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失败是一种积蓄全集
21121400000076

第76章 任何人都要相信自己是一个天才

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人都有这样一个渴望——自己成为天才。天才就意味着巨大的贡献、创造和成功,也意味着更多的幸福、快乐和富足,还意味着最高的价值、尊敬和赞美。

其实,每一个婴儿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为天才而生,为成功而活。大自然赐予了我们每一个人成为天才的潜能。鲁迅对于天才有一句名言:“天才人物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与平常婴儿一样。只是哭声,绝不是一首好诗。”天才和俗人、伟大和平凡,都是赤裸裸降临红尘,并无本质的区别。只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优劣、内在心态的修炼和智力训练的强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天才潜能释放的强弱。

许多人因为经不起外界太多的批评、打击和挫折,奋发向上的热情、欲望被“自我设限”压制封杀,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与激励,既对人生之路惶恐不安,又对碌碌无为习以为常,丧失了信心和勇气,逐渐形成了忧虑、狭隘、自卑、不思进娶不敢拼搏的精神状态。

有这样一个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

一天,一位女士上街购物,把4岁的孩子单独留在家中。返回时,在住宅楼附近碰到熟人,就停下来说话。突然,她发现5楼自家的窗子开着,孩子趴在窗台上正向妈妈招手。她还来不及惊叫,孩子已经失足掉了下来,她丢下手中的东西,不顾一切地向孩子奔去(请注意:她穿的是筒裙和高跟鞋),就在孩子快落地的瞬间,她接住了孩子。事后,人们做过模拟实验:从5楼窗口扔下一个枕头,让最优秀的消防队员从相同的距离飞身来救,试了很多次,始终没有成功。

潜力也叫潜能,就是人可能发挥出来的最大能力。据资料分析,人的潜能开发几乎是无穷无尽的。著名的心理学家奥托指出:“一个人所发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

据说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其潜能的发挥也还不到10%。潜能的开发程度,决定了一个天才的发挥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天才学”也是一门有关潜能开发、应用的学问。

100多年来,人类对天才之谜的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渴望着将来有一天,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能造就出成千上万像爱因斯坦和贝多芬一样的天才人物。

哲学家、作家、心理学家和医生写出了大量寻求天才真谛的著作,但是,非常遗憾,直到今天,人们对于天才的研究还没有确切的结果。

现在还有许多人都相信天赋遗传的理论。这种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天才是通过“家族遗传”而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并且随着遗传代数的增加,天才的这种不可思议的神秘力量也与日俱增。从表面的事实看,只有极少数事例符合这种天赋遗传论。例如,在约翰·贝克的家谱中,值得夸耀的数学家有五六十个,其中有20个是杰出非凡的。瑞士伯纳林数学家的家谱中,在两代人中就产生了14个出类拔萃的科学家。在这样为数不多的家庭,他们之中高“密度”的天才也是令人惊叹的。

当然,这种情况同样会遭到一些事实的反驳。其主要例证就是,绝大部分天才产生于一些普普通通的家庭,这些天才前后四代家族中,没有任何杰出人物出现。

一位美国的大学教授带着他的学生来到黑人贫民区搞调查研究。其中的一个课题就是对该区200名黑人小孩的前途作预测。

学生们态度都十分认真,经过不断调查、计算,报告出来了。可是结果令人沮丧,200名孩子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认定为未来会“一无是处”“无所作为”“终生碌碌无为”等。

40年后,老教授早已去世,他的继任者从档案里发现了那份报告,好奇心驱使他来到当年的调查地点——黑人贫民区。

他惊奇地发现:当年被调查的200名孩子中,除20名离开故地无从查找外,其余180名孩子大多数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他们之中不乏银行家、商人、大律师及优秀运动员。

这一切,他们都说最感谢的是当年的一位小学教师。

继任者找到了那位小学教师,此时她已老了,吐字不太清楚,可是有一句话人们听得很清晰:“我爱这些孩子。”

实际上,很多天才人物都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很少遗传。正如民谚所说:“天才不传代”,才能的遗传比肉体的遗传要少得多。

并非我们大多数人命里注定不能成为爱因斯坦式的人物,而是我们缺少各种有效的激励,使天才的潜能没有淋漓尽致地发挥。

看到这些,你还有什么理由甘居平庸呢?

成功箴言

天才,与其说是天赋的结果,倒不如说是发展的结果。如果进行各种有效的智力训练,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人人都能成为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