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太原
21126300000038

第38章 老区英烈人物(2)

1937年9月18日,康永和遵照党的指示,在太原组织产业工人近万人集会游行,要求阎锡山武装工人,抗日救亡,并于当日成立了省工会,康永和被选为省工会主任。在牺盟总会和省工会的组织领导下,很快筹建了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简称工卫队,不久发展为旅,康永和先后担任工卫旅政治部副主任、党委书记等职。

1940年10月,他到延安军政学院学习,后任中央高级党校二部秘书科长,抗大七分校政治部主任,出席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

1945年后历任****太原工委书记、晋绥八地委委员、城工部长,全国总工会执委、候补常委。

1949年4月,太原解放后,康永和任****太原市委常委、工业工作委员会书记,省、市工会主席,太原市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主任。

1951年,任华北工会工作委员会主任,同时担任世界工联国际农林工会主席,1955年任全国第一机械工会主席。1957年任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1960年担任了世界工联书记处书记,常驻布拉格。1962年作为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工联六次劳动大会,同国际霸权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1964年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1976年任国家劳动总局局长。1979年后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全国劳动学会会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运动研究会理事长等职。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二、三、五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一、第六届委员,党的十二大代表。

肖靖

肖靖(1916—1964),曾用名徐树华、徐柏森、徐迈伦。吉林省双阳县人。

1932年就读于双阳县模范小学,“九一八”事变后,随同东北逃亡难民进入关内,先到北平,几经辗转,入中山中学高中部学习。

他积极参加北平“一二九”运动,被选为学生代表,参与****活动,期间因坏人告密被捕,经东北同学营救出狱。出狱后做民先队街道工作。1936年6月,肖靖加入中国共产党,转入秘密工作,任北平东北特委书记,民先队区队长等职。1937年秋,去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晋西北抗日前线,开辟清太徐地区工作。1938年春至1945年,肖靖历任****清太徐县委组织部长,********,县动委会主任,八地委军事部长,武工队长,游击队大队长,团、支队政委等职。

肖靖到清太徐后,面对的正是日本侵略军气焰嚣张、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磨擦的困难局面。一面发动进步力量与顽固派作斗争,同时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与日伪汉奸作殊死斗争。他亲自参与组建和领导了清太徐县大队400余人、七支队千余人的抗日武装,积极发展、组建各级党组织和抗日民主政权。他亲自指挥对日伪军战斗百余次。1940年冬,他又组建了249人的游击四大队,自任政委。他率领这支队伍,重创清源县、太原县、徐沟县日伪军,拖住驻地敌人,有力地配合了“百团大战”。在这期间,打死打伤日伪军200余人,缴获长短枪150余支。他亲自指挥拔除日军草庄头据点,多次负责组织护送我党工作人员安全过境,并亲自护送刘少奇、刘伯承等中央领导人安全通过清太徐地区。

1942年元月,在“小娄峰事件中”,肖靖身负重伤。伤愈后调交东县任********,晋绥八分区一支队政委。1945年日本投降后,又调回清太徐任********。不久调东北工作,任地委书记、支队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任吉林省总工会副主席、主席、省工业部长、省委常委、副省长等职。

张秉国

张秉国(1913—1939),赵城县好义村人。1935年曾在太原成成中学,后转入省立第一师范求学。1936年11月参加山西牺盟总会举办的村政协助员训练班,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分配到洪洞县做抗日救亡工作。1937年2月调回太原,参加了牺盟会特派员训练班,同年11月,任阳(曲)东县牺盟会特派员,后任孟阳结合地区工委书记、警卫队政委。不幸于1939年2月被敌人杀害,年仅25岁。

郭明远

郭明远(1915—1942),又名郭大贵,石楼县西卫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石楼县第三区区委委员,1939年冬到晋西南党校学习。晋西事变后,随军转战晋西北。1941年1月,调任阳(曲)西县委组织部长。1942年12月,在石堂河村被敌人包围,突围中头部受重伤被俘,被敌人严刑拷打致死,年仅27岁。

李祥

李祥(1921—1945),原名王钟灵,清徐县南营留村人。1936年高小毕业后,因家境贫寒,为谋生到交城县当店员。1937年抗战爆发,毅然弃商从戎,在八路军彭芝久的带领下,参加了开辟孝义县一区的革命工作。同年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晋西事变”后,李祥被调兴县“抗战学院”学习半年。1941年,担任汾阳七区区长。

