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21123400000320

第320章 烦恼只是徒生

唐代禅师惠能是岭南(今广东)人,幼年丧父,家境十分贫苦,靠卖柴赡养母亲。一天偶然听到别人诵读《金刚经》,颇有所感。决心离家去拜谒当时最著名的弘忍禅师。见面之后,两人之间有一段有趣的对话。

——“你从哪里来?”

——“岭南。”

——“来干什么?”

——“只求作佛。”

——“岭南人野蛮不开化,岂能作佛?”

——“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岂有南北?”

禅师知道惠能非同小可,为了锻炼他,派他去米房舂米。

不久,为了选拔继承人,禅师把七百多弟子召集起来,命他们每个人以修行体验作一偈,最契合佛法的将是禅宗的第六代领袖。

禅师的大弟子神秀知识渊博,通晓佛教内外的学问,其他弟子都很推崇他,大家在下面议论纷纷,说六祖非他莫属。

神秀不负众望,在墙壁上写下一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大意是:我们原本清净光明的本心,有如明镜一般被烦恼的尘垢覆盖住。所以为了恢复它的光明晶亮,我们必须不断地拂拭覆盖在上面的烦恼尘垢。

五祖果然对此很赞许,他对弟子们说:“照大师兄说的做,将来必能有所成就。”并命令弟子早晚焚香,诵读此偈。

惠能听到这首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意思是说写得很漂亮,可是不是最终的佛理。弟子们觉得这个小和尚在口出狂言,都不理睬他。惠能是个文盲,可他并不气馁。晚上,他悄悄找到一个童子,来到墙壁旁边,举着蜡烛,自己念了一偈子,请童子写在神秀的偈子旁边: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二天,弘忍禅师看到惠能的偈,说道:“谁写的?不好,没有见性。”惠能十分扫兴。

实际上,弘忍禅师很赏识惠能。但他怕传衣法给惠能会让其他弟子不服气,引起争端。

当天深夜,弘忍禅师单独将惠能叫到自己面前,亲自把法宝和袈裟传给他,并嘱咐他离开此地出去隐居,时机成熟以后再出来施教。

禅悟人生

电脑内存过多,无法运行;心灵负担过重,无法宁静。

请定期清空你的心灵,不要让它被垃圾填满。

心里空灵(而不是空虚),烦恼自然无处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