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失败是一种积蓄全集
21121400000016

第16章 过于刻板教条

《吕氏春秋·察今》里说,楚国有一个搭船过江的人,一不小心,在船正行驶的时候把随身所带的一把剑从船边掉进江里去了,他马上在剑落水的船边刻了个记号。站在一旁的人问他:“你在船边刻了个记号,做什么用呀?”他回答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落入水中的,我做这个记号,等会儿船靠岸时,我就从这个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把剑找回来。”船靠岸时,他真的就这样去找剑,当然是什么也没有找到。

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就是一种教条主义、刻板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获取信息的渠道是“本本”“红头文件”,在信息的加工方式上是用孤立、静止不动的观念去机械地加工所获得的信息,并把所得的结论机械地套用在其他事情上。

教条、刻板的思维方式的形成,是由于未能正确地看待“本本”和“红头文件”。“本本”是人写出来的,是对经验的理论总结,有些本本是科学,有些是有谬误的,有些则是科学与谬误的混杂。有些本本是比较完善的,有些是不太完善的,有些则可能有比较严重的缺陷或者不足。如果忽视了对本本的区别和分析,一切按照本本办事,而不管客观实际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就会把谬误当成科学,把不完善的当成是完善的,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当然就是失败。“唯书、唯上”成了习惯,就会形成刻板、教条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形成之后,又会使“唯书、唯上”的观念和行为得以强化。

教条、刻板的思维方式的形成,还由于没有把握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关系。原则性是指说话或办事必须依据正确的法则或标准、规范。灵活性就是指运用有关的法则、标准或规范时要善于随机应变,结合实际适度予以变通。原则性是灵活性的基础,丢掉原则性,灵活性就成了自由主义;灵活性是原则性的必要补充,没有灵活性,原则性也就得不到真正的贯彻和实施,就会形成死板的教条主义。因此,把原则性绝对化,割裂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关系,就会养成教条、刻板的思维方式。

从根本上来说,教条、刻板的思维方式的形成,是由于缺乏辩证发展的观点。按照辩证发展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由此,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做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缺乏辩证发展的观点,就会把相对静止绝对化,把事物看做静止不变、孤立、僵硬、固定、永久存在的东西,也会形成教条、刻板的思维方式。

思想一僵化,就会导致行动上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不能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制定符合实际的新的行动方案,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处处碰壁。

“钻牛角尖”“随大流”等思维

思维方式的错误,也表现在“死钻牛角尖”“随大流”等思维方式上。“死钻牛角尖”式的思维方式,是喜欢钻进某一狭窄的问题中,仅仅往一个狭窄的方向和点去思维,而不知道拓宽思路。这样就会钻牛角尖而出不来,妨碍对事物的正确认识。“随大流”的思维方式,是受消极的从众心理的驱动所产生的惰性、保守性思维方式。它考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就是符合社会上流行的看法,而不管这种流行的东西是否正确。持这种思维方式的人总是认为,与社会上流行的看法和做法相一致是最保险的,也是最省事的。按照这种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就易养成自己不动脑筋,人云亦云,从而跟着错误的潮流跑,或者盲目地追随某种不适合自身条件的潮流,其结果也就不能不失败。

法国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约翰·亨利·法伯曾利用毛虫做了一次最不寻常的实验。这些毛虫盲目地跟着前面的毛虫走,所以,它们又叫游行毛虫。法伯很小心地安排它们围着花瓶的边缘,走成一个圆圈。花瓶的旁边则放了一些松针,这是毛虫喜欢的食物。毛虫开始绕着花瓶走,它们一圈又一圈地走,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又一天过去了。一连七天七夜,它们一直围着花瓶团团转。最后,终于因饥饿和筋疲力尽而死去。在不到6寸远的地方就有丰富的食物,而它们却饥饿致死。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是这样。有一位妻子叫她丈夫到商店去买火腿。他买完后,妻子就问他为什么不叫肉贩把火腿的末端切下来。丈夫反问她为什么,她说她母亲就是这样做的,这就是理由。这时正好岳母来访,他们就问她为什么总是切下火腿的末端。母亲回答说她的母亲总是这样做。然后母亲、女儿、女婿就一起去找老外祖母问个究竟,老外祖母很快地回答说,她之所以切下火腿的末端是因为当时的烧烤炉太小,无法烤出整只火腿,火腿的末端还没熟,所以要切掉。现在外祖母有她行动的理由了,这两位女儿呢?

成功箴言

教条、刻板的思维方式导致人的思想僵化和行动上的失败。按照教条、刻板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就会“唯书、唯上”,而不去研究变化着的、丰富多彩的实际,就会片面地固守原则,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对原则进行灵活变通的运用,这就是思想上的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