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全书》是犹太教的经典,亦被基督教所吸收,又成为基督教经典的组成部分之一。当年经过“巴比伦之囚”,犹太教的祭司们重返家园恢复了圣殿,为强化犹太教信仰和巩固神权统治,着手编订犹太教经典。他们把公元前12世纪流传下来的有关法律、历史、宗教、传说、神话等资料,按照一神原则和犹太教观点加以整理、编纂、增删,陆续纳入了该书。从整理到定型用了整1000年,仅编订工作自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就费时500年。《旧约全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内容相当广泛,共分39卷,包括4部分。其一是五经或律法书,希伯来文称妥拉,又称《摩西五经》。传说作者为以色列部落领袖摩西,故名之,实际上真正的作者是犹太教祭司以斯拉。五经包括《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末记》、《民数记》和《申命记》。这5卷收入旧约的时间最早,约在公元前444年。其二是史书,包括《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上、下)、《列王记》(上、下)、《历代志》(上、下)、《以斯拉记》、《尼希米记》等10卷。史书是以色列一犹太王国兴亡史的文字记录,约公元前3世纪收入旧约。其三是先知书,包括《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和12部小先知书,共计15卷。其四是诗文集,包括《诗篇》、《雅歌》(抒情诗集)、《箴言》、《传道书》、《耶利米哀歌》(哲理诗集)。大型诗剧有《约伯记》,小说有《路得记》、《以斯帖记》、《但以理书》等。诗文集约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一前2世纪中期,收入较晚。《旧约全书》随着犹太人的流散、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而流传于世界各地,版本众多,迄今已被译成1685种文字。《旧约全书》对于了解和研究犹太史、西亚古代史、宗教史、法律史、文学史以及基督教的历史都具有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希腊早期唯物论哲学的产生
继米利都学派之后,早期唯物论的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弗所城的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0~前470)是早期希腊朴素唯物论的杰出代表。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一种更生动、更灵活、更富于变化,在运动上有更明显规律性的物质,那就是火。他说,这个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按规律燃烧、按规律熄灭的永恒的活火。旧火熄灭,新火燃烧,故而万物生生不息”。赫拉克利特还指出,“一切皆流,一切皆变”,“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急流”。这是说,世界上没有静止不动的东西,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着。他还发现了万物运动变化的原因,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从斗争中产生的”。赫拉克利特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这种看法的哲学家,因此,列宁称他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罗马共和国建立以后,在“王政时代”就已存在的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在政治上,贵族牢牢把握有实权的元老院,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充任譬种高级官职,而平民完全被置于政权之外:在经济上,贵族不仅占有更多更好的土地,而且享有参加公有土地分配的权利,而平民不能参加公有土地的分配,又兼频繁的战争更使他们承担着不堪忍受的负担,以致失地破产,沦为奴隶;在社会法律地位上,贵族依恃自己高贵的门弟,凌驾于平民之上,同时利用解释法律的权力,肆意加害平民。而平民则被视为卑贱之人,不能同贵族通婚。为改变这种受奴役、受压迫的地位,平民同贵族进行了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斗争。斗争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平民争取政治权力为中心。公元前494年,罗马同周围部落发生战争。平民在敌兵压境,急需兵力的时刻,武装撤离罗马,以此来与贵族的专横抗衡,最终迫使贵族让步。平民被获准选出两名保民官(后增加至10人),以保护平民利益。公元前462年,平民保民官提出制定成文法,经过10年的斗争,贵族终于被迫同意,于公元前451年公布了《十二铜表法》。由于法律已编制明确条文,量刑定罪须以条文为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公元前445年,经过平民的斗争,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翌年,平民又获得了当选军事保民官的权利。