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梭和珍妮机的发明,使得英国开始从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转变。随着珍妮机所带纱锭的日益增多,人们开始意识到迫切需要—种动力来代替人力驱动机器。英国理发师查理·阿克赖特(1732—1792)于1768年在兰开夏设计出了一种由四对转轴组成的、靠水力推动的纺纱机。阿克赖特从此放弃了他的理发师职业,与一个钟表匠共同研制水力纺纱机。在兰开夏,阿克赖特受到人们的敌视,那些靠家庭纺纱业为生的手工业者,唯恐新机器的产生会毁坏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阿克赖特只好到希望改变现状的诺丁汉去。1769年7月,他终在诺相汉发明了一种以水作为动力的纺纱机——塞洛纺纱机。为此,发明者获得了专利。世界上第一台水力纺纱机的出现,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提高了纺纱效率,更重要的在于它的动力系统排挤了个体手工业者,把他们都召集到工厂去,从事机器生产。1771年,阿克赖特用他的专利收入,引德温特河水作动力,在曼彻斯特的克罗姆福德创办了第一个棉纺织厂,8年后,这个工已经发展到700多人,从梳棉到纺纱全部由机器完成。到1790年,英国已建立了150个纺纱厂。尽管在历史上,阿克赖特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他的发明和他所创办的工厂对英国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克利斯蒂安七世改革
18世纪,丹麦资本主义因素迅速增长。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出现厂大量的雇佣劳动力,使贵族庄园上的劳动力严重缺乏。因此,在18世纪丹麦出现了农奴制强化的现象。结果,严重束缚了丹麦经济的发展。18世纪中期,在法国启蒙思想影响下,丹麦知识界和政府官员中有识之士开始呼吁改革,要求实行开明****,主张解除农民的封建依附关系。克里斯蒂安七世在位时期,任用德国籍的约翰·腓特烈·斯特鲁恩兹担任首席政务大臣,并开始实行改革。1770年,他开始着手改革,丹麦的官僚制度,压缩官员编制,禁止贵族在政府部门中安插亲信,并宣布政府允许出版自由和信仰自由。另外,他还整顿了司法系统,废除了酷刑,明令禁止贵族任意增加农民的劳役。这些改革无疑具有进步意义。但改革引起贵族的仇恨,1772年,斯特鲁恩兹被杀害。然而欧洲大陆上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已不可遏止。丹麦的农民和资产阶级也纷纷要求实行全面改革,一部分封建贵族中的有识之士也参加到运动中。1784年,王太子腓特烈担任摄政,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法令。从1786年起,在全国实行土地改革,鼓励农民购买土地,政府还向无钱买地的农民提供贷款。1788年,废除了将农民禁锢在土地上的法令。1789年宣布废除了封建劳役制度。这些改革,使丹麦城乡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丹麦步入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条件。
孟加拉割让给英国
1757年普拉西战役之后,英国殖民统治者占领了孟加拉。从此,孟加拉开始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在以后的16年中,孟加拉名义上独立,实际统治权却掌握在英国人的手中。纳瓦布徒有虚名。1763年时,英国人在恒河下游地区的统治进一步巩固。英国殖民者任命听命于他们的米尔·贾法尔当上了孟加拉纳瓦布,从此,纳瓦布除领取高额年金之外,不再参加国家的管理。克莱武当上了孟加拉省督,控制了孟加拉的实权。为了加强对孟加拉的有效统治,克莱武将孟加拉交给了莫卧儿皇帝。之后,在1765年强迫皇帝颁布了一道敕令,将孟加拉、比哈尔和奥里萨的财政管理权交给了东印度公司。于是,在孟加拉形成所谓双重管理制度。东印度公司拥有权力、军队和金钱,却不承担任何责任。纳瓦布名义上有行政权,但既没有权力、军队,也没有金钱。这种双重管理制度,使孟加拉政治更加混乱和腐败。东印度公司利用这种局面,加紧横征暴敛。1771年,孟加拉发生丁罕见的灾荒,有1/3的人口死于饥饿,结果,这一年的税收还超过了1768年!富庶的孟加拉变成了一片荒野。1772年,沃伦·黑斯廷斯出任孟加拉总督,结束了双重管理制度,免除了纳瓦布的行政权,英国殖民者成为孟加拉的真正统治者。
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发表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科学家,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1724年4月22日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的一位马鞍匠家庭里。他从8岁到16岁在腓特烈公立高等学院上学,16岁时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哲学院学习。在这里,他学到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知识,阅读了牛顿的科学著作,虽生活清苦,但学业优异。