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决定
三只不同的动物被一个人关进了三个不同的笼子。人对动物说:“我可以满足你们每个动物一个愿望,只要我能够做得到。”
熊猫说:“给我找一个美丽的雌熊猫。”
猴子说:“我要很多很多的核桃。”
鸽子说:“给我一些纸和一枝笔吧。”
五年以后,人决定放他们出来。
猴子第一个冲出来,他抱着一大堆核桃,大喊道:“给我砸开!给我砸开!”原来干硬的核桃壳使他无法享受到美味。接着出来的是熊猫,只见他怀里抱着一个小熊猫,雌熊猫拉着一个小熊猫,还有一个小熊猫跟在身后。
最后出来的是鸽子,他紧紧握住人的手说:“五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失败,反而增长了200%!”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几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选择将决定我们几年后的生活。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
职业生涯是我们一生中的职业历程:
一生中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属于职业生涯;
一生中最有活力、最具创造力的时段属于职业生涯;
一生中最灿烂、最具魅力的时光属于职业生涯。
职业与我们的结合是否完满和谐,将决定我们一生的幸福与悲伤、成功与失败。
因此,无论是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还是那些中途调整职业的人,都必须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你将以什么方式来谋生,做一个科学家、教师、警察、医生,或者开一个杂货店?
这种选择看起来和赌博十分相像。哈里·艾默生·佛斯迪克在《透视的力量》一书中这样写道:“每一个男孩在决定如何度过假期时,都是赌徒。他必须用自己的岁月做赌注。”而我们选择职业就像男孩选择假期一样具有赌博性。但是我们应努力降低这种赌博性。那么,我们每个人就必须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长远而具体的职业规划。然而大多数人的盲目并非认为职业规划不重要,而是因为:
——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做;
——他们觉得这样做太麻烦;
——他们对自己确定的目标和计划没有信心;
——他们将目标制定得过于长远,这使立刻看到成果变得不可能,从而导致他们丧失了勇气。
人们研究发现世界上只有3%的人有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并且将它明确地写出来,还有10%的人有目标和计划,但却将它留在自己脑子里,剩余的87%的人都随波逐流,不知道自己该向何处去,自己的生活完全被他人掌控着。
我们发现成功人士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决策。这种选择并非因为他们拥有某种特殊的天赋,或者具有非凡的智慧,而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事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整体的规划。
虽然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长度不等,但是成长的阶段则是不变的,不同阶段的成长环境,需要有不同的阶段来配合,以符合我们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有“职业规划”的观念。
我们可以为钓一次鱼而做准备,为吃一餐饭而规划,为下一盘棋而思考,为一次旅行而计划。但是,我们却很少认真地思考一下自己一生应该如何度过,在有生之年如何选择一份职业。
许多人宁愿花更多的时间来计划如何度过下个周末,尽管它最多不过占用我们一生48个小时,却不愿意仔细考虑将占去我们一生8万个小时的职业生活该是什么样子。
也许我们认为这种思考太遥远,太不具体,有太多的不确定性。的确,我们常常有许多梦想,但是我们却缺乏将这些梦想付诸实施的规划。我们不过认为梦想就是梦想,是遥不可及的。即使我们认为梦想是可以实现的,但却又认为只要朝某个方向行走就可以了。
的确,职业生涯中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因素,我们无法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明天要做什么。那么我们不妨对生命的蓝图做一个规划。为自己的有生之年立下一份“遗嘱”,这会使我们在面对一个又一个人生选择时,能抵制住诱惑,使我们的职业生涯不至于偏离得太远。
——如果明天就会死去,回忆自己有什么未了心愿,把这些愿望写在纸上,这个单子可能会很长。
——如果还有一周的生命,在这一周里,问一问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这些事情应该比以上的单子长。
——如果生命仅剩余一个月,又该如何度过它,同样将它写出来,这个单子会比上一个单子更长。
——如果生命可以延续一年,如何安排这365天?
事实上,我们的余生会有30年,40年,50年,甚至更长,我们有多少事情要做,多少梦要圆?