但是,与平民密切相关的土地问题、债务问题并没得到解决,所以第二阶段的斗争,主要是围绕土地和债务问题展开的。在平民的斗争之下,公元前367年通过了李锡尼·绥克斯都法案,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公元前326年通过波提利阿法案,取消了债务奴役制。公元前287年,又通过了霍腾西阿法案,规定平民会议的决议,不必经过元老院的批准,对全体公民有法律效力。至此,延续两个世纪之久的斗争结束了。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对罗马历史发生了重要影响。它不仅消灭了氏族制残余,调整了自由民内部的关系,扩大了共和国的基础,而且强化了农民兵制度,完善了国家的上层建筑,为罗马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
雅典党争
雅典自公元前509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后,民主派与贵族派之间的党争继续在自由民内部激烈进行着,双方在对内、对外政策上矛盾重重。马拉松战役(公元前490年)之后,这种斗争日益激烈。在对内政策上,贵族奴隶主仍拥有相当的势力,他们力求重新扩大贵族会议权力,恢复贵族统治。民主派代表蓬勃兴起、经济实力日趋强大的工商业奴隶主,力图进一步加强奴隶主民主政治。在对外政策上,双方都主张对外扩张,但贵族奴隶主主张大力扩充陆军,保卫雅典免遭蹂躏,以确保其土地收入不受威胁。而民主派则主张全力发展海军,积极向海外扩张势力。作为重装步兵的第三级公民,支持加强陆军。多以工商业、航海业谋生第四级公民则支持发展海军。愈演愈烈的党争,导致了一系列政治事件的发生。公元前487年,民主派领袖太米斯托克利促成执政官改由抽签选举。由于执政官退任后进入贵族会议,从此便可能有非贵族出身者成为贵族会议的成员。此举引起了贵族派的仇视,贵族派领袖西门以勾结波斯之罪名,判处太米斯托克利死刑。太米斯托克利被迫出逃,西门掌握了雅典政权。公元前5世纪60年代,民主派又活跃起来。民主派领袖厄菲阿尔特乘西门率军支援斯巴达镇压奴隶起义之机,实行旨在剥夺贵族会议权力的改革,并于公元前461年放逐了西门。不久,厄菲阿尔特被刺身死。公元前444年,民主派领袖伯里克利始任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大力发展民主政治。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终于在曲折,剧烈的斗争中达到全盛。
居鲁士建立波斯帝国
公元前628年,居住在伊朗高原的米底人联合两河流域的迦勒底人,一举攻破亚述帝国的首都尼尼微,曾经强大的亚述自此灭亡。从此,米底人崛起,成为西亚强国。不久,米底人征服了伊朗高原,南部的波斯人成为统治伊朗高原和亚述的又一个帝国。
到了国王阿斯提亚格斯当政时,米底的国王平安传了四代。
有一天夜里,阿斯提亚格斯在梦中突然一声惊叫,睁开两眼后,再也不能入睡。天一亮,便叫来会占梦的僧侣,告诉他昨夜梦见自己的女儿曼丹妮撒尿撒成滚滚洪流,不仅淹没了爱克巴坦那城,而且泛滥整个亚洲。那僧侣听后大惊失色,说这可是不祥之兆,您的女儿将来有危及国家的危险。从此,国王阿斯提亚格斯对女儿曼丹妮便怀了戒心。女儿长大后,他下令她不准嫁给米底的王公贵族,而把她嫁给一个温顺老实的波斯贵族冈比西斯。
曼丹妮嫁出后不出一年,国王阿斯提亚格斯有一天又梦见曼丹妮肚子里长出一支葡萄藤,逐渐枝叶茂盛,遮住了整个亚洲。醒来后,国王又把那占梦的僧侣召来。那僧侣预言,他女儿的后裔将会取代他成为国王。
阿斯提亚格斯立刻派人去波斯探访,果然公主已经怀孕。他急令公主回宫,派人严加监视,准备等孩子一出世,便立即将他弄死,以除后患。不久曼丹妮生下一个男婴。这个男婴,就是居鲁土。阿斯提亚格斯一听到消息,便叫来王室总管哈尔帕哥斯,让他把曼丹妮的孩子带出宫杀死埋掉。
哈尔帕哥斯没有亲手把这个孩子杀死,而是把孩子交给了国王庄园里的一个叫米特拉达铁斯的奴隶牧人。对他说:“国王命令你把这孩子带到山上杀死,不杀死这孩子,你就会去死。”
米特拉达铁斯接受了任务,把孩子用篮子提到家里,他的妻子刚刚生下孩子,却死去了。见了篮中的孩子,他的妻子仿佛见到自己的骨肉,再也不肯放下了。于是夫妻俩决定扶养这个孩子,而把死婴换上小居鲁士的衣服。
第三天,他直奔哈尔帕哥斯家汇报,让他派人去看孩子尸体。哈尔帕哥斯便让几个最亲信的卫兵前去验证,然后安葬了那个顶替居鲁土的小奴隶。小居鲁土就这么活了下来。从此,小居鲁士便成了一个奴隶牧人的儿子,一晃,小居鲁士已长到10岁,成了个淘气的孩子王。
后来,国王阿斯提亚格斯还是知道了这件事。他听从僧侣的建议,将居鲁土送回鲁丹妮家中,却把哈尔凰哥斯的儿子杀死了。
居鲁士长大后,凭自己的贵族身分,逐渐将波斯10个部落的青壮年贵族团结在他的周围。当时,波斯人对米底人的统治十分不满,人们时常起来造反。公元前550年,居鲁士率领波斯兵一举灭掉了米底,米底国灭亡。
不久,居鲁士率领波斯军队又灭亡了吕底亚王国。
征服吕底亚王国之后,居鲁土又以武力相威胁,使小亚细亚沿海各希腊城邦向他臣服,但允许各邦自治。然后挥师东进,深入中亚,并在今天独联体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境内修筑了边境要塞“居鲁士城”。居鲁士建立了波斯帝国。
公元前539年,居鲁士又下令进攻新巴比伦王国的首都巴比伦。居鲁士想到对付巴比伦,是因为巴比伦的国王波尼德根本不懂怎样治理国家,甚至践踏人民的宗教感情,很多人投奔到了居鲁土的帐中。巴比伦国王波尼德也知道这点,可他一点也不在乎。他认为巴比伦城墙非常牢固,再加上他能掘开幼发拉底河,把城外的敌人都给淹没,于是他自豪地说:“居鲁士要是敢来,我就让他尝尝洪水的滋味!”
