够真诚。

恭维要出自真心,不能为了夸奖而夸奖。虽然人都喜欢听恭维的话,但并非任何恭维都能使对方高兴。能引起对方好感的只能是那些基于事实、发自内心的真诚恭维。相反,你若无根无据、虚情假意地赞美别人,他不仅会感到莫名其妙,更会觉得你油嘴滑舌,诡诈虚伪。

真诚的恭维与奉承、拍马屁的最大区别在于:你的赞美是否发自内心。正常的赞美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美感”,一种冲动,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认可。但是奉承、拍马屁不同,它并非是发自内心地对另一个人赞美或认可,而是基于内心早已存在的一种目的,一种对眼前或日后能获得回报的投资。

虚假的恭维者在讴歌他人的时候,脸上虽然会眉飞色舞,却总有几分不自在;他的言语尽管是甜蜜蜜的,但他的内心其实却是一片冰冷。他在赞美一个人的时候,心里想的可能只是如何顺利办完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如何获得自我满足。

物理学上有一个“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当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物体施力的时候,也会受到另外一个物体同等的反作用力。与人交往,说话办事也是如此,当你对人虚假的时候,对方是会感觉得到的。

民谚云:“真诚贵于珠宝,信实乃人民之珍。”说话真诚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只有真诚才能换来真诚。当你言不由衷地恭维他人的时候,也只能换取对方的敷衍回应。一个人连换取对方的信任都不能做到,又如何奢谈深入人心呢?因此,恭维他人,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做到真诚。

恭维内容越具体越好

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在恭维别人时说:

“你长得真是漂亮!”

“你这篇文章写得蛮好。”

“你这件衣服很好看。”

“你的歌唱得不错。”

……

也许,你说这些“你真……”的恭维之词的时候,出自真心,但是因为过于简单、含糊,会让对方漫不经心,很敷衍。毕竟,这种空泛飘浮、公式化的赞美,大家都听得太多了。

恭维不该仅仅出于应酬,更不该虚晃一枪。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中成绩显著者只是少数派。因此,日常交往中应从具体的事件入手,善于发现别人哪怕是微小的长处,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恭维用语越具体,越说明你对他长处的了解和看重。当对方感到你的真挚、亲切和可信时,双方之间的人际距离就会越来越近。

比如,上述几句称赞的话可以分别改成:

“你的眼睛长得很水灵,加上皮肤又好,真是个大美人!”

“你这篇文章写得很好,特别是后面一个观点非常有新意。”

“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很合身,颜色鲜艳,人显得精神多了。”

“你的歌唱得真好,不熟悉你的人没准还以为你是专业歌手呢。”

如此具体化一些,对方就会觉得你是有所思考后夸他,而不是随口而出。现实生活中,空洞的恭维话不仅不能使对方感到高兴,反而会由于你的敷衍而引起反感和不满。含糊其辞的恭维,常常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尤其是来自上司的“官腔官调”,更叫人忍不住多想。

葛兰在一家培训公司当打字员。这一天,她刚走进办公室,恰巧遇上了总经理,总经理称赞她“是一名优秀的职员”,她以为是自己的工作努力博得了总经理的赞赏,可不久她发现总经理并不知道她工作的刻苦,她不知道他的表扬是指什么。

还有一次,她将某些报告的格式作了一点变动,以便打印时更加方便,节省时间,不久,她在下班时听到上司赞扬她“你工作得很好”。可是,后来她又发现,因为报告格式的变动,上司将报告撰写者训斥了一顿。

葛兰感到困惑,虽然她在这家公司也经常受到表扬,待遇也不错,但这些含糊的称赞搞得她晕头转向,她认为如此下去,她受不了,于是一纸辞呈,她转到了另外一家公司。

在这个案例中,葛兰的上司们,虽然很明白表扬对下属的激励作用,但是他们都没有明确赞扬评价的原因,使葛兰不能明了因何而受到赞扬,而陷于困惑。

含糊其辞的恭维,对方除了觉得莫名其妙之外,有时候还会觉得失望。听到恭维,心里正生起一股得意的时候,突然没了下文,能不扫兴吗?

