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南京
21125800000044

第44章 古城史话(5)

1939年夏,驰骋于浦东平原的南汇县抗卫二大队在潘家泓袭击了日军,使日军对这支活动于眼皮下的浦东游击队,感到如芒在背,欲拔掉这根肉中刺。一天,林达到中队驻地附近的盐仓办事时,发现一队日伪军进入该镇,即鸣枪报警。敌人猛扑过来,林达腰部中弹负伤。但他考虑到二大队的安危,为迷惑敌人,奋不顾身地直奔野外,游过一条河浜,隐藏在芦苇荡中。由于他机智灵活引开了敌人,使二大队得以安全转移。一些亲友看到林达身负枪伤,劝他说:“真险啊,受了这么重的伤,今后不要再干了。”林达理解亲友的关心,笑着开导说:“现在洋鬼子搞‘三光,政策,杀我们的父老兄弟,烧我们的房子,要灭亡我们的国家,全国人民都在抗日救亡。为了驱逐日寇出中国,我哪能怕流血牺牲!”一席活,说得亲友频频点头,为有这样一位爱国家,明事理,有抱负的后生而深感欣慰。

1940年的春夏之交,****江苏省委决定,活动在浦东的二大队,调由苏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统一指挥。林达被送到“江抗”东路教导队受训。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9月,被任命为抗卫第二大队第四中队副队长。该部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改编为国民党第三战区淞沪游击指挥部第五支队,林达任五支队四大队副大队长。1941年初,在南汇的反“扫荡"斗争中,他率部与浦东人民群众一起,攻打东新市、川沙青墩等敌伪据点,全歼敌伪30余人。

1941年4月,日军在浙东发动了宁(波)绍(兴)战役。国民党一二十万军队一触即溃,望风而逃,不到一个月,杭甬(宁波)线以北镇海、宁波、慈溪、余姚、肖山、绍兴、上虞等地区沦陷。****苏南地区路南特委,决定浦东部队分批南渡浙东“三北"地,区,一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6月,林达等奉命率领五支队的四大队渡海浙东,在余姚段头湾登陆。当时“三北”地区的民众,目睹日军的凶残和国民党军队的溃逃,遂产生“恐日症”。林达当即对部队动员,坚定地提出:坚决用战斗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唤醒抗日群众,一定打开“三北”地区抗日的局面。

在相公殿打响了浙东“三北”抗日第一枪。6月,18日清晨,太阳刚从海上冉冉升起,照着一抹无边的庵东盐场,突然从高高的海塘西头露出一面“膏药旗”,一群扛着三八枪的日本兵,耀武扬威地向相公殿扑来。这时,庵东镇地主许先一家的雇工牵着抱着东家的3个小因跑反,恰遇林达带领的部队在路边拔芦苇、蒿草搞伪装。林达要求雇工给四大队带路,去打鬼子。开始,雇工感到非常惊奇和怀疑,说:“一个月前日本人打来,在这方圆百里的‘三北’地区,驻着成千上万的国军,可没有哪一支队伍敢向日本佬打一枪呢!矽林达告诉他:“我们是贫苦人自己的队伍,前天刚从浦东渡海过来,是专门到浙东来打日本鬼子的。”雇工看看这支队伍确实不一样,个个身强力壮,精神饱满,高兴地拍着胸脯说。。“好!我给带路,领你们到相公殿,通过东家熟悉的乡长了解鬼子的动静。‘三北’的老百姓早就盼着有一支真正打日本鬼子的队伍了。”太阳偏西,林达根据雇工提供的情报,趁着暮色将部队埋伏于海塘通道的盐墩上。当从庵东出扰的一股日军进入伏击圈时,四大队的步机枪一齐开火,打得敌人死伤过半,狼狈逃窜,连尸体也来不及拖走。这一仗,被民众称为“三北"抗日第一枪,振奋了沉沦在苦难中的浙东民众,人们激动地奔走相告:“真正的抗日队伍来了!”****余姚********张春松听到捷报,兴奋至极,吟诗一首寄情怀:

江南奇冤为内应.

