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血腥的盛唐大全集(珍藏版)(套装全7册)
21133400000257

第257章 一团乱麻的帝国(2)

不是别人,正是独掌禁兵的首席宦官鱼朝恩!

人们如此猜测的理由是:鱼朝恩素来嫉妒郭子仪功高,当初就曾处心积虑地利用“邺城之败”整倒了郭子仪,没想到郭子仪这几年又东山再起,鱼朝恩吞不下这口气,总想找机会再把他打压下去。然而,当今天子对郭子仪甚为倚重,况且郭子仪又手握重兵,鱼朝恩明里找不到机会,只好在暗中做下这等卑鄙龌龊之事,以泄心头之愤。

对于坊间的议论,代宗当然也有耳闻。

尽管他不太相信这件事是鱼朝恩所为,可关键的问题是——郭子仪会怎么想?倘若郭子仪听信坊间风传,或者利用坊间风传,愤然举兵讨伐鱼朝恩怎么办?

如今,这个相对平衡的三角政治格局是朝政稳定、社稷安宁的基础,假如此局一破,各种或明或暗的政治或军事力量势必展开一轮新的博弈,到那时候,社稷就永无宁日了!

代宗对此忧心忡忡。

不久,郭子仪从奉天入朝述职,代宗小心翼翼地跟他提起了盗墓的事情,同时不无紧张地看着他的反应。

郭子仪很清楚天子在担心什么,因此自然知道该怎么回答。他沉默片刻,随即泫然涕下,用一种既伤心又无奈的口吻说:“臣长期领兵,未能有效约束部分士卒的暴行,以至盗挖坟墓的事情屡有发生。臣今日遇到这种事,只能说是天谴,与任何人无关。”

“今日及此,乃天谴,非人事也。”(《资治通鉴》卷二二四)

代宗闻言,顿时如释重负。

这话说得真好,不愧是识大体、顾大局的三朝元老啊!

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正月,时值新春佳节,郭子仪照例回朝述职。初七这一天,他忽然收到了一封请柬。

请柬是鱼朝恩让人送来的,盛情邀请他一起去章敬寺进香礼佛。

章敬寺可不是一般的寺院,那是两年前鱼朝恩献出自己的一座豪宅,专门为死去的章敬太后(代宗之母)祈福而修建的。据说此寺“穷壮极丽”,工程量非常大,耗费的建材数量也极为惊人,整个京畿地区能够买到的木材全部投入都不够用,最后只好拆了曲江行宫和骊山华清宫的一部分,才算把这座寺院盖完,整个工程耗资“逾万亿”。

毫无疑问,这座章敬寺虽然挂着为章敬太后祈福的名义,实则无异于鱼朝恩的私人寺院。现在,鱼朝恩居然请郭子仪到这里进香,破天荒地向郭子仪示好,究竟是何用意?他是在向郭子仪伸出橄榄枝,还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郭子仪对此颇感迷惑。

不过,很快就有人帮郭子仪廓清了迷惑,提供了答案。

答案的提供者就是当朝首席宰相元载。他私下通过郭子仪的亲信向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朝恩谋不利于公。”

也就是说,鱼朝恩是准备在章敬寺埋设伏兵,打算趁郭子仪不备把他一举除掉!

然而,这个信息不仅没有帮郭子仪廓清迷惑,反而在他的心头罩上了更多疑云。因为,元载跟郭子仪平时不过是在场面上哼哼哈哈、彼此敷衍而已,双方并无私交,他为什么要告诉郭子仪如此重要的信息?再者,元载是如何知悉鱼朝恩的阴谋的?他这么说有没有凭据,是不是在诬陷鱼朝恩?

疑团一个接着一个,让郭子仪难辨真伪、百思不解。

代宗朝廷的三角政治格局又一次出现了破局的危机。这个危机是否可以化解,就看郭子仪作何选择了。

郭子仪的选择很简单——去。

就算是龙潭虎穴,他也必须去闯一闯。

左右将领都劝郭子仪在衣服里面套上一件铠甲,同时带上三百名武装侍卫,以防万一。但郭子仪没有同意。他说:“我是国之大臣,鱼朝恩若无天子之命,岂敢加害于我?假如他真奉了天子之命,你们又能改变什么?”

随后,郭子仪欣然赴约,身边只有两三个家僮跟随。

鱼朝恩亲自站在章敬寺门口迎接,一见郭子仪随从那么少,大感意外,惊问何故。郭子仪就把那个“章敬寺设有伏兵”的消息告诉了鱼朝恩,然后笑着说:“我之所以不带多人,就是怕您动手时麻烦。”

你可以把这句话当成毫无含义的玩笑,也可以把它视为大有深意的警告。究竟要作何理解,就看你鱼朝恩是否真的怀藏阴谋了。

鱼朝恩一听,赶紧捶胸顿足,赌咒发誓,说绝没有什么“伏兵”之事,这都是小人陷害,企图离间二人关系云云。最后,鱼朝恩紧紧握住郭子仪的手,眼里挤出几滴浑浊的老泪,动情地说:“如果郭公不是一位忠厚长者,岂能对我不起疑心啊!”