有三个承包商要见总裁,结果在和秘书约见的时候,因为恭维的话语不同,前两个没有见着,只有最后一位用恰当的恭维之词说得秘书心花怒放,为自己赢得了商机。

第一个承包商说:“姑娘,你的名字挺好的。”女秘书心里特想听听自己的名字好在哪儿,结果,那位承包商不再说了,女秘书失望极了。

第二个承包商说:“姑娘,你的衣服挺漂亮的。”女秘书立刻想听自己的衣服哪里漂亮,结果也没有了下文,话还是没有说到位。

第三个承包商说:“姑娘,你挺有个性的。一般人穿丝袜都穿同一种颜色,而你的一个红色,一个淡紫色,搭配得也很好,显得时尚而不失个性……”女秘书顿时很高兴,因为有一些同事对她的前卫还颇有微词,这位老总级的人物都懂,让她很开心。于是她就让这位承包商见了总裁,结果签了一个千万元的大单。

要知道,当你恭维一个人“你真漂亮”之类时,对方内心深处立刻会有一种心理期待,想听听下文,以求证实:“我漂亮在哪里?”此时,如果没有具体化的表述,她就会感到失望。

因此,想让你的恭维效果倍增,就要学会尽可能具体化。具体化的恭维可视可感觉,真实存在,对方自然能够由此感受到你的真诚、亲切与可信。

基于事实,让人感觉踏实

前辈带刚刚进入推销行业的小赵进行上门推销,希望他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尽快地学到一些经验。小赵对前辈的一言一行都仔细观察,用心记忆。一天,他发现前辈一见到约见的客户,就笑容满面地说:“我听说您最近又做了不少善事,真是心地善良的人啊,那些穷苦的人能够遇见您,真是他们的一种幸运。”本来是一脸严肃的客户听见这句话,立即喜笑颜开地说:“哪里哪里,这是应该的。”于是下面洽谈的气氛变得融洽许多,几次遭到拒绝的生意现在也谈成了。小赵仔细分析,认为就是前辈的那句赞扬的话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于是勤奋好学的他将这句话记到了本子上。

两周后,前辈终于同意让小赵独立去完成任务了。小赵的第一个客户是一个玩具商,在见这位客户之前,他做了大量的准备,包括如何将寒暄引入正题,如何说服客户。在自认为准备得十分充分之后,他敲响了玩具商的门。

小赵见到玩具商一脸严肃,决定先缓和一下气氛,于是他故作兴奋地说:“我听说您最近又做了不少善事,真是心地善良的人啊,那些穷苦的人能够遇见您,真是他们的一种幸运。”

玩具商听了这些赞扬后目瞪口呆,心想:“我最近根本没做任何善事,这位推销员肯定是记错人了,我不能允许一个不重视我的人在我的办公室里。”于是玩具商说:“先生,恐怕你是认错人了,我很忙,请回吧!”

就这样,小赵还没有开口谈正事,就被拒绝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恭维一定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尽管人人都希望被恭维,但如果恭维一些不符合事实的东西时,被恭维的人往往会产生“他说的是我吗”的想法,同时,也会得出“这是一个虚伪的人,他所说的话不值得信任,他的商品更不值得信任”的结论。一旦对方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么你再如何能言善道,也将是徒劳。

能引起对方好感的恭维只能是那些基于事实、发自内心的赞美。要做到真诚,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恭维不能脱离实际,必须是恳切、由衷、自然和热情的。相反,你若无根无据、虚情假意地恭维别人,对方不仅会感到莫名其妙,更会觉得你油嘴滑舌,诡诈虚伪。

当你见到一位其貌不扬的小姐,却偏要对她说:“你真是美若天仙。”当你看到一位丰腴的人,却偏要对她说:“你的身材很苗条。”如果你对一位清洁工人这样恭维:“你具有非凡的气质,您是一个伟大的人!”对方立刻就会认定你所说的是虚伪至极的违心之言。

说话要谨慎,恭维他人的话尤其如此。我们若以为恭维的话不会得罪人,可以乱说,那就大错特错了。不切实际的恭维话,言不由衷的恭维话,都很容易闹出是非。

有一位妈妈很想拉近她和叛逆期女儿的关系。于是,吃晚饭的时候,她笑着对女儿说:“今天我在路上遇见了你们班主任黄老师,黄老师对你最近的表现评价很高,她说你很上进,乐于助人……”