当我们诚实地回答这些问题,并将其列出来时,就是一份有生之年的“遗嘱”草案了,紧接着我们需要做的是制定计划,来完成这些“遗嘱”——我们是自己的委托人。
我们都是自己人生的建筑师,是建立一种成功的还是一种失败的生活,关键在于我们勾画一个什么样的蓝图。
无法具体确定自己需要什么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沿着梦想走
索柯尼石油公司人事经理保罗·波恩顿,在过去的20年中,曾面试过7.5万名应聘者,并出版过一本名为《获得好工作的6种方法》的书。有人请教他:“今天的年轻人求职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他回答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让人惊诧不已。想想看,一个人花在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工作选择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购买一件穿了一年就会扔掉的衣服上的心思要少得多!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尤其是当他未来的幸福和富足全部依赖于这份工作时。”
现任美国家庭产品公司副总裁的卡尔夫,曾经为杜邦公司雇佣过数千员工,她说:“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想想看,一个人在工作中只能赚到薪水,其他的一无所获,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我们如果对于生活方式、经济能力、工作以及成就感等生命的重大课题,没有一个清楚的看法,我们便不知道自己为何活着,沉重的付出只能带来微乎其微的意义。
理想的工作,令自己快乐的社交,能符合自己身份的金钱,所有这些并非可望不可及。但是,我们首先必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懂得如何去追求。
因此当我们无法确定自己需要什么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沿着梦想走。
向自己提一些简单的问题:
——我的梦想是什么?
——我对什么最感兴趣?
——我做人和做事的价值观是什么?
——我具有什么样特殊的天赋?
大卫毕业于一个知名的商业管理学院,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超乎他的预期。若干年过去了,他也几经升迁,前途十分光明。但是,每当他空闲时间坐下来思考自己的人生问题时,他就感到十分沮丧。有时候他甚至产生想放一把火将公司总部烧了的冲动。
为什么在他人看起来如此有前途的工作,却是如此空洞无聊呢?人的使命使人绝不简单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就满足。一旦自己所从事的不是那种使你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劲、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你很快就会觉得,自己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理想没有实现,于是就开始怨天尤人了。
因此,在绘制自己的梦想树时,不要考虑这种梦想是否能实现,而应该给自己的头脑充分的空间。我们每天都在定目标,做计划,但是这些都已不再是梦想。有梦想的时候通常不知道如何实现,知道如何去实现的事,也许就不是梦想了。
这项看起来十分简单的工作,事实上是很难达成的。时间、虚幻的意识、现实的诱惑……种种因素都会对我们的判断造成干扰,我们无法确信某种梦想究竟是不是一种自欺?是不是一种迷雾?是否能真正使自己受到鼓舞和召唤?这个时候,理智无法给你充当顾问,因为它既不是依靠经验,也不是依靠深入的观察,而是潜意识的驱动。
如果能善加利用自己的欲望,包括完成工作的欲望和达成目标的欲望,或者二者兼备的欲望——就相当于拥有了驱动引擎的燃料。当然,这并不是无法中断的引擎——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被中断的,也没有任何目的地是我们想去就一定能去的。但是,这应该是我们所能够拥有的最有力的引擎了。与朝着一个寒冷、陡峭的山顶跑去相比,我们等于是走在回家的路上,虽然并不一定是一趟简单、舒适的旅程,但如同走下坡路一样,要轻松得多。
沿着梦想走必然会使我们走上成功之路。
归零思考,制定自己的路线图
美国作家盖尔·希伊出版了一部畅销书《开拓者们》,他在撰写这部书的时候,通过一份内容十分广泛的“人生历程调查问卷”,间接地访问了6万多个各行各业的人士,他发现那些最成功和对自己生活最满意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一开始就会致力于制定一个生涯规划,尽管一些目标并非当时能力所能达到。
根据希伊的研究,这些开拓者们觉得他们的生活很有意义,而且比那些没有目标驱使其向前的人更会享受生活。正像西方有一句谚语说的:“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
现在,让我们理清自己的思绪,从零开始问自己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下来,也许很快就可以知道自己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每一次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的时候,随意地记下自己的所得。开始的时候,它们可能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多次的累积会让你茅塞顿开。
第一个:我是谁?
思考自己所扮演的各种角色与特征,如儿子、职员、兄弟等,能力如何,个性是什么样的。尽量多地写出各种答案,我们将会清楚自己承担的责任、角色和性格。想想哪些是暂时的,哪些是永久的,哪些是应该保留的,哪些必须抛弃或改正。
必须面对自己,真实地写出每一个想到的答案,按重要性进行排序。第二个:我想干什么?