当天,章敬寺太平无事,跟往常一样肃穆宁静。宾主双方携手礼佛,气氛轻松融洽,然后共享一顿丰盛精美的素宴,最后尽欢而罢。

没有人知道那天的章敬寺里是否隐藏着全副武装的刀斧手,也没人知道究竟是元载陷害了鱼朝恩,企图令鱼、郭二人鹬蚌相争,自己坐收渔人之利,还是鱼朝恩确实想除掉郭子仪,只是发现阴谋已经泄露,不得不临时取消了行动计划。

总之,那天什么都没有发生。

尽管如此,通过“章敬寺事件”,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三角政治格局并不稳固。

因为,除了郭子仪之外,鱼朝恩和元载都显得咄咄逼人,大有置其他二人于死地之势!

换言之,就算郭子仪可以凭借他的明智、谨慎和宽容屡屡避开危险、化解危机,可在鱼朝恩和元载之间,却迟早会爆发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

平心而论,在三个政治强人中,最骄横、最嚣张的还是鱼朝恩。史称其“专典禁兵,宠任无比,上(代宗)常与议军国事,势倾朝野”。此外,鱼朝恩最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恣谈时政,陵侮宰相”。元载在朝堂上虽然也很强势,可在鱼朝恩面前,有时候也不得不低眉拱手,“默不敢应”。(《资治通鉴》卷二二四)

有一件事颇能说明鱼朝恩的张狂。

那是大历元年(公元766年),一座新的国子监(国立贵族大学)在多年战乱后重新落成,“仅能执笔辨章句”的鱼朝恩却“自谓才兼文武”,忙不迭地学人家在讲堂上开讲经文。

有一次,国子监举行祭奠古代圣贤的仪式,礼毕照例要由一些硕学鸿儒升座登坛,为文武百官和学生们开讲儒学经典。于是,自认为满腹经纶的鱼朝恩就当仁不让、大摇大摆地上去了。

那天,鱼朝恩开讲的是《易经》。他专门挑了第五十卦“鼎卦”来讲。众所周知,鼎是国宝重器,象征国家权力,而鼎之三足则通常被用来指代宰相。鱼朝恩就开始借题发挥,大讲“鼎足折,覆公餗”。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宰相如果不得其人,就形同鼎的三足折断了,鼎就会倾覆,里面的食物便被白白糟蹋,犹如朝政被无能的宰相搞得乱七八糟。

当时在场的宰相有两个:一个是王缙,还有一个就是元载。

听到鱼朝恩借讲经之机公然侮辱在座的宰相,王缙当即怒形于色,而元载则怡然自得,脸上始终保持着一个矜持的笑容。

事后,鱼朝恩对左右说:“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资治通鉴》卷二二四)他的意思是:喜怒形于颜色的人最容易对付,不值得担忧;恰恰是该怒而不怒、面对侮辱而面不改色的人,才是深不可测、值得提防的对手。

鱼朝恩的判断没错,元载确实是个值得提防、深不可测的对手,但他并没有料到,元载还是个后发制人、能杀人于无形的对手。

这种人在时机来临之前往往很会装孙子,可以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可以把你施于他的所有侮辱和伤害照单全收,但是反扑的机会一旦成熟,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出手,把当初遭遇的一切加倍返还于你,让你付出血的代价!

鱼朝恩尽管没有看错元载,但他毕竟还是低估了这个对手。

所以,他只能付出代价。

破局:鱼朝恩之死

很显然,在鱼朝恩、郭子仪和元载的三角博弈中,鱼朝恩已经逐渐居于强势地位。他因此越发忘乎所以,不仅视郭子仪和元载为无物,而且渐渐不把天子放在眼里。

满朝文武向天子奏事,可与不可都要凭天子决断,唯独鱼朝恩把奏章递上去之前,就已经料定事情必成了。换句话说,别人的奏章是在请求天子批准,他的奏章则仿佛是在通知天子执行。

此外,朝中大大小小的政务,只要事先没有知会他、没有让他参与决策的,鱼朝恩必疯狂叫嚣:“天下事有不由我者邪?”(《资治通鉴》卷二二四)

听到这样的悖逆之言,代宗李豫当然非常不爽,但是为了维护朝政的稳定,他也只能忍气吞声,假装没听见。

不过,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到了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正月,终于有两件事激起了代宗的愤怒,让他忍无可忍。

第一件事,是鱼朝恩及其手下居然在禁军中私设黑牢。

为何设立黑牢?

答案很简单:为了钱。

鱼朝恩手底下有两个心腹,一个是神策军都虞侯刘希暹,一个是都知兵马使王驾鹤。他们贪图长安某些富豪的财产,就撺掇鱼朝恩设立了一个秘密特务机构,并网罗了一帮地痞流氓,专门捏造罪证,诬陷某些富豪犯罪,然后将其打入禁军黑牢,百般拷打,迫使他们招供,最后再抄没他们的全部家产。

表面上,这些没收的财产是入了禁军的府库,事实上谁都知道,入公账的只是零头,绝大多数则落进了鱼朝恩、刘希暹、王驾鹤等人的私人腰包。

由于禁军不受任何部门管辖,且自设黑牢不必走任何司法程序,所以鱼朝恩等人就这么肆无忌惮地干了好几年,不知有多少富豪死于非命,也不知有多少巨额财产落到了他们手里。

得知这件事后,代宗李豫大为震惊。

天子脚下,皇城根儿,居然发生了这种事,国法何在?朝廷纲纪又何在?