大学毕业后,从1747年起,康德走上了课堂讲授和书斋著述的生涯。他先是当了7年的家庭教师,1754年才在哥尼斯堡大学任编外讲师,直到1770年才取得大学教授职位。在康德长达60年的哲学家生涯中,不论是在自然科学或是在哲学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从1746年往后的10多年间,他的学术成就主要在自然科学方面,诸如动力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等,他都有不凡的论著行世。其中最富创见的是1755年匿名出版的《宇宙发展史概论》也译为《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这部书尽管在当时流传不广,但它对科学宇宙观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由来已久的形而上学世界观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他提出了宇宙自然发生和发展的学说,星云假说,从而推翻了牛顿的上帝第一推动力的神学形而上学自然观。恩格斯对康德的这一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大卫·休谟《英国史》六卷出版
大卫·休谟(1711—1776)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近代“不可知论”的倡导者,同时也是一名历史学家。在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的英国,18世纪的休谟代表了保守倾向。他的《英国史》由近至远,分卷写成。1754、1757年出版了两卷,叙述了斯图亚特王朝(1603—1688,其中包括1649—1660年的“共和制”时期)统治时期的英国政事;1759年续出两卷,叙述了都铎王朝(1485—1603)统治时期的英国政事;1762年,他完成了最后两卷,追叙了英国古代的历史,始自公元前55年,止于公元1485年都铎王朝建立。休谟的6卷(英国史)合在一起题为(白凯撒入侵直至1688年革命的英国史)。它是18世纪最为详备的英国通史,流传很广。大卫·休谟是用“托利党人”的观点来写这部历史巨著的,他同情斯图亚特王朝的几代国王,对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持批判的态度,衷心拥护1688年“光荣革命”,因此,他的历史观点是反动的。
重农学派的出现
重农学派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当时的法国,资本主义处萌芽状态,封建制度仍占统治地位,由于连年的对外战争和宫廷的豪华生活,使国家财力消耗殆尽。为了挽救财政经济危机,法国先后采取了柯尔伯的极端重商主义政策和“约翰·劳制度”。重商主义政策是在牺牲农业利益的基础上实现的,使农业这个国民经经济基础瓦解。法国封建****主义的倒行逆施、横征暴敛,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严重后果给社会造成空前的灾难,使国民经济更加困难。在商业,工业同农业尖锐对立的形势下法国经济学家一开始就与英国不同,他们很自然地把农业提到国民经济首位,并同重商主义分裂。约翰·劳的失败再次表明,那种忽视生产而专门在流通中寻找财富源泉的重商主义体系,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它进一步加强了法国经济学家注目生产的兴趣和决心。重农学派的理论,就是在上述历史条件下,作为重商主义一切经济方案的直接对立物而出现的。重农主义一词,是由法文转译而来,它是由希腊文“自然”和“权利”两词合成,含有自然规律是社会支配者的意思。重农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朗斯凡·魁奈(1694一1774)。主要代表有魁奈和杜尔果(1727—1781)。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能创造“纯产品”,即总产量超过生产费用的剩余,即剩余价值。因而认为只有农业生产者才是生产阶级,工业生产者则是非生产阶级。并认为土地所有者阶级是“纯产品”的唯一获得者,故提倡单一土地税。主张自由放任,反对行会限制和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它从生产领域寻求剩余价值的源泉,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是对资本主义生产作系统理解的第一个学派。但它们没有科学的价值理论,混同价值和使用价值,从而把地阻看成是剩余价值的唯一形式,把资本主义的生产形态看成是生产的永久的自然形态。
拳社的成立