从人生初次萌生第一个想干什么的念头开始,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回忆自己真心向往过的、想干的事,并一一记录下来,进行认真的排序。
第三个:我能干什么?
第四个: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
仔细分析自己周围的环境以及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看看这些环境和资源能够给自己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并且逐一将它们写出来。
第五个:我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就会知道自身有何要求,有了自我发现。自我发现对一些人来说也许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它往往是一种感觉,但是它能够促使我们根据自我制定自己的目标。如果我们心目中已经确定一个目标,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要选择或接受什么样的一份职业。只要我们还没有到安享晚年的地步,任何时候开始职业规划都为时不晚。无论是20岁左右刚刚踏上职业征程的年轻人,还是40岁正陷入职业困境的中年人,都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的职业选择。
每个人需要有一个详细的个人职业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可以是一个5年的计划,也可以是一个10年、20年的计划。不管是属于何种时间范围的计划,它至少应该能够回答如下问题:
——要在未来5年、10年或20年内实现一些什么样的职业或个人的具体目标?
——我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我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职位提升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为了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应该在哪些个人素质、技能、业务能力、潜能开发方面提高自己?
但是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有很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却难以预测。在这种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正。
着眼于未来,不要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失去长远大利
一个青年向一个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只是拿了3个大小不等的桃子放在青年面前:“如果每个桃子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选哪个?”
“当然是最大的那个!”青年毫不犹豫地说。富翁一笑:“那好,请吧!”富翁把最大的那个桃子递给青年,而自己却吃起了最小的那个。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随后拿起桌上的最后一个桃子得意地在青年眼前晃了晃,大口吃了起来。
青年马上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桃子虽然不比青年的桃子大,却会比青年吃得多。如果每个桃子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的利益自然比青年多。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眼前的利益是最好的,而结果出来之后却发现原来自己错了。原因是大多数人在作决定时只考虑眼前,而不考虑未来。因此,我们要有战略的眼光,着眼于未来,不要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失去长远大利。那么,我们就必须熬过眼前利益的引诱,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或标准把目光放在未来。
不管我们是谁,做任何事情时,尤其是发展自己的强项,都不能局限于眼下,要把眼光落在高处,落在远处。
我们若是只把眼光放在眼前,那么未来就难以掌握,我们若是想获得成功,享受长久的快乐,那么就必须忍受暂时的痛苦。
蒙田曾说过:“若结果是让人快乐的话,那么我会百般忍耐暂时的痛苦;若结果是令人痛苦的话,我会竭力避开眼前的快乐。”
人生要想永远快乐,必须作一项重要的决定,就是善用人生所给你的一切。如果你确实能做到向前看、如果你真愿意奋力去做、如果你真知道什么方法有效、如果你能适时调整做法并好好运用上天给你的天赋,那么人生就没有任何做不到的事。
在制定目标时应该高于自我,把眼光放远,努力拼搏,继续坚持下去,那么事情便会做得更好。
工作不顺利时,拒绝向后看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常有一些人,总是存有向下看、向后看的习惯,并把这个习惯变成不与人争高低、求进步的借口。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鲍鲁说:“最糟糕的习惯就是向下看、向后看,同时为自己留下了退步的借口!”
在航行途中有一位第一次出海的欧洲年轻水手,当船在太平洋上遇到大风暴的时候,他接受船长的命令,到桅杆的高处去调整风帆使它适应风向。在他向上爬的时候,颠簸不定的船和波涛汹涌的海浪使他非常恐惧,他低头向下看,身体开始失去平衡。一位有经验的老水手看到这种情况后,便在下面大声地喊道:“向上看,孩子,向上看!”年轻的水手不知所措,只好依照老水手的说法去做,之后他重新获得了平衡,顺利地调整了风帆的方向。
当情况看起来似乎很糟糕的时候,我们应该看看自己是否看错了方向。当我们面对太阳的时候,我们不会看见阴影。向前看才会使我们充满自信,而向后看只会使我们丧失信心。当前景不光明的时候,试着向上看——那儿总是好的,我们一定会获得成功。
然而,有时候,很多人却总是不能面对眼前的打击、挫败,不能把眼光放得长远些。
一位心理医生曾遇到这样一件事。
他接待了一位患者,这是一名建筑工人,干这一行许多年,为曼哈顿的摩天大楼出了不少力。
然而,他却没有任何成就感,有时甚至想从建筑工地的高楼上跳下去一死了之。
他说,他这一生中总有摆脱不了的烦恼。小时候上学,老师说他傻,说他就是块傻料。他忘不了那句话,从那以后,他一直恨自己,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好几门功课不及格,最后终于退学了。从此,他认为自己就是失败者。
他在建筑业萧条的时候当上了建筑工人,而且干了好长一段时间。他当过士兵,打过仗,后来结了婚,现在有3个孩子。他的长女在上大学,曾向他介绍过这位医生写的书。他因此来找这位医生,希望能得到帮助。
医生说:“你应该这样对待自己,你失败过,你为什么就不能有失败呢?每个人都会有失败,但你应该看到成功。摆脱过去,看一看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这些年来,你工作稳定,你已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也结了婚,有了3个孩子。3个孩子快长大成人了,女儿又上了大学,你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支持他们,看到他们成长,你想这不是成功又是什么?”
