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沈阳
21126100000015

第15章 辽沈战役(3)

卫立煌与******之间的矛盾,到了后来演变成为不论什么事,******要这么办,卫立煌偏偏要那么办,样样都闹拧。除了对东北作战主张的分歧,如美国人希望国民党守在东北以免俄国势力扩张,在1948年,表示愿意再增加空运东北十个师的装备和补给。

卫立煌经过远征军和访问美国和美国人关系很好,向美国顾问团长巴大维请求,把这些物资直接运到东北,不经过南京。

巴大维久已讨厌南京政府的后勤部门,因为运来什么东西都被他们贪污盗卖或移作他用。他特地到东北做过—些调查,看了机场仓库等情形之后,决定直接用船运东北营口。这事被******闻悉之后,十分震怒。美、卫直接挂钩,把他撒开,那还了得?那不但会使东北演变成一个独立的小国。更会损害他总统统一的权力。他横加干涉,争争吵吵,美国人对东北运送器械军火一事终于没有办成功。

三、战略决战,******来电批****

1948年秋,******、中央军委决定首先在东北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

然而,什么时间,首先在哪一点上突击,由于****决心一时难下,和中央军委反复讨论,未能取得一致。此时东北已无小仗可打,只能在长春、沈阳和锦州三个大点中选择。

沈阳是东北国民党军的老巢、大本营,而且位于长春、锦州之间,有长、锦作为屏障,势难首取。

只有在长春和锦州之间作出抉择。

哈尔滨往南火车第一个停车站,是一个叫双城的小镇。

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就设在双城的一个青堂瓦舍、古色古香的大宅院里。东西两个跨院,西院为参谋长,东院住****。

****面对墙上地图,视线从长春移到锦州,再从锦州移到长春。然后背起手,在室内踱步沉思。每次大战之前,****都要在地图前长久地踱步沉思。

作为军事指挥员,他要把每一个细节都想清楚。

长春距北满根据地较近。先打长春便于集中兵力,便于解放区支援,如果敌人增援或突围,在漫长的300公里范围内,也便于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打下长春之后,解除了后顾之忧,更便于集中兵力向南作战。

但是,早在冬季攻势尚在进行的时候,******指出“要预见敌人撤出东北的可能性。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国民党党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为此,要考虑南线作战,首先控制北宁路锦州,山海关段,以及山海关、滦县段。此方案,即关闭了东北大门,切断了东北敌人与关内的联系,在战略上又是中间突破,使两翼的卫立煌和傅作义均相互孤立。

******作为战略家,总是从全局高度观察问题,站得高,看得远。此时他已不满足于东北,他想到华北,想到全中国。他的思路沿着连接东北、华北的北宁线铁路大动脉运动。

锦州,是东北国民党军的咽喉要地,是其与华北联系的战略要冲。

可****对到敌人要害打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有顾虑,如果久攻不下,敌人援兵上来,再像1947年攻四平一样,定将影响战局。

四平攻坚失利的阴影,像噩梦一样缠绕着****。

****在东北打的较大的败仗,一是二下江南攻德惠不下,二是夏季攻势中的西平攻坚战。

据说,在四平攻坚战后的东总高干会议上,****曾三次站起来检讨:这次四平没打下来,不要你们负责,主要是我情况了解得不够,决心下得太快。不马上攻,围城打援最好。先消灭援军再攻城,就能攻下来。另外,这次攻城还暴露了我们攻坚的技术差,这也主要是我平时研究得不够。

锦州有重兵把守,且工事坚固。会不会成为另一个四平?

1948年4月18日,******收到****等东北野战军领导人署名的报告,可以说它主要反映了****对下一步作战考虑的结果。报告中说,东北野战军集结9个纵队,采取攻城打援手段,进行长春战役,第一步实行围城,如能吸引沈阳敌人北上增援,则主力南下,在四平附近野战中歼灭敌人;如敌不增援,即对长春发动全面总攻,计划在十天半月左右的时间内全部结束战斗。

为防止锦州范汉杰兵团与沈阳敌人会合,再向北增援,建议,晋察冀以4个纵队或3个纵队兵力,开到承德以东或山海关以北地区歼灭和钳制敌人,使范汉杰兵团不能北上,并准备秋冬两季,直接与东北部队会合打仗。关于向南作战问题,如我军向锦州、唐山之线或冀东或平绥前进时,在敌目前采取放弃次要据点,集中兵力固守大城市的方针下,则必到处扑空,或遇到四五个师兵力守备的城市。且大军进到那些小地区,衣服弹药军费皆无法解决。

同时,东北战士入关,经长途跋涉,士气必降,逃跑必发生。在我主力南下情况下,长春之敌必能乘虚撤至沈阳,打通锦沈线。故目前只有打长春的办法为好。报告说:以上是我们对作战的根本意见。其他意见亦曾深入考虑,均认为不甚适宜。

