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班扬(1628--1688)生于英国的贝德福特,父亲是位补锅匠,家境贫寒,中学未毕业即中途辍学。他青年时代受到清教徒的影响,热心地学习《圣经》。他在英国革命时期参加国会军,接触到克伦威尔军队革命士兵的思想和宗教生活。1647年离开军队。1660年12月他被控诉未按英国国教仪式做礼拜,1661年被判刑入狱,度过12年铁窗生活。1666年他在狱中写《罪人受恩记》。然后写他的主要著作《天路历程》。1672年3月从林肯监狱出来后,贝德福特教区选他为本堂牧师。1678年出版《天路历程》第一部,叙述一个基督教徒的生死故事。这部书实际上是以精灵鬼怪和各种活人的故事写他个人的遭遇。1684年出版《天路历程》第二部,叙述基督的妻子克里斯蒂安娜在孩子陪同下去天国途中的故事。班扬是位清教徒思想家。他还写有《恶人先生的生平和死亡》、《神圣战争》等著作。
拉辛起义
17世纪60年代,顿河地区广大贫困的哥萨克不断掀起暴动。1666年夏,哥萨克统领瓦西里·乌斯带领500名哥萨克队伍,溯顿河而上,向图拉前进。他们沿途破坏地主庄园,广大农民和奴仆纷纷投奔他们的队伍。沙皇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前去镇压,乌斯的队伍退回顿河地区,但它却推动了一场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领导者是斯杰潘·季莫菲耶维奇·拉辛(1630—1671)。拉辛在1667年5月率领—支穷困的哥萨克队伍从顿河向伏尔加河和黑海沿岸活动。他们在伏尔加河沿岸夺取满载商品和粮食的船只,这些船只属于沙皇、大教长和商人瓦西里·硕林所有。拉辛对船上的囚犯说;“你们自由了,到你们愿意去的地方吧……谁要是愿意和我们一道,谁就是自由的哥萨克。我们只打击大臣、贵族和富有的老爷,至于穷人和平民;我们要和他们分享一切,如同兄弟。”船上的囚犯被释放了,大批囚犯加入拉辛的队伍。1668年春,拉辛统帅53艘大船。经过阿斯特拉罕,驶入黑海,开往叶克河(乌拉尔河),占据叶茨克城。第二年春,拉辛沿黑海进入波斯境内。波斯国王派50艘战船攻打拉辛。双方经过激烈战斗,波斯船大半被击沉,拉辛缴获了大批战利品。1669年8月,拉辛队伍返回阿斯特拉罕,阿斯特拉罕的穷苦大众热烈欢迎拉辛归来,他们称拉辛为“父亲”。拉辛队伍整齐,威武雄壮。他们广施钱财和衣物给广大贫苦群众。广大群众纷纷参加拉辛的队伍。拉辛率领队伍开往顿河,在顿涅茨河入口处修建卡格尔尼茨基小城。1669年9月,拉辛队伍沿伏尔加河而上,占领察里津。他在这里打开牢门,释放闪犯,惩办官吏。1670年春,拉辛队伍再次出现在伏尔加河上,占领察里津后,决定深入俄罗斯腹地。他打败了阿斯特拉罕统领,再次占领阿斯特拉罕。然后沿伏尔加河北上,相继占领萨拉托夫和萨马拉,抵达沙皇重镇辛比尔斯克。从1670年8月起,沙皇派重兵前来镇压。在攻打辛比尔斯克时,拉辛负伤了。10月4日晨,拉辛和几位战友乘小船顺伏尔加河撤退。1671年4月14日,哥萨克上层在顿河卡加尼克镇捉住拉辛,把他送往莫斯科。1671年6月6日拉辛在莫斯科红场就义。拉辛领导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失败了。
法国西班牙遗产战争
根据1659年比利牛斯和约,法国占领了西班牙的卢西里昂和阿瓦多的大部分地区。路易十四娶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的女儿玛丽亚·特利莎为王后。这样,在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没有继承人时,法国的波旁家族就有权继承西班牙王位,至少应继承西班牙的部分遗产。西班牙政府力图让玛丽亚·特利莎放弃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条件是给法王路易十四一笔50万金埃古的嫁妆费。法国首相马扎然估计,西班牙无力支付如此巨额补偿费,从而他就可以向西班牙提出领土要求以作为补偿。1665年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逝世了。法国要求割让南部尼德兰,用来抵偿嫁妆费。西班牙政府拒绝了这项要求。法国遂在1667年发动了对西班牙的战争,以争夺这份“遗产”。西属尼德兰毫无战争准备。1667年路易十四和蒂雷纳进入布拉邦特,并占领里尔;孔代率军占领弗朗什——孔泰,他的目标是西属尼德兰。出乎路易十四之所料,荷兰、瑞典、英国都起来帮助西班牙,法国被孤立起来。路易十四不得不在1668年同西班牙缔结亚琛和约,把弗朗什—孔泰交还给西属尼德兰,法国只保留弗兰德尔和埃诺的要塞。法国西班牙之间争夺“遗产”的战争是路易十四争霸欧洲的第一次战争。
