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长治
21125500000019

第19章 上党巧布阵(9)

刘伯承司令员脸上出现一种难以言状的表情。因为只有政治委员了解自己,又有一种感激之情和内心宽慰之感,这不是用言语所能表达的。他说:“这个说明非常需要,写得明确、扼要,委婉、合理、合情。”他感激地说:“夺取上党我们才能争取主动,否则,******将把大军源源开来,我将阻不胜阻,击不胜击。中原是******的粮仓兵库,和我们只有一水之隔。有上党在手,就有回旋之地。南可威慑中原,北可屏障冀察,东可配合华东,西可策应吕梁和延安。对今后战局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司令员说得有些激动,最后意味深长地说:“人民,党,需要我们担这个担子。挑不好这个担子,或者推卸这个担子,都会受到历史的惩罚。个人功过无足挂齿!”唯有政治委员******同志,理解司令员这番语重心长、推心置腹的话的意义,他理解此时战友的心情,这位从本世纪初以来,饱经沧桑的战士,经历南昌起义、万里长征,据太行山以镇日寇的老将,今天激起他心潮起伏,感慨万端。中国,从古及今留下多少教训,中国的封建社会太长了,封建的根子太深了,把多少苦果留给她后代儿孙。不管如何,那些忠心耿耿为人民呕心沥血的人,他们的功绩将是永存的。

刘伯承司令员一直等政委签了字。他看看表说:“部队已经行动了,你留下攻城,我去打援。”

******政委看看外面的雨,密密的雨丝,把夜幕隔断,外面什么也看不到。他说:“我去打援吧!你留在这里‘钓鱼’,雨太大了,这雨对你的伤也不利。”他望着司令员,等待他的同意。

刘司令员一听乐了,说:“既然这样,‘刘、邓’不要分开,还是在一起吧!”警卫员给他们披上雨衣。

午夜时分。陈再道已经开始攻城了,长治四周响起轰隆的炮声。火光闪烁。

六、出生入死陈再道

陈再道是一位功勋卓著的高级将领,原名程再道1909年1月24日,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区程家冲的一个贫农家庭。父亲在他3岁时因肺痨去世,母亲领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不久在汉口码头当搬运的叔父回乡,帮助他们整理家业,抚养两个小孩。7岁时,叔父把程再道送到程家祠堂念私塾,让他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但程再道未能用心读书,随学随忘,混了两年,就没念下去了。11岁时,母亲又因病去世,他就与叔父学干农活,农闲时还学会了蔑匠手艺,编席编篓编篮编筐,上市卖钱,艰苦度日。

1926年,程再道17岁,在石河寨农民协会成立会上听了共产党员王树声的演讲,开始真正明白穷人受苦的原因,并得知其它地方都在进行革命活动,知道了董必武等共产党人的事迹。会后,青年人纷纷报名参加农民义勇队,程再道也挤上前报名,登记时因同音缘故,别人将他的姓写成了“陈”,从此他没有改正,便以“陈再道”为名了。这一年叔父病逝,他孑然一身,走上了革命道路。

陈再道参加了乘马岗区八乡农民义勇队,次年部队改编为麻城农民自卫军。自卫军从不同渠道搞来十几条步枪,六枝驳壳枪,加上大刀、梭标、长矛等,组成了一支农民武装队伍。他们的第一次行动是打击罗家河恶霸丁枕鱼,之后又捕捉了十几个土豪劣绅,一时农民协会威风大振,汉口《民国日报》还为此作了报道。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革命力量受到巨大损失,处于大别山南麓的麻城,反动势力一时气焰嚣张,开始向农民协会反扑过来。4月下旬,反动组织红枪会纠集了上万人直奔乘马岗而来。农民协会和义勇队寡不敌众退至麻城县城,敌人追至城外,团团围住县城。当时任****湖北省委及国民党部负责人的董必武听到麻城事件后,命令省警备团一营会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300名武装学生军日夜兼程,驰援麻城。

5月16日,国民革命军队到达麻城,红枪会闻风而逃,部队和农协会员乘胜攻打了几个反动窝点,捣毁了红枪会巢穴方家垸。打退了敌人的反攻之后,麻城农民自卫军正式成立,陈再道被编在第3排。此后,自卫军在当地又和敌人作过多次战斗,势力渐渐壮大,声威也传扬四方。

“八一”南昌起义后,****中央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号召各地党组织积极组织武装起义。中央精神传达到麻城,人民群众受到极大鼓舞,积极行动起来,很快掀起了一股革命风暴。鉴于这种有利形势,****湖北省委拟举行黄(安)麻(城)起义。经过周密计划和小型的战斗演习,最后决定实施起义计划,攻克黄安(今改名红安)县城。陈再道所在的麻城农民自卫军第3排奉命赶赴黄安七里坪以北的木城寨一线,构筑工事,准备迎击来援之敌。

