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百喻经故事全集
21091400000061

第61章 .梵天弟子造物因喻

原文:

婆罗门众皆言:“大梵天王是世间父,能造万物,造万物主者。”

有弟子言:“我亦能造万物。”实是愚痴,自谓有智。语梵天言:“我欲造万物。”

梵天王语言:“莫作此意。汝不能造。”

不用天语,便欲造物。

梵天见其弟子所造之物,即语之言:“汝作头太大,作项极小;作手太大,作臂极小;作脚极小,作踵极大;如似毗舍阁鬼。”

以此义当知各各自业所造,非梵天能造。

诸佛说法,不着二边,亦不着断,亦不着常,如似八正道说法。诸外道见是断常事已,便生执着,欺诳世间,作法形像,所说实是非法。

译文:

婆罗门的信徒都说:“大梵天王是世间之父,能创造万物。是万物的主宰。”

有一个弟子说:“我也能创造万物。”这实在是愚昧无知,还自以为聪明。他对梵天王说:“我想要创造万物。”

梵天王说:“不要有这种想法,你不能创造万物的。”

他不听梵天王的话便开始造物。

梵天王见他的弟子所创造的东西后就对他说:“你做的头太大,脖子太小,做的手太大而胳膊太细,做的脚太小而脚后跟又太大。做的好像个饿鬼。”

从这个事理应当知道各种事物都有自己形成的原因并非梵天王所能创造的。

诸佛讲经,并不执意于事物的两个极端,也不执意于坚持事物的间断性和永恒性。就如同八正道那样不偏不斜,佛教以外的其他教派见到一些断、常的现象后,就执着于断与常,欺骗世人,讲了一些类似法的东西,但实际上并非真正的佛法。

智慧锦囊:

这则故事比喻做人做事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含糊不清。另外,从故事中我们还可以学到这样一个道理,人应当有自知之明,不能像故事中的那个弟子那样,自以为可以创造万物,但因自身力量有限,结果却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生活中我们确实应有自己的目标,但是所定目标要以自己的实际能力为依据。这样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否则,即使费尽心力,也难成功。

以喻引事:

唐太宗李世民喜欢与手下的群臣谈笑风生地议论朝政。有一次,他同大臣们议论起弓箭来。他说:他自幼喜欢弓箭,得到了十张良弓,就自以为再好不过了。可是给造弓的工匠一看,回答却是“皆非良材”。他询问这是为什么,工匠说:“木心不直,纹理偏斜,发出去的箭就不走直路。”

李世民说到这里,承认自己辨别弓的本领不高明,并感慨地说:“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呼!”意思是说:我前半生跃马疆场,以弓箭统一了天下,但对弓箭也还没有透彻了解,何况对于世界上这么多的繁杂的事物呢,要想都了解那是难于办到的啊!

所以,唐太宗曾有过这样的经验之谈:“人,苦不自觉耳。”意思是说,一个人,最怕的是缺乏自知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