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动心灵的成长故事
21123000000110

第110章 轻视的力量

1975年一个阴雨连绵的夏天,一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名叫洒尕的黎族小男孩,在帮舅舅整理年久失修的柴房时,意外地获得了半本残破不堪的《西游记》。当时,小男孩正在上五年级,许多字都不认识,但他疙疙瘩瘩看了两页之后,就被书中那神奇的故事给迷住了。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小男孩便迷恋上了阅读。凡是能够找到的书籍,不论多么枯燥,小男孩都会读得津津有味。书读得多了,小男孩便对写书的人生出了无比的羡慕和崇敬,并进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长大了,我也要写书。

当小男孩把他的这个想法跟村里的大人和学校的老师讲了之后,大家先是大吃一惊,继而开怀大笑。在小村里的人看来,这个男孩的想法也太离谱了。出生在这样一个偏僻闭塞、贫穷蛮荒的高寒山寨的孩子,能够识得几个蚂蚁脚杆一样的汉字,已经是祖宗的阴德和天大的造化,还想写书,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从此,小男孩洒尕便成了小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料,洒尕虽然当时年纪尚小,但还是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小村人对他的轻视,这些也都罢了,最让他感到伤心的是素来对他非常器重的语文老师,也根本不认同他的这个想法。这位老师不但没有给予半句鼓励和肯定,反而轻蔑地诘问他:“你知道写书的人叫什么吗?那叫作家。我们县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出过作家呢。你以为作家就那么好当?几十万人中还出不了一个呢。还是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好好地念你的书吧。要真念好了,兴许今后还能像我一样当个民办老师呢!”

老师的这些话,深深地刺痛了小男孩的自尊心。他眼含屈辱的泪水,紧咬牙关暗暗在心里发誓:我将来一定要做一个作家,我要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来证明:你们全都错了!

五年过去了,命运非但没有让洒尕向作家梦想靠近,反而和他开了残酷的玩笑,洒尕想不到高中毕业时,竟然以两分之差而被永远地关在了大学的门外,名落孙山的洒尕悲壮而又别无选择地回到了家乡,开始了他艰难的人生旅程。赶马、烧窑、耕田、当木匠……但不论生活如何艰辛苦涩,洒尕从未放弃过当一名作家的梦想。一次次投稿,又一次次失败,使得小村人更坚定了他们对洒尕的看法:“瞧他那日毛干鬼的熊样,怎么能当作家?如果在我们这种拉屎都不会生蛆的穷地方都能生长出作家,那作家就太不值钱了。唉,这娃娃看来是废了,整天二流子一样不务正业,就知道熬更守夜地写呀写的,有什么用啊?肚子饿了当不得饭吃,天气冷了当不得衣穿。还是本本分分种好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才像个正经过日子的样呀。”

洒尕这个时候已经习惯了人们的轻视,他不再理睬这些闲言碎语,而是更加勤奋地写、写。他在心里这样说:“你们就等着瞧吧,只要能写出好文章来,肚子饿了就是能当得饭吃,天气冷了就是能当得衣穿。”

俗话说,老天绝不会让苍鹰吃稻草,就在洒尕的废稿写了足有一米高的时候,他的处女作终于在地区文联的刊物上发表了。成功的门一旦被推开,就会迎来无限的光明。在此后的日子里,洒尕的文章便一篇紧接一篇地在报刊上发表。那饱含着收获甘甜和喜悦的汇款单,也一张接一张地飞进闭塞的山乡。一个月下来,洒尕竟然靠写文章赚到了三百多元的稿费,这在当时已经算是一笔大钱。小村里一家人起早贪黑半年的种田收入,也没有洒尕一个人挣得多。于是乎,那些先前把洒尕数落得一文不值的人,反过来又把洒尕吹得神乎其神,说洒尕是天上的文曲星转世,前途大着呢。有许多原先轻视洒尕的人家,也争着把闺女许配给他。洒尕不为所动,依旧坚持不懈地写他的文稿。

1989年,洒尕的一篇散文在由中央电视台、中华全国总工会、团中央以及海内外数十家媒体联合举办的国际性青少年写作大赛中获得了银奖。就是这个银奖,使洒尕的人生之路由此而得到改写。在自治州委书记和州人事局领导的亲自关怀下,洒尕先被破格推选为全州自学成才的优秀青年,继而由一名普通农民被破格推选为国家干部。

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洒尕,正在一家出版部门做着他所钟爱的编辑工作。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位作家,业余时间仍然笔耕不辍,而且收获颇丰。每月一千多元的工资,三千多元的稿酬,使得他的小日子过得十分瓷实和滋润。他已经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只要文章写得好,肚子饿了能当得饭吃,天气冷了能当得衣穿。

据说洒尕不久前曾回乡去探望那位童年的小学老师,结果老师的一番话却使得一直耿耿于怀的洒尕泣不成声,泪流满面。那位已届垂暮之年的老师对洒尕说:“轻视其实蕴含着一种巨大的力量,一种爆发性和鞭策性极强的力量。只不过对那些缺乏自信、缺乏主见、缺乏进取精神的人而言,它是一种阻力。而对于那些自信自强、永不妥协、永不放弃梦想与希望的人而言,它则是鞭策,是动力,是非常有效的前进动力。所幸你没有把它当成阻力,而是当成了动力。说实话,当年我对你最担心的,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