弥尔顿《失乐园》的出版
约翰·弥尔顿(1608—1674)出生于伦敦公证人家庭,1625—1632年在伦敦大学读书,获硕士学位。他在青年时代诗作颇多。1638—1639年弥尔顿到意大利旅游。1637年回国后他便投身于争取宗教自由和公民自由的斗争。英国革命开始后,弥尔顿投身于革命斗争,以文章作为武器为革命大喊大叫;1649年他写《论国王和官吏的职权》,论证查理一世的正确性。弥尔顿被克伦威尔任命为外语秘书。1649年他发表《偶像破坏者》,1651年又写《为英国人民声辩》,拥护共和政府。1651年年底,42岁的弥尔顿双目失明。1654年他又发表《再为英国人民声辩》。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他潜心写作《失乐园》。弥尔顿已经失明,写作《失乐园》全凭口授,精心修改几达10年,1665年完成,1667年出版。这部书以善与恶、神与恶魔斗争为主题,叙述鲁西伐对神的叛逆。书中充满了战争的场面。象征着贵族和清教徒的斗争。作者以战争为背景描写人们的乐园生活。作者把亚当写成讲究勤勉的男子,把夏娃写成温顺的妻子,描写他们的爱情生活。弥尔顿又写了《复乐园》,是《失乐园》的继续。
东方贸易公司的创立
奥地利的重商主义人物约翰·约希姆·贝希尔(1635--1682)不仅是理论家,而且是实践家,他以高官资格,在维也纳宫廷中拥有一定的势力,在政府的直接支持下创建了一些大企业。1667年,贝希尔创立了第一个东方贸易公司,出口铁制品和布,进口羊毛、皮革,尤其是活牧畜,以供应维也纳市场。它在中东和近东各城市成立了商业供销站。该公司设立了许多手工工场,生产丝绒、长袜、饰带、丝织品和毛织品、麻布、天鹅绒、鞋类和镜子。私人以股东资格参加东方贸易公司,但这一半官半私的贸易公司没有存在多久,1683年便瓦解了。这一公司的成立开始了奥地利同地中海东部各国的贸易。在查理六世统治时期,在维也纳成立了第二个东方贸易公司(自1719年),它恢复了从维也纳经多瑙河同土耳其进行的贸易。查理六世宣布的里雅斯特和阜姆为******,第二个东方贸易公司也在这里从事贸易活动,并从事对西班牙、葡萄牙的贸易。它也试图开设工厂,买下了林茨的毛纺织场,在施维哈特又建立了一个新毛纺织场,并取得了生产棉织品的特许权。经过近20年的繁荣之后,这家公司因与一家破产公司有联系而陷入支付困难,成为它的牺牲品。
西班牙承认葡萄牙独立
1580年,葡萄牙国王恩里克死后无直系继承人。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世依照姻亲关系出兵葡萄牙,强迫葡萄牙议会选举他为国王。葡萄牙从此在西班牙统治下失去独立60年。此时葡萄牙在国际上的地位日见衰微,已失去往日殖民帝国的实力。西班牙对葡萄牙人实行“巴比伦式的奴役”,在葡萄牙横征暴敛,大大超过了它的国力所能承受的程度。西班牙统治者还准备将葡萄牙合并。当时,对西班牙实现这一计划威胁最大的是葡萄牙的布拉甘沙公爵若奥。因为他是王室后裔,有资格继承王位。西班牙统治者决定伺机排除这一合并道路上的障碍。1640年,西班牙国内卡塔洛尼亚发生人民起义,国王命若奥率军队前往镇压,实际上是借机将其调离葡萄牙本土。此时西班牙正陷入“三十年战争”,国内又发生人民起义,统治者穷于应付,一些葡萄牙上层贵族认为这是争取独立的好机会。1600年12月1日,他们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赶走了西班牙女总督玛加雷特,拥戴若奥为国王。政变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西班牙在葡萄牙的舰队未作抵抗即投降。1640年12月15日,若奥被加冕为葡萄牙国王,是为若奥四世。葡萄牙实际上取得了独立。但在名义上西班牙还是它的统治者。若奥四世开始建立自己的国家,并争取国际上的承认。与此同时,葡萄牙开始夺回在西班牙统治下失去的一些海外殖民地,巩固了在巴西和非洲的统治。1656年,若奥四世逝世,阿丰索六世继位。其间,葡萄牙以重大代价恢复了与英国的同盟关系。西班牙曾试图以武力夺回葡萄牙王位,但军事行动的结果均以失败告终。1663年,在卡斯特洛一罗德里戈和蒙特斯一克拉罗斯两次战役中,西军元气大伤,至此,再无力进攻葡萄牙。1668年,西、葡两国在里斯本签订了和平条约,西班牙正式承认葡萄牙独立。
微积分的创立
