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苏家主母养成记
21048600000007

第7章 进城

第二天,李翠在鸡叫声中起来,天还蒙蒙亮,青白的晨光透进窗缝,干冷的空气自四面的缝隙里钻进,冷得她直哆嗦,把自己的长发随意的盘在脑后,轻轻的拉开房门出去,外面凛冽的空气格外纯净,吸进肺里却要暖上好半天。在灶间清洗,然后生火烧饭。

灶台里小火熬稀饭,她拿起大竹帚仔细地将有些脏乱的院子清扫干净。鸡咯咯的在院子里,像巡视堡垒的堡主傲慢的歪着脖子打量她,让她看得发笑,这些鸡对人一点都没防备,反而悠闲地在其身边打转。把垃圾都装到簸箕里,将脏乱的衣服泡在水盆里。然后把熬好的粥端在桌上放凉些。再煎了两个荷包蛋,炒了一小盘干豆角腊肉。

做完这些天已大亮。她唤醒还在沉睡的三郎,看着惺忪迷糊的他,纯真稚气,这哪像当家人,根本就是一个孩子,真的能担起这个家的重担吗?心底有些怀疑。伺候他洗漱完毕,两人才坐下来吃早饭。

睡了一晚,三郎脸色好多了,眼睛炯炯有神,喝着稠密的粥,一直没开口说话。

吃了早饭,收拾一番,李翠便坐在小板凳上费劲地搓洗衣服。十一月的天极寒,双手裸露的沾染冰冷刺骨的水,被冻得红通通的似胡萝卜。

这里没有洗衣粉之类的辅助清洗物品,只有皂荚豆,手一捏就碎,放在手心里使劲揉搓冒出泡沫,有些柔滑细腻,淡淡的清香,然后抹在衣服脏处搓洗。

没一会子,累得不行,气喘如牛,这个身体素质太差,娇惯的不似穷苦人家出来的。

她趁喘气的功夫,抬头看了眼身边的他,轻声道:“三郎,以后有什么打算?”

三郎沉默片刻才道:“年前到镇上找短活,只是留你在家会不会害怕?”

对呵这里也有集市的,可以去赶集,想罢,她便洗净手拂了拂掉在额间的头发,娇羞地说:“三郎,我还没上过街,下次去赶集捎带我,想去逛逛。”了解这个世界的物价,物品的流通情况,银钱的购买力。

她不想过一辈子清贫的日子,以后会有孩子,不能让她的孩子们也像三郎这般混日子,必须有所打算。只有了解了外面的情况,才好做进一步的打算。

……

距离家大概五里远有个南阳镇,是方圆百里惟一有墟市的地方,周边百姓都去那里赶集。商品种类繁多,价格实惠。虽然地方不大但是热闹非凡,逢五、十大集日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李翠这天跟着三郎,天还没亮便起来,带上灌满的水囊和干粮,背着他成亲前编的七只大小不均的箩筐,去了南阳镇。

行色匆匆的俩人自东门花了两文钱进城,直奔西区集市,人山人海,非常热闹。两人找了个空位将箩筐摆在前面。

李翠走到镇上已经很累了,心想以后一定要买头驴或骡,骑着进城轻松得多。蹲在他后面观察来往的群众,本以为他们来得够早,结果看到集市摆了许多地摊。发现集市里有许多女性,万幸这个世界对女人的限制没想象中那么大,平民女子还是允许出外谋生的。

没等吆喝,就有人上前询问,挑挑拣拣最后买了只中型的,三郎收了八文钱。

看着他热情的送走顾客,她开心地笑起来。三郎编的箩筐细密光滑,原本有些小刺都被他磨掉,如此为人着想,她不担心卖不出去。

果真一个时辰不到,七只箩筐便卖完了。夫妻两相视一笑,收好摊子。

三郎神态轻松将钱袋交到她手里,带着她慢慢的逛。

李翠看着什么都新鲜,都要上前问价,惹来不少白眼,她只当好玩转身又故技重施。

三郎眼中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宠溺,奈何的摇头,跟在后面给她收拾烂摊子。

转了一圈,她发现这里的物价好便宜,粗面馒头一文钱两个,细碎的米粒二文一斤,鲜活的鲫鱼个头大的五文一条,小的三文,原本以为三郎卖的箩筐要价便宜了,现在不这么认为。发现这里没有卖豆芽菜的,心想下次可以带些来试试,不求发财只赚些小钱。

两人在肉摊买了两斤五花肉,见排骨比肥肉还便宜,原来这里人不喜带骨头的肉,又买了五斤排骨。

正要提着买的东西离开,李翠眼尖的瞄到摊布底下露出些许大肠,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若无其事的指着它,与肥头横面的摊主道:“那个是什么?怎的未曾见过,拿来看看。”

摊主翻开自底下提出一袋下水,扔到她前面,无所谓的道:“十文钱,要就拿走,没人要拿回去也是扔的。”

李翠眼底不可置信的掀开一角,都是猪内脏和腿骨,估计将近三十斤,真便宜,向摊主前推了推,一脸嫌弃的样子,“中,给我打包吧,给你十文,你收好。”

两人提着一大袋东西,又买了些应季蔬菜及姜葱蒜之类的调料,费力的走出集市,找了个无人的地方收进空间。

因为占到大便宜了,李翠有些雀跃,走路轻快许多,想起里面带有四根腿骨,用来炖浓汤,两人身子虚弱正需要补补,笑着问他:“三郎,我们去药店买些滋补药材,回去给你弄好吃的,呵呵,太好了,以后要经常买下水,这些东西可是宝贝。”看着他不解的眼光解释道。

三郎了然的点头,带着她去了‘聚善堂’药店,边走边讲解,“这里是南阳镇最大的药铺,价格公道,信誉不错,可以放心购买。”

聚善堂门前生意不错,摆着长条案,大夫气定神闲地坐在案后诊脉,估摸他们的口碑真好,案前排了老长的队伍,大多是穿着普通的平民百姓。

聚善堂分为前后两堂,前堂大概三百平米,专售药材及会诊,这里平时最是繁忙,人来人往。后堂大概五百平米,有炮制、煎药、医理等房间,呈四合庭院格局,宽敞的回廊,中间假山花园,围着回廊种了各种树木,春天风景优美,有些路途遥远的顾客来回不便选择在此医治,倒是不浪费。

两人说着拐过条案走进聚善堂,里面传来一些轻声细语交谈声,倒不显得嘈杂,反而沉静温馨。迎面扑鼻而来浓浓的药味,入眼便是一排大药柜,装满几种常用药草;几个顾客站在台前轻声的说着什么,估摸听到的交谈声便是他们的,几个伙计在台后忙而不乱,后墙壁嵌着许许多多小药屉,表面标着清清楚楚的黑漆药名,让人一目了然;老账房站在方桌后,算盘拨得噼呖啪啦响。

人不多,李翠轻易靠近柜台,四周环视,古代人聪明,好便利的设施。往小药屉一溜看过去,报出药名给三郎。枸杞、天麻、杜仲、胡桃、当归。

见底下角落还有一袋干辣椒,她心下一喜,脸上挂着笑容,眼光透亮,无辣不欢好怀念。问及伙计干辣椒不贵。

她心底涌现浓浓的欢喜,轻声地吩咐三郎,其它药材各买一两,干辣椒包圆,又买了些板蓝根药草,一下花去百来文钱,便离开。

两人到杂货铺把缺的一些生活用品都买上,高高兴兴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