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歇后语(第五卷)
21119000000005

第5章 liánɡ

良药苦口——利于病。粮仓搬家——亮(晾)底。

粮店里买米——货真价实。

粮棉大增产——丰衣足食。凉白开沏茶——没味。

凉锅里贴饼子——溜啦。

凉锅上的蚂蚁——自来自去。

凉水沏茶——硬充(冲)。

凉水淘米——清清白白。梁红玉击鼓——贤内助。

梁山伯的干兄弟——女的。

梁山伯看到祝英台——一见钟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相依。

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双飞

相传那是在东晋时期,浙江上虞有一个民风淳朴的小村庄,名叫祝家庄。祝家庄有一个姑娘叫祝英台,她生得聪明又美丽,不但会绣花剪凤,还喜欢写字读书。

祝英台长到15岁的时候,就一心想到外地的私塾里去读书。于是,她就假扮成男子,丫环扮作书童挑着书箱,离开家求学去了。

在赶路的途中,祝英台和丫环二人感觉有些累了,就来到路旁小亭子里休息。这时,路上走来一个书生和一个书童,也到亭子来歇脚。他们互相问候,祝英台才知道这位书生叫梁山伯,也是到学馆求学的。

祝英台和梁山伯谈得十分投机,大有相见恨晚的之意。于是,两个人在亭子里结拜成兄弟,梁山伯比祝英台大两岁,于是祝英台称梁山伯为兄,梁山伯称祝英台为弟,随后几个人便高高兴兴地一同上路了。

祝英台和梁山伯来到学馆,拜见了老师。老师见到这两位聪明英俊的少年来求学,很是高兴,把他俩安排在同一张课桌上学习。

一开始,老师和同学一直也没有发现祝英台是女儿身份。可是祝英台女扮男装的事,早被细心的师娘看出来了。师娘把祝英台叫到跟前,说破了真相,祝英台要求师娘保守秘密,师娘答应了,并对这个聪明的女孩子更加细心关照了。而祝英台有什么难处和心事,也都来对师娘讲。

时间飞逝,一晃3年就过去了。一天,祝英台接到家信,说她的父亲病了,要她赶紧回去。祝英台向老师请了假,又来找师娘。说她和梁山伯同学3年,梁山伯为人诚恳热情,学习勤奋,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他。她把一个玉扇坠儿交给师娘,托师娘做媒,等她走后,为她向梁山伯提亲。

祝英台将启程回家的时候,梁山伯一定要亲自送她。他二人一路上相依相随,总是不愿意分手。祝英台要向梁山伯表露自己的爱情,又不好意思直说,就只好打许多比方来启发梁山伯。

他们二人走到河边,看到河里有一对鹅,祝英台就唱道:

前面来到一条河,河里游着一对鹅,公鹅就在前面游,母鹅后面叫哥哥。

老实厚道的梁山伯没有听懂她的意思,祝英台只好无奈地继续往前走。途中祝英台又唱了好几首比喻男女爱情的歌,但是梁山伯还是没有明白。祝英台开玩笑说:“你真是一只呆头鹅!”

祝英台又指着池塘里的一对鸳鸯唱道:

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英台若是红妆女,梁兄啊,你愿不愿意“配鸳鸯”?

梁山伯叹了一口气说:“可惜你不是女红妆啊!”祝英台见梁山伯还是不明白,便说:“我家有个九妹,我和她是双胞胎,长得和我一模一样,我愿做媒,让九妹和你结为夫妻,你愿意吗?”梁山伯本来就很爱祝英台的才貌,一听说九妹和她生得一模一样,就高兴地答应了。

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人相送了十八里,来到江边,才恋恋不舍地分手了。临别的时候,祝英台和梁山伯约定在七月七日到祝家相亲。梁山伯望着江对岸祝英台的身影越来越远,渐渐地看不见了。