居鲁土果然来了,还是有备而来。他亲自带着士兵在幼发拉底河旁挖了许多河沟,把幼发拉底河的河水给引到了其他方向。同时,他利用城内反对国王的巴比伦贵族掌握的军队悄悄打开了城门,波斯军像潮水一样涌进巴比伦城。此时那些守城的士兵们才发现敌人来了,慌忙拿起武器抵抗,可一切都来不及了。波斯军队没费多大力气就拿下了巴比伦,活捉了国王波尼德。
居鲁士命令土兵们把波尼德带过来。波尼德低着头,双腿直发抖。居鲁士问:“你不是说巴比伦是铜墙铁壁吗?我怎么这么轻而易举地攻下了它。”
“这……”波尼德结结巴巴,不知如何回答。
居鲁士哈哈大笑,说:“今天我不杀你,因为你还是国王。我要你继续管理巴比伦。但我有一个条件,放了被你们抓来的那些犹太人,让他们回归自己的家园。”居鲁土以宽容的政策。对待被征服地区,由此而受到尊敬。他本打算再挥师南下,攻取埃及。可转念一想,埃及是非洲大国,切不可等闲视之,再说刚打下的江山并不稳定,还要花精力去管理,于是放弃了攻打埃及的念头。居鲁士决定先巩固波斯东北的边境,以免遭受中亚游牧民族的突然袭击。
公元前529年,中亚游牧部落马萨盖特人首领托米丽丝女王的丈夫去世。居鲁士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前去求婚。哪知对方看透了他的花招,知道他是假借结婚之由,主要是想侵占他们的土地,便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居鲁土气坏了,他立刻决定远征马萨盖特人。
进人中亚草原后,居鲁士并没有发现马萨盖特人。他吓了一跳,马上就明白:如果再深入下去,必将全军覆灭。他立刻命令部队后撤,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残呆在草原上,同时他还吩咐这些老弱病残的士兵像庆祝节日那样显得十分高兴,并且要大吃大喝。托米丽丝女王见居鲁士撤军了,以为是怕自己,就带着人冲了过去,杀死了还留在营地的老弱病残。然后,托米丽丝女王让手下在居鲁土的营地开怀痛饮,几乎所有的土兵都喝了个酩酊大醉。并没有走远的居鲁士一见时机成熟,便以最快的速度杀了个回马枪。马萨盖特人猝不及防,伤亡惨重。指挥官托米丽丝的儿子后悔不已,自杀身死。
在失去儿子的打击下,托米丽丝像一头发了疯的母兽,动员部落的全部马萨盖特人来与居鲁士决战。在这场战争中,居鲁士阵亡。托米丽丝女王割下了他的头颅,浸在血水里,咬牙切齿地说:“你这个魔鬼,不是喜欢吸人血吗?今天就让你喝个够吧!”
居鲁士死后,他的儿子冈比西斯成了波斯皇帝。冈比西斯暴虐成性,反复无常,他侵征埃及后大开杀戒,自己却患了重病。不久,波斯国内动乱,冈比西斯在返程途中病死。
大流士改革
暴君冈比西斯死后,拜火教僧侣高墨达假扮巴尔迪亚王子,当了8个月的“冒牌”皇帝,被贵族大臣识破后,让欧塔涅斯和大流士等人杀死。大流士凭着运气和智慧,成为波斯国的国王。
大流士当皇帝的时候,新占领的埃及和巴比伦各地又发生了武装叛乱。于是大流士骑上战马,带领军队进攻埃及,并很快地重占孟斐斯。这样,他仅用一年时间,历经18次战役,终于平定了各地叛乱,使濒于崩溃的波斯帝国又强大起来。
使波斯帝国真正强大起来的是大流士卓有成效的改革。
大流士首先整顿了朝纲。他认为居鲁士和冈比西斯时代宫廷里缺少规矩,于是他让人制定了一套森严的宫廷制度。大流士临朝时,要高坐在皇座之上,众大臣必须跪地朝见。此外,君臣之间还要用帷幕隔开。以防臣子的呼吸亵渎皇上。在宫内,常设有奴仆、乐师、书吏、猎手、厨师等,总数为15000人,并备有12000人的近卫军。这些近卫军身着铠甲,头戴盔胄,备有弓剑,随缺随补,被称为“不死的步兵”。
大流士称帝,号称大流士一世。凭着他的文治武功,平定了被征服国家的反抗,建立于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撒哈拉大沙漠,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为了防止各征服国的反叛,他把各国改为“行省”,直接派总督去统治。他把被征服国的金银财宝,统统运到波斯。为了统一货币,大流士一世下令废除所有占领地的货币,而使用波斯国统一铸成的金币。金币的正面,是大流士像,背面是一个弓箭手的人像。人们把这种金币称为“大流克”。现在,这种钱币成为古币收藏家眼中的珍品。为了享受,大流士还调集埃及、巴比伦、腓尼基等地的能工巧匠,为他建造宏伟的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