正当代宗为此又惊又怒的同时,鱼朝恩又变本加厉地搞出了一个“紫衣事件”。

鱼朝恩虽是宦官,但养了一大群儿子,最小的养子叫鱼令徽,年方十余岁,在宫中担任内给使,穿绿衣(六、七品官服)。有一天,鱼令徽不知何故与同僚吵了一架,回来就向鱼朝恩告状。第二天一早,鱼朝恩就怒气冲冲地拉着儿子入宫,在朝会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对代宗说:“我儿子官职太低,经常受人欺负,请皇上赐他紫衣(三品以上官服)。”

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竟然想穿紫衣?

代宗觉得此事太过荒唐,就闭口不言。

没想到,还没等天子发话,有关官员就慑于鱼朝恩的淫威,忙不迭地捧出了一袭紫袍。鱼朝恩当场命儿子穿上,然后向天子拜谢。

事已至此,代宗只好勉强露出笑容,说:“此儿穿上紫袍,还是挺合适的嘛。”

鱼朝恩得意洋洋,鱼令徽欢天喜地,满朝文武皆垂首不语。

此时此刻,很少有人注意到天子眼中掠过的那道杀机。

但是一个人注意到了。

他就元载。

元载无声一笑。几天后,他找了个机会向代宗密奏——“朝恩专恣不轨,请除之。”(《资治通鉴》卷二二四)

代宗虽然极为宠信鱼朝恩,把他视为三角政治中不可或缺的一角,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允许鱼朝恩为所欲为。

人都是有底线的,更何况是手中仍然握有生杀之权的天子!而“黑牢事件”和“紫衣事件”,无疑已经突破了天子李豫的底线。

假如任由鱼朝恩的欲望和权力如此膨胀下去,代宗相信,自己苦心维持的这个三角政局迟早会被鱼朝恩打破。

既然这样,那还不如主动打破它,以便再造新局。

于是,代宗采纳了元载的建议,命他设计一个万全之策,务必一举除掉鱼朝恩。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元载发现,要收拾鱼朝恩,最重要的就是先摆平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鱼朝恩的贴身侍卫长周皓,鱼朝恩每次进宫,周皓必率一百名禁军士兵随行;另一个是陕州节度使皇甫温,此人是鱼朝恩的心腹党羽,他手握重兵,是鱼朝恩最主要的外援。

只要摆平这两个人,收拾鱼朝恩易如反掌。而只要鱼朝恩一死,他手下那帮见风使舵的禁军将领根本不足为虑。

但是,要如何摆平周皓和皇甫温呢?

元载的方法很简单,一个字:钱。

在这个世界上,所谓的人际关系大多是用钱堆起来的,而要拆解这种关系,最有效的办法当然也是用钱。准确地说,是用钱砸!

元载随即拿出重金,往周皓和皇甫温身上狠砸,果然一下子就把他们砸了过来。此后,鱼朝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都落入了元载和代宗的眼中,而鱼朝恩却对此毫无察觉。

正月末,元载向代宗献计,把时任凤翔节度使的李抱玉调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再把皇甫温从陕州调到凤翔。元载此计有两个目的:一,麻痹鱼朝恩,让他以为心腹皇甫温靠他更近了,因而更觉安全;二,万一计划进展不顺,还可以让皇甫温突然倒戈,杀鱼朝恩一个措手不及。此外,元载又建议代宗把兴平、武功、天兴、扶风等地划归神策军管辖,以便进一步稳住鱼朝恩。

代宗依计而行。

鱼朝恩凭空多出一块地盘,顿时大喜过望。

但他并不知道,一条无形的绞索已经悄悄套上了他的脖子。

二月初,鱼朝恩的心腹刘希暹忽然嗅出了危险的气息。

在他看来,“无功受禄”非但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反而有可能是灾祸降临的前兆。因为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鱼朝恩新近并未建功,天子怎么会无缘无故多划出一块地盘给他?

这其中必有蹊跷!

刘希暹把自己的顾虑告诉了鱼朝恩。至此,鱼朝恩才开始生出一丝疑惧。然而他每次进宫,代宗总是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而且对他的恩宠和礼遇丝毫不减于往日,实在看不出有什么问题,所以,鱼朝恩慢慢也就释怀了。

三月初,皇甫温入朝奏事,元载顺势把他留了下来,然后密召周皓,三个人一起制定了一个诛杀鱼朝恩的计划。随后,元载密奏代宗,表示计划已定,随时可以动手。代宗郑重其事地叮嘱说:“小心一点,不要打蛇不死反被蛇咬!”