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踏在石路上的咯咯的皮鞋声,由远及近地传来。霍青山老人的心猛烈地跳动,他站起身,轻轻地走到门背后,把心一横,咬紧牙关,用右手紧紧地握紧通条柄,屏住气息。外面的敌人走进来,叱责、叫骂,他不开门,日本兵用枪托子使劲砸门,用皮鞋重重地踢门。
门框、门扇在重重地打击下摇晃了,吱吱响着,眼看就要倒下来。
霍青山老人猛力把门闩拉脱,门扇一下子被撞开,日本兵扑进来。就在这一刹那,老人用足了力气把锋利的通条朝着日本兵的肋骨捅进去,日本人只哼了一声,倒下去就没有站起来。老人冲出门,一转身到了房子后边,消失在稠密的树林里。
老伴和四百名乡亲都被赶回村里来,死在日本兵的刺刀之下。
日本兵退去,游击队打回来,把儿子霍刚带回来给他。霍青山在老伴的尸体跟前跪下,真不知道如何是好。当陈赓司令员带着部队从村子里路过,霍青山老人毅然把儿子霍刚拉到司令员跟前,请求他收下。
陈赓司令员了解了全部情况之后,感激地拉住老人的手说:“你是我们民族的英雄。”
从老人手里接过他的儿子霍刚说:“你放心,叫他跟着我。”
就这样,霍青山老人的儿子,不到参军的年龄就参了军。一开始在司令员跟前当勤务员,后来当警卫员。霍刚要求下连队打仗,司令员把他派到一个主力团。日本投降时,霍刚已经是一个连长了。
霍刚是要强的,能干的,参加围困沁源,参加反对阎锡山入侵解放区的斗争,当了排长。1945年春,向敌占区展开政治、军事的攻势,在一次战斗中连长牺牲了,他被指定暂时带领队伍。一下子把一个连交给他,他带着队伍同敌人周旋。侦察员报告:周围村子都发现敌情,敌人企图袭击他们,战斗即将来临,要么迅速转移。这一下可给霍刚出了难题,这个连原是战斗力最强的连队,连长很能带兵、打仗,威信很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都在看他。
情况复杂,决心难下,把队伍拉走,可以不受损失;但战士会因此对连队失去信心,骂他胆小怕死,逃避作战。打吧,会招来不必要的损失。老连长如果在,那怎么都好,群众不会有意见。天在落着雨,更令人不快。
通信员问:“通知部队准备出发?”
霍刚说:“不,通知各班睡觉。”
各班谁都没有睡。雨下得烦人。不如早点出发,闪开敌人,可是连长不让出发,一直拖着时间,直到天大黑,霍刚才命令出发。天黑,雨大,路又陡又滑,石子又多,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霍刚点齐了人,拉起来就走。走到一个小山梁上,命令部队停下,战士们又悄悄地抱怨开了。霍刚一言不发,听着战士们的怪话。
忽然,在他们刚撤出的村子,手电的白光乱晃,人喊马嘶。后来又出现火把,传来机关枪声。敌人奔袭了他们住过的村子,战士们都不说怪话了。等到村子里平息下来,火光大部分熄灭,霍刚宣布:“用白毛巾扎住左臂。”又把三个排长招来分配战斗任务,他自己带领第一排出发,给了敌人一个突然袭击,歼灭了这股敌人,缴获了很多东西。天黑了又落着大雨,敌人完全没有想到,他们会一下子摸到村子里。
这一仗打下来,霍刚正式被任命为连长。
霍青山老人为儿子高兴。因此,每逢部队有战斗任务,老人总是挺身而出,不畏艰险,跋山涉水,支援前线。数九寒天,三伏盛夏,深恐遗漏,总要参加。这次,部队拉起来就走,开到平遥、介休作战,没让老人参加支前工作,气得老人火冒三丈,他待不住,自己来追队伍。
陈赓司令员说:“这次你怎么掉队了?”
