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炼出好男孩的100种方法
21121600000011

第11章 让男孩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家庭教育中,许多父母意识到了要让孩子做一些家务劳动,避免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但是,许多人在教育问题上容易走极端,在不过分保护孩子的同时,把孩子推向了另外一个反面。比如,让孩子做一些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就容易带来消极后果,同样背离了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

让孩子懂得保护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

2005年,南方某镇发生了一起恶性落水事件,几个未成年的孩子全部被水吞没了生命。原来,几个孩子路过一条河,结果一个小孩不小心掉进水里。另一个小孩急忙跳进水里去救,结果先掉进水里的小孩不但没被救起,去救人的小孩也没有上来。岸上的两位同伴看到这种情形,急忙忙过来救人,最后竟然没有一个人生还。

毫无疑问,这是一起让人扼腕痛惜的悲剧,几个未成年人为了救同伴,全部葬身河里,这种教训是异常深刻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难道孩子不知道自己无能为力吗,不知道个人能力有限吗?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几个小孩见义勇为的精神是值得提倡和学习的。但是,深入思考不难发现,几个孩子虽然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却不具备见义勇为的能力。显然,后面几个孩子都不会游泳,即使会游泳,也难以保证能够把同伴救上来,并保证自己没有生命危险。

可以判断,这几个孩子对眼前的危险完全没有正确的判断能力,而他们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在心智和身体发育方面还很不健全。所以,当别人遇到危险情况时,他们只是凭借一种精神去帮助别人,而没有顾及到自己的安全,于是产生了令人叹惋的结果。

生活中,恐怕这样的情形还有很多。父母的确应该教育孩子善于帮助他人,但是这种帮助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对孩子来说必须是“力所能及”的。孩子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具备了正确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才能及时对自己采取的行动将会产生何种结果作出准确的预见。反之,孩子就像拿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的做法会给自己带来严重伤害。

推而广之,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应该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判断能力,学会正确评估自己。在教育问题上,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这是一个误区。比如,父母为了让孩子考上大学,逼着孩子在高考独木桥上死挤硬拼,一点也不体会孩子的志向和理想,结果给孩子带来了巨大压力。反过来,孩子对自己期望过高,也会带来消极后果。比如,考试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孩子很容易心理失落,如果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单纯进行自责,则会让自己陷入抑郁状态中,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让孩子脚踏实地地学习、做事

著名作家詹姆斯·米彻纳说过:“人一辈子中所进行的最漫长的旅程就是:找到自我。如果在这一点上失败了,那么无论你找到了别的什么,都没什么意义了。”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掌握自己的世界,让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够脚踏实地地学习、做事,才能不断成长、进步。

东汉时期的王充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他写的《论衡》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部二十多万字的著作里,作者论证了潮汐与月亮运行的关系、云雾与雷电形成的原因等丰富多彩的科学知识,在批判鬼神思想的同时鲜明地提出了无神论的观点。而这一伟大作品的问世,凝聚着王充30多年的心血,以及他对许多自然科学知识的熟知,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他的踏实做事。

根据史料记载,王充从小就聪慧好学,尽管家境贫寒,但是父母仍然想办法让他上学念书。后来,成绩优异的王充被保送进京都洛阳太学深造。在知识的海洋里,王充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勤学苦读中,比身边的人都踏实。而当太学里的知识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时,王充更积极主动到外面的书坊里苦读。王充这种踏实学习的做法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为后来的成功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活中,有的孩子在学习上始终没有什么起色,往往不是孩子不努力、不上进,而是孩子的学习目标定得太高了,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也超出了科学的学习进度。当孩子没有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时,他们就容易在心理上引起各种复杂情绪,结果增加了思想负担。一旦陷入恶性循环,孩子就会自暴自弃,难以在学习有上长进了。

父母要注意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当孩子的认识能力提高后,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事实上,心智健康开始于自我了解和自我接受。孩子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该了解自己的需要、情感、价值、目标、处事方式和梦想,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成功掌握自己前进的步伐,否则就要遭遇挫折,甚至让自己的远大目标成为“黄粱一梦”了。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必须借助脚踏实地的行动才能完成。在正确评价自己的基础上努力付出,才能获得收获,否则只能浪费宝贵的时间、虚度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