他脸上掠过一丝微笑,他说:“我从来没有那么想过。”
这位医生说:“别再依依不舍那些失败了,你已经成功了,想想这些成功吧。这样,你就会知道什么叫享受,你就会笑得更多。”
一个成功者不会把自己置于过去,因为不能抛弃过去,就无法登上成功之路。
当球王贝利攻入他足坛生涯中的第1000个进球后,有记者问他:“您对自己所有的进球中感到最满意的是哪一个?”球王贝利的回答十分耐人寻味:“下一个!”
好一个响亮的“下一个”!以前的所作所为,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终究已成往事,我们现在要做的事,就是把目光从过眼烟云中收回,全力以赴应对下一个挑战,让“下一个”完成得更好!
历史人物之所以会成为历史人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大都是不满足于现状的人。他们不会因为过去的失败而沮丧,也不会因为过去的成功而忘记进取。
安东尼·罗宾提出这样的忠告:“把苦恼、不幸、痛苦等看成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当你遇到不幸时,你抬起头来,向前看。其后,你得不断地向自己重复使人愉快高兴的话:‘这一切都会过去。’”
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因为你无法去改变它了。记住: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只要你吸取教训,你便能从中得益,就能克服危机。
过去的已经过去,“那时”发生的一切决不再来,你决不可能回到过去,这一事实太显然了,以致没有必要提及。过分地提及,只能引发自己心理上的危机。如果你因过去的事情耗尽现在的时光而一蹶不振,那么抛弃过去的第一步便是放弃这样的态度。这里面包括改变自己对待现在的态度,而不是人为地努力忘记过去确实发生的事情。
1968年,瑞士占据了全世界手表市场65%的份额,独享世界手表市场80%以上的利润。然而在今天,日本却在世界手表业中占了绝对的统治地位。
为什么瑞士这么快就被日本摧垮了呢?
答案也许会让你大吃一惊:是瑞士人的成功导致了瑞士人的失败!
1967年,当瑞士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他们的发明——石英表时,遭到了瑞士本土众多厂商的嘲笑和拒绝:这种新型手表上没有任何滚珠,没有任何齿轮,没有任何发条,这样的东西怎么配得上被称为“手表”呢?
