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失败是一种积蓄全集
21121400000119

第119章 咬定一个目标易成功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流花。

公元1876年,美国亚马士都大学的校长威廉·克拉博士,应聘到北海道刚创立的札幌农校担任教务主任。他和学生一同生活,教育他们达八个月之久。培养了佐藤昌介、内材鉴二、新渡等杰出的教育家。

克拉博士在任满离校时,给学生们留下了一句名言:“少年人要立下大志。”

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

在我们生活中,必须立下志愿,才会有奋斗的目标。否则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就是虚度光阴。孔子曾说过,他在15岁时就立志向学。日本高僧日莲法师也在12岁时,立下志愿要成为日本顶尖的人物。他们都是在年轻时就立下大志愿,而终身为目标奋斗,终于成为一代名人。

立志不但使生活变得有意义,同时也提高了生命的价值。相反的,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一生中将做些什么事,不但不能体会人生的快乐,也会失去生存的意义。

松下幸之助说:“即使是乞丐也会发下宏愿,努力乞讨,以求致富。”

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志向要愈高愈好。因为所立下的志愿若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或脱离了现实范围,也就成了妄想。“先衡量自己的能力,设计长远目标;从实际出发,制订长远的计划,一日一日地逐步去执行,才能达到理想。”这就是克拉博士给札幌农校的临别赠言,语重心长。

萧伯纳说:“人生真正的快乐,在于你自认有一个伟大的生活目标。”

“每个人对工作看法的差异,就在人生观不同罢了。”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区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的需求(饥饿、****等基本需求)、安全的需求(免于恐惧、工作保障等)、社会的需求(亲情、爱情、友情)、自尊的需求(受他人的认可与尊敬)、自我实现的需求(立功、立德、立言)。

如果把这五项需求与“为何而工作”相互对照的话,“为生活而工作者”满足了生理与安全的需求;“为工作而工作者”满足了社会与自尊的需求;“为理想而工作者”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

有一则真实的故事。

巴黎艾菲尔铁塔当年在打地基的时候,有一位报社的记者采访打地基的工人,想知道他们对此项工作的看法。

第一名工人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干一天算一天啦!我每天下班后,希望有一杯老酒喝喝,就心满意足了。”这名工人神态懒散,对兴建铁塔似乎没什么兴趣,是个典型的“为生活而工作者”。

记者走了几步,碰到另一名忙碌的工人,也问他相同的问题。

工人擦擦汗回答说:“我一家五口就靠这份收入,所以我必须努力地工作,以养家糊口,而且,我知道勤奋工作必获上级的赏识,希望不久之后就会升级加薪。”这是个“为工作而工作者。”

记者起到另一边,遇见一名若有所思的工人,又问他同样的问题。

工人昂首回答说:“我正在兴建一座世界最高的大铁塔,这件工程完工之后,全世界的人都将慕名来参观。能够参与这样一件伟大的工程,我觉得很荣幸,而且我的家人也以我为荣。”这是“为理想而工作”的典范。

三个领相同薪水、做相同工作的人,对工作的看法差异如此之大,其原因就在人生观不同罢了。

那么,请问你是“为生活而工作”“为工作而工作”,还是“为理想而工作”的人呢?

要想让目标达成,目标一经确立之后,就一定要心无旁骛,集中全部的精力,勇往迈进。这是成功的必然步骤。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沙漠上去猎杀骆驼。他们达到了目的地。

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什么呢?”

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以及一望无际的沙漠。”

父亲摇头说:“不对。”

父亲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二。

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

父亲又摇头说:“不对。”

父亲又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三。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骆驼。”

父亲高兴地点头说:“答对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目标确立之后,就必须心无旁骛,集中全部的精力,注视目标,并朝目标勇往迈进,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又有一则小故事。

有一个工头与一个工人。工头叫工人拿一支圆锹,挖了一个深洞后,工头要工人爬出来,到别处挖另一个洞。当工人挖到某一深度后,工头进洞检视一番,不满意地摇摇头,要工人再到别处又挖了一个洞。

如此,周而复始,挖到第五个洞时,工人忍不住了,他生气地丢下圆锹说:“挖!挖!挖!到底在挖什么呀!我不干了。”

工头讶异地说:“你急什么呢!我一直在找水管的破裂处啊!”

工人的脸色缓和下来说:“原来如此,你何不早说呢!”他拿着圆锹,继续工作。

对啊!工头何不在一开始,就把挖洞的目标告诉工人呢?做任何事,首要之事就是——目标要明确。

一个人若想走上成功之路,首先必须确立目标,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然而是不是有了目标就会成功呢?

“成功最大的阻碍,就是放弃。”

有人问企业家张国安成功的秘诀,他回答说:“先定一件事,就咬住不放。世界上成功的人,不是那些脑筋好的人,而是对一个目标咬住不放的人。”

张国安的话中谈到了二件事,其一是选定一个目标,其二是咬住不放。

有一位老师在讲台上谆谆勉励学生做事要专心,将来才会有成就。为了具体说明专心的重要,老师叫一名学生上台,双手各持一支粉笔,命其同时在黑板上,右手画方,左手画圆,结果学生画得一团糟。教师说:“这两个图都画得不像,那是因为分心的缘故。追逐两兔,不如追一兔。一个人同时有两个目标的话,到头来一事无成。”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要成功,只能选定一个目标。

再说咬住不放,咬住不放就是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的意思。

王永庆说:“年轻人踏入社会工作,只要你努力学,一年就可以得其要领,而三年有成。”

日本有句俗话说:“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焐暖。”

这两句话主要在勉励我们,至少要三年咬定一个目标不放,全力以赴,才会有所成就。

目前许多年轻人,胸怀大志,自信心十足,也勤奋努力,但稍遇挫折就放弃了。爱迪生说过,全世界的失败,有75%只要继续下去,原本都可成功。成功最大的阻碍,就是放弃。

成功箴言

不论就业或创业,在选定一个目标之后,万万不可操之过急,必须愈挫愈奋,咬住不放,一定会成功。人生就像爬阶梯一样,必须一步一阶,丝毫取巧不得;只要一步一阶,终能抵达峰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