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炼出好男孩的100种方法
21121600000072

第72章 让男孩懂得金钱需要自己获取

在现实社会中,男孩要承担的责任往往比女孩大,所以男孩子的自立性要更早地培养。有很多男孩都有这样的意识:父母的钱就是自己的。所以出生于富裕家庭的男孩,根本就不会把赚钱当一回事。同样,也担负不起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德国汉堡有一位先生的家族很有钱,从祖辈起他们就已经不需要再去工作赚钱了,因为他们家的钱放在银行里,吃利息也吃不完。他是一个真正的有钱人,但却从来不乱花一分钱。他的生活总是很有计划,因为他深深记得父亲对他说过的一句话。

在他18岁那年,父亲让他一个人出门去旅游。旅游的费用是父亲给他出的,但是非常少,一天2.5欧元,相当于人民币25元。父亲让他在外面旅游一个月再回来,于是他拿着父亲给的钱出门了。

这样少的钱,一旦要住旅馆的话,就不能再买吃的,但是如果要买吃的,就不能住旅馆。这个男孩在外旅行40天,有几天他一直靠喝自来水,吃面包度日。有时候,他会睡在马厩里,有相当多的时间他都是在野外露营的。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整夜都不能睡觉。

这个青年回到家的时候,家里举行了盛大的派对来欢迎他。但是,这个青年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对父亲诉说这一路上的经历时充满了怨气。他问父亲说:“爸爸,你这样有钱,为什么才给我这么一点旅费啊?”

父亲对儿子说:“儿子,我用的是自己的钱,而你用的却是我的钱。我给你很少的钱,让你去旅行就是为了让你明白这个道理。”青年听完父亲的话后,心里非常难过,但是他又觉得父亲说得很有道理。虽然父亲很有钱,但是这些钱如果父亲不愿意留给自己的话,那么他就什么都没有。父亲的话虽然让青年的感觉很不好,但是每当想乱花钱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的这句话。所以青年决定,要将这句话说给自己的儿子听。

父亲的话对儿子来说虽然残酷了一点,却使儿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有时候,为了能够培养男孩良好的习惯,让他们有自尊、有担当,父母就要对孩子狠一点。只有让男孩从小吃一些苦,他们才会珍惜父辈辛苦积攒下来的家业。

徐元现在是国内一家著名公司的软件工程设计师,徐元说自己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完全归功于爸爸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徐元的爸爸是一名军人,母亲是一位教师。徐元小时候,因为父母的工作忙,没有办法照顾自己,所以一直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公外婆比较娇惯他,一般他提出来的要求,老人都会尽量满足他。

7岁上小学的时候,徐元被接回到父母的身边。刚回到父母身边的徐元,除了陌生的感觉外就是害怕,因为父亲总是用一双严厉的眼睛注视着自己。带徐元去逛商场的时候,父亲是不允许徐元乱挑玩具的。

爸爸这样告诉徐元:“你只能挑最便宜的,而且不能超过两件,因为你现在还没有办法赚钱。”徐元心里十分不乐意,但是因为害怕父亲严厉的眼神,所以也不敢任性妄为。徐元上了中学以后,看见同学穿名牌运动鞋很羡慕,回家常和妈妈说这些事情。

坐在一旁的爸爸听见徐元这样说,就搭腔说:“吃和穿是你的基本需求,但是名牌运动鞋却是奢侈品,在你自己没有赚钱以前,不要浪费我和你妈妈赚的钱。”年少的徐元听见爸爸的话,难过地掉下了眼泪。就在那一刻起,他暗暗地下决心要靠自己的能力赚钱。所以,徐元一直学习非常刻苦,并最终考上了名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出色的软件工程设计师。

孩子以为父母的钱就应该给自己花,父母挣钱就是为了自己。孩子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就会失去奋斗的动力,特别是一些生长在富裕家庭的孩子。家长要想让孩子自立,就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钱并不是他的。让孩子明白他并没有权利对父母的钱财进行支配,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早地独立,树立奋斗目标。 其实徐元的父母不是不能给儿子买一双名牌运动鞋,父亲之所以不愿意给儿子买昂贵的运动鞋,就是为了让他养成良好的消费意识和习惯。假设徐元的父亲在儿子提出要求后,二话不说就给他买了奢侈的运动鞋,徐元的愿望轻易地被满足,他就会丧失奋斗的动力,而这样的教育方式无论对父母还是对孩子都是不利的。

父母不断地满足孩子奢侈的要求,只能让孩子越来越奢侈。他们不会节约,也不会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赚取自己的未来。父母不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奢侈”的思想,更不应该用奢侈品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其实,无论是富裕家庭还是贫苦家庭的孩子,在出生的时候他们都不知道钱财是什么概念。如果孩子有奢侈的想法,也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受熏陶的结果。

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应该及时阻止,而不是纵容。对男孩更应该这样,有句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家长应该教给孩子生活的方法,而不是让他们只会花父母赚来的钱。只有让孩子从小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才能确保孩子健康地成长,使孩子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