11月14日,农民自卫军一举攻克黄安,活捉反动县长贺守忠。11月27日,黄安土豪劣绅勾结国民党第30军独立旅秦进忠部4千余人进犯黄安,企图夺回县城,久攻不克。至12月5日夜,国民党第12军任应歧部调一个师奔袭黄安城,革命军与敌激战四个多小时,终因力量悬殊,党组织决定弃城突围,以保存革命火种,黄安于是失守。二十一天后,黄安被国民党反动派血洗城垣。黄麻起义虽然失败,但使陈再道和一大批革命战士从战火中成长起来。

麻城农民自卫军在黄麻起义失败后,奔向黄陂县木兰山。1928年1月1日,****湖北省委决定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7军,下设三个分队,陈再道编入第3分队,不久当了班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潜伏在木兰山的第7军实际上只有72人,人少兵弱,无力与敌军作战,在省委指示下,第7军决定以木兰山为中心,积极广泛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打击当地土豪劣绅和反动武装,在生存中求发展。不久,由于敌人的追剿,部队转移到黄冈境内,再转进罗田县境,最后又回到木兰山。但是敌军追剿紧迫,部队决定分散活动,到各地开展游击活动,少数战士要离开部队。陈再道被指定离开,隐蔽活动。

1928年4月,黄麻地区形势发生变化,敌军内部冲突导致守军势力削弱,****湖北省委决定第7军陆续返回黄麻老区,开展对敌斗争。根据党组织的指示,陈再道迅速回到了第7军部队,随部队驻扎在鄂豫边界的麻栎树岭北边的柴山堡、河南湾、水口寺一带。同年7月,第7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下设四个大队,陈再道编在第4大队当班长。经过多次战斗,部队发展到400多人,又成立了第5大队,陈再道又奉调任第5大队班长。1930年春,部队遵照****中央决定,再改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第31师则改为第1师,徐向前同志任师长。在徐向前的指挥下,红1师向平汉线出击,沿线攻打了敌守军多次,屡获大胜,部队人数也不断扩充,达3000余人,陈再道也升为第3团第9连第2排排长。

1930年11月,国民党军队开始对我鄂豫皖根据地“围剿”,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调兵遣将包围此地红军。夏斗寅的第13师进犯根据地南部,黄麻地区战局顿时紧张起来。前委决定,红1军迅速南下奔赴黄陂姚家集迎战敌军。11月11日双方相遇,激战一整天,彼此伤亡较大,最后夏斗寅部逃往黄陂。13日,红1师挥戈东进,连克黄安、新洲两城,俘获敌军数千人,缴获大批枪枝和军需物资。陈再道参加了这几次战斗,胜利使他对革命前途充满了信心。12月,红1军接上级指示,转进皖西,24日攻克金家寨。不久回师麻城,与红15军会师,两部合编为红4军,下设第10、第11两个师,陈再道编入第11师31团。

1931年2月,我军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红4军部队在广水以西的双桥镇痛歼敌军岳维峻的第34师,使敌人对我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彻底失败。在第二次反“围剿”胜利之后,陈再道任第31团第9连连长。不久部队南下,攻克英山,西击浠水,北扫罗田,又占广济梅川,正在乘胜追击时,张国焘来信批评红4军南下行动,命令红军北返麻埠,并撤消了红4军军政委的职务。陈再道感到十分不平,但军令不可违,只能随部北返。这年秋天,张国焘在鄂豫皖根据地搞了一场“大肃反”运动,在部队里打“****”,错误地杀害了许多革命同志,陈再道因为出身贫苦,才幸免于难。“大肃反”之后,陈再道调任第32团第3营营长。“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这年11月7日,鄂豫皖根据地的红4军和红25军在中央分局的指示下,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陈再道仍在第4军第11师第32团3营。三天后,部队在黄安与国民党军队打了一大仗,这场“围点打援”的战斗前后长达43天,敌我攻守对抗,达到白热化程度,陈再道亲自带领全营战士冲入前沿阵地,同敌人展开肉搏战,力战群魔,手刃数敌。黄安战役后,我军又发动了商(城)黄(川)战役,痛歼******嫡系部队第2师,其师长汤恩伯战败后被撤职。

1932年3月,在徐向前指挥下,红四方面军在皖西进行了著名的苏家埠战役,该战役历时48天,共毙俘敌3万余人,彻底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1932年8月,敌人第四次“围剿”开始了,这时张国焘从后方来到红4军驻地召开中央分局会议,提出“不能停止进攻”的方针,作出南下攻麻城的决定,而徐向前等人认为我军经过七八个月的连续作战,应当及时休整训练,但张国焘坚持自己意见,我军只得挥戈南下。

当时提出动员口号是:攻下麻城、攻下宋埠、黄陂,打到武汉去!七月骄阳似火,部队急行军直趋麻城,先后歼敌第31师第93旅,继而荡平方圆百里的反动民团,然后重兵包围麻城县。敌军急从黄陂、武汉派兵驰援,途中被我击溃退至宋埠镇等地。8月8日,红4军部队再次向麻城展开进攻,受阻于陡坡山之敌,师长命令陈再道率第3营突击,拿下陡坡山。