1942年冬,李祥调到离东县,担任县武委会主任兼离(石)岚(县)公路武工队副队长。1945年4月,李祥调回清源县,担任县武委会主任兼武工队队长。1945年12月30日晨,李祥同志为掩护同志们突围,中弹负伤,被阎军残杀,年仅24岁。当年的********张重民亲笔写下了“李祥家住清徐县,他是****好党员,汾阳离东到清徐,英雄转战整八年。肯吃苦、排万难,坚持抗战在一线”的赞歌来纪念他。

杨新

杨新(1915—1974),河津县人。1936年在太原成成中学高中读书时,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学生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投笔从戎,参加成成中学师生游击队任副班长;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宁武县委组织部长;1939年2月,调阳(曲)西县开辟工作,任****阳(曲)西工委书记;1940年1月,阳(曲)西县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任********;1941年8月,调晋西北三专区任静乐中心区抗日联合会主任;1942年3月,改任静乐********;1943年1月,再次担任阳(曲)西********。至1947年夏,到****晋绥分局党校和中央党校学习。

杨新先后两次在阳(曲)西县担任********的6年多时间里,带领全县人民大力加强建党、建政、建军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建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9年夏,杨新即以牺牲救国同盟会阳(曲)西县协助员的名义,先后在西峪沟村、胡家峪村和张家山村举办了三期共有150余人参加的村秘书训练班,为以后开展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1940年至1945年,杨新积极考察和吸收符合条件的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扩大党的力量,发展基层党组织;5年多时间里,县委从本地干部中提拔区级以上干部19名;提拔副区长和县级机关股长24名。对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他都同样严格要求,一样培养使用,并注意搞好干部之间的团结。正是这些党员和干部,率领广大群众开辟和建设根据地,为抗日伪、打蒋阎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9年,他以“动员归队”(动员脱离部队回家的战士自觉归队,重返前线)为名,陆续向主力部队输送兵员。1940年,领导全县人民积极开展以扩军、做军鞋、献金、献粮为主要内容的“四大动员”,支援主力部队进行抗日战争;大力支持阳(曲)西县第一支地方武装——县工卫队的建立和发展。1941年,县工卫队扩建为阳(曲)西县大队后,他亲任大队政委;1944年10月,阳(曲)西县游击大队和静乐县大队合并组建十八支队时,他又兼任支队政委。

1940年以后,每到一村,他都亲自过问民兵工作。正是这些地方武装和民兵组织,在开辟、巩固革命根据地和抗日伪、打蒋阎的斗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1947年4月古交镇、河口镇解放后,工作重点转向贯彻****中央“五四”指示,进行土地改革。杨新先后带领县委机关部分干部到三区温家山村、火山村搞土改试点,指导全县的土改运动。当土改运动进入定成分阶段时,他亲自测算并做出范例供大家参考。凡是他蹲点搞土改的地方,一般没有出现划分阶级成份扩大化和侵犯中农利益的偏差。

1947年,杨新在党校结业后,相继任晋绥边区五地委宣传部长、副书记,四川剑阁地委副书记、书记,中央第二机械工业部监察室副主任,干部司司长,第一、三机械工业部机关党委书记,四川绵阳地委副书记、西昌地委第一书记,中央第五机械工业部政工组长等职务。“**********”中遭受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积劳成疾,于1974年2月逝世,享年59岁。

李奎年

李奎年(1915—1989),曾用名林毅,太原南郊区北格镇代家堡人,1935年并州高级中学毕业,1936年10月参加革命,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太原抗日牺盟会工作员,决死二纵队连长、指导员、民运科长、教导员,太原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文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县大队长,洪赵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于1946年赴晋绥分局党校学习,1948年任临汾土改工作团分团长。

1949年,随军南下开辟新区,先后任四川省金堂县********、县长,绵阳专署副专员,重庆市西南煤矿基建局局长,煤炭部干部学校副书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五研究所党委书记,天津六0五所副所长,华北卫生研究所党委书记等职,1978~1983年5月任山西省交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1985年10月离职休养。

