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
21092800000006

第6章 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概述(2)

目前,全国性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联合体已形成一定的规模,高校文献保障体系的建立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文献信息资源的整体保障。通过纵向发展,加强了省内各级各类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系统建设;通过横向扩展,实现了具有相同学科需求的高校跨区域资源共建共享;通过区域性联合体建设,形成了区域或跨区域、系统或跨系统的多层次合作管理和运作模式,推动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传统文献与电子资源的互补共存,信息资源建设与用户利用的渗透融合及不同性质图书馆间的协同合作与发展。同时,高校图书馆联盟正着力整合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地方经济和区域文化等资源,构建国内高等教育自有特色数字化资源体系,全面提升特色资源的总体保障率和整体服务水平,为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特色资源保障提供有力的支持。

1.4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1.4.1服务模式单一,缺乏激励机制和竞争意识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先进的现代化设备、技术手段和专业化队伍,但在拓展企业市场信息服务渠道时,仍然会遭遇很多困难,特别是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常常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体制制约,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始终围绕学校的教学、科研的需要开展工作,其服务模式单一,在信息服务方面没有建立一种激励机制,社会化信息服务及管理经验不足,缺少市场竞争意识和竞争力;第二,图书馆管理者重视不够,缺乏服务创新意识,在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时,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收效甚微;第三,人才引进工作力度不够,普遍缺乏能够熟练阅读原文资料、掌握前沿技术的专门人才、相关技术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第四,没有建立专门的企业信息服务部门和专职学科馆员,信息服务人员很难集中精力对企业信息资源、信息需求、信息行为和信息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加之图书馆的社会化信息服务没有制定相应的目标管理及评价机制,现有学科馆员“一肩多挑”,常常要承担除此之外的多个学科的专题信息服务,很难保证服务质量、服务层次的进一步提升和深入,专业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也因此使企业对高校图书馆产生不信任的态度,如此不利于企业信息服务的顺利开展。

1.4.2企业可资利用的馆藏资源不足,信息内容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企业的信息需求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特点,特别是涉及与其经营范围息息相关的市场营销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信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丰富,但80%以上的馆藏文献资源是围绕教学科研而开发的,可供企业有效利用的信息资源相对薄弱,加之信息服务人员对涉及有关企业运作和市场经营知识的局限,提供的信息有一定的盲目性,信息内容针对性和专业性不强,难以满足企业用户的特定需求,因而很难使企业信息服务深入的开展下去,很多的企业更愿意通过签订服务协议直接检索利用高校图书馆的各类资源,而不是寻求更深层次的专题或定题服务,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具有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多是通过政府机构、行业协会、营销人员的市场调研和Internet获取企业所需要的信息。

1.4.3服务深度不够,信息产品缺乏时效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目前,国内只有少数重点院校图书馆面向企业开展了实时跟踪等专题信息服务,提供较深层次的专题信息服务产品,对地方产业和经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但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仍是立足本馆电子资源或区域盟体的数字化资源,提供简单的原文传递,缺乏一定的时效性和可持续利用的价值,不能真正的满足企业创新和生产过程中的信息需求。而企业想要更好地把握市场脉搏,既需要及时有效的各类市场动态信息,又需要更深层次的产品市场调研、分析、综述等综合性信息产品,内容包括国际市场动态、国家政策措施、用户消费取向、竞争对手信息等。目前,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的状况:一是书刊信息更新滞后,提供不及时;二是各类馆藏实体数据库资源内容多偏重于理论性研究,很难跟上企业信息市场的变化需求,不能满足企业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三是由于信息服务人员对企业信息服务投入的精力、时间和重视程度不够,或相关知识储备的局限,提供的信息内容往往是“简单的、表面的、肤浅的”,无法满足企业信息的系统性和实用性特点。

综上所述,本书认为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包括:①企业信息服务的规范与定位问题;②企业信息服务的市场管理机制问题;③面向企业的特色资源建设与利用问题;④高等院校智力资源的利用,以及高校图书馆较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团队的建设问题;⑤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集群与个性化服务与建设问题;⑥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及其统一检索平台建设问题;⑦高校图书馆联盟环境下,企业信息服务协同管理与技术支持问题;最后,是谋求业界对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组织的发展对策与研究。

1.5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状况

1.5.1我国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

20世纪90年代,我国信息服务体系由“面向馆藏信息资源”转向“面向信息交流过程”。如中国高等教育保障体系(ChinaAcademicLibrary&InformationSystem,CALIS)、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ChinaAcademicDigitalLibrary&InformationSystem,CADLIS)等,以共建、共知、共享的方式,为读者提供公共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数据库网络查询等服务。同时,建立了一批数据库资源系统,如CNKI知识创新工程、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知识产权网等,逐步建立了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较好地满足了国内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但我国图书馆界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相对薄弱,并且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缺少一个真正意义上能够覆盖全国的较为完善和有效的企业信息服务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企业无法依托专业化信息服务机构、信息服务网络、信息服务专家、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等社会力量实现自身的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业界一些专家学者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信息服务一直持不同意见,认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费用来源于学校年度教育事业费(按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规定,图书馆年度经费仍按学校教育事业费总额的5%划拨),校外用户利用高校图书馆是占用了学校的教育资源,也必定会影响到师生的文献借阅,以及教学科研活动中对图书馆资源的保障需求,甚至还有些人认为学校图书馆提供社会化信息服务是“不务正业”。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国内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通过不同的途径,先后开展了企业信息服务,他们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把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作为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予以实践。如本世纪初,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与煤炭行业80多家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先后为50多家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广州大学图书馆通过社会化信息服务活动,造就一批“一专多能”的信息服务专业人才,其丰硕的成果如广州大学开展的市政服务、社区服务、城市建设服务、军营服务等,使广州大学的社会化信息服务在国内高校图书馆界有口皆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图书馆与网络公司合作,为大型药厂制作网页,在网上公布并不断更新医药科技信息,提高了药厂广告宣传效果。良好的经济效果和社会影响,使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加入到企业信息服务的行列,但随之出现的是企业信息服务的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国内高校图书馆在企业信息服务领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各馆都是立足学校所处区域的优势地理位置,根据本地区产业经济发展与建设状况,探索适合本馆资源建设和服务特点的企业信息服务模式,有选择性的开展企业信息服务。虽然,这种相对独立的企业信息服务方式能够针对企业信息需求特征,较好地满足他们个性化信息需求,但却无法使区域内企业集群共享行业领域内的信息资源。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企业信息服务的几种主要服务模式包括:

(1)开放式信息服务。即高校图书馆根据自身所处地理位置,有条件的向企业开放馆藏信息资源,包括为企业员工办理借阅证,提供文献借阅服务、文献传递和信息检索服务;与企业签订信息服务协议,向协议企业开放数字化资源,提供实时在线检索服务等。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允许校外读者持本馆“临时阅览证”查阅书刊资料;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临时阅览证”收取2元的工本费,且当天有效;江汉大学图书馆上门为企业员工办理校外读者借阅证,收取每位办证的校外读者15元年费,100元押金,允许他们凭证借阅本馆文献资源、查阅本馆电子资源。开放式模式较好地满足了社区读者利用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开展自我教育的需求,但这种开放式的书刊借阅服务是一种较低层次的基础性文献资源服务,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技术创新和生产建设中的信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