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失败是一种积蓄全集
21121400000172

第172章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据传,有一次大发明家爱迪生满腹怨气地对爱因斯坦说:“每天上我这儿来的年轻人真不少,可没有一个我看得上的。”“你断定应征者合格或不合格的标准是什么?”爱因斯坦问道。爱迪生一面把一张写满各种问题的纸条递给爱因斯坦,一面说:“谁能回答出这些问题,他才有资格当我的助手。”

“从纽约到芝加哥有多少英里?”爱因斯坦读了一个问题,并且回答说:“这需要查一下铁路指南。”“不锈钢是用什么做成的?”爱因斯坦读完第二个问题又回答说:“这得翻一翻金相学手册。”

“您说什么,博士?”爱迪生打断了爱因斯坦的话问道。“看来我不用等您拒绝,”爱因斯坦幽默地说,“就自我宣布落选啦!”

这两位科学巨匠的对话是发人深省的。爱迪生是专攻应用技术的“发明大王”,他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要求助手有广泛的知识,对各种常用的数据资料能背诵如流,据说他的招考试题有时多达130个。而爱因斯坦是专攻理论物理的“开拓大师”,他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强调的不是死记住一大堆东西,而是要能灵活地进行思考。

爱因斯坦善于抓住每一个时机进行有效的思考。有一次,他与一位朋友约会,朋友没有按时到达,他便不停地来回踱步,思考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半小时后,那位朋友匆匆赶到,抱歉地说:“对不起,耽误您的时间了。”爱因斯坦却得意地说:“我得感谢你呢,这段时间没有浪费,我已经思考出来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

据说,爱因斯坦的头大得出奇。有一次去日本,他随着带去许多大帽子,准备随时换用,这是因为当时在日本买不到这么大的帽子的缘故。在他逝世以后,有位生理学家对他的脑子进行了解剖研究,认为他的头虽然大,脑子并不比普通人的大,也不比普通人的重,但是,脑组织的变化和突出的数量却超出正常人的范围。这正是他长期用脑进行思考的结果。检查一下,看你是否经常思考,关键还有:你会独立思考吗?

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爱迪生是美国杰出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据说,爱迪生幼年时身体很弱,但喜爱劳动和制作各种玩具。他爱观察,爱思考,同时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他对什么事物都爱问个究竟。他上学不久,有一次,上算术课,老师教同学们说:“二加二等于四。”爱迪生站起来问:“老师,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呀?”老师目瞪口呆,他不仅不认为爱思考是打开未知世界之门的一把钥匙,反而认为爱迪生是在捣蛋。上学才3个月,爱迪生就因“成绩不佳”被勒令退学。幸亏他的母亲教过书,懂得怎样教育孩子,从此,爱迪生在母亲的指导下走了自学的道路。未满11岁,他就读完了吉本的《罗马兴亡史》和休谟的《英国史》。他还读了一些科学发明家的传记故事。母亲还给他买了一本帕克尔的《科学读本》。这是专讲物理、化学实验的书,其中有许多实验例题,他一边读,一边琢磨,对书中讲的一些原理,他都在亲自试验后方才相信。他在自家的地窖里设有一个实验室,试验用的瓶子两百多个,家里给他的零用钱,他都用来买试验用品。这位未来的发明家,就这样在科学的乳汁的哺育下逐渐成长起来了。

18岁以后,爱迪生建起了自己的真正的实验室,正式走上了发明家的道路。勤于思考的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贴着一条雷诺爵士的语录:“人总是要千方百计地逃避真正艰苦的思考。”在这条语录之后,他加上了自己的一句话:“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有一次,他在试验发明电话的时候,发现传话器里的膜板随着说话的声音引起震动,他觉得很奇怪,便想进一步探讨振幅有多大。可是他的耳朵曾因受伤听觉失灵,他就用触觉来代替。他找了根短针,一头竖在膜板上,一头用手指轻轻按着,再对准膜板一讲话,手指头便觉得短针在颤动。讲话的声音高,颤动就快;声音低,颤动就慢。他接连试了好几回,结果都是如此。这引起了他的深思,猛然间他想到,既然说话的声音能使短针颤动,那么,倒个个儿,这种颤动也一定能发出原来的说话声音。想到这里,只觉得心头一亮,一项新的发明开始孕育了:为什么不可以设计一种机器,把有保存价值的声音储存起来,什么时候想听,再把它放出来不就行了吗?好奇心和思考把这位自学成才的年轻人引向了发明之路。经过许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留声机。

曾经有人画过这样一幅漫画,两位科学家,前来求见爱迪生,看门人上前阻拦道:“先生,那个人正在深刻思索呢,怎么好打搅他呢?他已经4天4夜没睡了!”

成功箴言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