在前人对求速度、求曲线的切线、求极值和求长度、面积、体积等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英国大科学家牛顿(1642—1727)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1646—1716)各自独立地创立了微积分。1669年,牛顿完成《运用无穷多次方程的分析学》,这个小册子是牛顿的第一篇微积分论文,首先在朋友中散发,1711年才正式发表。1671年,完成《流数法和无穷级数》,此书发表在1736年。1676年,写出《曲线求积术》,这篇文章发表于1704年。1687年出版的牛顿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也载有微积分的研究成果。莱布尼兹在1684年发表了题为“一种求极大极小和切线的新方法,它也适用于分式和无理量,以及这种新方法的奇妙类型的计算”的文章,这是世界上最早公开发表的微积分论文。牛顿和莱布尼兹都把微积分作为一种能应用于一般函数的普遍方法,并且都发现了微分和积分的关系,即著名的微积分基本定理。所不同的是,牛顿更多的是关心微积分的体系和基本方法,而莱布尼兹似乎更关心运算公式的建立和推广,力求建立微积分的规范,即法则和公式的系统。莱布尼兹所采用的符号比牛顿的用起来方便。历史上有牛顿与莱布尼兹发明优先权之争,这场争论停止了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数学交流,由于英国派死守牛顿的几何方法,拒绝采用莱布尼兹用起来很方便的符号,使英国数学大大落后于欧洲大陆。这是数学史上的悲剧。微积分的发明,开创了数学史上的******。在它的基础上,形成了数学分析的各分支,促进整个数学万花盛开,为现代数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化学燃素说的建立
燃烧是自然界经常发生的现象。历史上,许多科学家都曾试图解释这种现象。中国古代的“五行说”(水、火、木、金、土),古印度的“四大说”(地、水、火、风)和古希腊的“四元素说”(土、水、气、火)都把火看作是构成万物的一种元素,炼金家亦认为火是从物质内部分解出来的。17世纪,随着冶金及化学工业的发展,人类对燃烧现象的认识更进一步。玻义耳曾发现金属锻烧后的锻灰总是重于金属本身,他认为这是“火微粒”在锻烧过程中与金属结合的结果。1665年英国化学家罗伯特·胡克(1635—1703)在《显微术》一书中论述了空气在燃烧中的作用。总之,科学的发展迫使人们竭力去寻找燃烧的理论解释,“燃素说”正是在这样的时期产生的。1669年德国化学家约翰·约阿希姆·贝歇尔(1635—1682)在《土质物理》一书中首次阐述了“燃素说”的思想,他提出物质是由空气、水及三种土质组成,一种土质是可燃的油状上,另外的是汞状土和玻璃状土,由于这三种土的比例不同,构成了世界上千差万别的物质。物质燃烧时油状土被烧掉了。1703年贝歇尔的学生、德国化学家乔治·思斯特·施塔尔(1660—1734)重印贝歇尔的著述,把其中的“油状土”改述为“燃素”,并系统地阐述了燃素说。他认为所有的可燃物均含有一种称之为“燃素”的共同元素,燃烧过程可以被看作是物体吸收和释放燃素的过程。燃素说把化学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是化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施塔尔的燃素说概括了当时的各种燃烧现象,且对很多化学现象给出了解释,但它毕竟是从炼金术中掘起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尤其是一些重要气体的发现,使燃素说陷入困境,终于在18世纪末被氧化理论取代。
多佛条约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1660年复辟之后,国王查理二世伺机恢复封建****制度。在政局稳定之后,他加快了这一步伐。为此,他认为需要取得欧洲大陆上的封建****大国——法国的支持。1670年,查理二世以同意帮助法国对荷兰的战争为条件,同法国签订了秘密的多佛条约。根据条约,英国同意与法国联合进攻荷兰,并保证在英国恢复天主教。法国则向查理二世提供200万利弗尔的资金和6000步兵的援助。同时,法国还同意每年给查理二世16.6万镑的津贴,以使其摆脱国会的财政控制,加快恢复****制度。条约签订后,查理二世加紧准备对荷兰战争,以帮助法国争夺欧洲霸权。1672年3月,查理二世未经国会同意即对荷兰宣战。查理二世帮助天主教的法国攻打新教国家荷兰,引起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广大人民的愤怒。伦敦出现群众骚动,谴责国王投靠法国,出卖了英国的自由和信仰。《多佛条约》的签订和查理二世的反动措施,使宫廷贵族组成的五人内阁开始出现分裂,加剧了复辟时期政治的动荡。
斯宾诺莎匿名出版《神学政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