老人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不客气地把手一挥:“我猜这回不是你指挥的。”
陈赓司令员说:“我刚从延安开会回来。”
老人说:“我说呢!你的人一心想奔大城市,不再要咱们这穷山沟了。我要求去支援军队,打仗总得用民工吧?运粮、运弹药、抬伤员……可带队的人说:‘你别操心了老大爷,我们这一走就不再回来了,去太原呀!’怎么说他们也不要我,我自个儿追来了,追到平遥,和部队岔了路,部队返回长治来了。阎锡山没有截住,倒让阎锡山抄了我们的后路。”说到这里,老人发现陈赓司令员脸都气成红的了,才顿时住口,不敢再说了。
陈赓司令员一句话没说,命令警卫员把他备用的马给老人骑上,他们一同上马,并辔而行。
老人的气消了,陈赓司令员的气也压下去了,和老人谈起了家常:“见到儿子了吗?”老人不快地说:“我不是为了见儿子。”
陈赓司令员说:“儿子比你强了,手下有一百多条枪了!”他故意逗老人。他清楚地记得,老人把儿子领来时,手边什么都没有。老人激动地对儿子说:“你娘死在日本鬼子刺刀下,你爹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可给你的,你就看看咱们的霍山吧!”老人指着霍山的山峰说:“这就是太岳山,咱们太岳区就是因它叫起的,方圆百十里都能看得到它。这水是沁河水,咱们祖祖辈辈都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去吧!孩子!”
司令员说:“儿子是不错的,战争已经把他锻炼成了一名勇士!”
老人可不以为然,憨厚地一笑。他知道司令员在逗他开心,他也故意将司令员一军说:“是啊!儿子比老子强了,有了一百多条枪,老子只有这一根扁担;可是当多大的官,也不能忘了穷山沟的老子。没有我们这根扁担,谁给你们往前线送吃的、送穿的?”
陈赓司令员听了哈哈大笑:“你说得对极了,说得太好了!没有穷山沟就没有八路军,没有老百姓,干什么都会一事无成。要是谁在山沟里待得不耐烦了,就是忘本了。”
老人警觉起来,怕司令员为了这事训斥人,他解释说:“也别怨他们,我们这山沟是太苦了!”
陈赓司令员说:“你别替这些人讲情,就是这种思想支配着他们,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反倒让史泽波抄了我们的后路,通过太岳,进占了我们的上党。这是耻辱。”
老人问:“你打算怎么办?打史泽波?”
陈赓司令员说:“打。消灭他。”
老人问:“打长治吗?”
司令员说:“打。既然阎锡山把礼送来,不收下是不合适的。”
“光是我们打吗?”
陈赓司令员说:“还有太行和冀南的部队。”
“谁指挥?”
陈赓司令员说:“刘、邓。”
老人听了高兴起来:“这就好了。”他问:“听说******也出兵了?”
陈赓司令员说:“出兵了。晋南胡宗南三个军;郑州有孙连仲的七个军!”
老人说:“******要大干一场了?”
陈赓司令员说:“是的,******计划三年六个月消灭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美国人现在正帮助******,往山海关运兵。”
老人睥睨地说:“******担的是剃头的担子。”
陈赓司令员说:“不管他剃头担子一头儿热也好,两头热也好,打是肯定的了!”
陈赓司令员一回到纵队司令部,司令部里就出现了一场僵局。政治委员、参谋长、处长们都在场。
陈赓司令员劈头就问:“怎么放过史泽波的?截住阎锡山了吗?”
参谋长说:“没有……”
陈赓司令员说:“反倒让阎锡山钻了我们的空子。”
政治委员解释说:“当时主力军在平遥、介休一带。情报说阎锡山经过孝义、介休、平遥到太原。……”
陈赓司令员不满意这个解释。解释是没用的,他问参谋长:
“临汾的情况事先一无所知?”
