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奇山:佛教道教名山
21119500000011

第11章 大禹治山造就美丽青城

青城山是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位于四川都江堰市的西南部,以“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和“一百零八景”著称。

青城山的道教文化不仅在国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国外也得到了一致公认。在2000年,青城山以其独特的宗教文化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景色优美,文物和古迹众多;后山则水秀、林幽、山雄。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的西南部,它的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因它满山翠绿,远远望去就像一座翡翠城郭而得名“青城山”。

相传青城山在尧舜禹所在的上古时代叫“石城山”,以前在石城山靠山脚的平坝地上有很少一部分人在那里休养生息。大禹的老家在千里峨山丛中的汶山郡,汶山就是汶川,离石城山不远。此时的大禹在老家一带治水已经颇有建树。

在一年的春末,有一个人赶路跑来,说他是石城山民派来的,请大禹去石城山治水。

大禹到了石城山,气没歇一口,就四处察看。大禹连着转了几座山,忍不住吸了口冷气。他只见石城山又高又险。座座山峰平地而起,危岩雄峙,险峰壁立,高触云端。个个山头光秃秃的,不能存水,小雨小流,大雨大流。

山上的石头泥沙从山上直冲道沟底,淤泥堆积在山谷里,再从谷口倾泻而出,像一条泥龙一般,漫滤平川。雨季一过山又大旱,庄稼不长,飞鸟不停。

大禹从来没有治过这种灾害,他想了想对石城山的人说:“我没拴过泥龙,只能先试试把水关在谷口吧!”

说完,大禹带着石城山的山民们,勘地势,察山形,划堪基,立界石,吩咐大家沿谷口进山沟,从上往下,由高到低,层层筑起石堪,好等雨季一来,把山洪锁住。

这项工程摊子铺得很大,大禹等不及完工,就赶回家去治理家乡的水了。谁知这年雨水来得早,来得猛,来得密,山谷堤坝还没完工,就被泥龙冲了个精光,山脚田土又变成了一片烂泥塘。

大家只好又派人去请大禹,哪料大禹已被舜请去制伏黄河去了,石城山民使者急如风火,爬山越岭,终于在渭河边华山脚找到大禹。

那时的大禹正忙着架炉,铸炼劈开黄河上神门、鬼门和人门的神斧,见到石城山民使者,急忙说道:“不治山,只筑堪,费了工又费料,还没拴住泥龙。我对不住乡亲。在中原我见识到他们治山的方法很好。你们不能光治山谷,还得在山上栽树植草,保持水土,山下就永不受其害了!”

石城山民的使者为难地说:“石城山上光秃秃的,我们树籽撒了一箩又一箩,可是一棵苗也没长出来。”

大禹笑哈哈地说:“娃儿要调教,才能离娘怀,树籽不经佑,哪能长成材。种树收益慢,可以种竹嘛!华山千尺峰顶有的是青竹,你挖些回去种吧!青竹见土生根,当年发兜,明年成林,后年就满山。有了树和竹,就能锁住泥龙。”

石城山民使者听了,高高兴兴地在华山千峰顶挖了竹根竹鞭,回去栽在石城山36座山峰上。当年雨水好,满山冒竹笋,山民再经心护惜,不两年就郁郁葱葱,翠竹满山。

接着,人们又栽下松、杉和柏,让山山长树、峰峰挂绿,果然固住了沙土,锁住了泥龙。哪怕是夏天连下几十场雨,哪怕雨点比胡豆大,下到沟底的水也是清亮亮的。

就这样,整个石城山变得满山青幽幽、绿阴阴的,远远望去,像一座翡翠城郭。于是,人们就把石城山改名叫“青城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