这位妈妈很期待女儿的脸上出现更自信、灿烂的表情,觉得这是女儿能够继续进步的动力。因为那时她相信赏识能够改变孩子。

但让她迷惑的是,女儿只是对她轻蔑地撇了一下嘴,斜了她一眼。

妈妈不解,以为女儿不相信她的话,就加重语气说:“你班主任真的对你的表现很满意,她说……”

“你真虚伪,我们班主任根本没在家,她到外地进修去了。”女儿生气地扔下了碗筷,烦躁地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恭维的话,一定要切合实际,而且要言之有物。比如到别人家里做客,与其不切实际地乱捧主人一场,不如赞美主人房间布置得别出心裁,壁上的一幅上乘之作或盆栽的精巧。若要取得他人的喜欢,我们就要尽量发现他人的兴趣并加以发挥。若主人爱狗,不妨赞美他的狗;若主人爱金鱼,则不妨说说自己如何欣赏那些鱼的美丽。赞美别人最近的工作成绩、最心爱的宠物、最费心血的设计,比说上许多无谓虚浮的客气话更为明智。特别关心别人的某一种事物,必使人在欣喜之外还觉得感激。

如果我们对别人没有清楚地研究过,就不可盲目地恭维对方。只有发自内心由衷地敬佩别人的话,才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好感。

对事不对人,让人感觉自在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伦·H.克林纳德说:“恭维人要深入人心,最主要的是明确三个基本因素:你喜欢的具体行为;这种行为对你的帮助;你对这种帮助的结果有良好感受。有了这三个基本因素,恭维的话语才不至于笼统空泛,才能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

克林纳德的这句话是在提醒我们,恭维别人的时候,要尽量将重心放在对方做过的事情上,而不是对方本人身上,这样的恭维才会更加深入人心。

当我们把恭维的焦点放在了对方所做的事情上,而不是对方本身,对方就会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恭维,而不会引起尴尬。笼统地恭维对方,让他觉得你不够真诚,换作恭维他的行为,增加可信度,让他看到了你的真诚,同时也自觉受之无愧。

例如,“刘娜,你的字写得真漂亮”就要比“刘娜,你真棒”让人容易接受;“小王,你的工作很出色”要胜过“你是个好职员”;而“王凯,你昨天在大礼堂的演讲非常精彩”要比“我实在找不出一位比你更好的演讲家了”更让王凯觉得自豪。

一定要恭维事情本身,不要以人为对象,这样你的赞美才可以避免尴尬、混淆或者偏袒的情况发生。

关于“恭维事情本身,不要以人为对象”的重要性,作家毕淑敏女士讲过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说有一位女学者到北欧的一个国家去做学术访问。有一次,对方教授邀请她到家中做客。这位女学者进入对方的家中,看到了教授五岁的小女儿。这孩子满头金发,极其美丽。女学者情不自禁地摸着她的头夸道:“你长得好漂亮,好可爱啊!”

等女儿出去玩的时候,教授严肃地对女学者说:“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女学者非常吃惊。教授解释道:“你知道吗,你刚才的夸奖会害了我女儿。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的,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没有什么关系。可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由此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进入了误区。此外,你还未经她的允许,就抚摸她的头,这会使她以为一个陌生人可以随意抚摸她的身体而可以不经她的同意,这也是不良引导。不过你也不要沮丧,你还有机会可以弥补。有一点,你是可以夸奖她的,就是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位女学者最后真的正式向教授的小女儿道歉,并赞美了孩子的礼貌。她觉得教授讲的话很有道理:赞美孩子的时候,应该多赞美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是赞美孩子的长相和品格。从此这位女学者改变了“中国式”随口夸人的习惯,每当夸人的时候,她都会找一件事情入手夸开去。

恭维,对于内敛的人而言,会让他觉得不自在,不好意思;而对于自持力差的人而言,会点燃他的虚荣心。因此,在恭维的时候,要像海伦·H.克林纳德所指出的那样:选出对方的某件具体事件,谈谈你的看法和感受,能夸一夸对你的影响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