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21123400000216

第216章 自甘卑贱的高僧

大约在公元二世纪的时候,月氏人建立的国家是北印度、中亚一带的强国。在其领土之内,达摩蜜多的名字早已盛传起来了。人们知道他是一位得道高僧,神通广大,隐居在厨宾山的一个石窟之内,但其真人相貌却很少有人见过。

达摩蜜多的名字后来传到国外,在南印度地区流传开来,于是便有两位南印度比丘不畏劳苦,长途跋涉,来向达摩蜜多求教。

达摩蜜多所住的山洞共有上、中、下三层。当两位比丘来到下洞时,只见诸位比丘正在打坐冥观,勤奋修习,唯有一位形貌丑陋的老和尚衣着破烂,正坐在火堆前为众僧燃火,照明祛寒。两位比丘上前询问:“达摩蜜多何在?”

老和尚回答:“在第三层上洞,你们上去见他吧。”

两人告辞来到上洞,果见洞中一老僧端坐无语,状如高僧,只是相貌奇丑,衣服脏破,与下洞燃火的老和尚宛如一人。一问之下,果是前者,也就是达摩蜜多本人。原来他在接待两位比丘之后,运起神足,提前来到上洞。两位来访比丘对达摩蜜多的神通固然惊叹,而对他的所作所为更感到不可理解。他们问:“您是世间闻名的高僧大德,却为何要自甘下贱,替众位同伴燃火呢?”

达摩蜜多回答说:“人活一生,苦难一世,要从中解脱是很难的。为使同伴们修行有得,假如脑袋可以点火,我也愿意为他们点了自己的脑袋,毫不怜惜。至于替人燃火这等小事,既然有助于道友的修行,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达摩蜜多能够在盛名之下不为名所动,自甘卑贱,表明他不仅具有极高的道德修养和宽厚的慈怀善心,更说明他成功地处理了地位、权势、名气等与自身的关系。达摩蜜多的这种精神,正是古今中外的人们所一直提倡和钦佩的。

禅悟人生

人们常说,金钱权势如粪土,生不俱来,死不带去;名气如幻影虚云,转眼成空。但若真正身体力行起来,在芸芸众生中却寥若晨星。在有了地位、权势、名气之后,能不为所动,不心存傲慢,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继续追求进取的人,是值得赞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