当时瑞士的众多手表制造商是那么的自信,甚至根本就没对这种新发明加以重视。
后来当瑞士的科研人员在手表博览会上展出这种手表时,一个名叫精工的日本人从石英手表展台前走过,看了几眼,回去后很快批量生产推向市场。由于石英表价廉物美,所以很快就风靡全球。
历史就这样开始被日本商人改写了。
想一想这个教训,我们都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成功的过去最容易挡住你观察未来的视线。
昨天的辉煌并不能证明今天的价值,沉浸在昨天的成功中的人,未来必定不会属于他们,把眼光着眼于明天,今天的努力奋斗必定会换来明天的灿烂。
给自己一片没有后路的悬崖
沃特是一个从默默无闻和贫困中走出来的富翁。他现在是全世界收入最多的推销员之一,出版了五本销量不错的书籍。
沃特小的时候,家中十分贫穷,他也没有机会接受教育。贫穷让他的少年时期充满了痛苦的回忆,有一次因为心情不好,他喝了很多酒,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准备从窗子跳下去自杀,然而酒喝得太多了,他忘记了去跳窗。
这件事情让他重新考虑自己的生活。他发现自己内心深处有一个工厂,他拥有这家工厂,然而工厂却乱成一团,不断地生产出忧虑、羡慕、自卑、不快。他不想这样颓废。他认识到,改变想法就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沃特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他要让心灵深处的工厂生产出爱、勇气、活力、自信、慷慨。要生产出这些东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采取的做法是每当他不想要的想法出现时,他就大声地跟它争辩,并把这作为一种竞赛。
经过不断的努力,沃特终于彻底消除了那些他不想要的思想,而他也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人。如果态度是建立自信的基础,那么决心就是把态度坚定地融入生活的技巧。假如我们真的想要改进自己,就必须养成新的习惯。因为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性格不过是自身习惯的积累,我们的习惯就是我们自己。
(1)投入自己全部的热忱,把培养新习惯看成是心目中最重要的事。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曾为自己制出了一张记有自己要具有的十三种特性的表格。他每个星期集中全部精力培养一种特性,十三个星期以后重新开始,循环往复。因为他知道习惯只是重复,而重复就是习惯。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了关于帮助培养新的理想习惯的建议:
中国地理读这本就够了2)不放过任何一个实践自己新决定的机会。记住:坐在那儿什么事也不做,是永远不能培养出任何好习惯的。只有付诸于行动,才能收到效果。
(3)争取一步到位,不给自己重新来过的机会。因为一次失足就像缠好的毛线团掉在地上一样。线团是花很长时间绕起来的,掉一次,你就要重新花时间才能把它给绕起来。
(4)不给自己退路。人都有这种心理,一次不行,再次来过。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也是一种要不得的习惯。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最好的效果。
面对困难与挫折,积极进取是必须的路径。任何妥协退缩都是误入歧途,它将会把你引向失败的境地。给自己一片没有退路的悬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给自己一个向生命高地冲锋的机会。
不让自己满足于尚可的工作状况
《马太福音》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一位有钱人要出门远行到国外去,临行前,他把仆人们叫到一起,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依据他们每个人的能力分配给他们银子:他给了第一个仆人五百两银子,给了第二个仆人二百两银子,给了第三个仆人一百两银子。仆人们把钱拿到手后,第一个仆人随即拿钱去做生意,另外赚了五百两银子。同样,第二个仆人也赚了二百两银子。但是,第三个仆人却到野外挖了一个坑,把主人的银子埋了起来。
过了许久,主人回来了,他们轮流向主人汇报情况。那个领五百两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百两来。主人说:“好,你这又善良又忠心的仆人,你在很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你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二百两的也来了,说:“主人啊,你交给我二百两银子,我又赚了二百两。”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一些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更多的事情,你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最后,领到一百两银子的仆人来了,他说:“主人,我知道你想成为一个强人,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的土地。我很害怕,于是把钱埋在了地下。请看你原来的银子在这里。”主人回答道:“又懒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的土地,那么你就应该把钱放给兑换银钱的人,以便我回来时能拿到我的那份利息,然后再把它给有一百两银子的人。我要给那些已经拥有很多的人,使他们变得更富有;而对于那些一无所有的人,甚至他们有的也会被剥夺。”于是主人夺过他的一百两银子,交给另外两个仆人。
这个可怜的仆人原以为自己会得到主人的赞赏,因为在他看来,尽管没有使钱增值,但也没有使钱丢失,就算完成任务了。然而主人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不想让自己的仆人顺其自然,而希望他们更加优秀一些。他想让他们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其中的两个仆人做到了,而第三个仆人却得过且过,没有任何作为,以至于他的主人抛弃了他。
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想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物,就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要做到最好。我们永远不能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但是在我们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会越来越高。
一个人如果安于现状,没有自信去超越他人,总是可以自以为是地找到很多“合理的借口”,这是一种非常致命的人性弱点。相反,拒绝借口,一定要超越他人,则是成为一个强者的最大动力。
美国著名企业家凯特根据自己的经历总结出下面的结论:
每一位雇员在每一项工作中都要倾听和相信这一点:拒绝许多不必要的假设和借口,你就可以使自己的生活好转起来,就从今天开始,就从你现在的工作做起,而不必等到遥远未来的某一天你找到理想的工作再去行动。
对我们来说,顺其自然是平庸无奇的。为什么我们可以选择更好时,我们却总是选择平庸呢?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超越平庸,追求完美呢?