政委说:“史泽波八月十七日从临汾出动,主力部队……”
陈赓司令员问:“打下平遥、介休能守得住吗?”他瞪了政治委员一眼,“我们有些人还不如阎锡山有战略眼光,他首先派人夺取了上党。”
说完,他的态度缓和下来,命令军务处长:“把老人送到二十团。我们哪位军官大人不让老人参加支援军队,说我们进大城市啦!不在穷山沟了!老人一直追部队。把老人交给他们团政委吴孝闵。”他向老人说:“他们团政委吴孝闵是平遥人,是个打仗的政委。你儿子就在他那个团。”
送走老人之后,陈赓司令员说:“先打襄垣,切断白晋路,然后部署上党战役。太行部队打屯留,我们的任务是打长子县城。刘、邓首长上山来指挥上党战役。”
刘伯承司令员,******政委带着指挥部,带着电台西来,行进在太行山的深山峡谷之中。清漳河水清澈见底,发出欢快的响声,细碎的波浪,在阳光下闪着金色的鳞光。两岸山峦,以不规则的形状,沿着河岸展开两道高墙。明显地看出,大地在这里隆起二千多公尺高,然后岩浆崩裂,造成巨大的裂隙,经过亿万年风雨的冲刷、剥落,形成壁立的奇峰和深邃的峡谷,把天都挤得窄起来;清漳河,欢蹦乱跳地钻出山岩的缝隙,涌流而出。两岸是小小的冲积平原,田连阡陌,到处栽着柿树、板栗、桃、梨、杏,不时地泛起阵阵的甜香。山根丛生着杂树,白桦、橡树、黄杨、枫树和叫不出名字的灌木。现在已经不是夏季,那样茂密繁盛的丛林,已经披上秋装;柿树梢头初见黄叶,隐藏在红黄叶子的后面,红橙橙的柿子,变得丰满、透明。田垅间,除去尚未收割的庄稼,在新翻的地垅里,露出了嫩绿的玻璃针似的新麦,那么鲜嫩可爱。
这时候,正是秋高气爽,凉热宜人的时刻,清漳河畔真不亚于世外桃园。
马蹄在石子路上踏起火花,发出清脆的响声。
刘伯承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步行,爬上黎城的大山,爬着陡峭的盘山道;这是登上党高原的开始。地势显得陡然高起来,越上越高,一直上到山的丫口,站下来喘一喘气。从清漳河谷上到东阳关,步步上升,像攀登“天梯”一样登上上党高原。这里曾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带。大路一直是在陡壁上盘亘,直上直下。
刘伯承司令员走得气喘吁吁,他站住,直起腰杆,极目远眺,真是“一览群山小”啊!
太行山的山峦,像无际无涯的大海,巨浪排空,汹涌澎湃,浩浩荡荡,波及远方。回首望去,冀鲁大平原已经渺无踪影,只是一片飘渺的云烟,蕴藏在天地之间。站在太行的雄关之上,俯仰天地,不禁令人心胸开阔,感慨万千。刘伯承司令员和******政委,站在那里,有一刻功夫,谁也没有说什么。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体会出“据上党以窥中原”的意义。
上党真是上与天齐,收天下群山于眼底。
刘伯承司令员想起在延安和董老临别的一夕,他说:“董老翻开宋词,找到苏东坡一首《浣溪沙?送梅廷老赴上党》一词让我看。他说:“词上有‘上党从来天下脊’和‘山头回首望三吴’的句子,那首词是:‘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董老的意思是:上党是战略要地,据上党可以窥三吴,地势重要,环境艰苦,不要为没有鱼,没有肉而弹铗。”
******政委乐了一下:“我们不会叫苦的,词的最后一句应反过来看,‘时平不用鲁连书’,现在是‘时’不平,新秦始皇称帝,吞并中国,逼我们臣服。鲁仲连的书还是有读的必要。不为******的气势汹汹所吓倒。”
刘伯承司令员遗憾地说:“不同的是,赵国的都城邯郸目前不在我们手里。邯郸这地方有很多名堂,有鬼谷子村,鬼谷子教孙膑、庞涓两个人学兵法,可惜庞涓这个饭桶反倒做了官;有真才实学的孙膑遭人嫉恨,他被剜去了膝盖骨。邯郸道上还有一座儒生庙,‘黄粱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正做着他的‘黄粱梦’,我们先躲开一步,让他的黄粱梦做得酣些。”
战斗队伍从山下赶上来。部队展开在盘山道上,蜿蜒曲折,左右盘旋,如同一条巨大的游龙昂首上来,战士们那沉重的大脚,踩得地咚咚发响,踢得石子乱蹦,尘土飞扬。看到战士红光满面汗湿淋淋的样子,刘伯承司令员和******政委闪到路边,和干部战士们打招呼。