****实际上是说******的意见不适宜。他要把华北的部队也拉到他的指挥之下。否定******的意见,在****已不只一次。

******没有像******那样听见部下有反对意见就发火,骂娘。

在战役指挥上,******尊重战场指挥员的意见。因为他们对战场有实际感受。如果自己正确的意见一时不被下级接受,******总是耐心说服与等待。

******同意打长春,同时指出,“你们自己,特别在干部中,只应当说在目前情况下先打长春比较有利,不应当强调南下作战之困难,以免你们自己及干部在精神上处于被动地位。”

******实际上是批评****的畏难情绪。

5月下旬,****以2个纵队从东、西、南三面向长春攻击,歼敌6000余人,攻占郊区大房身机场。但由于守军设防坚固,解放军战斗组织不够周密,自己也伤亡2000多人,没有实现预期目的。

这时,才感到长春守敌的战斗力和防御工事比原来估计的要强,不是一个猛攻可以打下的。

于是向中央军委报告说:经反复考虑并经东北局常委开会议论,又照顾各纵、师首长对攻长春的信心并不甚高,我们建议改变硬攻长春的决心,改为对长春以一部兵力久困长围,待敌撤退时在途中追歼该敌,而以我主力转至北宁线,承德古北口之线一带作战的方针。

****是军事家,对作战想得很细,心细如发,就往往被细节蒙住了视线。

******是战略家,他考虑全局的需要,不过分拘泥于细节。

****聪明,但没有******高明。

******凭着战略家的预感,认为只有南下北宁线,切断东北国民党军与华北的联系,全歼东北守军,才是上策。

******和******不约而同,都感到锦州的重要。

6月5日,东北野战军领导人提出三个方案:第一,正式攻长春;第二,以少数兵团围困长春,主力到北宁线和热河冀东一带作战;第三,对长春以2~4个月较长时间围困,然后打援,最后攻城。他们认为,执行第一个方案,目前还无把握;执行第二方案,将会遇到敌人集中不好打和粮食补给不足的困难。而第三方案除了多费去几个月时间外,没有其他坏处,能有把握地歼灭敌人和拿下长春,所以目前以采取第三方案为好。

******复电基本上同意第三个方案,同时又一次力图把****的注意力引到南下作战上。他提醒东北野战军,在攻长春的3~4个月的时间里,必须同时完成下一步在承德、张家口、大同区域作战,或在冀东、锦州区域作战所必需的粮食、弹药、被服、新兵等项补给的道路运输准备工作。

经过******的说服与等待,以及战争实践的教训,****的想法终于有了转变。

7月20日,****、罗荣桓、刘亚楼致电中央军委,报告说:

“最近东北局常委重新讨论了行动问题,大家均认为我军仍以南下作战为好,不宜勉强和被动地攻长春”。“我们意见东北主力待热河秋收前后和东北雨季结束后,即是再等一个月到八月中旬时,我军即以最大主力开始南下作战。”报告还分析了向南作战的有利条件,并具体说明粮食筹措及运输等问题均可以解决。

经过近3个月近百份电报往返讨论,东北野战军南下作战的方针终于确定了。

7月22日,******致电林罗刘并告东北局,指出:“向南作战具有各种有利条件,我军愈向敌人后方前进,愈能使敌方孤悬在我侧后之据点,被迫减弱或撤退。这个真理已被整个南线作战所证明,亦为你们的作战所证明。”“应向全军指战员首先是干部,充分说明这些条件,以鼓励和坚定他们向南进取的意志和坚定他们的决心。但在同时,必须说明将要遇到和必然会遇到的各种困难情况,诸如粮食困难,人民的欢迎不一定有如同现处地方的人民那样热烈,某些敌人的顽强抵抗和某些时候作战的不顺手等等,使他们在这方面先有精神准备,并研究克服各项困难的方法。”

南下作战方针是确定了,但是部队何时行动,****尚在瞻前顾后。最令他担心的是在南下作战时,受到沈阳卫立煌集团和北平傅作义集团的两面夹击。为此,林罗刘向中央军委建议:在我们南下尚未暴露之前,请设法派兵围攻大同,将傅作义部队分散到大同方面,以便我军能各个击灭敌人。又进一步提出,应调动和分散傅作义,但不宜由东北野战军先行调动傅军向北向东,而应是杨成武部先我行动,调动傅部一两个军西去,以利于东北野战军能在承德、张家口、保定和北平取得胜利。东北野战军在8月底9月上旬才能出动,但如杨成武出动时间能提早,则东北野战军出动时间亦能提早。

******指出,绥远为傅作义所必救,不怕不能调动傅部向西,调动傅部是必然的。问题是傅作义自己有三个军及几个独立师,如果他以两个军及一二个独立师援绥,则杨成武在绥难于立足。杨得志、罗瑞卿兵团必须与杨成武兵团配合行动。兹规定杨成武兵团8月21日由涞源以东出动,9月10日左右向归绥、集宁两点开始攻击,杨罗耿兵团须在9月10日以前以主力到达承德、北平线并开始攻击,另以一部向平张线动作,配合杨成武兵团之作战。在这一阶段内杨罗耿受军委直接指挥。你们主力按上述两兵团行动时间,规定自己出动及开始攻击锦榆线之时间。