镇海炮哑宁绍沦。

四明蒙蒙黄雾重,

会稽昏昏膏药升。

钱塘江中奔怒马。

相公殿畔降天兵。

轰隆一响敌遗尸.

红色浙东第一声。

林达在军事上指挥出色,在政治上善于做统一战线的工作。

10月,国民党第三战区淞沪游击指挥薛天白为扩大自己实力,妄图分化浙东抗日武装力量,命令五支队派员前去“接受任务”。

组织上派林达前往薛部相机行事。于是林达只身到达薛天白驻地,机智地与薛周旋,从国家民族前途、团结抗日大局晓以大义,有理有节地揭露薛分化抗日武装的诡计。当薛提出要将四大队扩大为淞沪游击第三支队,委任林达为支队长时,林达虽洞察薛有拉拢自己的用心,但觉得这正是发展壮大抗日武装的难得机会,有利于“灰色隐蔽,积蓄力量”。他经指示同意了四大队的扩编。林达担任三支队队长后,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提高部队军政。

素质,不断锻炼壮大部队。一次,他率部于慈北长溪岭五峰寺迎战日寇,敌强我弱,日军疯狂地冲过来夺取山头。在这危急时刻,林达身先士卒,猛扑敌阵,投掷集束手榴弹炸死来敌,又端起机枪猛烈扫射,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坚持到天黑,迫使日军拖着20.多具尸体撤离阵地。1942年,浙东游击队在“坚持三北,开辟四明”的斗争中得到新发展。根据党组织的指示,林达又利用同乡关系,积极说服“忠义救国军”孙运达部保持中立,使孙作出了“不参加内战”的允诺,削弱了敌军的实力,为我军全歼艾庆璋部创造了条件。11月初,林达率部由诸(暨)北回四明山参加讨艾战役,在登州街、黄家埠、临山地区与兄弟部队一起,将艾部一举全歼。

数渡姚江,斗顽击敌。1943.年4月22日夜,林达率三支队与五支队一起,歼灭盘踞四明山心脏地区梁弄镇的伪十师一个营,粉碎了日伪阻碍我建设四明山根据地,限制我第三、第五支队向山南和曹娥江以西发展的阴谋。四明山反顽战斗胜利后,林达率三支队主动北渡姚江,转战日伪据点林立的“三北"平原。先后于慈北的汶溪和桃花岭与伪十师和日寇遭遇。此时的林达虽极度疲劳,鼻部受伤流血不止,但始终在第一线沉稳地指挥战斗,打退敌人,保护领导机关安全转移。6月7日,又奇袭镇海洪桥_镇日伪据点,生俘日军少佐顾问吉永久寿秀和伪上校总队长等28人。25日,林达率部在慈东马桥伏击战中,全歼伪十师进入马桥伏击圈的两个连。浙东纵队司令员何克希接到频传林达率部打击日伪的捷报,高兴地对政治委员谭启龙等领导人说:“林达,是浙东纵队里一个文武兼备的优秀指挥员,一个难得的人才。他先我们来到浙东,坚持了长达3年的敌后抗战,对浙东根据地的创立有不可磨灭的功勋。”由何克希、谭启龙两次签署的嘉奖令称赞道:“你们不愧为浙东人民的子弟兵——新四军乃至全浙东人民的骄傲和荣耀!现在,大家都面向你们,向你们庆祝,赞扬你们的英勇行为!”1945年的初夏,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林达率部参加了攻打许岙日伪军的战斗,与兄弟部队一起,共歼俘日伪军1000余人,缴获一大批军需物资。后部队扩编,他调到新组建的四支队任政治委员。

