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炼出好男孩的100种方法
21121600000060

第60章 让男孩学会勇于认错

列宁从小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总是一不小心就把家里的东西弄坏了。8岁的时候,母亲带列宁到姑妈阿尼亚家中做客。活泼好动的小列宁一不小心,把姑妈的一只花瓶打破了。只是当时没有人看见。

不久,姑妈发现了碎花瓶,便问孩子们:“谁把花瓶打破了?”孩子们都说:“不是我。”

小列宁因为在姑妈家做客,怕说出实话会遭到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

可是,他不自然的表情没逃过母亲的眼睛,母亲断定花瓶是小列宁打碎的。因为小列宁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

回到家里,列宁的妈妈在想:这不是一件小事。该怎样对待小列宁撒谎这件事呢?当然,直接揭穿这件事,并且严厉地处罚他是最省事的办法,但是列宁的妈妈没有这么做。她要想办法教育列宁犯错误后要勇于承认错误,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于是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但是她却利用给列宁讲故事的机会,专讲各种各样的诚实守信的故事。同时在等待着儿子的良心发现,进而承认自己的错误。

从此以后,列宁的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列宁不如以前活泼了,似乎是有什么郁闷的事在折磨他。

这天晚上,妈妈又像往常一样,一边抚摸着小列宁的头,一边给他讲故事。小列宁突然哽噎地大哭起来,不好意思地告诉妈妈:“我撒了谎,并且欺骗了阿尼亚姑妈,姑妈家的花瓶是我打碎的,但是我没有承认是我干的。”听着儿子羞愧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劝慰他,说:“好孩子,你是好样的,这没什么,勇于悔过就是好孩子,赶快给阿尼亚姑妈写封信,向她承认错误,姑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于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小列宁给姑妈写了一封信,向姑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花瓶是自己打破的,并恳请姑妈原谅。

没过几天,小列宁收到了阿尼亚姑妈的回信,在信中,姑妈不仅原谅了小列宁,还称赞小列宁是个诚实懂事的好孩子。

小列宁得到姑妈的原谅后,自然十分高兴,又像以前一样活泼开心了。他还悄悄地对妈妈说:“做诚实的人真好,心里踏实,也不用有思想负担了。”妈妈看着儿子开心地笑了。

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孩子难以承认错误。对于这个坏毛病该如何对待呢?父母应该学习列宁的母亲,要设法引导孩子。

父母以身作则

如果父母对自己的缺点或者错误“讳莫如深”,刻意地将自己“打扮”成完美的化身,在孩子面前隐瞒自己的错误,父母的“光辉形象”必将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严重的误导。因为孩子习惯以父母为榜样,事事要求自己做到完美无缺,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深深自责,甚至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并且,父母在孩子面前隐瞒错误会让孩子产生误解,认为父母都可以隐瞒错误,自己也可以这么做,这样,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鼓励他主动承认错误

当孩子拒不承认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时,父母应设法弄清楚原因。如果孩子惧怕惩罚,父母务必帮助孩子打消这个顾虑,向他传递两个信息:一是最好讲真话,撒谎危害无穷;二是这一次他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因为每个人都会有失误的时候,但即使做错了事还是要诚实。此外,父母还应告诉他,爸爸妈妈喜欢诚实的孩子,虽然爸爸妈妈不希望他做错事,但更不希望他撒谎。

父母应以理服人

孩子做错了事,在进行教育时,做父母的必须要“晓之以理”,使孩子明白所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对,并且让孩子明白承认了错误,就是一个好孩子。

想一下,如果当孩子说了实话,父亲知道是孩子做了错事,反而大发雷霆,把孩子痛打一顿,那孩子以后还敢说实话吗?父母教育的宗旨是让孩子感到对父母讲真话并不可怕,完全可以得到父母的谅解,而不必说谎。

父母的批评不应重复

孩子做错了事,应当避免重复地教育。如父亲说过了,母亲又接着说;今天说过了,明天又接着说,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心理比较敏感的孩子,更应当特别注意。

父母应注意家丑不外扬

孩子做错了事,能在家里进行教育的,不必拿到外面去。有的父母常吓唬孩子说:“明天我到学校去告诉你的老师。”这样使孩子产生恐惧或不信任感,其结果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父母的教育要掌握分寸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父母要培养孩子自我反省的习惯,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比父母或他人指出其错误再改正效果更好。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如果批评过于严厉,会挫伤其自尊心,甚至引起反抗;而如果批评不力,平平淡淡又不能震撼其心灵,他就会觉得无所谓。因此,父母必须从爱护孩子出发,一语道破地而又中肯地指出其错误所在、错误性质和危害,彻底揭穿其借口抵赖的心理,并帮助他找出今后改正的办法。这样做,有利于孩子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

总之,知错能改的孩子是好孩子,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并掌握好教育的尺寸,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