等祝英台千里迢迢回到家里,父亲的病早就好了,他让祝英台换成女孩子的装束,不让她再外出读书了。这时,恰巧有一家姓马的大财主来求亲,父亲就把祝英台许配给马家的儿子。

祝英台知道后,坚决不答应这门亲事,她对父亲说自己已爱上了梁山伯,并且托了师娘做媒。可是父亲反对说:“从来儿女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的,女孩子自己在外面找男人,像什么话?”不由分说,硬要祝英台嫁给马家的公子。

梁山伯自从那天送别祝英台后,回到学馆,继续用心读书,竟把七月七日去祝家提亲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直到师娘拿着玉扇坠儿来,说明祝英台托她提亲的事,梁山伯才恍然大悟,知道了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她说的九妹就是祝英台自己!梁山伯立刻向老师请了假,赶到祝家去和祝英台会面。

梁山伯来到英台家里,看见祝英台完全恢复了女子打扮,显得更加美丽可爱。他说出师娘为他们提亲的事,哪知祝英台一听这话就大哭起来,她说:“梁兄啊,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呀?我父亲已经硬逼把我许配给马家了!”

梁山伯一听,俩人就抱头痛哭起来,他们互相发誓,无论谁也不能破坏他们之间深厚的爱情,两个人要永远在一起。

他们的哭声被祝英台的父亲听见了,祝员外怒气冲天地跑上楼来,把梁山伯赶出家门,将祝英台严加看管起来。

梁山伯回到家里,因为想念祝英台,茶不思饭不想,很快就病倒了,病情越来越重,不久就离开了人间。临终之前,他告诉家里的人,他死后要把他埋在从祝家通往马家去的路边。

很快,马家迎亲的日子就到了,花轿抬到了祝家的门口,吹吹打打好热闹。可是祝英台却哭哭啼啼,怎么也不愿意上轿。在她父亲的命令之下,硬把祝英台推进轿子抬走了。

花轿抬到半路上,忽然来了一阵大风,吹得抬轿人走不动了。这时丫环告诉祝英台,前面就是梁山伯的坟墓。祝英台不顾别人的阻拦,走出轿来,一定要到梁山伯的墓前去祭悼。

祝英台来到梁山伯的墓前,放声大哭,痛不欲生,全身扑到坟上,哭拜亡灵,结果因过度悲伤,痛心而死。祝英台去世后,就葬在梁山伯的墓地东侧。

人们无不为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真挚爱情所感动,就将他们故事口口相传。而在传播的过程中,故事情节又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传说,当祝英台来到梁山伯的墓前,放声大哭的时候,霎时间,天地间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坟墓忽然裂开一条大缝,祝英台喊着梁山伯的名字,一下子就跳进坟里去了。

没过多久,雨停了,云开了,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只见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上飞起来,绕着坟头翩翩起舞,飞向了自由的天空,所经之处,花儿漫天开放。人们都说,这对蝴蝶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变化而成的。

“梁祝”的传说已经耳熟能详,不仅版本很多,而且流传到国外。

五代十国至宋代时期,唐代著名诗人浙江余杭人罗邺的七律诗《蛱蝶》,已被高丽王国时的人辑人了《十抄诗》,其中有“俗说义妻衣化状”的诗句,指的就是梁祝的故事,并且衣化为蝶。

到宋代,高丽人编辑的《夹注名贤十抄诗》,不但收入了罗邺的《蛱蝶》诗,而且在注释中加上了一段《梁山伯祝英台传》。这是目前看到的最早流传到国外的梁祝故事,而且从“女扮男装”到衣裳“片片化为蝴蝶子”,比较全面完整地叙述了梁祝传奇故事。可见,梁祝文化早已走向世界,历史久远。

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1000多年,可谓是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自古以来,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

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我国汉族民间传说。它是民间文化的积淀,代表了人民大众的心声,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婚姻自由的追求。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

梁山的弟兄一越打越亲。

梁山聚义——逼走正道。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梁山上的朋友——不打不相识。

梁山上的旌旗——替天行道。

梁山兄弟——不打不成交。

梁上的春燕——自来自去无人管。

梁上的君子——贼人。

梁上吊死人——上不沾天,下不着地。

梁头上发芽——我看你咋活?

梁柁上插针——粗中有细。量着屁股裁尿布——没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