在频繁的战斗中,林达利用战斗间隙,坚持看书学习和总结作战经验。白天,只要时间许可,他就在阵地上,树荫下,甚至行军时的马背上,读随身带的军事、政治著作。夜里,那怕一天的工作、战斗再累,也常常在昏黄如豆的灯光下,坚持写日记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文化素质。林达把中国古代军事家的战略战术,******的军事思想,结合战斗实际加以运用。他从不放过每次战斗结束后的讲评和总结。马家桥战斗一结束,他就深入到干部、战士中间,发扬民主,引导大家议论指挥员在组织指挥方面的优缺点,议论战斗员利用地形地物、选择冲击道路和掌握射击时机等战术基本功方面的优缺点。然后,进行讲评,表扬好的,指出失误,让大家吸取经验教训,达到打一仗,提高一步的目的。由他撰写的《略论马家桥战斗胜利及其经验教训》一文,受到浙东纵队领导的赞扬,被全文刊登在1944年7月1日的浙东《战斗报》上。

一心为革命,从不想到自己。林达从参加革命的那一天起,始终艰苦奋战在第一线,他时时刻刻想到的是战争的胜利,对于个人的婚事一推再推。在浙东根据地时,他相识了一位女朋友,按当时上级规定的干部结婚条件,他早已具备。领导上催他,同志们劝他,那位女朋友也盼望早日成亲。而林达总是那句老话:

“个人的事,再往后放一放。”1945年,在北撤途中,林达和弟弟在青浦相遇。八年前日军进犯浦东,兄弟俩同遭日军枪伤,林达投身抗日,弟弟留在家乡,好不容易熬过了8年,兄弟俩相会于抗战胜利时刻,悲喜交加。弟弟从浑身带着战场硝烟,风尘仆仆的哥哥身上,看到他在敌后抗战饱经风霜和刀光剑影的艰辛,就动情地说:“阿哥,你这些年来,为打败日本鬼子,出生入死,总算熬到了今天。现在日本鬼子被打败了,你该回家看看母亲,过几天安稳日子。再说,你已经30岁出头了,是成家的时候了,母亲一直在为你的婚事着急呢!”一提到年迈多病的母亲,林达的心像被针戳了一下,巴不得马上回家看一看母亲。但是经过8年战争磨砺,心里装着革命事业的林达,却笑着对弟弟说:抗战胜利了,全国人民高兴,我们的母亲和全中国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都希望从此天下太平,安居乐业。但不能不看到,大独裁者******,对抗战的胜利果实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正在准备挑起内战。我是带兵打仗的人,在全面内战即将爆发的时刻,我不能考虑结婚成家,过安稳日子。至于照料母亲的事,就只有劳累你了。”弟弟点着头,噙着泪,深情地对林达说:“阿哥,你放心去吧,我一定安慰和侍候好阿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浙东游击纵队根据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撤至苏北的东台、涟水等地。1945年11月,林达任新改编的华中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三旅第九团政治委员。九团是新组建的部队,人员来自各单位,不少人员缺乏严格训练和实战锻炼。林达和团长一起,充分利用内战尚未全面爆发前的难得机会,对部队进行短期整训。他针对当时部分干部、战士对北撤存在的各种模糊认识,深入连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与此同时,他还分秒必争的组织部队进行战术技术训练。他和军事干部一样,每天率领部队训练射击、投弹、爆破和进行单兵至班、排、连的战术演练。尤其重视夜间训练,在训练中从难从严。他说:“我们是人民的军队,现在担负着解放全中国人民的重任,只有平时严格训练,多吃苦,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减少伤亡打胜仗。这是对人民负责的表现。”经过训练,部队战斗力得到提高。1946年4月24日,林达率部参加解放泰安战斗,担任主攻西关的任务,激战3昼夜,与兄弟部队一起取得歼灭守敌整编七十二师4000余人的胜利。不久,三旅九团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三师九团,林达改任团长。他在鲁南战役中,率领九团在吴寺、郭家庄两次防御作战中担任阻击任务。在敌兵力以数倍于我,配以飞机、坦克的疯狂进攻,而九团不足1000人,且装备又较差的情况下,由于林达机智灵活的指挥,采取防打结合,终于以少胜多,像钉子一样牢牢地坚守在阵地上,圆满地完成了阻击任务。荣获鲁南前线指挥部的嘉奖。

