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炼出好男孩的100种方法
21121600000054

第54章 做个善良而不懦弱的男孩

善良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优点,拥有同情心和仁慈品质的男孩,将来才能成为富有道德情感的正直的人。一个根本不知道关心人、同情人的男孩必定会产生阴暗的心理,心理也不会健全。因此,父母必须要从小培养男孩的爱心,在孩子的心中播撒善良的种子。

但是,善良也是有原则的。真正善良的人会保护弱者,打击坏人,而一味无原则的善良则是迂腐、懦弱的表现。家长在教育男孩善良的同时,要让孩子认清善良的实质是同情弱者、匡扶正义,毫无原则的忍让则是懦弱的表现。维特根斯坦说:“勇气通往天堂之途,懦弱往往叩开地狱之门。”懦弱是人性中勇敢品质的“腐蚀剂”,时时侵蚀着孩子的心灵。

在教育儿子谦让、善良时,聪聪的妈妈感到迷茫了,不知孩子的行为是善良,还是懦弱。

聪聪5岁了,聪明伶俐,热情善良,但是说起儿子的善良时,妈妈心里总不是滋味。从儿子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他有礼貌,聪聪一直以来也都是别人眼中的乖孩子,人人都夸他:“这孩子心地真好。”可是妈妈总觉得这都是儿子用忍让换来的,这种称赞让妈妈为儿子的忍让有些心疼。

聪聪第一次打人时,妈妈说“弟弟小,你要让着他”或“哥哥大,你要跟哥哥友好”。有小朋友来家里玩,要聪聪的小火车,聪聪不肯给时,妈妈说:“他是客人,让他玩吧!”儿子不明白了,问妈妈:“为什么弟弟小,我就要让;哥哥比我大,他却不让我呢?”妈妈不知怎么回答,只好说:“因为你最懂事。”为了做妈妈喜欢的懂事的孩子,聪聪渐渐地养成了事事都让的习惯。

当别的孩子动手打聪聪时,他既不跑也不还手,只是愣愣地看着。碍于大人之间的情面,妈妈只好违心地说“没关系”。但妈妈的心里还是很气恼,有时她也会对儿子说:“他打你,你也可以打他。”但聪聪可怜兮兮地望着生气的妈妈说:“那他妈妈就不高兴了。”儿子的话让妈妈有些心酸。

聪聪带着玩具到楼下玩沙子。一个孩子拿走了聪聪的运沙车,另外一个孩子拎走他的小铲子,其他的孩子也纷纷过来拿聪聪的玩具,最后,聪聪只好用手挖沙子。妈妈看着别的孩子拿走儿子的玩具,提醒儿子:“他们拿走你的玩具,你玩什么?”聪聪却安慰妈妈:“不要紧的。”

聪聪的妈妈开始反省,自己对聪聪的教育是不是错了?妈妈的本意是希望孩子有礼貌、有修养,可儿子如此消极,不知道争取自己的利益,将来怎能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呢?聪聪虽然善良,但他的做法也存在问题。他在忍让的尺度上似乎有点过头,尽管是出于善良的本意,但无原则地一味忍让,只能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美国著名法官艾文·班·库柏小时候很懦弱。因为家中贫穷,他小时候必须到附近的铁道捡拾碎煤块回家取暖,他为此觉得很难堪。但是,有一群恶少,专门守在他回家的路上,等着取笑他并打他,为此,班一直难以摆脱恐惧、自卑的阴影。当他看了哈瑞特·亚格写的《罗勃特·卡夫迪的奋斗》一书之后,他决定效法书中的主人公,勇敢抵制横逆。再遇到那几个恶少时,班与他们进行了激烈的打斗。尽管他的鼻子流血了,身上也布满了淤紫的伤痕,但他把几个恶少打跑了,而且,他从此克服了恐惧懦弱心理。从那一天开始,他改变了自己的世界。不再害怕邪恶的班长大后,成了一名让罪犯害怕的法官。可见,无原则地忍让是懦弱的代名词,它只会让邪恶势力的气焰升高。当自己的利益受到无端侵害时,采取合适的方式反击,让对方认识错误并改正,才是善良的真义。

父母平时有意识地给孩子展现一些善良与忍让的不同情境,并点明情境的特点,帮助孩子认识不同情境下的忍让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让孩子通过分析和判断,逐渐地懂得善良,学会有限度地忍让。

父母既要对孩子的善举积极肯定,还要引导孩子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善良,而不是一味地忍让。因为善良不等于懦弱,而且做一个好人,仅有善良是不够的。忍让不同于退让,适度的忍让是大度,是宽容,而无原则、一味的忍让则是懦弱与无能。无谓地忍让其实就是对规则的破坏,虽然自己吃亏也未必能达到杜绝恶行的效果。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场合下,忍让有着不同的含义。长者对待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无礼包容大度,强者对待弱者的过失宽大为怀,有理者对待无理者一时的挑衅置之一笑,师者对待学者的错误和特立独行提供方便之门,这些忍让都是一种大度的品性,是一种朴素的修养和美德,是人的善良本性的自然流露。如果一再忍让反而助长其嚣张气焰,该出手时不出手,不去勇敢地制止恶行,这就是懦弱的表现。不但自己走不出受人欺负的困境,还有可能帮助一个即将犯更大错误的人,从而让自己的善良之举变成他人的私利。

家庭对男孩的成长、个性的形成,往往有其特定的影响和作用。父母要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父亲培养儿子勇敢、刚毅、乐于交往的品质,母亲则不能****,不要试图控制一切,把孩子管得过死。对孩子干预、禁止太多,就会造成男孩胆怯、懦弱,不敢大声说话,不敢与人竞争。培养善良的男孩还要赋予他们勇气,在被欺侮压迫时敢于进行反击、保护自己,而不是等待老师或父母替他出头,永远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