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歇后语(第五卷)
21119000000069

第69章 miào

庙后丢了土地爷——失神。

土地爷施恩德庇佑众生

那是在原始社会时期,自从人们学会了种植粮食后,便开始大量开垦土地种植稻谷。当人们每年春天种下稻谷的种子时,便会期望等待秋天的丰收。

因为人们种植的粮食有时丰收,有时歉收,所以人们认为一定是有管理土地的神灵在掌控这一切。于是,人们把这种神灵称为土地神。

为了表达对土地神的敬意和感谢,报答大地的恩赐,更希望每年的粮食能丰收,人们便开始为土地神建庙,定期祭祀土地神。在民间,人们还会把一些过世但受人们爱戴的人尊称为本地的土地神。

那是在周武王建周之初,有一年的农历二月二日,一户姓张的人家降生了一个男婴,父亲给他起名叫张福德。他从小就聪颖好学,而且非常孝敬父母。因此父母也为他感到骄傲。

张福德在36岁时,担任了朝廷的总税官。他为官清廉正直,体恤百姓的疾苦,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善事,人们都很尊敬他。后来,他活到102岁去世了,令人称奇的是,在他死后的第三天,他的容貌仍然像活着的时候一样。

后来,有一个贫穷的人为感念他生前的恩德,用四块大石头围成一个石屋来奉祀张福德。没过多久,这个贫穷的人竟然由贫转富。人们都认为这是张福德的神恩庇佑,又考虑到张福德为政的好处。

于是,老百姓都纷纷出资用来建庙宇,为他塑金身祭祀他,并尊称他为“福德正神”。做生意人的也常常祭祀他,希望生意得到更好的发展。从此,“福德正神”便成为土地神,也就是社神。

在民间有许多关于土地神的传说。传说土地爷是一方父母官,地头上的事,无论大小,他都管得到。魑魅魍魉、妖怪邪祟之流,也得到土地那里登记户口,就连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也有求到他的时候。孙行者保唐僧西天取经时,每到一地,碰到妖魔作怪捣乱,总是先唤出当地土地问一番究竟。

还有关于土地神助人急困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地方,山林中虎狼经常出没,当地百姓外出种地割草经常会遭遇野兽的袭击。

有一天,一家兄妹两人上山打柴,当他们把打好的柴捆好准备下山时,突然,从树林中窜出一只老虎向妹妹扑去。哥哥看见大惊,一边高呼救人,一边扔下柴抓起斧头向老虎砸去。老虎屁股挨了一斧头,扭头怒吼,一跃而起,奔哥哥扑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白胡子老人突然出现,他用手中的拐杖向老虎一挥,老虎便乖乖地向树林深处跑去。

兄妹俩非常感谢老人的救命之恩,忙问老人尊姓大名,家住哪里。但是老人只是笑着然后拿拐杖拄了两下地,一转眼就不见踪影。

兄妹俩回到家中向村里人诉说遭遇,村里的人都觉得奇怪,反复推敲,认为这位老人就是土地神。于是大家开始在山上给土地爷盖庙供奉,祈求神佑平安,风调雨顺,消灾免难。

土地神是我国民间发源最早、信仰最为广泛的神祗之一。在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土地神信仰内容的逐渐更加丰富,不仅是人们祈福、保平安、保丰收等美好愿望的寄托,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土地崇拜文化和风俗。

在民间,就把农历二月初二作为土地公的生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舂米粿,并用手捏成形状像圆饼一样的东西,有大有小,每块粿面印有瓜果和稻穗状等花纹,用来象征兴旺吉祥有财气,俗称“土地公粿”。

在祭拜土地神时,备好酒馔、果品等供筵,焚香虔诚,致祭于家堂供奉的土地公神位“福德正神”,以祈福报功,求赐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招财进宝,合家平安。自这天以后,农民就开始一年的农事活动。

在我国民间众多的神灵家族中,土地神是最有人缘的神了,人们亲切地称土地神为“土地公公”或“土地公”、“土地爷”。土地神像大多数是白发髯髯,右手拿着龙杖,左手执元宝的样子。

土地神庙则遍布每个村庄,而且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节日聚会对土地神进行祭祀,到后来这种聚会就演化成为庙会,成为民间一种重要的风俗。

有的地方,每逢初一、十五,各地群众,以妇女较多,提篮携包,三五成群,熙熙攘攘来到土地庙,烧香磕头、虔诚奉拜,这叫小会。到了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土地爷的生日,则是大会,到时候有五六台大戏同时上演,各村的锣鼓队、秧歌扇鼓、武术杂耍,纷纷登场亮相,卖小吃的、卖日用品的等,也趁势做把生意,村里的人们扶老携幼,熙熙攘攘。土地庙内外,漫山遍野,彩旗招展,鼓乐喧天,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在我国台湾等地区,人们认为土地神是功能极强的神明,土地神不仅可以保佑农业收成,也可以保佑生意人经商顺利,还可以保佑旅客旅途平安,甚至还保护坟墓不受邪魔的侵扰等。

人们对土地的崇拜,表达了人们对大地的庇护和感谢,也反映了老百姓祈求平安的善良愿望,是中华文化中一种淳朴的民风民俗的表现。

庙后墙掏窟窿——神透了。

庙货——靠不住。

庙里办学堂——没神了。

庙里的大神——站着不动。

庙里的佛爷——只有一张脸。

庙里的和尚——无牵挂。

庙里的济公——风(疯)声(僧)。

庙里的门槛——什么人都踩。

庙里的木鱼——挨打的疙瘩。

庙里的泥胎——发呆。

庙里的泥胎——装神。

庙里的菩萨——泥塑木雕。

庙里的菩萨——坐的坐,站的站。

庙里的菩萨——糊涂麻缠。

庙里的菩萨不讲话——白生一张嘴。

庙里的神马——惊不了。

庙里的小鬼——光瞪眼,不开腔。

庙里的爷不少——谁也不表态。

庙里的猪头——各自有主。

庙里放炮——精(惊)神。

庙里烧香——引来鬼。

庙里头的供品——鬼吃。

庙里头失猪头——找鬼。

庙里长草——慌(荒)了神。

庙门前的石狮子——吓人吃不得人。

庙堂搬家——没神。

庙堂里失盗——神不知鬼不觉。

庙堂里算命——疑神疑鬼。

庙屋开天窗——神气通天。

庙祝公养狗——费(吠)神。

庙桌上的供果——骗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