马必生

马必生(1920—1941),原名马敬修,清徐县马家庄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一二九师独立支队三大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调任太行榆太独立营路西便衣队队长,活动在榆次、太谷、徐沟、太原之间。同年12月,带领战士深入日军大常据点,为民除去聚集在那里的汉奸、特务、叛徒11人,使日伪闻风丧胆。1941年初,任太行二分区榆太独立营营长,同年秋,他带领几位战士偷袭范村据点,全歼日伪军数十人。战斗结束后,撤往蒲次村,拂晓被日伪军包围,为掩护战士突围,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1岁。

张文选

张文选(1921—1941),又名张振新,宁武县马头山村人,出身于贫农家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旋即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8月,被分配到阳(曲)西县牺盟分会工作。协助分会举办村秘书培训班,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同年底至翌年初,他在曹坪一带领导自卫队和群众参加反顽固斗争,配合主力部队打垮阎军暂编二旅第六连。

阳(曲)西县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后,他任****阳(曲)西县四区区委书记,积极开展扩兵、做军鞋、献金、献粮四大动员活动,仅一个多月即动员自卫队60余人参军,并敦促10余家富户出粮、出钱,支援抗日。1940年3月,日军在草庄头扎下据点,使大川多数村庄沦为敌占区。面对险恶的形势,他带领工作人员夜访群众,宣传抗日,开展反维持斗争。4月,大川改划交城七区,他任七区区委书记。在大川西梁张家山和胡家峪一带坚持对敌斗争,亲自培养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加强了村政权和民兵建设。

1941年9月9日夜,他和区青联主席苏锋在张家山主持召开青工会议,突然被驻古交镇敌军包围。苏锋当场牺牲,他被俘至古交镇。敌人施尽金钱利诱和严刑拷打等手段,企图迫使他供出党的秘密。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慷慨就义,年仅20岁。

崔一生

崔一生(1912—1942),曾用名何大方,离石县城关镇马茂村人,山东大学毕业。1937年赴延安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0月,任晋绥边区三地委组织部长。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三地委和三专署机关驻娄烦地区,领导根据地军民坚持斗争。崔一生平易近人,关心和爱护人民群众,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不幸在1942年2月“水峪事件”中壮烈牺牲。

刘谦

刘谦(1917—),又名王俊明?阳曲县杨兴乡杨兴村人。

1937年11月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6月任****阳(曲)东县工委宣传部长,1939年9月任县工委书记。1940年1月,****阳(曲)东县委成立,刘谦任********,1942年1月调晋察冀党校学习。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由于根据地缩小、斗争形势险恶,边区党委决定,将阳(曲)东县同孟县西部地区合并为孟阳县。1943年1月,刘谦任****阳(曲)东中心区委书记,1944年2月,阳(曲)东县恢复,刘谦继任********,1945年8月,改任县长。

刘谦是阳曲县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是阳曲县第一个基层支部即石坡头村党支部的创建人,是抗日战争时期阳(曲)东县党的主要领导人。

抗战胜利后,刘谦调离阳曲,历任南阳地委宣传部长、广州市委组织部长、华北局副秘书长、天津市国防工办主任、天津市顾委委员等职。

李振江

李振江(1919—),山东邹平县人。1936年参加民先队,1937年到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调晋察冀边区二地委工作,1942年2月任****阳东********。

当时日军连续推行“强化治安”,斗争形势非常险恶。为了打开局面,李振江一上任就紧急召开县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武装斗争、加强锄奸反霸工作。接着派得力干部深入铁路以西,开辟了一百多个村庄的抗日工作,建立了第六区;组织武工队深入敌区,惩办了一批罪大恶极的铁杆汉奸;领导民兵伏击敌人的运输队,并用反间计将叛徒张力励除掉,有力地打击了敌人,鼓舞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斗志。

1942年9月24日凌晨,由于汉奸告密,日伪军包围了李振江的住地——半崖上的一个土窑洞。当时李振江正在病中,坚持战斗一天,眼看突围无望,就抱定宁死也不向敌人投降的决心,向自己头部开了枪,倒在血泊之中……我游击队闻讯赶到,两面夹攻,日伪军仓惶撤走,李振江被立即送往后方医院抢救。李振江伤好后,又于1943年1月继续担任了****阳(曲)东********。

抗战胜利后,李振江随军南下,历任湖北省委组织部科长、武汉市委组织部长、武汉钢铁公司党委书记、黄石市********,后来任吉林省副省长、吉林市委第一书记、吉林省顾委常委等职。

赵希敏

赵希敏(1913—1984),汾西县邢拨村人。1937年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5月~1946年5月任阳(曲)西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