如果一个人选择平庸的话,那么他不会赢得胜利。那些把金牌拿到手的运动员们都是因为放弃了平庸,才超越了自己的纪录。
哈伯德曾写过这样一些话:
不要总说别人对我们的期望值比我们对自己的期望值高。如果哪个人在我们做的工作中找到失误,那么我们就不是完美的,我们也不需要去找借口。我们要勇于承认这并不是我们的最佳表现,不要为了面子而去捍卫自己,为自己辩解。当我们可以选择完美时,却为何偏偏选择平庸呢?我讨厌人们说那是因为天性使他们要求不太高。他们可能会说:“我的个性不同于你,我并没有你那么强的上进心,那不是我的天性。”这只是一种欺骗自己,为自己开托的借口。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超越平庸,选择完美。
在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上有句让人感动的格言——“在此,一切都追求尽善尽美。”我们每个人都应把“追求尽善尽美”作为一生的格言。我们在做事情时,都应竭尽全力,以求得尽善尽美的结果。
然而,有很多人却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有人犯疏忽、敷衍、偷懒的错误。
养成了敷衍了事的恶习后,做起事来往往就会不诚实。这样,我们最终必定会轻视工作而粗劣地工作,从而导致粗劣地生活。工作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粗劣地工作,不但使工作的效能降低,而且还会使人丧失做事的才能。所以,粗劣地工作,实在是摧毁理想、堕落生活、阻碍前进的仇敌。
要实现成功的惟一方法,就是在做事的时候,抱着非做成不可的决心,要抱着追求尽善尽美的态度。
无论从事什么事,如果只是以做到“尚佳”为满意,或是做到半途便停止,那绝不会成功。
“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不相上下。”许多年轻人之所以失败,就是败在做事轻率这一点上。这些人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从来不会做到尽善尽美。
可见,事业有成的人和一无所成的人的差别就在于:成功者无论在做什么,都力求达到最佳的境地,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不轻视疏忽,都追求完美。
因此,即使我们的职业极其平凡,位置极其低微,只要我们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迅速、更专注,那么我们就有发挥自己本领的机会,满足心中的愿望的机会。
在工作中不要一味“低头拉车”,要懂得“抬头看路”
在当今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公司青睐于那些“抬头看路”的人。微软在招聘时并非要求是某一方面的专家,而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学习快手”,一种会在短时间内主动学习更多的有关工作范围知识的人。
车子、房子……一切事物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折旧,同样,我们赖以生存的知识、技能也一样会折旧。因此,在风云变幻、捉摸不定的工作环境中,不肯往前迈的人就会被甩到后面。
美国职业专家指出,现在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学习,无需5年就会变成低薪。就业竞争加剧是知识折旧的重要原因,据统计,25周岁以下的从业人员,职业更新周期是人均一年零四个月。当10个人只有1个人拥有电脑初级证书时,他的优势是明显的,而当10个人中已有9个人拥有同一种证书时,那么原有的优势便不复存在了。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另外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
因此,不断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才是百战百胜的利器。
工作是任何职业人员的第一堂课。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胜出,就必须不断地学习。
我们不论处于工作生涯的哪一个阶段,学习的脚步都不能停歇。我们要把工作视为学习的殿堂,要好好自我监督,别让自己的技能落在时代的后面。
随着知识、技能的折旧越来越快,不通过学习来进行更新,适应性自然越来越差,而老板又时时刻刻把目光盯在那些掌握新技能、能为公司提高竞争力的人身上,被淘汰是迟早的事。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满足现有的知识,一味“低头拉车”,这种不良思想,会阻碍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可能。一个停滞不前的员工,自然不会为老板所欣赏。但是,若在“拉车”的同时,懂得“抬头看路”,把眼光放在远处,自我鞭策,自我栽培,自我锤炼,主动进取,积极向远方迈进,老板就会从内心欣赏你,认同你,接纳你。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是一个“攻”的世界,只重“守”的人是很难脱颖而出的。如果你此时正蜗居在被遗忘的角落,尴尬而艰难地生存着,赶快用“积极主动”武装自己,去“进攻”吧,别再让生命去等候。没有人天生比别人幸运,只要你不厌其烦,时刻鼓励自己积极主动起来,你很快就会“金榜题名”,成为一名老板真正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