******要求****将开始攻击锦榆线的时间确定下来,然而他得到的回答却有些出人意料。

****报告军委说:“傅作义主力目前恰好业已调至锦州、唐山之线,正便于我杨成武部向西袭击”,“东北主力行动时间,须视杨成武部行动的迟早才能确定,故目前不能具体确定。”

只有杨成武部先动,东北野战军才动,****为自己提出了先决条件。

对此,******是不满意的。他分析了国民党军动向后,指出:

“你们不要被敌人的伪装所迷惑,你们应迅速决定并开始行动。目前北宁线正好打仗。你们所谓你们的行动取决于杨成武的行动,这种提法是不正确的。”

这已经是一种颇为严厉的批评。但****仍不松口。

****坚持说:“敌人是将作新的行动,如不是打通沈锦路,则也有可能从锦州附近调兵增援华中。东北主力数月来均未作战,指战员均甚急迫要求作战,部队随进皆可出动。但在现地区,无战机可求,南下则因大军粮食的需要无法解决。

向热河运粮,道路甚远,必须利用铁路,汽路。但今年雨水之大,为三十年来所未有,铁路、汽路冲毁甚多,近日来雨势更猛,原估计八月十五日左右可修好铁路、汽路、桥梁,以现在雨势来看,能否如期完成仍无把握。我们现在只待郑家屯南北运粮道路修复,雨势稍减(因全军皆无雨具)即可随时出动,决不以杨成武部行动之迟早为标准,但目前对出动时间,仍是无法肯定。”

******虽然有耐性,但对如此拖延不决,也有些被激怒了。8月12日晨,他给林罗刘发出一份措辞严厉的“AAAA”级特急电报,“关于敌人从东北撤运华中之可能,我们在你们尚未结束冬季作战时即告诉了你们,希望你们务必抓住这批敌人,如敌从东北大量向华中转移,则对华中作战极为不利。关于你们大军南下必须先期准备粮食一事,两个月前亦已指示你们努力准备。

两个月以来,你们是否执行了我们这一指示一字不提。现据来电,则似乎此项准备工作过去两月全未进行,以致现在军队无粮不能前进。

而你们所以不能决定出动日期的原因,最近数日你们一连几次来电均放在敌情上面,并且因此又均放在杨成武部是否能提早出动上面。”“当着我们向你们指出不应当将南面敌情看得过分严重,尤其不应当以杨成武部之行作为你们行动的标准,并且同时即确定了杨成武的行动时间以后,你们却说(相距不到三天):‘决不以杨成武部行动之迟早为标准’,而归结到了粮食问题。对于你们自己,则敌情、粮食、雨具样样必须顾虑周到;对于杨成武部则似乎一切皆不成问题。试问你们出动遥遥无期,而令该部孤军早出,傅作义东面顾虑甚少,使用大力援绥,将杨成武赶走,又回到东边来对付杨得志、罗瑞卿及你们,如像今年四月那样,对于战局有何利益?你们对于杨成武部采取这样轻率的态度是很不对的。对于北宁线上敌情的判断,根据最近你们几次电报看来,亦显得甚为轻率。为使你们谨慎从事起见,特向你们指出如上。你们如果不同意这些指出,则望你们提出反驳。”

在******严厉批评下,****只能部署南下作战。

南下作战,出击北宁线,这一战略方向是确定了。但是先打哪里?仍然是一个问题。这一点选择得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战略意图是否能够实现。

****原打算首先以奔袭手段分别包围和歼灭义县、锦西、兴城、绥中、山海关诸地之敌,然后迅速向承德前进,夺取承德并准备打援。

******则有不同的想法。他的视线始终盯住北宁线,盯住了锦州。认为应当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只要有可能,就应攻取锦州、唐山,全部或大部歼灭范汉杰集团,然后再向承德、张家口打傅作义。如果不打范汉杰,先打傅作义,则卫立煌将以大力集中锦唐线,卫、范协力向西援傅,那时东北野战军就可能处于很困难地位。此外,西面粮食极为困难,东面则是产粮区,此点也必须充分计算到。

但是****对能否攻取锦州仍有顾虑。锦州经常驻有六七个师的兵力,城市工事已完成,故不拟攻锦州。****判断敌发现东野主力南进与在南线展开作战后,义县、高桥、沙后所、绥中、前屯卫五处之敌皆必企图分别向锦州、锦西、山海关三处逃跑,长春敌有可能乘机突围,沈阳之敌有可能先策应长春之敌突围,后向北宁线增援,也可能直接向北宁线增援。傅作义如在北平以西未受到有力钳制时,亦可能再增加一两个军,会同在滦、唐地区之六十二军、九十二军向山海关方面增援,以策应北宁沿线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