陈再道大声说道:“保证完成突击任务!”他右手一挥,带领全营战士猛扑向陡坡山。战斗中,陈再道不幸负伤,子弹从右臂上部射入,从后颈下穿出,他一时竟不知疼痛,仍不顾血流满身率领全营向前突击,最终突破敌人阵地,后续部队攻了上来,猛攻守敌,全歼敌一个团。战后,陈再道被送进了后方医院。不久因部队转移,他提前出院,随军转战至平汉线以西,离开了鄂豫皖根据地。

在十倍于我军的国民党军队的第四次“围剿”中,红4军被迫长途转战,陈再道伤未痊愈,坚持随军东征西战,和敌人打了大小几十场仗,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向西北方向挺进。红4军沿途冲破敌人多层包围圈,进入陕西境内,与陕军杨虎城部交战,击溃敌军后,即刻撤出战斗,翻越白雪皑皑的秦岭,渡过汉水,再翻越巴山进入四川。在与四川军阀的战斗中,一个月内捷报频传,歼敌三个团,击溃敌八个团,最后立足通江、南江、巴中一带。

陈再道伤愈参战,不久升为第31团团长。

红4军在四川的胜利,使各路军阀闻风丧胆,红军乘机在川陕边界建立了根据地。1933年6月,部队召开了军事会议,总结了作战经验,决定改编红军,把四个师扩编为四个军,最高军事领导机构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张国焘任主席,徐向前、陈昌浩任副主席。原红10师扩编为第4军,下辖第10师、11师、12师,陈再道任第11师师长。

从1933年12月到1934年4月底,四川军阀刘湘秉承******旨意,对红军连续发动了三次总攻,均被粉粹,以伤亡3.7万余人而告退。不久,刘湘复仇之心大涨,又组织兵力围攻我军,于1934年7月发动了六路围攻,攻击红军驻地万源。陈再道率第11师坚守在巴水西岸的玄祖殿山上,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和波浪式的密集冲锋,英勇顽强地抗击攻山之敌。当刘湘所部又一次战败退回去之后,我军决定乘胜进行反攻,突破万源西南的青龙观。8月9日夜,夜袭青龙观的战斗开始了,红军很快撕开了敌人的防线,大军从左右两翼发动进攻,向敌人的纵深猛插。陈再道率第11师攻占了龙池山以西的五龙台、石寓场,迎战援敌陈兰亭师,痛歼敌军大部。最后我军打败了刘湘指挥的六路围攻,取得了巨大胜利。

反六路围攻胜利后,红四方面军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整训,许世友调到红4军任军长,辖第10师、11师,陈再道仍在第11师任师长。

1935年1月,****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批评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错误,选举******为政治局常委,确立了******在党内、军内的领导地位。会后中央红军北上,打算和四川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为了配合中央红军北上,打通北方之路,红四方面军于3月强渡嘉陵江,陈再道率第11师会同第10师负责掩护主力渡江,取得成功。渡江后,我军兵分三路,横扫沿江守敌,彻底摧毁敌人防线,控制了嘉陵江以西纵横二三百里的地区,部队也发展到8万多人。。

6月18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今小金)地区会师。由于川西地区多是高山险谷,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给养困难,不利于红军的生存和发展,而北方陕甘地区地域宽阔,居民较多,交通方便,物产较丰,又是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地区,并且邻近华北,距华北抗日斗争的前线较近。于是中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但此时张国焘却加以反对,打算率部西进到新疆、青海等地。经过会议激烈讨论,张国焘勉强同意北上,而当红一方面军先行出发后,张国焘又按兵不动,反对北上。中央再次召开会议,批评张国焘,张国焘才不得不率部到毛儿盖集中。

8月3日,红军总部决定把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右路军和左路军分别北上。红4军为右路军所辖,担任了右路军的后卫,掩护主力部队北上。至8月下旬,红4军完成钳制敌人任务后,踏上了茫茫无际的大草原。陈再道率军走进草地,一周后从死神统治的草地挣脱出来到达班佑地区。

右路军在班佑未能等到左路军,至9月,张国焘背着中央密电右路军政委陈昌浩率部南下,企图分裂中央。于是右路军一部奉命回兵川南,重新又踏进了一个月前走过的草地,再次回到四川与当时在党坝的左路军会合。******、******等则先行率右路军中的红1、3军团和军委纵队迅速转移,北上至陕甘地区建立根据地。陈再道则在右路军红4军中率第11师回到川南。在川南,朱德、刘伯承、徐向前指挥部队对敌军守地进行多次进攻,先后克敌数城,但总的来说仍处于劣势。11月间,传来中央红军北上胜利的消息,朱德、刘伯承、徐向前劝张国焘北上,张国焘被迫取消原来打算另立中央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