18世纪中后期,意大利仍处于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之中。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各封建王国也曾实行一些所谓“开明专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劳动人民的境地。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意大利也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所进行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猛烈抨击封建制度,要求废除封建特权和建立人人在法律面前的平等。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启蒙思想家队伍的日益扩大,逐渐出现了一些学会,并出版杂志,彼此间建立了联系。在18世纪60年代,在米兰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哲学家、经济学家、文学批评家和法学家组成的小组,名为“拳社”。这一名称本身就是对古老的封建社会的挑战。“拳社”有自己的定期刊物——《咖啡店》杂志,(意大利如同英国、法国一样,咖啡店在18世纪起着政治俱乐部的作用)。这个杂志颇受人欢迎,但是出版第二年就被奥地利当局封闭了。“拳社”的首脑是贝卡里亚,他在1764年出版了《论罪与罚》一书,宣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主张。
奥地利统一法典的实施
18世纪的奥地利是哈布听堡家族统治下的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除奥地利本土外,还包括匈牙利、波希米亚、克罗的亚、塞尔维亚、奥属尼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意大利的米兰、曼图亚、米兰多拉以及那不勒斯王国的大陆部分等,境内居住着德意志、斯拉夫、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20多个民族。奥地利经济上远远落后于英、法、荷兰,政治上四分五裂,地方势力称雄割据,与中央分庭抗礼。帝国境内民族压迫极为严重,不但对人民征收重税,而且强迫人民信仰天主教。这就使********和阶级矛盾门益尖锐,人民起义不断发生。1740年,年仅23岁的玛利亚·特利萨成为哈布斯堡干朝的君主,她在1742—1780年实行全面改革。在司法方面,玛利亚·特利萨根据启蒙学者“三权分立”的思想,将司法与行政分开。1753年,成立了以米夏尔·阿尔腾为首的法典编纂委员会。1768年,新的刑法典和民法典颁布实施,将全部诉讼程序都集中于国家和它的法庭手中,限制领土对农民的暴行。新法典规定,审判权要由受过法律训练的法官履行,废除刑讯,死刑只有国王才能决定,强制劳动成为一种主要的教育手段。这一法典在奥地利统一实施后,对该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当今奥地利法律中仍沿用这部法典的某些重要内容。
希腊反土起义
14世纪以来,希腊沦为奥斯曼土耳其的属地。在土耳其统治时期,只有少数希腊人为土耳其统治者从事管理等行政工作,这些人享受到了荣华富贵,但绝大多数希腊人处在民族压迫之下,因而人民不断举行反抗斗争。希腊人的反土斗争始终与欧洲国家不可分割。早在16世纪时,西方就有人提出组织十字军反对土耳其,但没有实现。16世纪末期,希腊人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土战争。到了18世纪,希腊问题又与俄国与土耳其的关系联系在一起。由于俄国一直企图夺取黑海地区,不断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又由于土耳其国势日渐衰落,在与俄国的战争中屡战屡败,许多希腊人寄希望于俄国,他们认为俄国会帮助希腊人摆脱土耳其的统治。1768年,由于波兰问题又引发了俄土之间的新战争。战争开始后,俄国奥尔洛夫兄弟立即前往希腊组织暴动。当时沙皇叶卡特林娜野心极大,俄国在对十耳其战争中也节节获胜。但是,在希腊的情况却不一样。1769年,一小批俄国武装在伯罗奔尼撒登陆,希腊也有人举行起义,这就组成了俄、希联合武装。但是,这次希腊反土起义并没有得到希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因为人们不愿意把一个外国统治者再换成另一个外国统治者。结果俄希武装被土耳其人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中部的特里波里斯全部消灭,这次希腊起义失败。
爱尔维修写成《论人》
克劳德·阿德里安·爱尔维修(1715—1771)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他1715年1月出生在巴黎,父亲是著名宫廷御医。爱尔维修从小酷爱学习,憎恨封建制度。18世纪后半期,法国封建制度发生严重危机,一大批思想家应运而生,爱尔维修从伏尔泰那里受到极大启发和教益,写出了许多反封建的论著。1751年,爱尔维修开始写《论精神》一书,7年后问世。这本书表明,爱尔维修虽然没有参加《百科全书》的具体撰写工作,但他的思想与百科全书派完全一致,甚至更为激进。《论精神》出版后,爱尔维修和他的著作就成为反动统治营垒群起攻击的靶子,但爱尔维修并没有停止战斗。完成《论精神》之后不久,他就开始了《论人》一书的写作,并在1769年完成。《论人》一书是《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的简称,最初,他打算很快发表,甚至想匿名发表,但是,当时法国反动当局残酷镇压先进思想,使得这部著作一直没能出版。1771年12月26日,爱尔维修与世长辞,他的巨著《论人》和长诗《幸福》,都在他逝世后,经友人帮助,于1772年分别在海牙和伦敦出版。
澳洲环航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