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奇山:佛教道教名山
21119500000015

第15章 串联历史的青城山道教文化

至唐代,青城山上的上清道与天师道结合了。在唐朝末年,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促使天师道传统遂与上清道结合了。杜光庭在天台山时是陶弘景的第七传弟子,他对各派道法都有深刻研究,到青城山后,圆融各派,成为一代宗师。

在唐代,地祗宗的北帝派也由邓紫阳于江西创建起来。在之前的北宋时期,虚靖天师张继先来青城山修习此派并开创地祇宗。唐宋时期,高道薛昌在青城山炼丹,他所用的浴丹井一直被保存了下来。

至宋代,道教十分繁盛,青城山很多教派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其中,清微派约形成于北宋,流行于元代。《清微师派表》把元君即东晋著名女冠魏华存与张陵、庄旭、许逊同视为清微派祖师。

实际上,此派之兴当得力于南宋时青城山道士李少微、朱洞元、南毕道、黄舜申等人。此派以行雷法为能事,将宋代盛行的内丹术与符咒术相结合。即所谓内炼正气,合天神之灵。

宋元以后,内丹崛起,崔希范、谭峭、陈抟、张伯端等皆在青城山炼道,还有李钰得黄房公金丹之道,陈致虚得赵缘督传北宋丹法。张随居在青城山著有《参同契注》3卷;黄甫坦精医道养生,为宋显仁太后成功治愈眼疾;丈人观道士唐道丰为成都知府辛谏议治愈风疾等。

黄舜申为此派集大成者,得到宋理宗召见,后来元代又封他为雷渊广福普化真人。

清微派的雷部诸神多为三目。显然来自蜀地原始鬼道的信仰。其中青城赵公山的赵公明地位甚高,主持3个帅班。该派主张内炼精神气为本,符咒术为用,接近于神宵派,但所用符不同。

在北宋形成的道教派别还有丹鼎派南宗,此派也称为紫阳派。在北宋,天台山道士张伯端来到青城山,得到青城山老仙的传授,著《悟真篇》,创立了此派,因张伯端号紫阳,所以又名“紫阳派”。

丹鼎派南宗在修炼方法上,主张先“命”、“后性”,与北宗不同。后来在元代,该派并入了全真道。

在南宋年间,虚靖天师张继先来到青城山,再兴正一派于常道观。同时,在道教中后来与天师道齐名的全真道逐步建立了起来。

全真道,也称全真派或称律宗,与正一道同为元代以后道教两大派。在1167年的,王重阳于山东宁海全真庵聚徒讲道创立此派。主张儒、释、道“三教圆融”、“知心见性”和“独全其真”。

在教规上,全真道与正一道不同的是,全真道不娶妻室,不入荤腥,投师住庵为出家道士,养身习静,脱欲界,积功德。全真道分为七派,青城山所传为邱处机所创的龙门派。

至元代,全真教更加兴盛起来。据记载,全真教著名道士邱处机曾在陇州龙门山修道。元太祖曾遣使召他,次年邱处机与弟子18人同往西域,太祖召见后赐予他“神仙”的称号,封他的爵位为“大宗师”,命他掌管天下道教。

后来,元世祖命提举李道谦为陕西五路西蜀四川道教提点。李道谦是著名的全真道士,自号“天乐道人”,赐号“玄明文靖天乐真人”,全真道于此时开始传入了青城山。

至明代,伏龙观道士吴碧于善辩雷篆。“五雷天心正法”本传自青城通慧真人朱洞元,当时高道张三丰也曾来青城山访道求真,并留下碑刻,可惜所题之碑刻毁于****。

历经明末战乱,青城山道士又逃走。清康熙八年有武当山全真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以此地为神仙都会,于静坐谈玄之余兼理务,使青城山破败的局面焕然一新。

西蜀观察使司臬台赵良璧遇陈于青羊宫,很尊敬他,特建二仙庵,迎陈住持。至清代,李西月开创西派丹法,主要著述有《无根树注释》、《道窍谈》、《后天串述》、《三车密旨》等。

康熙皇帝因良璧奏闻,钦赐御书“丹台碧洞”并《悟真篇》,封陈氏为“碧洞真人”。从此,青城山道系属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下传第十二代至易理论大师。

丹台碧洞宗的传承字派是:“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数永元明,至理忠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为懋,希微衍自宁。”

在1955年以后,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有丹台碧洞宗的格局有了很大改观。张至益道长是王明月的高徒,他好广交武林英杰,曾与海灯法师、川中武林高道李真果为友,同拜深通各门派内外功法的高道朱智涵为师,学习道教的秘传武功。晚年在青城山上清宫、玉清宫居住的道士李永宏,他对道家内丹真功及医理、医术十分精通。此外,青城山的高道还有刘圆常、刘理钊和邓理云等人。

其中,刘圆常医道全面,他的高徒曹明仙,承其医道和炼养功夫,成为青城山功夫卓著、医术高明、道法精微的高道,虽然已经90岁高龄,却依然精神矍铄。曹明仙还能识各类动、植、矿物上千种,所传弟子为人治病也颇有成效。

除此以外,青城山的高道还有许多,他们的存在都为青城山道教文化的发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