林达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总结经验,以战教战。他所创造的山地机动防御战的战术,成为部队战例研究的好教材。他撰写的《鲁南两次防御战的经验》,至今还成为部队珍藏的革命史料。1947年2月,华东野战军各部队普通开展了技术、战术训练,连队大力开展了运用政治工作“三把钥匙”一诉苦教育、团结互助运动和立功运动的活动,为粉碎敌人新的大规模进攻作了很好的准备。5月中旬,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打响了。******为了挽救其“五大主力”之一的美械装备的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覆灭的命运,下令整编二十五师不惜一切代价前去解围。敌人距孟良崮只有一两天的路程,情况万分紧急。林达奉令率领九团坚守界牌、天马山阵地,阻击敌二十五师的增援。在作战动员会上,林达对全团干部说:“这一任务关系整个战役的成败。敌二十五师是硬核桃,我们是小铁锤,要砸破它的硬壳,吃它的核桃肉l,,敌军蜂拥向九团阵地猛扑,战斗空前激烈,炮声轰轰,火光闪闪。血战4天后,林达率前指人员到最紧急的二营阵地的山头。该营伤亡很大,弹药消耗殆尽,而敌军步步逼近。林达组织都队从敌尸堆里收集一批武器弹药,指挥阵地上的战士勇猛反击。顿时,枪炮和手雷、手榴弹齐发,打垮敌军一次又一次进攻,直至兄弟部队赶来支援,天马山阵地岿然不动,为保障主力部队全歼国民党第七十四师作出卓越贡献。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曾赋诗庆祝孟良崮战役胜利:

孟良矗上鬼神号,

七十四师无地逃。

信号飞飞星乱眼,

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

血雨飘来湿战袍。

喜见贼师精锐尽,

我军个个是英豪。

………

孟良崮战役后,为再次粉碎敌军对沂蒙山区的进犯,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华东野战军向鲁西南出击,转战于津浦路两侧。时值天下暴雨,山洪突发。7月18日,当九团在邹县一带强渡沙河时,突遭敌机俯冲扫射,狂轰滥炸。林达为了指挥部队疏散隐蔽,不幸中弹负重伤,流血不止。就在他生命垂危之际,仍念念不忘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用微弱的声音对身旁的同志说:“我不行了,还没有完成的任务要靠你们了。”

战斗未曾有穷期。这位南征北战,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奋发有为的英雄团长,永远地躺卧在大沙河旁,静静地听着战友们在齐鲁大地上大踏步前进的脚步声。

(南京军区政治部组稿张耀德撰写)

“革命事业就是生命”

——记吕惠生烈士

1945年11月13日深夜,细雨潆潆,寒风凛冽。南京市郊外六浪桥一群剑子手,浑身抖抖颤颤,把头缩在大衣的领子里。

在一阵令人心悸的镣铐声中,国民党顽军押解两个衣衫褴褛、遍体伤痕的人,来到桥边。刽子手狞笑着,向其中一个高个儿、面容清癯的中年人问道:“你们就要死了,感到遗憾吗?"那人双目炯炯,镇定地回答:“为革命而死,为真理牺牲,是最大的光荣,绝无遗憾!遗憾的是坚持敌后抗战八年,有很多宝贵经验没有来得及总结,有很多文章没有写成。”

他,便是皖江抗日根据地行政公署主任兼皖江人民抗日自卫军司令员吕惠生。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和难友王惠川(新四军第七师独立旅参谋)一起,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和平民主万岁”的13号,倒在血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