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百喻经故事全集
21091400000083

第83章 .猕猴喻

原文:

昔有一猕猴,为大人所打,不能奈何,反怨小儿。

凡夫愚人,亦复如是。先所嗔人,代谢不停,灭在过去。乃于相续后生之法,谓是前者,妄生嗔忿,毒恚弥深。如彼痴猴为大人所打,反嗔小儿。

译文:

从前有一只猕猴,被大人所打,它没有办法对付,反而怨恨小孩儿。

世间的凡夫愚人也是一样,以前所憎恨的人,由于岁月流转,已经过世了,却把怨恨发泄在他的后人身上,乱生仇恨,怨毒极深。就好像譬喻中的那只猕猴,被大人打了,反而嫉恨起小孩儿来了。

智慧锦囊: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想到一句俗话――饶人不是痴汉。一个人来到世间,难免有不小心触犯别人的时候。因此,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痛苦的受害者。其实,那些伤害我们的人,那些似乎难以被我们宽恕的人同样也承受着痛苦。我们何不以忍让、谦和、宽容的与人为善态度对待他人,走出内心的怨恨,宽恕别人,解放自己。也许还极有可能触动对方的恻隐之心,从而达到以德羞人乃至以德折人的效果。

确实,我们可能确实被他人伤害过,但我们要试着相信,那些曾经伤害我们的人,已经尽他们所能做到了最好。他们可能在刹时间产生了某种动机,也可能是在无意中伤害了自己。

曾听人说,只有上天能饶恕人的罪。但是如果我们能在上天没饶恕之前,就先学会饶恕;在上天绝我们的生路之前,我们应该先为彼此留出一条道路!喧嚣的世界中让我们一起学会饶恕,学会沉默,这是善。

以喻引事:

多年前,美国纽约时报曾刊出一篇感人的小故事。报道一对夫妇怀抱宽恕之心,到监狱去探视一个酒后驾车撞死他们90岁儿子的罪犯。这对夫妇得知他们独生子被撞死后,心中充满愤怒、痛楚、伤心和恨,但他们几经挣扎后,决定将报复之心交托于上帝,他们基于笃信宗教的胸襟,毅然决定伸出爱心的手去拥抱他们的仇人。

于是,他们设法与监狱联络,经过一年的接洽,罪犯终于答应和他们见面,这位母亲以平易近人的语句,说出了他们与罪犯相见时的情景:“牢房的门打开了,他缓缓走入会客室,高大、健硕的身材,整齐干净的衣着,方脸上闪着不安的眼神……

我胸中溢满着上帝的爱,看着他踌躇不前,眼中充满自责的泪水。我和丈夫站了起来,轮流拥抱了他,如同拥抱我们的儿子。之后,我们同声哭泣,他的泪水溶入了我们的泪水中,在那一瞬间,压在我们心头的怨恨,奇妙地消失了……”

走出监狱,夫妇俩都感到释然,愤怒和怨恨都消失了,甚至痛苦也不复存在了。但是,对罪犯而言,却丝毫不觉释然,反而增加了自责、愧疚的负担。他写了好长一封信,向那对夫妇表示歉意,并且表示出狱后,立志要替他们的儿子克尽人子之责。

所以有时,宽容谅解别人其实也正是表示我们羡德的时候。让我们来聆听一位辅导员的人生启蒙课。

有一次一个小男孩参加夏令营,他的妈妈寄了一盒好吃的饼千给他。他吃了几个,然后把饼干放在床底下。没有想到第二天中饭后,他发现饼干被偷走。

那天下午,有一个辅导员看见另外一个男孩子在湖边的树后面吃饼干。他决定要教这个偷饼干的孩子一个功课。

于是他把失掉饼干的孩子找来,告诉他,他已经知道是谁偷饼干,并且他打算教他一个功课。辅导员要这个失掉饼干的孩子,打电话给母亲,要她再寄一盒饼干来。

隔了两天,饼干来了。辅导员找了这个孩子,告诉他:“现在是教导功课的时候了。”于是告诉他:“那个偷你的饼干的孩子,正坐在湖边,你拿刚收到的饼干给他一起吃。”

那个丢了饼干的孩子说:“可是他不是偷了我的饼干吗?为什么要和他一起分享刚到的饼干呢?”辅导员告诉他:“我知道,但是你先试试看,看有什么结果。”

失掉饼干的孩子去了。过了半小时,两个孩子走回来。偷饼干的孩子要把自己的小刀送给失掉饼干的孩子。而失掉饼干的孩子也不肯接受。他说:“我们现在是好朋友了。有东西应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