战士们个个年轻力壮,走起路来像小老虎。满身大汗也不在乎。忽然一个年轻的战土走到司令员、政委面前立正、敬礼,孩子似地叫道:“叔叔!”这叫声使人发愣。
刘伯承司令员认出来了,但他故意不作回答,把那个战士翻过来、掉过去地看着,给他整整衣服、挎包、背包,动手给他解开绷得很紧的风纪扣。然后夸奖说:“好孩子,柱子!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不放空炮,说参军就参了军。”随后说:“当了兵要精干,别当窝囊兵,遇事拖沓窝囊要误事的。平时要扣风纪扣,行军、爬大山,风纪扣可以解开,不然憋得人喘不过气来。”最后提醒他:“当了兵都称同志,别再叫‘叔叔’了!”说着乐了。
柱子的脸倏的红了,不好意思起来,分辩说:“你和妈妈都是长辈,我不好意思改口。
”显得很缅腆的样子。柱子穿上军装,精干、英俊,是个漂亮的战士。
******政委告诉司令员:“他是第一个报名参军的,一下子带动了他们这一茬年轻人,有二百多人参了军;就在报名参军的那天晚上,他和村长的女儿小玉结了婚。”
刘伯承司令员一听高兴了,想着这样一个小兵,参了军就有姑娘嫁给他,他说:“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太行山的人民,像太行山一样,质朴、粗犷、刚强、坚韧、无畏。”夸奖过后,他看着小兵诸事顺利,踌躇满志的样子,想敲打他几下子,说:“你穿上了军装,村长把女儿嫁给你,要真心为人民办事,只有舍身以赴,人民就以命相托。记住,我们是人民的军队,要为人民赴汤蹈火,为人民解放而战。”最后,他感慨地说:“水可载舟,也可覆舟。记住。”
******政委说:“记住司令员的话,穿上这身军装,别忘了老百姓。你当过民兵,刺杀、射击、投弹三大技术都是不错的,来到正规军里要听班长的指挥。谁是你的班长?”邓政委向柱子旁边站着的战士问。
一个精明的战士跨上一步,敬礼:“报告首长:我是。”
邓政委认出来了:“你是金虎?”这个战土是金虎,比柱子稍大一些,中等个儿,精干、结实,特别是两只机灵的眼睛,虽然没有脱了孩子气,但是像只小老虎。这是打朱怀冰时候的战斗英雄。******政委指着柱子向金虎交待说:“这是‘太行人民子弟兵妈妈’最小的一个儿子,他父亲和大哥,是在长乐村和日本鬼子作战时英勇牺牲的;他的二哥是打朱怀冰时牺牲的。把他交给你,你要负责把他带出来。”
金虎立正,从政委和司令员的嘱托里,领会了上级的意图。他这才知道,柱子的二哥,是和他并肩战斗过的战友。他给司令员、政委敬礼,把柱子带去归入队列。
司令员和政委上马。
二、夺上党阎锡山垫背
陈再道的冀南部队,包围了潞城。
野战司令部指挥太行纵队,逼近襄垣城。
指挥部设在一个宽大的教室里。由于史泽波侵入上党,上党地区进入紧张的战争状态。
夜,司令部里燃着蜡烛。
这里是高原气候,秋意颇浓,凉风习习;蜡烛的光随风摇曳。北面墙上,张挂起上党的军用地图,标出参战部队的具体位置。太行纵队,包围了襄垣城;太岳纵队东来,插向襄垣和长治中间,从西面南面包抄过来。
刘伯承司令员,走到地图跟前,放大镜在襄垣和沁州中间移动着,张华举着蜡烛,帮助司令员指出想找的地点。
情报处长魏青报告:“襄垣城里敌人情况:伪汾东第一支队,襄垣警备队,共五百多人。”
司令员骂道:“史泽波是个混帐,襄垣是他的咽喉要地,襄垣不守,长治难存。他只摆了一些杂牌,把主力抓在自己手头,这就给自己造成了被动。”他向魏青说:“特别注意长治到沁州的敌情。”
张华说:“打襄垣,切断白晋路,沁州和长治都赶不及援救。”
刘司令员说:“攻其所不能救。这样我们得了襄垣,卡住史泽波的咽喉,使他守上党难,放弃上党也难。”
******政委乐了:“******是一枕黄粱。”他指着襄垣城说:“这一步棋,是为把我们的意图暴露给敌人;也看看敌人的反应。”
张华遗憾地说:“史泽波才过了五天舒心的日子。阎锡山曾经为得到上党干过杯。”
刘司令员说:“打下襄垣取得攻城经验,一边打,一边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